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比较不同微生态制剂与处理饲料方法对蛋鸡生产的影响效果,在无抗饲料条件下,筛选较佳的微生态制剂与处理饲料方法,设计4个试验组(无抗饲料),即BZ1(单一菌微喷组)、BZ2(单一菌湿拌组)、MZ1(复合菌微喷组)和MZ2(复合菌湿拌组),另设CK(含杆菌肽锌500g/kg)组,每组120只同等水平的产蛋鸡,试验60d,结果表明:试验组总体优于CK组,以复合菌为好,其中MZ2对热应激恢复作用较好,料蛋比与日均产蛋量分别优于CK组7.93%(P<0.01)和7.07%(P<0.05);MZ1组对生产维持作用较好,料蛋比优于对照组5%(P<0.05)。试验组间比较,单一菌湿拌优于微喷,而复合菌反之。料蛋比和日均产蛋量BZ2组分别优于BZ1组9%(P<0.01)和7%(P<0.01),而MZ1组分别优于MZ2组7%(P<0.01)和5%(P>0.05)。综合比较以复合微生态制剂微喷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在水温23±5℃下,将平均体质量10.32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放养在27个60cm×60cm×120cm的微流水网箱中,饲喂3个蛋白质水平(32.0%、40.0%、48.0%),每个蛋白质水平设3个脂肪水平(3.0%、10.0%和17.0%)的饲料,饲养100d。结果表明:在3.0%脂肪水平下,黄颡鱼摄食含40.0%蛋白质的饲料时,平均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饲料系数降低(P〈0.05)。在10.0%脂肪水平下,黄颡鱼摄食含48.0%蛋白质饲料时,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摄食含40.0%的蛋白质饲料次之。黄颡鱼摄食含48.0%蛋白质与3.0%脂肪饲料组和40.0%蛋白质与10.0%脂肪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最高(P〈0.01);蛋白质消化率在48.0%蛋白质与3.0%脂肪达到最高(P〈0.01),脂肪消化率均在40.0%蛋白质与10.0%脂肪达到最高(P〈0.01)。实验表明,黄颡鱼幼鱼较为适宜的蛋白质和脂肪需要量分别为40.0%和10.0%。  相似文献   

3.
选用具有较强抗菌、杀菌和调节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的中草药组方作为欧鳗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了3个水平(1%、1.5%和2%)的中草药,以基础饲料为对照,进行脱粘病预防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预防组和治疗组死亡率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而各试验组间未出现显著差异,并且预防组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1%和2%药饵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证实中草药增强了鱼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对欧鳗脱粘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比例大豆浓缩蛋白和花生麸为混合植物蛋白源替代不同水平鱼粉,并添加包膜赖氨酸和蛋氨酸,饲喂斑节对虾(Penaeus morlodoll)[(1.27±0.02)g]56d,研究不同鱼粉含量饲料对斑节对虾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斑节对虾增重率(245.02%)、特定生长率(2.58%·d^-1)均在对照组获得最大值,显著高于除F1和F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当对虾摄食F1组饲料时饲料系数最小,显著小于F3~F5组(P〈0.05)。成活率在F4组最低,显著低于F0~F2组(P〈0.05),但与其他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混合植物蛋白替代不同水平鱼粉的饲料对虾体成分无显著性影响(P〉0.05);3)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F2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中S01)活性在F5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在F1组最高,显著高于F2~F4组(P〈0.05),溶菌酶(LSZ)活性在F4和F5组最高,显著高于F1D~F3组(P〈0.05)。根据斑节对虾的增电率和特定生长率得出用混合植物蛋白并添加包膜氨基酸可替代饲料中20%的鱼粉,且随着饲料中植物蛋向含量的增加,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力增强。  相似文献   

5.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王保正等,在哺乳仔猪教槽料中提前添加酪酸菌,仔猪断奶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头均增重无明显差异(P〉0.05),料重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育成率试验组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断奶后至转群时试验组的头均日增重和头均增重明显(P〈0.05)高于对照组,而试验组的料重比又明显(P〈0.05)低于对照组;达90kg的出栏日龄试验组比对照组提前8.1d,  相似文献   

6.
在水温15.8~18.6℃下,研究了EM菌液对体质量(13.85±1.44)g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生长、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饲养在室内直径1m、高0.7m的圆形玻纤缸中,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和含EM菌(5.0×10^9 CFU·kg-1饲料)的试验饲料。90d的饲养表明,试验组中华鲟的生长指标均大于对照组,其中增重率及特定增重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鱼淀粉酶、脂肪酶及胃蛋白酶活性均大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肝、胃中淀粉酶活性比对照组高46%和79%、脂肪酶活性高52%和246%,肠、胃中蛋白酶活性比对照组高54%和48%,均呈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鱼肝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了29%、33%和34%,脾中除POD外,其他酶活性与肝中相同,但试验组鱼肝、脾中MDA含量比对照组分别小了47%和44%,呈显著性差异(P〈0.05),溶菌酶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由此得出,在饲料中添加EM菌液可提高子中华鲟的消化酶及非特异性免疫酶的活性,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光合细菌对尖吻鲈(Latescal carifer)的生长、消化酶及血清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把浓度为8×10^8cfu·mL^-1的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e)的液体制剂分别以0.0%(对照组)、0.5%、1.0%和1.5%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0.95±0.25)g的尖吻鲈50d。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及饲料系数在组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蛋白酶、肠淀粉酶及胃淀粉酶在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肠蛋白酶在1.5%组显著低于1.0%组(P〈0.05),但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幽门垂的消化酶在1.5%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在组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该株光合细菌对尖吻鲈的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力没有显著影响,但在1.5%组能显著促进其幽门垂消化酶的活性,在1.0%组显著促进肝蛋白酶及肠和胃淀粉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中华鳖(Trionys sinensis)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在体重为(227.47±14.42)g 的中华鳖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复合益生菌0 mg/kg(对照组Ⅰ)、500 mg/kg(试验组Ⅱ)、1000 mg/kg (试验组Ⅲ)和2000 mg/kg(试验组Ⅳ);试验共分4组,每组3个重复,在(30±2)℃温室中进行,投喂140 d。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均能显著提高中华鳖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P <0.05),降低饵料系数(P <0.05),且Ⅲ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最高,饵料系数最低,增重率比Ⅰ组提高了29.25%;各试验组均能显著提高中华鳖脂肪酶、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力(P <0.05),当添加量为2000 mg/kg 时,淀粉酶活力有所下降(P <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尿素氮水平和谷丙转氨酶活力(P <0.05),提高甘油三酯含量(P <0.05),而血清中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血糖、丙二醛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 >0.05);各试验组均能显著提高血清中溶菌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 <0.05),但过量添加(2000 mg/kg)会降低其活力(P >0.05)。在基础饲料中适量添加复合益生菌能促进中华鳖的生长、降低饵料系数、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同时还具有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功能,最适添加量为 1000~2000 mg/kg。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选用1日龄樱桃谷肉鸭500只,随机分为10个组(9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50只肉仔鸭。试验组采用二因素、每个因素三个水平的完全随机设计.即在饲粮中添加3%、6%、和9%的大豆油,每个比例分别添饲1周、2周、3周,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大豆油的用量和时间对内鸭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之问以及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肉鸭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肉鸭的饲料转化率有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之间肉鸭的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大豆油的比例、时期及比例与添饲时的互作对内鸭的日增重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而以添加6%的比例添饲两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王小民 《畜禽业》2000,(7):22-24
本试验选用2000只商品代肉用仔鸡雏于1日龄开始进行“肉鸡宝”应用试验。本试验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试验期为52d,试验1组和试验2组在第1、3、5周饲料中加拌0.02%的纯土霉素粉和氯霉素粉(0.1%)以防白痢和大肠杆菌等肠道疾病;试验3组饮水中加“肉鸡宝”;对照组饲料中和饮水中不加任何药物。试验结果:总成活率对照组为82.8%,试验1组为95.7%,成活率提高12.9%;试验2组为96.8%,成活率提高14.0%;试验3组为98.8%,成活率提高16%;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试验3组差异最显著(P<0.01)。试验组肉用仔鸡HI效价明显提高,淋巴细胞比例及白细胞吞噬指数增加仅显著(p<0.01)。肉鸡增重效果明显,试验3组鸡只平均增重比对照组多125g,差异显著(P<0.05)。试验过程中肉鸡肠道疾病明显得以控制表明“肉鸡宝”能有效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抗病力、加快增重速度,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在水温(25±2)℃下,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硬葡聚糖(0.2%,G1组;0.4%,G2组)绿原酸(0.04%,G3组;0.08%,G4组)和金丝桃素(0.066%,G5组;0.132%,G6组),连续投喂放在1.0m×0.5m×1.0m网箱内、体质量110±5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35d,以未添加者为对照组,探讨三种添加剂对草鱼幼鱼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添加济对草鱼幼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影响不显著,当饲料中添加0.08%的绿原酸时,草鱼幼鱼末体质量和肝体比显著增加(P〈0.05);三种添加剂都可显著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其中以添加0.08%的绿原酸效果最好,添加剂各组间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0.132%金丝桃素组的草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它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饲料中添加0.2%硬葡聚糖可显著提高草鱼幼鱼血清溶菌酶含量(P〈0.05);三种添加剂对草鱼幼鱼血清中丙二醛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豆粕替代鱼粉对鲤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碧桂 《内陆水产》2008,33(4):38-41
以鱼粉和豆粕作为蛋白源。以植物蛋白分别替代0.14%,28%,42%,56%,71%,86%和100%的动物蛋白设计出等蛋白(30%左右)等能(15.77kJ/g左右)的8种不同动植物蛋白比饲料。通过65d的养殖,结果表明:鲤鱼的特定生长率在豆粕替代鱼粉比例71%时为0.82%/d,除与豆粕替代比例为0时的试验组无显著差异外(P〉0.05),显著大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蛋白效率在豆粕替代鱼粉比例86%时最大,分别为1.29%,除与豆粕替代比例71%时差异不显著外(P〉0.05),与其余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饵料系数在豆粕替代鱼粉比例86%时最小为2.42,与豆粕替代比例71%时差异不显著外(P〉0.05),但与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则本试验中动植物蛋白比为0.37:1-0.18:1时,鲤鱼的生长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8400套44周龄产蛋率为78%的笼养肉种鸡均分为试验、对照二组,试验组按照0.025%的用量在饲料中添加好利得—RU,对照组只喂基础日粮,试验2周后,试验组产蛋率开始高于对照组,到56周龄时,二者相差5%,差异显著(P<0.01);试验组种蛋受特率高于对照组3.5%,入孵种蛋出鸡率高4.3%,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选用34周龄健康海兰褐商品蛋鸡28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72只,每组内设3个重复,各组均在相同条件下饲养。Ⅰ、Ⅱ、Ⅲ组为试验组,每隔6d颈部皮下注射不同浓度外源性环核苷酸(CNT)制剂cGMP0.1ml/只;Ⅳ组为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试验期49d。试验统计结果表明:试验Ⅰ、Ⅱ、Ⅲ级鸡产蛋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蛋率分别提高16.7%、15.1%和12.5%。经统计学分析,试验Ⅰ、Ⅱ、Ⅲ组与Ⅳ组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饲料利用率分别提高7.33%、4.33%和4.33%,破软蛋率分别降低1.33%、0.81%和1.15%。试验各组的平均蛋重、蛋比重、蛋形指数、哈夫单位及蛋白、蛋黄百分率与对照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用IGF—ⅠmRNA表达量评价鲮饲料配方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秘鲁鱼粉为饲料蛋白源,研究4种蛋白水平(21.5%、32.2%、42.5%和51.6%)的饲料对鲮(Cirrhinus molitorella)生长、消化酶活性及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Ⅰ)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经过8周的养殖试验,不同饲料蛋白水平下,蛋白酶活性与特定生长率(SGR)成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鲮肝组织中IGF—ⅠmRNA的表达量与特定生长率成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鲮肝组织IGF—ⅠmRNA的表达量与蛋白酶活性也成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果表明,用鲮肝组织IGF—ⅠmRNA的表达量可以快速鉴定饲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石传林 《畜禽业》1998,(10):24-25
本试验旨在探讨加酶益生素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的应用效果。试验表明,在120天试验期间,添加饲喂加酶益生素的试验组,每头猪平均日增重789.25g,未添加加酶益生素的对照组,每头猪平均日增重为673.4g,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日增重17.2%,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料肉比为2.91:1,对照组料肉比为3.18:1,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饲料报酬8.5%,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选用2种不同剂型的维生素B2产品(纯度80%和98%),在半精制饲料中添加16mg/kg纯度98%的维生素B2为对照,以纯度80%的维生素B2按比例替代纯度98%的维生素B2为试验组(替代比例分别为25%、50%、100%、150%、200%),喂养体重(3.98±0.5)g鲤60天,探讨不同剂型维生素B2对鲤生长性能的影响及饲料中采用低纯度维生素B2替代高纯度维生素B2以达到降低成本目的的可行性。结果显示:100%替代组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饲料中16~24mg,/kg的维生素B2对鲤全鱼和肌肉的基本成分影响不显著(P〉0.05),参考当前2种维生素B2产品的市场价格,饲料中添料中添加24mg/kg纯度为80%的维生素B2饲养鲤,既能满足鱼体生长需求又可节约成本、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8.
北京养猪育种中心马艳凤等,选用36头28日龄断奶、长大二元杂交健康仔猪,按窝别和体重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糙米替代50%玉米日粮、糙米替代70%玉米日粮.试验结果表明,饲粮50%、70%被糙米替代,断奶仔猪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63%、19.7%(P〈0.01),饲料转化率降低4.7%、8.2%(P〈0.01);回肠、盲肠大肠杆菌数随日粮糙米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9.
柑桔皮粉作饲料添加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21日龄笼养京黄肉仔鸡180只随机分3组,再将每组60只鸡各分为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只喂基础饲粮,在此基础上,两个试验组分别添加1.5%、2.5%柑桔皮粉,进行38d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只均增重试1组1.040kg、试2组1.125kg,分别比对照组(0.963kg)提高8.09%和16.9%,经F检验和多重比较与对照组间分利差异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科重比(耗料与活重之比)试1组2.55:1、试2组2.46:1,分别比对照组(2.77:1)降低耗料7.94%和11.17%;而每kg增重的饲料成本则分别比对照组减少0.58元和0.88元;两个试验组肉仔鸡成活率分别比对照组高3.3%、5.0%,只均增加收入分别比对照组多1.22元和2.37元,经济效益以试2组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长心卡帕藻( Kappaphycus alvarezii)外植体切段的适宜生长温度以及诱导温度、切断长度、切段方式(与藻体纵轴呈90°横切、与藻体纵轴呈45°斜切)等因子对芽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试验范围内,长心卡帕藻外植体切段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最适温度为20℃。诱导温度、切断长度、切段方式3种因子对外植体切段的出芽效果都存在显著影响,且各因子交互影响差异极其显著(P〈0.01),较高的培养温度对于出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5℃下试验组个体平均出芽数均高于20℃(P〈0.01);横切可促进外植体切段出芽,相同切段长度下,横切试验组个体平均出芽数均大于斜切试验组(P〈0.01);短切段有助于提高出芽的数量,在相同切段方式下,1cm切段组个体平均出芽数显著优于3cm和5cm切段组(P〈0.01);25℃、1cm、横切为长心卡帕藻最优出芽诱导条件,个体平均出芽数最高,达到平均1.50个。不同切段长度对芽的发生部位具有明显的影响,1cm和3cm切段组均为切面的髓部再生芽,而5cm切段组则包括切面的髓部再生芽和非切面的皮层新生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