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MODIS数据产品MOD13的支持下,采用决策树分类法提取了山东省小麦种植面积,划定研究区的小麦种植区,将非种植区的气象站点数据剔除,着重分析麦区范围内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了19802010年山东省冬小麦产量受麦区气候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1)19802010年山东省冬小麦产量受麦区气候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1)19802010年山东省麦区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生育期内平均气温的升高和总日照时数的减少,变化率分别为0.6℃/10 a和-60 h/10 a;生育期内总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2)19802010年山东省麦区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生育期内平均气温的升高和总日照时数的减少,变化率分别为0.6℃/10 a和-60 h/10 a;生育期内总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2)19802010年山东省冬小麦单产与全生育期内平均日最低气温、平均气温、≥0℃积温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越冬期平均日最低气温和返青期平均日最低气温与单产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盘锦水稻生育期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盘锦大洼气象站1980~2009年水稻生育期观测资料及生育期气象资料,通过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生育期变化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水稻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现升高的趋势,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日照时数变化平缓;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内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与全生育期的变化相似;平均气温与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导致全生育期和营养生长期缩短,却使生殖生长期延长。[结论]气候变化致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但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3.
张怀念  周景春  张存岭  陈若礼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012-11015,11036
分析濉溪县1962~2011年50个小麦生产周期逐日气温资料发现,抽穗前平均气温、返青—抽穗平均最高气温和全生育期平均最低气温明显升高,气候趋向偏暖,越冬期平均气温≥3℃天数明显增多;11月~次年2月极端低温升高,最低气温0℃、≤-5℃、≤-8℃和≤-10℃,平均气温3℃、0℃和≤-5℃的天数明显减少,负积温升高;灌浆期平均气温17℃、最高气温≥30℃的天数趋于减少。低温、干热风气象灾害频率降低,有害生物危害偏重发生;小麦越冬期缩短,生长期延长,抽穗开花提前,灌浆期延长,千粒质量提高。生产上应适期播种,扩种偏冬性品种,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4.
张燕 《湖北农业科学》2016,(17):4588-4591
基于北疆垦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新湖农场1981-2014年数据,分析了其春、夏、秋季和棉花主要生长季(5~9月,包括2015年)及各月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并与棉花单产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春、夏、秋季及主要生长季的气温年际变化均为变暖趋势,增温率秋季大,夏季小;34年间平均气温上升了1.2~2.7℃,平均最高气温上升了1.5~2.3℃,平均最低气温上升了2.0~2.6℃;从5~9月来看,5月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增幅大,6月最高气温增幅大;年代际的变化是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秋季升幅大,平均最低气温春季和秋季升幅最大;5~9月的各月分布是5、8月逐年代均为上升,但6月最高、7月最低、9月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都出现了振荡;棉花单产与气温变化趋势慢而稳定(夏季、主要生长季、7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8月),与上升幅度大(5月平均气温、最低气温)的温度因子关系为显著正相关;5~9月5个月的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与产量为显著正相关,其中8月与产量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根据1981~2010年菏泽市冬小麦产量和气温资料,采用5a滑动平均法分离出冬小麦气候产量,并将气候产量与气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内,平均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54℃/10a,冬季升温较春季升温明显。在18个温度因子中,共有15个因子与冬小麦气候产量呈正相关,其他3个因子与气候产量呈负相关。其中拔节期极端最低气温(X15)、灌浆~成熟期平均气温(X17)与气候产量相关达到了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和0.36。  相似文献   

6.
选取2000—2019年平罗县地面气象资料、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及国家统计局平罗县调查队产量数据,分析了玉米生育期气温、降水量、积温、生育期天数的变化趋势,利用相关系数法,研究了气象要素变化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9年平罗县玉米生育期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呈下降趋势,平均最高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稳定通过0℃、10℃、15℃积温均呈下降趋势;各生育期平均日期均比历年最迟日期提前,全生育期日数呈减少趋势,播种期到拔节期日数呈减少趋势,拔节期到成熟期日数呈增加趋势;平罗县玉米平均产量呈增加趋势。≥0℃积温与单产在0.0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播种期到收获期天数与单产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平均最高气温、降水量、≥10℃积温、≥15℃积温与单产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旨在分析不同生育期温度变化对冬小麦的影响,基于1971—2015年烟台平均气温资料,利用线性倾向率和M-K检验,分析气温的年际变化趋势、年代变化率和突变点。结果表明:烟台冬小麦全生育期、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生期(并生期)和生殖生长期温度均明显增加,线性倾向率依次为0.15℃/10 a(P<0.01)、0.12℃/10 a(P<0.05)、0.21℃/10 a(P<0.01)和0.28℃/10 a(P<0.01);营养生长期、并生期和生殖生长期、全生育期平均温度的变异系数依次为17.27%、11.80%、3.94%、8.05%;营养生长期、并生期、生殖生长期、全生育期的突变年份分别出现在1987年、1991年、1981年、1982年。温度升高会导致冬小麦难以通过春化,花芽分化期缩短,生殖生长期遭遇初夏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影响,最终造成小麦减产。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应顺应气候变化,合理搭配冬小麦品种和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以促进烟台农业高产高质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湘中地区双季早晚稻生长期内气候变化特征及对生产的影响,以该地区1960—2019年的双季早、晚稻生育期内逐日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近60 a早晚稻生长期内各生育时期的温、光、水等气候资源变化趋势,探讨在区域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双季早晚稻生产如何充分利用有利气候变化以及避开不利气候变化.结果表明:早稻生长期内的日平均气温、平均日最高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播种育秧期增幅最大,分别为0.433、0.808和0.428℃/10a;播种育秧期和移栽返青分蘖期的日照时数为增加;降水量的增加主要发生在生长后期.晚稻生长期内日平均气温除孕穗期略有下降外,其余生育时期均呈上升趋势;播种育秧期、抽穗期和灌浆成熟期3个时期平均日最高气温均表现出一定幅度的升高,增幅最大的是灌浆成熟期;平均日最低气温表现为持续上升,增幅最大的为灌浆成熟期,达0.226℃/10a;孕穗期的日照时数降幅最大,下降约11.02 h/10a,其次是移栽返青分蘖期,下降约6.656 h/10a.该区域气候变化对早稻而言是利大于弊,而对晚稻来说则制约了其高产潜力的发挥.因此,湘中地区早晚稻生产可采取早稻适当提前播种并搭配迟熟晚稻品种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河南省信阳市1981-2016年气候资料和冬小麦产量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偏相关分析法等,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信阳市冬小麦全生育期内气候要素的时空变化及其与冬小麦产量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内各气候要素随时间变化为,降水量变化不显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太阳辐射呈显著减少趋势。冬小麦全生育期内各气候要素随空间变化为,降水呈现明显的带状分布趋势,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呈中部低、两端高趋势。降水量、最高气温与小麦产量负相关关系,最低气温、太阳辐射与小麦产量为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刘桂玲  林聪 《北京农业》2013,(33):221-222
利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初步分析了1961-2010年莫旗地区逐年平均气温、逐月年平均气温序列的变化趋势和特征;通过信噪比检验找出气温突变年;对日最高、最低气温进行了重复期分析及小波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莫旗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序列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08年为异常偏暖年,1969年为异常偏冷年;气温倾向率为0.47℃/10 a;1988年为气温突变年,1988年前后5 a的平均年平均气温相差是1.29℃;日最高气温百年一遇最高为38.7℃,日最低气温百年一遇最低为-40.2℃。  相似文献   

11.
由于硝化细菌对水产养殖水质可以起到明显调节作用,近年来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常常会导致硝化细菌的活性受到严重抑制,从而严重影响养殖水体及水产品的质量。本文利用富集培养的硝化污泥研究了苯酚对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苯酚对氨氮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属于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1和EC50均为2.61mg/L。泥龄相同的条件下,有苯酚抑制剂存在时氨氮的出水浓度高于无抑制情况,且苯酚浓度越高,氨氮出水浓度也越大;而达到相同的氨氮出水浓度,抑制剂存在条件下的泥龄大于无抑制条件,且抑制程度越高,所需泥龄越长。  相似文献   

12.
选取滨海新区汉沽作为研究区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咨询水产专家和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筛选出19个对滨海新区汉沽工厂化养殖发展影响较大的因子作为评价指标,综合应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构建滨海新区汉沽工厂化养殖适宜性评价模型,利用IDRISI进行综合运算,将工厂化养殖区域划分为"不适宜"、"一般适宜"、"适宜"和"非常适宜"4种类型,从而为工厂化养殖区域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Internet的普及应用,Internet已经成为包含各种信息形式,如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的巨大信息资源库。然而由于Web图像从主题、格式,到功能和来源都多种多样,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类。本研究首先从Web页面上图像的功能角度对图像进行初步分类,将其分为链接类、装饰类、广告类和内容类。初步分类可提高Web图像处理的效率和性能,并为它基于Web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15.
16.
苯酚对废水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硝化细菌对水产养殖水质可以起到明显调节作用,近年来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常常会导致硝化细菌的活性受到严重抑制,从而严重影响养殖水体及水产品的质量。本文利用富集培养的硝化污泥研究了苯酚对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苯酚对氨氮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属于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1和EC50均为2.61mg/L。泥龄相同的条件下,有苯酚抑制剂存在时氨氮的出水浓度高于无抑制情况,且苯酚浓度越高,氨氮出水浓度也越大;而达到相同的氨氮出水浓度,抑制剂存在条件下的泥龄大于无抑制条件,且抑制程度越高,所需泥龄越长。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转化糖药理及其现代临床研究概况,并对其药学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布氏艾美尔球虫(Eimeriabrunetti)是鸡的一种致病性较强的寄生性原虫,但是我国球虫流行病学的报道很少谈及,有关研究报道更为少见。为此,笔者回顾了自1942年Levine首次报道布氏艾美尔球虫以来人们对这个种所做的研究。主要对这个种在世界的流行情况、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原性、内生性发育、体外培养、致弱及在球虫疫苗中的地位作了回顾和评述。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番茄根腐病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黑龙江省番茄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苗期抗性鉴定技术及寄主抗性遗传规律、番茄根腐病的病症与识别、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规律等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0.3 g/L低聚壳聚糖水剂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在水稻苗期和秧田期使用该水剂,探讨其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3 g/L低聚壳聚糖水剂可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和分蘖;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对恶苗病防效达48%。其较佳使用方法为苗期浇灌,移栽返青后茎叶喷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