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鸭出败又称禽霍乱,鸭巴氏杆菌病,它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常导致鸭大批发病和死亡,给养鸭业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要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当疫情发生时,应尽快做出诊断,为控制本病的流行,减少损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禽巴氏杆菌病(禽霍乱)是养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危害很大。但雏鸭暴发巴氏杆菌病并不多见,尤其齐齐哈尔以北地区樱桃谷鸭是新引进的品种,本病更为罕见。1990年夏富裕某招待所购进的雏鸭发生大批下痢死亡,经过诊断与治疗,确诊为雏鸭巴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免疫鸭巴氏杆菌抗体动态变化的研究刘亚刚刘内生岳华袁圣蓉马蓉汤承(西南民族学院畜牧兽医系,四川成都610041)李建余琼蒋朝龙刘斌王文聪马正忠(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畜牧局)扌敢建军(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禽霍乱是由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鸭的巴氏杆菌病俗称鸭霍乱或鸭出败,其病原为多杀型巴氏杆菌,该菌体两端钝圆,革兰氏染色阴性,系短小杆菌,是一种兼性菌.该笔者在长达30多年的兽医临床实践中共遇有70多例临床典型病例,现择其二例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1 血清型的研究鸭霍乱是由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la.anatipestifer简称PA)中被称为“鸭疫斐佛氏菌”所引起的鸭群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us.Serositis)等病。在当前已经发现的共18种巴氏杆菌当中能引起禽霍乱的16个血清型中有8个血清型是鸭疫巴氏杆  相似文献   

6.
鸭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的研制与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巴氏杆菌病发病急、死亡快,用禽霍乱疫苗免疫,效果欠佳,为此,我们从发病鸭中分离一株鸭巴氏杆菌强毒株,制成氢氧化铝甲醛灭活疫苗,试用100多万羽份,表明对该病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鸭是平江县饲养的主要家禽之一,全县常年饲养量达300万羽左右。鸭出败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该病原菌有多个血清型,各血清型对鸭的致病性不同,各型之间可以互相转变。该病原菌为两极着色的革氏阴性短杆菌,在当地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也是养鸭中的常见多发病。  相似文献   

8.
鸭巴氏杆菌病多称禽霍乱,又名摇头瘟,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种家禽和野禽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是危害养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下面介绍一该病病例的诊治情况。  相似文献   

9.
禽霍乱是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其病原体是多杀性巴氏杆菌,统称为巴氏杆菌病,又称为出血性败血症,简称为出败。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家禽毒力强,有好多分型,无芽孢、无鞭毛,有荚膜,对环境抵抗力弱,在干燥空气中2~3d死亡。今年4月份我镇一种鸭场,发生了慢性霍乱病,经3个周的调理才控制本病,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其防制等方面对鸭巴氏杆菌病进行了研究,对采自福建省大田县某鸭个体养殖户的发病或死亡鸭的心、肝、脾、肺、肠组织,进行了病原的分离与鉴定,确诊该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1.
鸭巴氏杆菌病又称鸭霍乱或鸭出败,是一种鸭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的病原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为两端钝圆、革兰氏染色阴性的短杆菌,属需氧兼性厌氧菌。该菌对营养要求较高,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不良,在鲜血琼脂上能长出表面光滑、湿润、黏稠、状如露珠的灰白色菌落。由于鲜血琼脂  相似文献   

12.
鸭瘟和鸭霍乱两种病的症状很相似,很易混淆。鸭瘟是由滤过性病毒,鸭霍乱是由禽巴氏杆菌引起的,此两种病均有体温升高、精神萎糜、羽毛蓬松等相似症状。下面将这两种病的区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烈性传染病,对养殖业会造成严重危害。其特征为传播快,病程短,有时看不到症状就急性死亡。临床上如果诊疗不及时,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现将盐都区一鸭养殖场发生禽霍乱病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鸭巴氏杆菌病(Duck pasteurellois)又称鸭霍乱、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cllamultocida)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热性传染病,常给养鸭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03年8月,中方县某村一养殖户饲养的麻鸭发生急性死亡。通过综合检查,诊断为鸭巴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禽霍乱又名禽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禽类出血性败血性症状的细菌性传染病,是禽类主要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该病在20世纪90年代及以前在国内较为流行,曾经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但随着养禽及禽病防治技术的推广和饲养管理的规范化,该病在禽类中的大流行目前已不是很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南宁市安吉路屯里村某一个体养鸭场1、3周龄鸭发病。病鸭表现腿软,眼鼻有浆性分泌物,排白绿色粪便,食欲不振,进而不能行走而死亡;剖检病鸭无明显肉眼可见病变。从病鸭中分离出的细菌分离物,经过各项生化试验,鉴定为溶血性巴氏杆菌。因此该病确诊为鸭溶血性巴氏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1主要细菌病1.1鸭大肠杆菌病鸭大肠杆菌病无明显季节性,不同品种或日龄的鸭均有染病几率,以2~6周龄雏鸭易感,商品肉鸭感染死亡率接近50%。1.2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该病也称鸭传染性浆膜炎、鸭败血症等,是鸭疫里默氏杆菌引发的接触性传染疾病,多发于1~8周龄雏鸭,发病率、致死率分别高达90%与75%。1.3鸭巴氏杆菌病该病又称鸭霍乱、鸭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的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鸭巴氏杆菌病无明显季节性,以大于1月龄的鸭易感,具有流行性强、发病速度快、致死率高等特征,极易引发禽类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8.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多发于成年鸭。病鸭临床症状为体温升高,以腹泻、下痢、流泪、双腿麻痹、两脚无力及部分病鸭头颈肿大。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鸭症状是突然发病,下痢,出现急性败血症。最近笔者遇到一例蛋鸭鸭瘟与禽霍乱病混合感染的病例,现将发病情况和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Fowl Cholera)、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鸡、鸭、鹅等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突然发病,下痢,败血症,病程短,死亡陕,死亡率高为特征,剖解以全身粘膜,浆膜出血,出血性肠炎及肝脏小点坏死灶特征。在我国农村常出现散发或死亡性流行,对农村的养禽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006年9月20日,永川区板桥镇一农户购买3日龄雏鸭220只,9月25日注射鸭病毒性肝炎抗体,9月30日开始发病,病鸭行动迟缓,步态蹒跚,不愿下水,羽毛松乱,食欲废绝,体温升高达43℃~44℃。嗉囊积食胀大,倒提鸭时,从口鼻流出酸臭液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1基本情况 巴氏杆菌可引起各日龄鸭发生一种急性、出血性败血症,该症又名鸭霍乱,俗名“摇头瘟”。其发病急,致死快,病鸭常无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重庆某场饲养的1000只左右、接近成年的良种种鸭在一段时间内发生难见症状的猝死现象,经临床观察,病理解剖,病原菌分离、鉴定以及血清分型,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鸭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