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通过近50 a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究与实践,先后形成了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体系及机械化制种技术体系,建立了一批具有生态优势的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杂交水稻制种规模与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目前尚存在制种组织管理模式欠规范、基地建设速度较慢、新技术推广迟缓,制种技术实施不及时、制种产量与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为确保中国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对策:政企协调配合共同建设具有高标准农田与先进设施设备的专业化制种基地;严格实施种业企业基地准入制,完善制种经纪人资质管理;加强新组合制种技术研究,加快推广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进一步规范制种风险保险。  相似文献   

2.
利用杂交棉制种亲本花进程的Logistic方程,参照制种地区的工资物价水平和气候条件,确定了江苏省淮北地区杂交棉制种的临界日的开花量指标为7441.8朵.hm^-2.d^-1,制种适期为7月12日到8月20日。在制种适期内制种可以节省用工27.5%,制种效率提高23.4%。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制种高产县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内江市杂交稻春播夏制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指出,保证种子纯度是高产制种的前提;改进制种技术,增苗增德是高产制种的保;提高异交结实率是高产制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1990~1994年,以两个低温敏感型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材料,探讨了提高制种杂交率的途径。结果表明:(1)在平丘区秋播制种条件下,不育系的不育度在70%以下,平均制种杂交率为62.0%,在自然生态条件下,难以筛选到秋播制种的适宜区域。(2)采用平丘区晚直播制种途径,不育系的不育度可提高到90%以上,但制种亲本个体发育不良,综合性状差,制种产量受影响。(3)高海拔区(2600~3200m)春播制种途径,其制种杂交率达93.0%以上,两年制种产量达到607.5~1939.5kg/hm2,平均1298.3kg/hm2,超过平丘区秋制水平。  相似文献   

5.
皖北地区过去被列为玉米杂交制种非适宜区。作者在分析以前杂交制种低产原因,本地区气象要素,总结周边地区高产制种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皖北地区玉米高产杂交制种技术研究”课题。通过选用高产制种组合,调整播期,父母本错期、行比,增加母本密度,优化配方施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将本地区玉米杂交制种产量由过去的2250kg/hm2左右,提高到3750kg/hm2以上,实现本地区玉米杂交制种历史性突破,并提出4500kg/hm2玉米高产制种模式,  相似文献   

6.
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技术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士宋 《杂交水稻》2000,15(4):14-15
根据4a制种实践,总结了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的高产经验,即选择具有两系制种优势的基地,确定安全育性敏感期,选择最佳抽穗授粉天气,采取配套制种技术措施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杂交水稻制种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东阳  陈立云 《作物研究》2006,20(5):367-370
在全面回顾我国杂交水稻制种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超高产杂交水稻制种的技术路线,为我国杂交水稻制种的发展和超高产制种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云南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索适于云南高原麦区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以云杂3号(C49S-87/98YR5)、云杂5号(K78S/01Y1-1069)为材料,在1997-2005年大面积生产制种中,对与制种纯度和产量相关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制种实践及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本行比极显著地影响制种产量,云杂3号、云杂5号的最佳父母本行比分别为2:8和2:6;对于C49S-87,为确保制种纯度和制种产量,制种以利用前3个分蘖穗为宜;叶龄、叶枕距、幼穗长度等均可作为制种中预测父母本花期相遇的形态指标;不育系C49S-87和K78S的制种实践表明,不育系本身的育性参数和异交结实性对建立高效制种技术起决定性作用。2003年以来,已建立了一套基于K78S的简易、高效、低成本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制种产量稳定在3750kg/hm。(不含该面积上的父本产量),制种纯度稳定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9.
利用“四支柱”理论总结分析伏牛山区杂交籼稻制种经验教训,制定高,稳,低制种技术,指导制种,获得大面积连年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0.
豫东麦套棉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棉套作是豫东棉花杂交制种的主体方式,占年度制种面积的95%以上。根据近年来制种高产典型的经验,并结合麦棉套作杂交制种棉的特点,总结出与之配套的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11.
大面积杂交稻制种单产如何稳定在250kg以上,高的达300~350kg,这是所有从事杂交稻制种的科技人员所希望的。制种是通过异交结实而获得产量,因此高产制种应围绕如何提高异交结实这一中心,笔者从1987年开始搞制种至今,经过不断的实践,对单产275~300kg(单产面积666....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在光温条件两季不足一季有余、或者三季不足两季有余的制种田中进行再生制种,可以提高复种指数,增加杂交水稻种子。有关中稻制种田、秋季制种田进行再生制种的栽培技术,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国杂交棉种的生产以人工去雄授粉方式(全人工制种)为主,企业和地区之间制种产量不平衡性很大。实践表明,除了规范制种技术以外,优化制种棉田的栽培技术亦是提高产种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攀升,成片集中、空间隔离等水稻制种技术规程的基本要求难以实现,使传统的“公司+农户”的水稻制种模式面临挑战,采取流转土地、集中水稻制种已成为水稻制种的必然选择。本文探讨流转土地水稻制种的制约性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措施,对于发展壮大现代种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许世觉 《杂交水稻》1994,(3):50-51,57
我国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1973-1980年,是杂交稻制种技术的摸索阶段。每备产量由最初的6kg提高到50kg;1981-1985年,是杂交稻制种技术的完善阶段,每亩产量连续登上75kg及100kg两个新台阶;1986年开始,我国的杂交水稻制种已进入超高产制种技术的研究阶段,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每亩产量已突破150kg。随着超高产制种技术的全面推广,每亩产量可望突破200-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路子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州市是浙江省杂交水稻主栽地之一,杂交晚稻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1万多公顷,占晚稻面积的86%左右,占全省晚杂面积的20%,杂交早稻种植面积居浙江省各地市首位。建立稳定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对发展本市的粮食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市杂交水稻制种最高面积曾发展到2700多公顷,生产杂交水稻种子223万公斤,种子自给有余,还向外地供种。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由于制种的比较效益较低,农民的制种积极性下降,原有的一些制种基地纷纷解体,导致制种面积大滑坡。低谷时全市制种面积仅170hm2,总产种子32.98万公…  相似文献   

17.
棉花制种田管理及杂交制种技术曾昭荣,李育强,杨芳奎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常德市415101目前,在棉花“三系”未能配套的情况下,简化人工制种手续,提高制种效率,是杂交棉在生产上推广的关键。几年来,我们在人工杂交制种上进行了多种尝试,如工具去雄,花前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近年来制种单产普遍提高的基础上,针对制种农户之间单产相差悬殊,认真分析了提高制种单产障碍因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在2008年一团试点杂交棉人工去雄制种2公顷的基础上,2009年在全师十个团场进行了40公顷棉花人工去雄制种工作。制种工作在师领导的重视和各个团场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完成,其中一团、塔河种业、十二团、南口农场等单位制种子棉产量超过400kg的可喜成绩。通过两年的实践,综合各制种团场的经验和教训,认为今后要提高制种产量有以下办法:  相似文献   

20.
玉米杂交制种生产过程中.常因为父母本花期相遇不良,致使制种产量下降,甚至绝收。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在制种生产过程中准确掌握花期动态及影响花期的因素,及时采取促控措施,才能确保花期相遇良好,保证制种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