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铃薯氮、磷、钾肥料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大面积生产背景下,采用3因素6水平的U12(1212)回归均匀设计,研究氮、磷、钾的施肥量和比例,并通过肥料效应方程分析马铃薯对氮、磷、钾肥需求量的差异。结果说明,马铃薯的块茎产量随养分供应量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水平后,产量增加趋于平缓,处于一个高的“平台”。通过效应拟合得出马铃薯产量与氮、磷、钾养分供应量的肥料效应方程及施肥量、养分比例,说明马铃薯对钾肥需求量最大,其次是氮肥,对磷肥需求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
民乐县马铃薯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及配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和尿素、过磷酸钙以及硫酸钾镁肥料为供试材料,采用"3414"田间试验设计,研究氮、磷、钾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不同施肥量对马铃薯的经济性状影响不大,对马铃薯产量影响较大,每公顷施N 300 kg、P2O5 150 kg、K2O 150 kg马铃薯的产量最高,产量为51 669 kg/hm2,并根据试验结果得出马铃薯肥料效应方程,计算出马铃薯最佳施肥量和最大施肥量。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施肥肥效及养分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对6年14项次的马铃薯氮磷钾肥肥效试验,研究了施用氮磷钾化肥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肥料利用率和施肥对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N)平均增产21.3%,每千克N增产马铃薯37.9kg;增施磷肥(P2O5)增产18.4%,每千克P2O5增产马铃薯51.8kg;增施钾肥(K2O)平均增产15.3%,每千克K2O增产马铃薯35.9kg。总的增产效果:氮肥>磷肥>钾肥。14项次试验中增施氮肥的肥料利用率(N)为24.3%~45.2%,平均32.9%;增施磷肥的肥料利用率(P2O5)为7.5%~20.9%,平均14.8%。增施钾肥的肥料利用率(K2O)为38.3%~92.6%,平均49.8%。平均生产1t马铃薯吸收N为6.15kg,吸收P2O5为1.36kg,吸收K2O为6.17kg。马铃薯淀粉含量旱地明显大于水浇地。减N处理马铃薯淀粉含量最高,其次是NPK配合处理。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半干旱区马铃薯施肥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青海省半干旱地区马铃薯施肥现状,在马铃薯典型种植区乐都县选取4个乡镇进行农户肥料养分投入调查。调查结果分析表明,调查区域马铃薯平均产量为25 199 kg/hm2;氮肥投入农户17.4%适中、23.1%偏高、44.6%很高;9.9%的农户磷肥投入量适中,偏高和很高的占21.5%和59.5%;钾肥投入量适中的农户占6.6%,偏低的占56.2%,很低的占27.3%。在肥料投入总量中有机肥分别占氮肥总量的10.2%,磷肥总量的6.1%,钾肥总量的12.1%。作基肥投入的氮肥占87.1%,磷肥占95.3%,钾肥占99.4%。显然,氮肥和磷肥施用过量,钾肥重视不足,化肥偏多、有机肥偏少,基肥偏多、追肥偏少问题是目前青海省半干旱区马铃薯养分投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 马铃薯是16世纪末由欧洲殖民主义者葡萄牙人传入印度。当时印度尚在英国统治之下,新德里农业研究所的西姆拉(Simla)马铃薯育种站于1935年开始组织马铃薯品种改良工作。1941年印度独立以后,人们认识到马铃薯在他本国的潜力。1949年建立了联邦中央马铃薯研究所(CPRI)。现在已是是印度联邦作物研究机构中最大的一个科研单位。西姆拉马铃薯育种站建立以前,马铃薯改良工作仅限于引进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品种进行试验,马铃薯育种站成立以后,首  相似文献   

6.
不同氮钾比例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宋志荣 《中国马铃薯》2009,23(3):155-157
为探寻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研究了不同氮钾水平对马铃薯产量因子和质量因子的影响。当N:K2O比增加时,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进程推迟,健康态势降低,块茎蛋白质含量升高。而N:K2O比降低时,块茎的干物质、淀粉、还原糖、总糖和Vc等含量趋向增加,但钾肥的百分比过高时,又会阻碍马铃薯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花生覆膜施肥虽然所需养分仍绝大多数吸自土壤,但覆膜施肥改变了花生对肥料养分和土壤养分的吸收比率。中肥田亩施N7.5公斤、P_2O_55公斤、K_2O7.5公斤的肥料,花生亩产荚果300—400公斤,当年肥料的剩余率基本能补偿土壤养分的供应率。花生收获后土壤肥力没有递减趋势,下茬种小麦仍有后效。  相似文献   

8.
襄阳是湖北省马铃薯主要产区之一,一般冬季播种,春季收获,生育期较短,施肥以一次性施肥为主,肥料施用量较大。为了改变农民施肥习惯,节约肥料资源,提高肥料利用率,根据马铃薯的需肥特性和襄阳地区的土壤肥力状况,提出了推荐施肥以及配施有机水溶性肥料试验。研究了推荐施肥和施用有机水溶性肥料对马铃薯产量、品质以及养分含量等指标的影响,旨在为襄阳地区马铃薯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按照推荐施肥量分别为N 180 kg/hm2、P2O590 kg/hm2、K2O 210 kg/hm2,与农民施肥相比马铃薯产量并没有明显差异,但氮磷钾分别减少了340 kg/hm2、150 kg/hm2、15 kg/hm2,表明适量减少肥料用量并不会减低襄阳区马铃薯产量,但是节约了施肥成本。在推荐施肥的条件下,配合施用有机水溶性肥料,马铃薯的产量比推荐施肥处理产量增加10.22%,产投比达9.84,表明配合施用有机水溶肥料能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施用有机水溶性肥料不仅可以提高马铃薯叶绿素含量,促进了植株对养分的吸收,而且能显著改善马铃薯品质,如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淀粉、维生素C、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3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肥、磷肥、钾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因素影响马铃薯产量的顺序依次为氮肥、钾肥、磷肥。各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经过计算机模拟,得到马铃薯公顷产量达到最高值44.85 t时,其相应氮肥、磷肥、钾肥用量分别为每公顷465.00 kg、398.85 kg、479.10 kg。对试验结果进行的验证表明,模型选优所得氮肥、磷肥和钾肥配比的产量最高,每公顷施肥成本、施肥利润、肥料投资效率分别为6 900元、10 800元和1.57%,栽培效果明显优于其它配比。证明构建的模型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属喜高钾作物之一。为了确定钾肥在加工型马铃薯生产中施用的可行性以及合适的用量范围,以‘大西洋’为试验品种,研究了钾肥与氮磷肥配合施用以及不同施用量硫酸钾对‘大西洋’马铃薯的增产效果,以期指导马铃薯钾肥的施用。结果表明,钾肥与氮磷肥配合施用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N+P+K配合施用增产效果>N+P施用增产效果>不施肥;不同钾肥施用量的增产效果各不相同,钾肥施肥量为255 kg/hm2时,马铃薯增产效应和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1.
以马铃薯克新19号为试验材料,在N、P、K3种肥料单一施入的条件下,就N、P、K施入量对克新19号单株产量及单薯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克新19号单株产量明显增加,当施用量为3.2g时单薯重量达最大值59.0g,而后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单薯重量下降,当肥量到达一定量后,单薯重趋于稳定: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克新19号单株产量略有增加,当肥量为4.8g时,单株产量达最大值;钾肥施用量对单株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在3种肥料的单一作用中,氮肥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大,磷肥次之,钾肥最小.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探讨了3种肥料间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的施用均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且3种肥料配施的增产效果显著优于任两种肥料配施。氮、磷、钾肥的施用可以改善部分米质性状,如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度、稻谷长宽比和精米直链淀粉含量;氮、磷肥的施用还可提高糙米蛋白质含量,降低青米率。施用氮、磷、钾肥后,水稻养分总吸收量和每100 kg籽粒养分需求量显著增加,而养分干物质生产效率和养分稻谷生产效率显著下降,且3种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及生理利用率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氮、磷、钾肥两两互作对水稻产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当肥料用量处于低中水平时,互作效应均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肥料用量超过一定水平后则表现为拮抗作用。对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影响最大的交互作用分别是氮钾、氮磷和磷钾互作。总体来看,肥料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肥料用量及配比应在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品质及肥料利用率的基础上确定。  相似文献   

13.
多年研究结果证实,马铃薯连作会逐步降低块茎产量。但是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充分使用肥料和杀虫剂的条件下,在同一块地上马铃薯连作几年其产量不会降低。为此,对这种观点的根据进行验证。1980—1982年在高尔阔夫斯克农业专科学校农场作了同一块地上的马铃薯连作试验,前茬为马铃薯一年、二年、三年和大麦、燕麦、青贮玉米。  相似文献   

14.
以‘荷兰15’为供试马铃薯品种,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氮肥(X1)、磷肥(X2)和钾肥(X3)三因子的回归数学模型,通过方差分析和数学模型优化得到施肥的优化区间。结果表明,三项肥料因子对马铃薯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钾肥(X3)氮肥(X1)磷肥(X2);马铃薯产量大于2 782.04 kg/667m~2的肥料施用量优化区间为:N 16.755~24.675 kg/667m~2、P_2O_5 8.36~11.64 kg/667m~2、K_2O 42.24~48.48 kg/667m~2。  相似文献   

15.
阜新地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初报和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新位于辽宁省的西北部,光照时间充足,无霜期长,适宜马铃薯生长。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在当地种植上茬马铃薯、下茬西兰花等蔬菜效益显著。而且能够实现全程钡械化,既减少人工投入,又能提高生产效率。文中主要对阜新地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做了阐述,对马铃薯下茬复种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是一种对肥料较敏感的高产作物,合理施肥能够增加马铃薯产量,提高品质,降低成本。然而,目前马铃薯种植中普遍存在施肥量较高的问题。通过马铃薯减肥增效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减肥技术对马铃薯产量、养分累积分配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习惯施肥,推荐施肥(专用肥)处理N、P、K养分总量减少20%,马铃薯产量提高6 075 kg/hm~2,增产率为13.8%;推荐施肥(专用肥)处理肥料利用率均高于习惯施肥,N、P、K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9.28%、22.60%、53.85%,相比习惯施肥N、P肥料利用率分别增加13.93和13.43个百分点,K肥利用率差异不显著。相比推荐施肥(专用肥),在专用肥减量的同时配施几种新型肥料(中微量元素肥、腐植酸水溶肥、生物有机肥)均能达到减肥稳产的效果,且专用肥减施30%的同时配施生物有机肥的马铃薯产量最高,与推荐施肥(专用肥)相比增产1 913 kg/hm~2,增产率为3.8%,氮肥利用率提高4.83个百分点,磷肥利用率提高7.70个百分点,钾肥利用率提高14.17个百分点。综上所述,相比习惯施肥,推荐施肥(专用肥)的施用能够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增加养分累积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专用肥配施其他新型肥料可在减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马铃薯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其中配施生物有机肥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7.
施用农家肥和氮肥对马铃薯产量及磷 钾肥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d  KC  那凤琴 《杂粮作物》1992,(2):51-53
在印度西姆拉的酸性丘陵土壤中种植马铃薯,施N肥表现好(Sharma,1986)。Negi等(1982)曾报道过,为有效地利用N肥,平衡施用P、K肥是必要的。Sharma等(1980)发现连年施用农家肥有利于马铃薯生长,因其可部分满足马铃薯对P、K肥的需要。虽然农家肥含有数量可观的N、P、K,但关于它对N肥有效性的影响还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进行了温室和田间试验,评价农家肥对马铃薯N肥  相似文献   

18.
亚洲马铃薯协会(APA)成立于1979年11月,会址设于印度西姆拉中央马铃薯研究所。其目的在于扩大马铃薯的栽培,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合作,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协会现有三个分会,日本马铃薯研究会、孟加拉国马铃薯协会和印度马铃薯协会。亚洲马铃薯协会有来自亚洲各国的85名工作人员。1981年,  相似文献   

19.
基于均匀设计研究氮、磷、钾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均匀设计法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施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尤金为供试材料,在田间条件下以氮、磷、钾施用量和配比作为变量,马铃薯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方程。结果表明:氮、磷、钾需求量,钾肥>氮肥>磷肥,符合马铃薯需肥规律。通过对氮、磷、钾肥与产量的施肥模型进行频次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马铃薯田施肥量:纯N为157.95~162.61 kg/hm2,P2O5为30.59~34.08 kg/hm2,K2O为191.30~204.28 kg/hm2。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育时期追施钾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李军(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克山161606)1前言在马铃薯施用钾肥的研究上,以往的研究者对钾肥施作底肥研究较多,而钾肥用于马铃薯的追肥研究报道却不多见。本文研究了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追施钾肥的效果,以找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