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韭蛆是韭菜栽培的主要害虫之一,常聚集于韭菜根部危害,蛀食假茎和鳞茎,引起腐烂,使被害株叶片瘦弱、萎蔫下垂、枯黄而死亡。现将其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发生特点韭蛆属双翅目眼蕈科迟眼蕈蚊幼虫,以幼虫在韭菜根周围3cm~4cm土中或鳞茎内休眠越冬,翌年3月上中  相似文献   

2.
罗秀枝 《植物医生》2002,15(4):20-21
韭蛆,学名迟眼蕈蚊(Bradysid odoriphdga Yang etzhang)属双翅目,眼蕈蚊科,别名黄脚蕈蚊。1 为害特点 韭蛆在河北省蔚县一年发生两代,主要以幼虫聚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为害。初孵幼虫先危害韭菜叶鞘基部和鳞茎的上端。春秋两季主要危害韭菜的幼茎,引起腐烂,使韭叶枯黄而死。夏季幼虫向下活动蛀入鳞茎,重者鳞茎腐烂,整墩韭菜死亡。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韭菜迟眼蕈蚊幼虫(韭蛆)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试图从其体内保护酶活力的差异分析不同寄主植物对其生长发育造成影响的原因。选取4种寄主植物(韭菜、生菜、大葱和马铃薯)饲养韭蛆,统计不同寄主条件下韭菜迟眼蕈蚊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并分别测定不同寄主饲养后韭蛆的三大保护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取食生菜后下一代的卵期(3.23d)最长,幼虫期(23.83d)最短;与取食韭菜的下一代的卵期(3.05d)和幼虫期(24.16d)差异显著。取食大葱的发育期(卵期+幼虫期+蛹期)合计最长(31.91d),与取食生菜的差异显著(30.96d),但与取食马铃薯和韭菜的差异不显著,后两者分别为31.87d和31.64d。与取食其他3种寄主的韭蛆相比,取食韭菜的成虫(雌和雄)寿命最长,产卵量最多。取食马铃薯的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SOD活力最低,取食其他寄主的SOD活力之间差异不显著。取食大葱的幼虫POD活力最高,其次是取食韭菜的。取食韭菜的幼虫CAT活力最高,显著高于取食其他寄主。因此,韭菜迟眼蕈蚊的生长发育与寄主植物有一定的关联,寄主植物不同,韭蛆体内保护酶系的活力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韭蛆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超  亚平 《植物医生》1998,11(5):9-10
危害韭菜的虫害最重的是韭蛆。据调查,该害虫对韭菜生产每年均造成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为此,介绍该虫的发生与防治,供种植者参考。一、危害症状韭蛆又名地蛆、根蛆,危害韭菜的蛆主要是双翅目迟眼蕈蚊的幼虫。全国各地均有发生。除韭菜外,也危害葱、蒜等。幼虫群集在...  相似文献   

5.
1 韭蛆发生规律 韭蛆义叫迟眼蕈蚊.在黄河流域陆地1年发生4~5代(大棚常年为害).以幼虫在韭菜根周围3~4cm土中或鳞茎内休眠越冬.翌年3月下旬后.  相似文献   

6.
韭蛆的发生及其防治浙江省慈溪市逍林镇果蔬技术站(315321)王勤海韭蛆是危害韭菜的主要害虫之一,我们地区危害韭菜的为韭菜迟眼蕈蚊,属双翅目,眼蕈蚊科,又名韭蛆,黄脚蕈蚊。是单一危害韭菜的一种害虫。1危害情况随着韭菜面积的增加,该虫发生危害也逐年加重...  相似文献   

7.
辽宁地区韭菜根蛆发生与为害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辽宁地区韭菜田根蛆发生种类及优势种的消长动态,于2014-2017年分别采用黄色水盆诱集和挖根的方法对根蛆成虫和幼虫的发生和为害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辽宁韭菜田根蛆主要有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和食用菌异迟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 Frey,二者常常混合发生。北镇地区优势种为韭菜迟眼蕈蚊,年发生7~8代,其中冬季温室期发生3~4代。初冬扣棚后根蛆为害期与冬韭生产期高度重合。沈阳东陵地区优势种为食用菌异迟眼蕈蚊,其在露地韭菜上年发生5代。根蛆在田间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升高。施用有机肥可显著降低根蛆的为害程度。根蛆以3龄幼虫在大葱上越冬。辽宁地区根蛆的发生规律呈现冬季发生重,春、秋季略轻发生,夏季基本不发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防治韭蛆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韭蛆是韭菜迟眼蕈蚊的幼虫,在地下部为害韭菜鳞茎和根,导致地上部叶片变黄枯死,一般药剂难以凑效,防治该虫是韭菜生产上的一大难题。根据保质、保产、保环境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迟眼蕈蚊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眼蕈蚊的发生与防治柴冠卿(河南浚县植保植检站456250)迟眼蕈蚊俗称韭蛆,是韭菜的重要害虫,有迟眼蕈蚊和陆氏迟眼蕈蚊两种,以前者为主,在北方菜区普遍发生,为害严重。1为害初孵幼虫先在韭菜叶基部及鳞茎上端蛀食为害。春秋两季主要为害嫩茎,导至根茎腐烂...  相似文献   

10.
韭菜根蛆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韭菜根蛆简称韭蛆.成虫阶段叫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其幼虫是韭菜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其中春、夏、秋季在露地发生,有3个为害盛期,分别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6月上中旬、7月上旬至10月下旬。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可用于韭菜迟眼蕈蚊幼虫防治的杀虫剂混剂,测定了吡虫啉与多杀菌素混配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室内毒力。使用胃毒及触杀联合毒力的室内生物测定法,测定了吡虫啉与多杀菌素以1:5,1:10,1:20及1:40等4个浓度比例组成的混剂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并计算了相应的共毒系数。与吡虫啉和多杀菌素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LC_(50)分别是11.68和92.21mg/L相比,吡虫啉与多杀菌素以1:5,1:10,1:20及1:40等4个浓度比例组成的混剂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LC_(50)是12.30、8.14、5.39和9.29mg/L。共毒系数表明吡虫啉与多杀菌素以1:5,1:10,1:20及1:40浓度比例组成的4种混剂对韭蛆的毒力均表现出了增效作用。其中以1:20浓度比组成的混剂具有最大的共毒系数1 287.58。吡虫啉与多杀菌素以1:20浓度比组成的混剂具有最大的共毒系数,对韭蛆幼虫的毒力也最高,可用于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在室内采用培养皿滤纸测定法和小杯土壤测定法测定了温度、土壤含水量和线虫剂量对异小杆属昆虫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is india LN2侵染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幼虫(韭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测定土壤中韭菜迟眼蕈蚊幼虫与LN2线虫比分别为1:200和1:400时.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85.4%和88.2%。LN2线虫侵染韭蛆的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土壤含水量为10%.15%。LN2线虫与常见化学农药的相容性测定结果显示,测定的化学农药中,安打、齐螨素、卡死克对LN2线虫的存活率影响显著,乐斯本和辛硫磷对LN2线虫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经取样调查,发现韭蛆在安徽省主要韭菜种植区均有分布。但北部地区韭蛆为害相对较重,不防治可造成韭菜成片死亡,损失可达30%以上;南部地区韭蛆数量很少,基本不造成为害,韭菜损失一般在5%以下。采集安徽省内韭蛆为害较重的北部4市7个韭菜种植点韭蛆样品,通过扩增韭蛆中COI和Cytb的序列片段鉴定韭蛆种类,并分析了不同地理种群韭蛆间的遗传差异。结果显示,7个韭蛆地理种群均为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且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小,只有Majing(马井)种群的COI基因在552和563两个位点的与其他种群有差异,Yanji(颜集)种群的Cytb基因在226,378,397,415的4个位点与其他种群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韭菜迟眼蕈蚊常称作韭蛆,是为害韭菜的重要害虫。因防治韭蛆而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韭菜农药残留增加,韭菜食用的安全性大大下降。笔者在昆虫病原线虫品系筛选、室内防治韭蛆的效果评价、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韭蛆后对韭菜生长相关参数的影响以及影响防治效果的环境因子等方面综述了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韭蛆的已有研究成果。在总结现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含昆虫病原线虫的昆虫尸体直接防治韭蛆的措施,并对该措施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韭菜迟眼蕈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韭菜迟眼蕈蚊是葱韭蒜类蔬菜重要的地下害虫,尤喜食韭菜,其幼虫俗称韭蛆。因该虫发生量大且为害严重,近几年有些菜农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韭菜农药残留超标,"毒韭菜"事件频发,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关韭菜迟眼蕈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两方面,如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化学杀虫剂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比较、筛选等。有关组织学、解剖学、生理学的研究甚少,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对韭菜迟眼蕈蚊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防治方法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属双翅目眼蕈蚊科迟眼蕈蚊属,其幼虫俗称"韭蛆"(杨集昆和张学敏,1985),以钻蛀韭菜地下鳞茎进行为害,致使地下部腐烂、地上部瘦弱和萎蔫,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成片死亡,是我国韭菜生产上的主要害虫(梅增霞等,2003)。由于其幼虫在地下隐蔽为害,且主要依赖化学农药防治,以致"毒韭菜"事件屡有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生活和生态环境。因此,本试验利用黄色粘虫板、糖醋液和水,系  相似文献   

17.
韭蛆是韭菜上重要的地下害虫 ,幼虫钻食韭菜的地下部分 ,轻者使韭菜萎蔫断叶 ,重者成墩死亡。1韭蛆的发生规律韭蛆在山东1年发生4~5代 ,大田间以幼虫在寄主生长的土壤内或韭菜芽墩内越冬 ,在温室和温床里以及在室内越冬则不明显。越冬代成虫3月间出现 ,4月上旬达高峰。成虫善于并翅及扇翅爬行 ,一般情况下不善飞 ,起飞时也离地不高 ,扩散不远。成虫畏强光 ,羽化出土后即在危害处附近的隐蔽场所里停息和交配 ,常常聚集成群。产卵在土缝里 ,卵数粒至十余粒集中产 ,有时散产 ,卵期约7d。韭蛆幼虫有腐食性 ,喜湿怕干。幼虫期约10~1…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不同地区韭蛆(韭菜迟眼蕈蚊)对杀虫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韭蛆——韭菜迟眼蕈蚊 ( Bradysia odoriphaga)是为害韭菜、葱、蒜等经济作物的重要地下害虫之一 [1~ 4]。各地防治韭蛆均以灌施化学农药为主 ,使用的品种主要为有机磷农药 ,如辛硫磷、毒死蜱等。在河北省不同韭菜主产区 ,同种药剂使用量相差很大 ,可能是由于不同地区韭蛆对药剂的敏感性不同 ,然而尚未见有关不同地区韭蛆对各种药剂敏感性的研究报道。为了探明河北省不同地区韭菜田韭蛆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作者于 2 0 0 0年 4月对保定市郊区、定州市、肃宁县和永年县韭菜田韭蛆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进行了测定 ,同时测定比较了韭菜田和…  相似文献   

19.
近年在北京郊区多个生菜基地发现根蛆为害,严重威胁生菜生产。本文对北京地区生菜根蛆的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利用mtDNA COⅠ分子标记和成虫形态比对对其种类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生菜根蛆在生菜苗期为害可造成死苗或植株生长矮小,在生菜成熟期亦可为害根茎外表皮,但损失不明显;分子标记鉴定结果显示生菜根蛆mtDNA COⅠ基因序列与韭菜迟眼蕈蚊的一致性为100%,生菜根蛆成虫形态特征与韭菜迟眼蕈蚊形态特征一致,可基本确定北京地区生菜根蛆为韭菜迟眼蕈蚊幼虫。本研究明确了近年在北京郊区生菜上暴发为害的根蛆为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为生菜根蛆的绿色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韭蛆,学名迟眼蕈蚊,是韭菜生产中的主要虫害。在即墨市1a发生3~4代,保护地韭菜可发生5~6代。露地韭菜一至四代分别发生于5月上旬、6月中旬、8月上旬及9月下旬。成虫产卵于韭株周围土缝或土块下,幼虫孵化后聚集在韭菜地下部鳞茎和幼嫩茎部为害,为害后引起幼茎腐烂,使韭叶枯黄而死,严重者韭菜整墩死亡。为防治该虫,多数群众采用辛硫磷、甲基异柳磷、久效磷、甲拌磷,还有采用呋喃丹等剧毒农药灌根,药土撒根等方法处理土壤。虽然可以收到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对韭菜产品造成了严重污染,长期食用会给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