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选育经过及株系表现“彭家39”是1977年原新余县经作站根据农林部《农、林、牧、渔业1976年农业科技发展规划(草案)》和全国柑桔资源协作会议及省柑桔资源座谈会精神,在柑桔资源调查中发现的本地早优变单株。该单株是在姚圩乡彭家村发现的,当时调查编号为39号,本地早别名天台山蜜桔,故暂称这个优株为彭家39蜜桔。该株系源于本地早,优于本地早,除保持原品种质优、抗寒,适于加工制罐等优点外,在丰产性和品质上有了进一步提高,1977~1980年连续三年获宜春地区和全省柑桔鉴评会同类品种第一名。1979年省果树所分析其果实内质:固…  相似文献   

2.
<正>新余蜜桔原名"彭家39号",是新余市1977年从"本地早"群体中选育的优良品种,1996年示范推广。经过30多年的扶持和发展,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地方特色的柑桔产业,也是新余市种植业经济效益高、农民增收最明显的优势产业。已成为新余农业的一张亮  相似文献   

3.
新余蜜桔     
正新余蜜桔是新余市渝水区1977年从本地早群体中芽变选育的优良单株,经过多年观测单株性状,具有优良性和稳定性,并已扩大繁殖。先后通过了江西省科技厅新品种和科技成果鉴定。新余蜜桔具有以下六大特点:1、品质优,味甜、肉嫩、化渣,风味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为14.84BX,糖12.31%,酸0.73%,维生素C32.88毫克/100毫升,商品性状好。2、结果早,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4.
我区现有柑桔面积O.46万hm^2,大多为普通温柑,树龄7年生左右,正值盛产期,连续几年来由于品质差,出现了严重的低价滞销,许多普通温柑园已无人愿再投入而出现荒芜。而我区从黄岩本地早中选育的芽变系“新余蜜桔”,多年来以品质优良,俏销省内外,售价高,使广大桔农看到了希望。如何使普通温柑改良成优质的新余蜜桔,我们于2001年在东边乡园艺场温柑园进行了高接换种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新余蜜桔是从"本地早"中选育的优良柑桔品种,该品种自1977年选育以来,历经30多年的反复淘选,因其肉嫩、化渣、味甜、果实整齐、风味独特,生长势强,成园快,丰产性好、抗寒性强等优良特性而逐渐被广大果农和消费者认可。已经打开了市场,产销两旺,种植效益高,现已发展成为江西继赣南脐橙、南丰蜜桔后的第三大柑桔产业。产品已销往全国15个省、直辖市,并大批出口东南亚与俄罗斯,为全国优质果品、江西省名  相似文献   

6.
四川錦橙     
四川锦橙,原名鹅蛋柑,1939—1942年在四川江津县选出。当时在江津各产区选了2万多个单株。经过评比鉴定,最后得到36株,再经过高接试验,证明丰产质优(味甜、汁多、少核)的只有S_(20)、S_(26)等6个单株,繁殖栽种在江津园艺场及江津真武场母本园内。由于当  相似文献   

7.
深州早蜜是在1977年开展群众性芽变选种过程中选育出来的优良变异单株。经过几年的初选、复选、高接、繁殖苗木、观察母株和后代的变异情况,其遗传性状稳定。最近通过省级技术鉴定。专家教授一致认为深州早蜜具有深州蜜桃的遗传因素,果形美观,色泽艳丽,味甜芳香,产量高而稳定,丰产性能好。因成熟期比深州蜜桃早,故命名为“深州早蜜”。建议推广和扩大试栽。  相似文献   

8.
曹永 《落叶果树》2011,43(3):50-50
‘滕州早丰’板栗是滕州市林业局和果树中心选育的,并通过省、市专家鉴定的早实、丰产和优质板栗品种。近年来,利用滕州早丰板栗对单株产量低的劣质板栗树进行高接改优工作,累计改造46hm^2。高接后第2年株株见果,第3年恢复树冠,整体经济效益提高3—5倍。现将其高接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锦橙是四川柑桔主栽良种。部分成年植株,由于栽培管理粗放,树势弱、多花、少果、产量低。我们于1979年秋对历年多花少果的14株27年生共砧锦橙,用丰产优质的锦橙接穗进行多头高接。1980年基本恢复树冠,1981年开花结果,平均株产63斤,比改造前四年(1976—1979)平均株产35.8斤增产76%,取得良好效果。从已换接的14个单株产量看,有11个单株增产,最高株产达109斤。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丰富和改善柑桔品种的结构,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早熟、优质、丰产的新品种,我们从1974年起开展了柑桔的辐射育种工作。经过十多年的选育,育出了优良单系“辐早橙”。一、选育经过“辐早橙”是由地方实生甜橙资源“桐子柑”辐射  相似文献   

11.
本地早是全国十大柑桔良种之一,在国内外亨有盛名。但由于本地早较难栽培,加之近几年来连续出现低产,经济效益甚差,群众中出现了砍树和“杀头”(即高接换种)的现象。为振兴黄岩柑桔名牌品种本地早,寻求稳产高产的栽培途径是当务之急。本人通过生产实践,并总结几年来群众中的保花保果技术经验,提出了在搞好土、肥、水、树冠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基础上,着重抓好组合配套的保花保果技术,完全能够实现本地早的高产稳高。此方法经过本人和群众的实践验证,以及1989年在院桥区柑桔丰产方上的应用证明,效果十分可靠。现将本地早组合配套保花保果技术介绍如下: 一、组合配套保花保果技术的由来 1.本地早易随花脱  相似文献   

12.
<正>滕州早丰是山东省滕州市林业局和果树服务中心选育的早实丰产优质的板栗新品种。近年来,我们选用滕州早丰板栗对当地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传统板栗品种低产板栗树进行了高接换优。高接树嫁接后第2年恢复树冠,并且株株见果,第3年单株产量5~15 kg,经济收益明显提高。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当地推广应用47 hm2,经济效益可观。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锦橙是我国柑桔优良品种之一,已在四川,湖北甜橙产区大量推广。但锦橙普遍开花多而着果率较低,是影响丰产的一个重要问题。锦橙的开花授粉情况是影响着果率的因素之一。据1976年开县陈家园艺场在锦橙选优单株上实验,锦橙的自花授粉率极低,进行杂交授粉可成倍提高着果率。为探索杂交授粉提高锦橙着果率增加产量的技术,1977年我所在江津县柑桔干亩丰产片进行锦橙杂交授粉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于后。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宿松县是柑桔栽培的次适宜区,有周期性冻害威胁。选育高产、优质的抗寒品种是该地区柑桔商品生产的战略措施之一。在省科委和有关部门的安排和协助下,我县从1977年开始,经过多年的选育,从温州蜜柑中选出一些较有希望的单株,其中以小圩8号综合经济性状表现最好。 宿松县隘口乡小圩村于1973年自湖北省广济县  相似文献   

15.
1 选育经过1979年 5月 ,江西省科委对安义县枇杷资源进行调查 ,1980年 5月发现该县园艺场散生枇杷中第4株实生枇杷变异很大 ,32年生树在粗放管理下 ,株产 55kg ,果实最大 4 1 7g。 1981~ 1982年继续观察发现 ,该单株表现出同样的性状。 1982~ 1983年连续从母本树采集大量接穗繁殖苗木 ,1983年将繁育的苗木与外地引进的 10多个品种定植在同一园内 ,建立枇杷单株试验园。同时在各乡镇也建立了该单株试验园。经 7年观察 ,证明该单株树势旺 ,抗逆性强 ,果大质优 ,丰产稳产。 1990年 5月通过了南昌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 ,获市科技进步一等…  相似文献   

16.
晚熟李新品种——龙滩珍珠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选育过程 “龙滩珍珠李”是从天峨县野生李资源中选育的优良新品种。1998年,我们在天峨县八腊乡五福村常里屯偏岩脚山林中发现了一株特晚熟(8月上中旬成熟)李实生树,经过3年观察,该株系表现的丰产性、抗病性、品质均优异。于2001年采该单株的接穗在毛桃树上进行高接换种栽培试验,次年开始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地早是我国柑桔主要良种之一,鲜销和加工深受消费者欢迎。它丰产、优质,抗逆性强,但由于具有种子,在加工上需去核并影响了罐头产品外观质量。因此,选育出无核或少核的本地早新类型,以提高罐头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有关部门的协作下,从普通本地早中选出了少核类型的优良单株本地早240,1976年第八届全国柑桔罐藏品种研究协作会议上,确定为优良加工单株。同年12月,浙江省科技局、农业局委托台州地区科技局和地区林特局主持召开鉴定会,邀请浙江省轻工、外贸、供销、科研、生产、教育等35个有关单位的49位代表,对  相似文献   

18.
1选育经过1992年,选育者从当地农民用惠水金钱橘变异株种子实生繁殖培育的70多株中,以果皮、果肉色泽更红,产量佳,品质优为目标,再次遴选出1个单株,并从此单株上采集接穗,1992—1994年进行高接观测试验。2008—2010年进行区域性和生产  相似文献   

19.
1995年从始兴县宝溪村三华李示范基地中发现了三华李变异株,经过多年的优势单株优势枝条提纯,并不断地与三华李作品比试验及多点试验,选育出兴香红线李品种,该品种表现长势健壮、开花坐果率高、丰产稳产、果大优质、风味香浓等优点,2015年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登记审定.目前该品种在始兴县发展种植面积已达1500 hm2以上,...  相似文献   

20.
1998年,黄岩区高接换种柑桔达400hln,lop年观察,多数高接树长势良好,但也有部分高接树成活后到第2年逐渐死亡。为此,笔者选择较为典型的城关镇药山村与高桥乡埠头村两片高接死树进行调查,以澄江镇凤洋村高接成活树为对照。高接时间均为lops年3月上旬,其中药山村为20年生侵桔改接本地早,共7269株,lop年死亡1955株;埠头村为20年生中熟温州蜜柑高接持早熟市文温州蜜柑,共1100株,死亡920株;凤洋村为10年生侵桔改接本地早,共500株,无死亡株。1死树症状lops年春季高接的高接树当时成活率较高,因每接口均留有春夏二次梢,有的甚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