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樟子松种源试验的研究—遗传稳定性测定及最佳种源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mongolica Litvin)9个种源在7个参试点的生长性状,进行多点试验的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源与地点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采用Tai法和生产力指数(PQI)法,对各种源进行稳定性测定和生产力评价,为樟子松自然分布区和引种区分别选出了优良种源。其中,高峰、卡伦山种源的生产力最高,适应性也较强,在东北平原、东北东部山地及小兴安岭等引种地区有广阔的推广前景;金山种源的遗传稳定性强、产量较高,可在大兴安岭西北部的樟子松自然分布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云杉种间和种源间苗期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云杉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通过云杉种、种源选择试验找出在我国生长表现优良的云杉种、种源,对引进的欧洲云杉8个种源、加拿大的白云杉10个种源、黑云杉10个种源、英国西加云杉1个种源和国内川西云杉2个种源44个家系、青海云杉118个家系进行了不同种、种源的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云杉不同种、种源间苗期的苗高生长差异极显著.6个种的1年生云杉以苗高进行排序西加云杉>欧洲云杉>白云杉>黑云杉>青海云杉>川西云杉.欧洲云杉、白云杉、黑云杉各个种的不同种源间有很大的变异及选择潜力.因此在进行云杉引种时,应选择不同的种、种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云南滇中高原黑荆树引种适应性和对土壤肥力的生长响应,对南非种源与澳大利亚种源的生长进行对比,并对南非种源黑荆树的施肥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非种源黑荆树引种至云南滇中高原后,株高、地径、胸径、冠幅等生长调查指标明显优于已引进的澳大利亚种源,林内植株生长性状表现一致,未出现早花早实现象,表现出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南非种源幼树不同生长调查指标对施肥处理响应不同,胸径对少量施肥并不敏感;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肥料对南非种源黑荆树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施肥是黑荆树丰产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花序桉材性优良是我国重要的实木利用树种,在我国南方的发展空间较大,广西是其最适宜分布区之一,仍处于引种实验的阶段,尚未开展大规模种植。本文以派阳山林场引种的大花序桉1212、1203、1204三个优良种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研究该种源号在我国桂西南地区引种生长情况,对比分析三个种源间生长差异,为大花序桉优良种源的推广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天山林区哈密,阜康、巩留三个代表试点对兴安、长白、华北、日本、波氏、太白和新疆7种落叶松的不同种源进行两次年度重复对比试验表明,各试点参试树种和种源生长量及适应性差异显著,遗传性状地理变异多呈随机模式。综合分析表明,天山东部可选用华北落叶松涿鹿、围场种源,天山中部宜选用兴安落叶松丰林,乌伊岭种源,天山西部宜选用华北落叶松宁武、宽城种源和长白、日本落叶松优良种源。新疆落叶松适应性最强,变异丰富,应积极选育良种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火炬松的引种试验及种源—家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火炬松 8个种源、 1 9个 1代种子园优良家系 ,以湿地松和马尾松为对照在洋口林场进行引种栽培试验 ,结果表明 :火炬松的生长效果优于湿地松、马尾松 ;火炬松各种源、家系间在树高、胸径、材积和冠幅等调查性状上有着极显著的差异 ;家系各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较强 ,遗传变异系数较大 ,家系的遗传力较高 .通过对参试种源、家系主成分值的综合评定和聚类分析 ,选出了 1个极优种源 ,4个较优种源和 3个极优良速生家系 ,8个较速生家系 ,与材积较高的对照树种湿地松相比 ,2类优良家系的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 1 9.0 2 %和 6.86% .  相似文献   

7.
美国黄松种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在幼龄期都有其各自的生长特点.新墨西哥种源1年生播种 苗高生长较快,劳拉绒鹅种源的生长潜力出现在造林后第2年,而蒙大拿、不列颠哥伦比亚和普韦布洛种源在7a 的生长期间都表现出很大的生长优势;经过7a的观察和各指标的调查统计,引种的12个美国黄松种源中,蒙大 拿、不列颠哥伦比亚、普韦布洛和劳拉绒鹅4个种源在生长速率、各形质指标、抗逆性方面表现出优良的特性.经 差异显著性检验:美国黄松在苗期试验和造林后不同种源的苗高、地径、胸径生长量均差异显著,说明种源之间存 在着真实的差异,优良种源的选择是有效的;而且还发现在同一种源中,均有少数优势树,其高径生长迅速、自然整 枝好、冠形塔状、冠幅饱满适中、针叶量多、主干通直、顶芽饱满,有利于单株选育.  相似文献   

8.
乌桕种源经济性状遗传变异及优良种源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择适于闽北地区种植的乌桕种源,研究以24份种源(来自6省份)为试材进行了乌桕引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乌桕的地径、树高、单序果数、千粒质量、单位面积种子产量、种子含油率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乌桕单序果数、千粒质量、单位面积种子产量、种子含油率等主要经济性状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681 9、0.755 6、0.513 7、0.799 4,具有明显的种源效应;乌桕种源的地径、树高生长表现为水平地理变异模式,单序果数、千粒质量、单位面积种子产量、种子含油率等经济性状均表现为随机变异模式.参试的24个种源,经稳定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划分为4个种源类别:Ⅰ类种源(优良种源)、Ⅱ类种源(可利用种源)、Ⅲ类种源(一般种源)、Ⅳ类种源(较差种源).Ⅰ类种源WJ-02(福建浦城)、WJ-19(湖北大悟)为2个优良种源,在经济性状综合表现上具有明显优势,且适应性强,遗传稳定性高,适用于福建闽北乌桕经济林、能源林培育.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源辣木生长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从美国、马里、肯尼亚、古巴和德国引种种植的辣木植株进行生长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辣木在不同时间内生长速率各不相同,不同种源的辣木株高、冠幅、地径、分支数等生长指标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美国种源的辣木株高、冠幅均表现较好,古巴种源的辣木株高、冠幅、地径和分支数则表现相对较差;美国种源和古巴种源在株高、冠幅、地径生长量上差异显著,马里、肯尼亚、德国种源之间各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综合各项指标, 5个种源中,美国种源的辣木生长表现较好,可作为优良种源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永安耐寒桉树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炜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21-125
在永安开展耐寒桉树21个树种53个种源引种试验,通过对参试树种/种源存活率、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指标和适应性,以及耐寒、抗病虫害等抗逆性的调查,经综合评选,结果表明:适合福建省中亚热带山地发展的优良耐寒桉树树种是巨桉(E.grandis)、邓恩桉(E.dunnii)、柳桉(E.saligna)、本沁桉(E.benthamii)和道里格白桉(E.dorrigoensis),优良种源巨桉为20261、19971、18139、20116和18146号,邓恩桉是18264、15956、18263、20632、和20633号,柳桉是19667、19106、19453、18162和18988号,本沁桉是19282和18788号、道里格白桉是18763和19668号种源,共计5个树种19个种源。  相似文献   

11.
章古台沙地针叶树引种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了长白松(Pinus sylvestriformis)、班克松(Pinus banksiana)、澌上干松(Pinus contorta)、黑云杉(Picea mariana)、白云杉(Picea glauca)、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pai)、辽东冷杉(Abies holophylla Maxim)、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L.var.mongolica)8种针叶树引种到章古台沙地8a后的试验结果、重点对各树种的树高、地径、保存率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班克松在生长量(树高、地径)、保存率方面表现最佳、其高生长超过对照(樟子松)74%;在抗虫性方面,以云、冷杉表现最佳,到目前没有发现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12.
东北内蒙主要用材树种的种源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红皮云杉、胡桃楸、水曲柳7个主要用材树种的种源选择进行了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分析与总结。主要对各树种的早期选择,种源遗传稳定性研究及最佳种源选择等3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种源选择不仅为各造林地区提供了最佳种源,而且也为今后各树种的遗传改良、种子调拔、良种基地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盐渍条件下林木种子的萌发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树种、不同种源及不同家系的种子,在不同盐浓度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通过方差,多重比较及各种活力测定等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樟子松种在不同盐浓度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差异极显著。种间存在耐盐性差异,各树种耐盐怀由强至弱依次为兴安落叶松,鱼鳞云杉、红皮云杉、樟子松、长白落叶松、樟子松不同种源的种子相对发芽率差异显著。在0.9%盐浓度条件下,起源于海拉尔沙地的章古台人工林次生种源、第人工林次生种源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选择生产力高、适应性强的樟子松种源,提高林地生产力。[方法]从1991年开始选取7个樟子松不同种源进行种源对比试验,造林后分别于1992、2010、2011年对樟子松不同种源子代林生长因子进行调查。[结果]长春净月潭樟子松种源及付家林场母树林种源非常适合付家地区生长,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种源不适合在该地区生长。[结论]在今后的造林育种过程中应选择长春净月潭樟子松种源和当地母树林种源。  相似文献   

15.
2020-04ml 目录     
目的幼苗幼树空间分布是影响森林群落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对云冷杉不同苗高进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并分别研究幼苗幼树与周围小径木和大径木的关联性,以探究云冷杉幼苗空间变化规律和空间结构对幼苗幼树的影响,提出促进云冷杉天然更新措施,为云冷杉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7年8月在金沟岭林场设置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标准地(0.36 hm2),应用SADIE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林分不同苗高级云冷杉的分布规律。结果云冷杉林分总体直径分布呈反“J”型;色木槭与冷杉直径分布呈增长型,云杉和红松为多峰波动曲线。林分内小径木聚集指数Ia > 1,且随机化检验概率Pa < 0.025,总体呈聚集分布;大径木Pa值为0.025 ~ 0.975,呈随机分布;随林木生长发育,林分空间分布由聚集逐渐趋于随机。冷杉作为主要树种之一,其小径木与大径木空间分布与林分总体空间分布相似;云杉呈随机分布;冷杉幼苗与冷杉大径木具有明显的空间关联性,并与云杉呈正相关,其幼苗具有较好的耐荫性;云杉幼苗总体呈空间分离或空间不相关,仅与冷杉大径木呈空间正相关性,云杉与冷杉为良好的伴生树种。苗高Ⅰ、Ⅱ、Ⅲ级冷杉幼苗空间关联性相似,苗高Ⅳ、Ⅴ级的幼树空间关联性相似;苗高Ⅰ、Ⅱ级云杉幼苗空间关联性相似。结论林分内,冷杉幼苗株数较多,与大多林木呈空间正相关,有利于冷杉的林下更新。云杉木材质量较好,作为主要目的树种,其大径木及幼苗株数较少,且幼苗幼树与小径木及大径木均呈空间分离,林下云杉更新状况较差,因此,在云杉幼苗时期采取适当的遮蔽措施,幼树时期进行采伐等经营措施,促进云杉幼苗生长,并通过对冷杉株数的合理控制,调整林分空间结构,为其释放生长空间,以增加云杉母树株数,提高产种能力及产量,促进云杉更新。   相似文献   

16.
王庆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943-13944,13948
以榆叶梅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探讨了红皮云杉和樟子松林下土、枯枝落叶覆盖土对榆叶梅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皮云杉、樟子松的林下土可以促进榆叶梅的生长,对植株的干鲜比无明显影响,可以在两者林下种植.但红皮云杉的枯枝落叶覆盖土对榆叶梅的生长起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在其林下种植榆叶梅时,应注意对其枯枝落叶的清理.  相似文献   

17.
抚顺地区森林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兴安岭低质山杨林带状改造,并分别种植云杉、樟子松、西伯利亚红松、落叶松,分析土壤肥力指标的变化,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诱导改造后土壤毛管持水量和毛管孔隙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土壤密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土壤中pH值略有上升;土壤中全氮质量分数均升高(落叶松林升高94.09%,西伯利亚红松林升高67.24%,云杉林升高50.74%,樟子松林升高41.87%);土壤中全磷质量分数均降低(云杉林降低20.90%,落叶松林降低19.10%,樟子松林降低14.63%,西伯利亚红松林降低10.15%)。土壤中有机质质量分数、全氮质量分数、碳通量具有显著性正相关( P<0.05)。樟子松林诱导改造后,土壤密度、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pH值、全钾质量分数、碳通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说明带状诱导改造对樟子松林土壤肥力的影响显著。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诱导改造后的林地土壤肥力的各个指标,结果表明:诱导改造后,所有林地土壤肥力均有改善作用。樟子松林诱导改造后关联度最高(0.828),说明樟子松林诱导改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对外引工业用针叶树种木材化学组成与纤维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引到大老岭林场的北美、西欧、日本原产种工业用针叶树的原料化学组成、纤维形态、糖类组成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欧洲云杉的冷水、热水抽出物、碱抽出物和有机溶剂抽出物均较低。综纤维素含量相对较高,而木素含量较其他材种低。而且欧洲云杉的平均纤维长度较高,纤维的长宽比也较大,这些特性对于制浆造纸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20.
树木的细胞膜透性与抗盐性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在盐逆境条件下,研究了16个针阔叶树种的细胞膜透性与抗盐性。其结果表明:细胞膜透性是研究抗盐性的理想指标。抗性强的树种细胞膜不易被破坏、透性小、抗性差的树种细胞膜被破坏的严重,透性大。针叶树中樟子松、华山松、红松的抗盐性较强,臭松抗性中等,落叶松、红皮云杉抗性较差。阔叶树中白榆、水曲柳抗性较强,黑林3号杨。中绥12号杨及紫椴抗盐性处于中等水平,118号杨、798601号杨、白桦的抗盐性最差。树种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