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不同花生品种间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辽宁省北部风沙土区花生种植基地的地球化学调查,研究了重金属在不同花生品种植株和果实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对重金属的吸收以及重金属在作物体内迁移能力不同.其中白沙1016果实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为Cd>Cu>Ni>Hg>Cr>As>Pb.花生果实中Cr、Cu、Ni的含量高于植株中的含量;果实中As、Pb、Hg的含量低于植株中的含量;Cd在果实和植株中的富集程度基本相同,含量没有明显差别;北镇二代较白沙1016对Cd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因此对于Cd含量高的土壤不适合种植北镇二代.  相似文献   

2.
在土壤中添加重金属元素Pb、Cd、Hg、As,研究43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系)成熟后不同器官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Pb、Cd、Hg、As主要在水稻植株根中大量富集,其次是茎叶,在稻谷和精米中富集量最低;通过富集系数的比较,发现水稻对Cd富集能力最强,其次是Hg,然后是Pb,最低是As。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规律为:①Pb在常规籼稻稻米和稻谷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在粳稻和杂交稻中的含量,而茎叶中Pb含量在不同类型品种间不存在显著差异。②Cd在不同类型品种和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常规籼稻精米、稻谷中的含量最高,在杂交稻精米和稻谷中的含量居中,在常规粳稻中的含量最低;杂交稻和常规籼稻茎叶中Cd含量高于粳稻;而粳稻根中Cd含量显著高于籼稻和杂交稻。③Hg在不同类型品种精米中的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以杂交稻精米中汞含量最高,而在稻谷和茎叶中Hg含量不同品种类型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④在不同品种类型之间精米和稻谷中As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常规稻和杂交稻含量较高,而茎叶As含量在不同品种类型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22个玉米品种在镉(Cd)、铅(Pb)复合污染土壤条件下,植株各部位对Cd、Pb的富集和转运特性,并探讨土壤镉铅全量和离子交换态含量与玉米植株不同部位镉铅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玉米植株Cd含量分布规律为根>茎叶>籽粒、茎叶>根>籽粒2种情况,而Pb含量分布规律为根>茎叶>籽粒,Zn含量分布规律为茎叶>根>籽粒,玉米植株各部位镉铅富集和转运系数的大小与各部位积累量高低基本保持一致,籽粒Cd和Pb积累量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土壤中Cd和Pb的生物活性,以及茎叶部富集和向上转运的程度,地上部Zn含量较高主要取决于植物生长的元素需求。土壤中镉铅全量和离子交换态含量与玉米植株、地上部以及各部位镉铅含量总体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土壤中镉铅全量和离子交换态含量与茎叶部的相关性明显高于根部,同时茎叶与籽粒的相关性明显高于根与籽粒,表明玉米籽粒镉铅的积累与茎叶部的富集和转运密切相关,且地上部镉铅含量的差异是由镉铅在植株内的转运和分配不同引起的,而非吸收差异所致。通过22个玉米品种植株Cd和P...  相似文献   

4.
土壤镉污染对水稻孕穗期植株生长及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Cd对水稻孕穗期植株生长的影响及其在植株体内的积累分配特征,以水稻品种中优169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不同含量Cd对水稻孕穗期植株根系活力、干物质量以及Cd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孕穗期根系活力和器官干物质量均随土壤Cd含量的提高而降低,当Cd含量为5 mg/kg时,水稻根系活力和器官干物质量均受到明显抑制;随着Cd含量的提高,水稻根系和地上部的Cd含量以及积累量均明显增加;1 mg/kg的Cd处理下水稻根系Cd富集系数和分配比例下降,而转运系数以及地上部的富集系数和分配比例增加;5 mg/kg的Cd处理下水稻根系和地上部的Cd富集系数、转运系数以及地上部的Cd分配比例下降,而根系的Cd分配比例增加。较高程度的Cd污染,抑制了孕穗期水稻的生长。Cd污染增加了水稻各部位对Cd的积累,但高Cd污染时Cd向水稻地上部迁移与分配的能力会降低。  相似文献   

5.
以水稻中优169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Cd污染对水稻分蘖期植株生长、根系活力、Cd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5 mg·kg~(-1)的Cd污染使分蘖期水稻植株根系活力和生物量明显降低,茎蘖数减少。随着Cd污染程度的增加,水稻根和茎叶Cd含量和积累量明显增加;根和茎叶的Cd富集系数、转移系数均呈降低趋势。1 mg·kg~(-1)和5 mg·kg~(-1)Cd使水稻根系Cd分配比例增加,茎叶Cd分配比例下降,且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不同工业大麻品种对不同重金属富集与转移的差异,以云南5个工业大麻主栽品种(ym1~ym5)为试验材料,修复云南矿区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农田。结果表明: 5个工业大麻品种中,成熟期的根系对Pb和Cd吸收量最大的为ym1,对As、Cu和Zn吸收量最大的为ym3,而ym5对Pb、Cu、Cd和Zn吸收量皆最小;茎叶对As、Cu和Cd吸收量最大的为ym3,对Pb和Zn吸收量最大的分别为ym1和ym2;种子对Pb和Cd吸收量最大的为ym2,对As和Cu吸收量最大的为ym5,对Zn吸收量最大则为ym3,ym1种子对Pb、As和Cu吸收量皆最小,对Cd、Zn吸收最小的品种分别为ym4和ym2;5个品种表现为除Cu外,茎叶富集系数皆大于根,根系向茎叶的转运系数均大于1。研究表明,ym1可作为Pb污染修复植物,ym3可作为As、Zn、Cu和Cd污染修复的适推品种。  相似文献   

7.
硫铁矿区污染土壤镉铅高富集蓖麻品种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蓖麻(Ricinus communis L.)是一种有价值的能源作物,筛选适合在硫铁矿区严格管控类耕地上种植的Cd、Pb高富集蓖麻品种,可以合理地利用污染农田且能生产生物能源。选取18个蓖麻品种,通过大田试验,研究Cd、Pb胁迫下蓖麻的生物量及产量、根际土壤Cd、Pb含量及不同蓖麻品种Cd、Pb的提取量、富集与转运差异、根际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等。结果表明,不同蓖麻品种的全株生物量及果实的产量之间差异明显;重金属Cd、Pb在蓖麻不同组织的分布情况均为根>茎>叶>壳>籽粒,18个品种蓖麻Cd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Pb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同一个品种茎叶Cd的转运系数均高于果实Cd转运系数,茎叶Pb的转运系数除BM-6外,均高于果实Pb的转运系数; Cd的最大提取量为42.67 mg·株-1,Pb的最大提取量为1 482.22mg·株-1;根际土壤有效态Cd、Pb含量均高于背景值,有效态Cd含量为1.25~2.82 mg·kg-1,有效态Pb含量为72.20~108.79 mg·kg-1;通过聚类分析,品种BM-6、BM-7、BM-11、BM-13、BM-15和BM-18为蓖麻Cd、Pb高富集的品种。根据蓖麻生物量和产量,植株Cd、Pb含量及提取量,富集及转运系数,根际土壤有效态及酶活性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认为BM-2、BM-6、BM-7、BM-15和BM-18共5个品种可作为Cd、Pb高富集蓖麻品种在严格管控类耕地上推广种植,其中效果最好的品种是BM-18。  相似文献   

8.
茶树对铅、镉、铜的吸收累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茶树对Pb、Cd、Cu的吸收累积规律,在具有不同土壤铅(Pb)、镉(Cd)、铜(Cu)背景值的5个茶园,分析了同一茶园5个茶树品种和5个不同生境茶园福鼎大白茶(Camellia sinensis cv.Fuding-dabaicha)种群的土壤和侧根Pb、Cd、Cu的含量,以及相应5个品种及5个种群的老嫩叶Pb、Cd、Cu的含量、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结果表明:①同一生境下5个茶树品种体内Pb、Cd、Cu含量分布次序为侧根>老叶>嫩叶,品种间Pb、Cd、Cu含量存在一定差异.②同一生境下5个茶树品种老叶、嫩叶Pb、Cd、Cu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差异显著,Pb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12 ~0.18和0.09~0.11;Cd富集系数分别为1.59~2.97和0.72 ~1.31;Cu转移系数分别为0.32 ~0.41和0.20 ~0.28.③不同生境下福鼎大白茶种群的Pb、Cd、Cu含量也存在差异,MT种群嫩叶Pb、Cd含量分别为3.46和0.37 mg/kg,高于有机生态茶园XRL种群嫩叶中Pb、Cd的含量(1.50、0.07 mg/kg);土壤理化性质与茶树Pb、Cd、Cu的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洗涤前和洗涤后的茶叶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福鼎大白茶老叶洗涤前Pb含量为8.59 mg/kg,洗涤后为5.13 mg/kg.同一生境下的不同茶树品种受遗传作用控制,对Pb、Cd、Cu的吸收累积能力有一定差异;不同生境下的福鼎大白茶种群由于受环境的影响,侧根及老嫩叶Pb、Cd、Cu的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试验通过研究生长在矿区的中华结缕草和皱叶酸模两种植物,分析生长环境对植物的影响状况,以及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迁移转运和滞留能力。结果表明:1中华结缕草和皱叶酸模的株高受到海拔和重金属共同影响,并且植物体内重金属随空间地理变化呈现较大差异,生长在矿区的中华结缕草和皱叶酸模体内重金属含量要比非矿区的高。2中华结缕草体内Pb、Cu、Cd含量为:根系茎叶,体内Zn含量则是茎叶根系,并且对Pb、Cu富集吸收能力较强,富集能力接近超累积植物;皱叶酸模体内重金属Pb、Zn、Cd分布为:根系茎叶,而Cu则为茎叶根系,皱叶酸模对Zn、Cu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并且对Cu的富集能力接近超累积植。3Pb、Cu、Cd 3种重金属在中华结缕草体内的迁移系数均小于1,向上运输能力弱,大部分滞留在根系内。中华结缕草对Zn的迁移系数大于1,向上运输能力强,Zn主要滞留在茎叶内;Pb、Zn、Cd 3种重金属在皱叶酸模体内的迁移系数均小于1,向上运输能力不足,Pb、Zn、Cd主要滞留在皱叶酸模根系内,对Cu的迁移系数大于1,向上运输能力强且Cu主要滞留在茎叶内。中华结缕草和皱叶酸模可用修复和治理Pb、Zn、Cu污染较轻的矿区土壤。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试验,在外源重金属镉(Cd)梯度分别为0 mg·kg~(-1)0.5 mg·kg~(-1)、mg·kg~(-1)2 mg·kg~(-1)、4 mg.kg~(-1)、8 mg·kg~(-1)、16 mg·kg~(-1)的供试土壤中种植辣椒,研究其土壤中重金属Cd形态及有效态含量变化,以及辣椒植株内重金属吸收、转运的情况。结果表明:离子态重金属加入土壤后,镉的残渣态所占的比例最高,水溶态和弱酸提取态在种植辣椒后逐步降低,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镉含量略有增加。土壤Cd的全量及有效态含量对辣椒生长从总趋势上均呈负相关的表现,有效态含量越高,植株生长情况越差,特别在低浓度阶段表现较为明显。当土壤中Cd的有效态为低浓度时,外源Cd浓度增加对作物中富集Cd的作用更强,后期趋向平缓。根系的Cd含量与土壤Cd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成正相关线性关系,相比茎叶和果实,根系Cd的含量与土壤中Cd有效态含量关系更密切。通过植株中Cd的富集系数研究,可知植株中重金属的迁移是通过根部吸收后由茎叶转运,分布浓度依次为根系茎叶果实。  相似文献   

11.
不同黄、红麻对土壤重金属的积累和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不同黄、红麻品种对土壤重金属吸收和富集的特性,了解其生长耐受性及植株各器官对重金属Zn、Cd、As、Pb的积累和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植株的生长,黄、红麻各器官对Zn的积累分布较均匀;As的积累呈不断上升趋势,根>叶(籽粒)>茎秆;Cd的积累呈不断下降趋势,根>叶(籽粒)>茎秆;Pb的积累有增有降,根>茎秆>叶(籽粒);在土壤重金属胁迫下耐受性较好的黄、红麻品种有红麻09-1、09-3、09-5和黄麻09-2、09-3、09-5。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水稻镉富集与转运能力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10  
选取84个水稻品种在镉(Cd)中轻度污染农田上进行原位小区试验,通过统计分析水稻Cd富集系数及转运系数,探索具有相似产量与Cd富集能力的水稻品种各器官Cd的富集及Cd在土壤-水稻系统中转移特征,比较不同类型水稻Cd富集与转运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糙米Cd富集系数范围为0.10~0.78,小区产量范围为8.20~11.50 kg(以小区面积3.5 m×3.5 m计),不同水稻品种产量与糙米Cd富集能力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以产量和糙米Cd富集系数为指标将所有水稻品种进行聚类分为高产高Cd(组1)、低产高Cd(组2)、高产低Cd(组3)和低产低Cd(组4)四组。水稻各器官Cd富集规律均为根系茎叶糙米,Cd由根系向上传递过程中,含量越来越低。不同产量和富集能力的水稻类型的差异,主要在于茎和叶的富集与转移。高产或高Cd品种有较强的将Cd从根转运到茎和从茎、叶转运到米的能力。低Cd水稻无论产量高低,对各器官的Cd转运能力无显著影响。筛选、培育适合在中轻度污染区种植的高产低Cd水稻品种是可行的。在种植过程中控制茎的吸收与转运将对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不同玉米(Zea mays)品种对镉锌积累与转运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20个玉米(Zea mays)品种作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镉-锌(Cd-Zn)复合胁迫下玉米的生长发育及其积累和转运Cd、Zn的差异,以期筛选出Cd、Zn低积累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Cd-Zn复合胁迫下,玉米的株高、叶面积、生物量、产量以及玉米根、茎叶和籽粒中Cd、Zn含量在品种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有2个品种籽粒的Cd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0.2 mg·kg-1),13个品种茎叶的Cd含量超过国家饲料卫生标准(≤0.5 mg·kg-1),所有品种籽粒和茎叶的Zn含量均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50mg·kg-1);有7个品种的Cd富集系数1,13个品种茎叶转运系数1,所有品种籽粒转运系数均1;20个玉米品种Zn的富集系数均1,有18个品种茎叶转运系数1,6个品种籽粒转运系数1。根据玉米生物量、产量、籽粒Cd和Zn含量、富集系数、转运系数等指标进行评价,认为红单6号、红育1号、云优78、平单2号、屏单2号5个品种可作为Cd低积累玉米品种,雅玉98可作为Zn低积累玉米品种,可分别在个旧地区Cd、Zn中、轻度污染土壤上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耐Cd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0.2 mg.L-1Cd胁迫下,通过对水培条件下72份水稻种质资源的苗期生长耐性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得到4种类型,分别为Cd敏感品种、较敏感品种、耐Cd品种和较耐品种.在此基础上,选择耐性明显不同的Cd敏感品种F6-138-1和耐Cd品种Lemont为供试材料,通过全生育期盆栽试验,研究了Cd在水稻各器官的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水稻吸收的Cd大部分累积在根部,较少向地上部转移,越往上吸收越少,即根茎>鞘>叶>籽粒.从可食器官籽粒Cd含量来看,Lemont是较理想的耐Cd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求镉(Cd2+)在茭白植株内富集和分布规律。[方法]以茭白的单季茭品种蒋墅茭和双季茭品种葑红早为试材,采用在土壤中添加Cd2+100 mg/L的胁迫处理,对Cd2+胁迫处理后7 d内茭白叶、短缩茎、根中Cd2+的积累量进行了测定。[结果]随Cd2+胁迫处理时间的增加,两品种茭白叶、短缩茎、根中Cd2+积累量均呈增加的变化趋势;Cd2+积累的量在茭白不同营养器官间表现为:根>短缩茎>叶,品种间葑红早的积累量同比均高于蒋墅茭。Cd2+胁迫处理第7天时,茭白各营养器官对其富集系数表现为:根>短缩茎>叶,品种间以葑红早高于蒋墅茭,说明葑红早对Cd2+的吸收积累能力强于蒋墅茭。[结论]Cd2+胁迫下茭白品种间各营养器官对其吸收积累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影响燕麦籽粒镉(Cd)含量的关键因素,以18个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开展连续2期大田试验,研究燕麦不同器官间Cd富集转运对籽粒Cd含量的影响,并通过聚类分析、THQ值进行低Cd积累品种筛选和安全风险评价;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评估影响籽粒Cd含量的关键器官和关键过程。结果表明:坝燕7号、201229-1-1、200919-7-1、坝莜14号、坝燕6号、白燕9号等13个品种为籽粒Cd低积累型品种,坝燕4号、燕科2号、蒙燕2号、白燕17号为籽粒Cd高积累型品种,分别占供试品种的72.22%和22.22%;燕麦籽粒Cd含量与茎中Cd富集系数及Cd从根到籽粒、茎到籽粒、叶到籽粒的转运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主成分分析中,茎中Cd的富集系数及Cd从根到籽粒、茎到籽粒、叶到籽粒的转运系数对区分高、低Cd积累燕麦品种贡献较大。因此,茎是影响燕麦籽粒Cd含量差异的关键器官,Cd从根到籽粒、茎到籽粒、叶到籽粒的转运过程是造成燕麦籽粒Cd含量差异的关键转运过程。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Pb、Cr、Cd对烟草生长的影响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金属Pb、Cr、Cd对烟草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烟草中的吸收累积规律.[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测定烟草根、茎、叶等器官中Pb、Cr、Cd含量,分析不同重金属污染程度下烟草的株高及叶片干物质重的变化.[结果]重金属处理的土壤中烟草的株高都显著低于对照,呈现抑制作用,添加外源Pb和Cr处理下,烟草叶片干重随添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Cd处理则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b、Cr、Cd重金属在烟草器官中的含量均为根>茎>叶,根系中Pb、Cr、Cd的浓度与添加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叶片中只有Cd含量与添加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烟草植株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土壤,烟草对重金属的传输过程具有一定的滞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熊亮  蒋子阳  卢全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381-20382,20454
[目的]探讨重庆沿江经济带特色农产品忠县柑橘植株的根、干、叶、果实各个器官对有毒有害元素的迁移性。[方法]以哈姆林和忠县锦橙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这2种柑橘植株的根、干、叶、果实及相应的根系土壤样本,分别测定Cr、Pb、Ni、Cd、As、Hg等有毒有害元素的含量特征。[结果]柑橘哈姆林和忠县锦橙表现出同样的特性,即柑橘植株不同器官中各种有毒有害元素的迁移性具有差异性,如柑橘根对Cd的迁移性较强,柑橘干对Pb的迁移性较强。柑橘植株同一器官因品种不同对各种有毒有害元素的迁移性强弱也具有差异性。如哈姆林根系相对忠县锦橙更易迁移Cd;而忠县锦橙干相对哈姆林更易迁移Cd。[结论]该研究为改进忠县柑橘品种质量、加强病虫害防治、扩大种植规模等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探讨Pb、Cd单一及复合胁迫下桂花幼苗的吸收积累特性.[方法]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法,以桂花幼苗为对象,选择重金属Pb在浓度梯度0、50、100、500、1 000和2 000 mg/kg,Cd在浓度梯度0、1、10、50、100和200 mg/kg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Pb、Cd单一及复合胁迫对桂花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在试验条件下,土壤Pb含量达到500 mg/kg时显著抑制桂花幼苗的生长,土壤Cd含量达到100 mg/kg时显著抑制桂花幼苗的生长.桂花幼苗各部分对Pb吸收量的大小顺序为根>茎>叶,对各部分Cd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根>茎>叶,但是各部分对Cd吸收量的大小顺序为茎>根>叶.[结论]在复合胁迫下,低浓度Pb、Cd处理表现出相互促进吸收积累,高浓度处理表现出相互抑制吸收积累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