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达的林业和造纸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目前既无发达的林业,亦无先进的制浆造纸工业.木材及纸人均占有量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10及1/5.“六五”期间,进口原木耗外汇27亿美元,进口纸、纸浆及纸板耗外汇28亿美元.形成有大量外汇向国外买木材、买纸浆及纸,而无钱发展林业及造纸工业的奇特局面.体制上的弊端,政策上的失误是其主要原因.长  相似文献   

2.
以林促纸、以纸养林是发展我国林业和纸业的重要手段。目前,全世界纸种超5000种,我国仅有其十分之一左右。制约我国造纸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好的造纸原料。每年我国均消耗相当数量的外汇进口纸浆。仅1989年即进口纸6.3亿美元,进口浆3.2亿美元。而另一方面,林业部门对速生树种、丰产林、桉树制浆造纸的试验研究和发展,已具备了向造纸工业提供原料的条件,还生产出口了桉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耗纸大国,木浆纸市场需求量愈来愈大,木质纤维原料十分短缺,国家每年都要拿出大量外汇进口木质造纸原料或木浆纸。苦地林是我国发展民族造纸工业、保护生态环境、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的必要,且我国的纸市场正以每年10%的速度发展,木质造纸原料和木浆纸市场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4.
我国纸张和纸板生产跟不上市场需要,关键是造纸材供应不足。原材料供应不足,必然带来纸张和纸板的生产不足(?)进口纸浆则要耗费巨额外汇;靠以草代木又只能生产部分低级纸,均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应该发展我国自己的造纸原料基地云南具备成为  相似文献   

5.
我国纸张和纸板生产赶不上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关键是造纸材供应不足,限制了纸张和纸板的生产,靠进口纸浆要耗费巨额外汇,靠以草代木只能解决部分低级纸,均非长久之计,应该发展我国自已的造纸原料基地,云南具备这一条件,试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关于加快发展我国竹材制浆造纸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木材资源匮乏,每年都要耗费大量外汇进口纸和纸浆,进口量占了我国纸和纸板产量的一半以上。竹材是制浆造纸的优质原料,充分利用我国产竹大国的优势,发展竹材制浆造纸,有利于缓解我国严重的木材供需矛盾和造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认为竹材制浆造纸亏本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竹材制浆造纸正在跨入一个大发展的新时期,需要统一认识,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努力建设好竹材制浆原料基地,推动我国竹材制浆造纸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纸在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用途。据统计 2 0 0 2年全国纸和纸板产量 3470× 10 4 t,同年进口纸和纸板以及纸浆、纸制品、废纸合计 1874 .5 8× 10 4 t,占到全国纸和纸板总产量的 5 4% ,耗费大量外汇并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我国又是一个木材资源匮乏的国家 ,发展造纸业举步维艰。竹材是除针叶材外的制浆造纸优质原料 ,适宜制造各种中高档纸张。我国是一个竹子生产大国 ,竹林相对于其它林木具有产量高、砍伐周期短和适宜永续经营等优势。发展我国的竹材制浆造纸 ,有利于缓解我国严重的木材供需矛盾 ,实现造纸工业的…  相似文献   

8.
造纸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其固定资产、年销售额仅次于电讯制造业和汽车工业,位居全球制造业第三。1998年,我国纸制品的年消费量为3285万吨,其中进口纸及纸板580万吨,加上纸制品、纸浆、废纸等进口共计935万吨,耗用外汇50多亿美元。河南是一个造纸大省,1986-1997年连续12年年产纸300多万吨。但85%以上为草浆纸,总体质量在全国属落后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则差距更大。随着国家环保工作力度的加大,我省部分小造纸厂被关闭,1998年产量200多万吨,从全国第一住下滑到第七位。要提高河南省纸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最终提高河南纸业的竞争力,必须先调整原料结构,用木浆纸代替草浆纸。因此,发展造纸工业用材林势在必行。这是社会发展多方面的需要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有感于日本进口一次性筷子日本森林覆盖率高达65%,有足够的林业资源来制造一次性木筷,但该国使用的筷子,却全是从别国主要是从我国进口。作为一个林业资源相当丰富、制造业极为发达的国家何以花大量外汇进口制作工艺简单的木筷,使自己成为世界上进口一次性木筷最多...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干法无尘蓬化软纸(无尘纸)这类新型纸种主要在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该种纸的生产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高档产品基本依赖进口。笔者意在通过对该纸种生产工艺及其国内市场应用情况的分析,达到倡导此纸种在我国的生产和应用的目的,从而促进我国生活用纸的进一步发展,为百姓提供更多的生活便利。  相似文献   

11.
小径木的高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径木的高效利用李祯奎(黑龙江省林产工业研究所)李兴安(黑龙江省森工经销总公司)周德全(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1现状我国森林覆盖率低,木材蓄积量小。随着工农业的高速发展,对木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每年要从国外进口大量木材,每年用于进口木材的外汇约合人...  相似文献   

12.
一.进口木材应是我国的一项长远政策进入80年代,为了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弥补国内资源不足,木材进口量迅速增加,使我国成了世界上居日本之后的第二大木材进口国。进口的木材产品有原木、锯材、胶合板、纸浆和纸产品等,其中以原木为主。原木进口在1985年和  相似文献   

13.
“六五”期间,我国造纸工业平均每年以13%的速度递增。1985年纸和纸板产量达到911万吨,跃居世界第六位。但是,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1985年国家用6亿美元进口130万吨纸浆、纸和纸板。人均用纸量仅有9.1公斤。  相似文献   

14.
(接上期)五、我国林业的发展为实现林纸联合创造了必要的资源条件我国提出林纸联合已有20多年的时间,为什么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有关人士认为,我国木材资源不能支撑纸业的发展是影响林纸联合的重要原因。中国的森林资源到底能不能解决纸业的需求,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1.国内造纸材需求量预测2005年造纸材需求量。2005年,如果纸与纸板消费量达到5000万吨,考虑进口依存度由现在的20%上升到25%,则将需要国产纸与纸板3750万吨。如果将木浆用量由目前的20%(进口木浆占12%)提高到30%,其…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林业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森林蓄积量不足10立方米,但我国的木材消耗量却急剧上升,不得不从国外进口大量木材。为保护国内有限的木材资源,减少外汇支出,寻找合适的木材替代品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随着纸及纸板生产与消费数量的不断提高,我国造纸工业结构调整的发展对木材原料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我国木材市场数据显示,以原木、锯材等为代表的木材原料,以木浆、木片为代表的造纸原料进口均呈平稳增长趋势,木材市场供需矛盾突出。造纸工业竞争的核心是木材原料的争夺,而我国木材市场自有木材供给的严重不足性和进口总量的绝对依赖性特征决定了造纸工业木材原料未来仍将依靠进口。  相似文献   

17.
乌桕是我国南方的树种资源之一,由于近年来国家星火项目——以乌桕籽为原料制取类可可脂的开发技术获得了成功,不仅为国家每年节省1.5万吨巧克力进口原料的外汇支出,促进了巧克力生产原料的国产化,而且为我国南方林区林副特产  相似文献   

18.
庾晋  周洁 《广西林业》2003,(2):8-10
造纸业的紧迫形势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随着新闻、出版、包装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已成为纸张的生产、消费大国,木浆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生态保护任重道远。1.国内纸浆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2001年,纸及纸板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随着我国纸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木浆供应远远满足不了需求,造成进口量迅速增加。1995年到2001年,我国纸及纸板进口量以每年14.5%的速度递增。2001年,我国进口纸及纸板559万吨,占到总消费量的17.5%,进口商品木浆和废纸分别为490万吨和642万吨,占纸浆消费总量的38…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是木材和木制品主要生产国。该国的绝大多数木材、纸浆、纸和木制家具都出口到美国,也有大量的木材、纸浆及少量的纸出口到世界上的其它国家(表1)。加拿大出口到美国的木材主要包括锯材及纤维板。该国也进口大量的木材(主要是原木,也有锯材和木片)和纸,主要是从美国而不是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加拿大也从热带国家进口一些热带材产品,如单板和家具。  相似文献   

20.
一、原料林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1.木浆造纸已成为我国造纸工业发展方向 (1)市场需求 我国纸张市场需求量呈快速增长趋势,从1990年到现在,全国纸和纸板的总消费量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2000年纸及纸板的消费量达3600万~3800万吨。据预测,2005年将达到5000万吨,2015年将达到8000万吨。纸及纸板消费结构正从中低档向中高档转变,现有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的供给结构已满足不了技术进步和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由于木材短缺,国产木浆长期以来一直徘徊在200万吨左右,2001年进口木浆已达490万吨。如此大的进口需求,如果转由国内生产,将会为国内木浆造纸企业的发展提供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