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简要叙述防止或减轻泵站水泵汽蚀的措施和应注意事项等内容,供泵站设计和运行人员参考。一熟悉水泵汽蚀性能掌握其变化规律由于混流泵的汽蚀性能变化规律介于离心泵与轴流泵的汽蚀性能变化规律之间,故这里仅叙述离心泵与轴流泵的汽蚀性能。离心泵的汽蚀性能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离心泵的允许真空吸上高度  相似文献   

2.
从水泵选型、能量性能、汽蚀性能等3个方面,讨论了减小nD值对大型低扬程泵装置水力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减小nD值的低扬程泵装置水泵选型设计思路;借助于叶片泵相似律,推导了减小nD值与增径降速的一致关系,在设计流量一定的条件下,若叶轮直径增大5%,则水泵转速和nD值将分别下降13.6%和9.3%;从叶轮直径对流道水力损失的影响上,分析了减小nD值对提高泵装置流道效率的作用;根据nD值与水泵扬程的关系,低扬程泵装置选型时,宜适当减小nD值,以便在较低扬程下选用到更优秀的轴流泵水力模型;根据叶片泵汽蚀相似律,分析了减小nD值对低扬程泵装置汽蚀性能的影响;同时,还讨论了泵装置汽蚀性能的考核指标,以及增径降速对流道控制尺寸及设备投资的影响等问题.结果表明:对于平均扬程为4 m、单泵设计流量为33.5 m3/s的泵站,若将叶轮直径由2.9 m增大至3.1 m,则流道效率可提高2.9%;在设计流量一定的条件下,若将nD值由435降为387.5,由水力模型TJ04-ZL-06换算的原型泵高效区扬程可由5 m左右降为4 m左右,水泵必需汽蚀余量可降低20.6%;对于年运行时数较长的大型低扬程泵站,宜采用较小的nD值.  相似文献   

3.
从水泵选型、能量性能、汽蚀性能等3个方面,讨论了减小nD值对大型低扬程泵装置水力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减小nD值的低扬程泵装置水泵选型设计思路;借助于叶片泵相似律,推导了减小nD值与增径降速的一致关系,在设计流量一定的条件下,若叶轮直径增大5%,则水泵转速和nD值将分别下降13.6%和9.3%;从叶轮直径对流道水力损失的影响上,分析了减小nD值对提高泵装置流道效率的作用;根据nD值与水泵扬程的关系,低扬程泵装置选型时,宜适当减小nD值,以便在较低扬程下选用到更优秀的轴流泵水力模型;根据叶片泵汽蚀相似律,分析了减小nD值对低扬程泵装置汽蚀性能的影响;同时,还讨论了泵装置汽蚀性能的考核指标,以及增径降速对流道控制尺寸及设备投资的影响等问题.结果表明:对于平均扬程为4 m、单泵设计流量为33.5 m3/s的泵站,若将叶轮直径由2.9 m增大至3.1 m,则流道效率可提高2.9%;在设计流量一定的条件下,若将nD值由435降为387.5,由水力模型TJ04-ZL-06换算的原型泵高效区扬程可由5 m左右降为4 m左右,水泵必需汽蚀余量可降低20.6%;对于年运行时数较长的大型低扬程泵站,宜采用较小的nD值.  相似文献   

4.
轴流泵叶轮选型不当会导致泵站运行工况的偏离,降低使用效率,增大机组振动,影响泵站的高效、安全和稳定运行,合理地进行轴流泵叶轮的选型,对轴流泵的运行具有实际意义。以立式轴流泵模型试验为基础,分析了轴流泵叶轮的选型办法,在传统选型办法基础上增加了以泵站的流量加权平均值、效率加权平均值和临界汽蚀余量加权平均值作为参考的泵站选型办法,可以更加合理地优选出适合泵站运行的水泵叶轮。优选出方案3叶轮,此时泵装置在叶片安放角6°时,流量为398.5 L/s,扬程为6.07 m,效率达到75.5%,临界汽蚀余量达到7.4 m,设计点性能最优,高效区较宽,同时泵装置流量加权平均值为414.25 L/s,效率加权平均值为71.385%,临界汽蚀余量加权平均值为8.435 m,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5.
农业上常用的离心泵、轴流泵和混流泵均属叶片式泵。叶片式泵的常见损坏形式是汽蚀。汽蚀能引起严重后果:①能使水泵机组在运行中产生刺耳的噪音;②水泵机组在运行中会产生剧烈的振动;③水泵的扬程、流量显著下降,严重的甚至会中断供水;④水泵汽蚀后,在水泵叶轮的正面和背面、前盖内表面等处布满了大小深浅不等的  相似文献   

6.
农用水泵的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均属叶片式泵。叶片式泵的常见损坏形式是汽蚀(又叫空蚀、穴蚀),它能产生不良后果。其表现有:①水泵机组在运行中产生刺耳的噪音;②水泵产生汽蚀,扬程、流量显著降低,严重时中断供水,不能工作;③水泵机组在运行中产生剧烈振动,严重时能威胁机组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根据睢宁县凌城泵站更新改造要求,为检验该泵装置的水力性能,对凌城泵站立式轴流泵装置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在高精度水力机械试验台上对该立式轴流泵装置进行了能量特性、汽蚀特性和飞逸特性的物理模型试验,以获取该泵装置的综合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立式轴流泵装置水力性能十分优异,在叶片安放角+2°时立式轴流泵装置最高效率达80.2%,此时泵装置的流量为383.29 L/s,扬程为5.303 m。在净扬程为2.80~7.40 m时,该轴流泵的汽蚀性能均可满足实际运行的要求。该泵装置的单位飞逸转速随叶片角度增大而减小,在叶片角度为-4°,最高净扬程为7.40m时,最大飞逸转速为额定转速1.91倍。  相似文献   

8.
常用的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统称为叶片式泵。叶片式泵常见的故障是汽蚀(空蚀),它能引起严重后果。①水泵在运行中产生较强的噪音;②水泵机组运行中剧烈振动;③水泵的扬程、流量显著下降,甚至完全中断供水。水泵发生汽蚀后,在水泵叶轮的正面和背面、前盖内表面等处布满了大小深浅不等的麻点,严重时有蜂窝状凹坑和空洞。造成叶片泵汽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水泵在运行过程中,水中产生的气泡引起的。一般汽蚀有三种情况,一是叶面汽蚀,这是因为工作流量的不同,气泡的产生和破灭发生在水泵叶片正面和背面、前盖内表面等部位;二是间隙…  相似文献   

9.
排污泵站水泵特性的现场检测与运行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泵站现场管路条件,对某排污泵站6号泵进行了单泵实际水力特性测试,用数据分析了该泵站的运行状况,指出在单泵和双泵全速运行时,流量会分别偏离设计点近1.4和1.2倍,使实际汽蚀余量低于临界汽蚀余量,水泵运行在遭受汽蚀危害的状态;而且运行时扬程高于泵站需要的装置扬程,造成能源浪费。通过对该泵站水泵运行的分析,提出了4点改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利用泵站现场管路条件,对某排污泵站6号泵进行了单泵实际水力特性测试,用数据分析了该泵站的运行状况,指出在单泵和双泵全速运行时,流量会分别偏离设计点近1.4和1.2倍,使实际汽蚀余量低于临界汽蚀余量,水泵运行在遭受汽蚀危害的状态;而且运行时扬程高于泵站需要的装置扬程,造成能源浪费。通过对该泵站水泵运行的分析,提出了四点改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轴流泵装置反转运行条件下的水动力特性,采用试验测量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某配有常规单向叶轮的轴流泵装置的反转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轴流泵装置包括反水泵工况、反向发电工况的能量特性和内流特性。结果表明,应用单向叶轮的轴流泵装置进行反转抽水的扬程和效率均较低,高效点的扬程仅为常规泵工况高效点扬程的0.38倍,高效点的效率仅为常规泵工况的0.55倍。反水泵工况下的压力脉动信号成分较为复杂,泵装置出水流道的流态较差,不同流量工况下的叶片非工作面均存在较大范围的回流区。反向发电工况下,最高效率点向大流量偏移,出现在Qd=1.63流量工况,高效区的范围明显增大,达到了泵工况的1.53倍,在大流量工况下仍能维持较高水平的水力效率。反向发电工况下水泵叶片非工作面的极限流线较为平顺,叶片工作面的压力梯度分布较为均匀。研究成果为特殊利用条件下的轴流泵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南水北调水泵模型同台测试资料和中水北方水力模型通用试验台的泵装置模型试验资料,对具有代表性的4个轴流泵装置与相应轴流泵扬程-流量性能曲线的马鞍形区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轴流泵装置扬程-流量性能曲线的马鞍形区只有1个马鞍形,而相应的轴流泵扬程-流量性能曲线有2个马鞍形,第一马鞍形鞍底扬程与泵装置的鞍底扬程接近,而第二马鞍形鞍底扬程则明显低于泵装置的鞍底扬程;透明泵装置模型试验的流态观察结果表明,轴流泵扬程-流量性能曲线马鞍形区出现的第二鞍底是在水泵模型性能测试时受二次回流影响而产生的测量假象.在低扬程泵站水泵选型考虑泵站最高运行扬程的控制扬程时,应将轴流泵扬程-流量性能曲线马鞍形区的第一鞍底扬程作为控制扬程,如有相近泵装置模型试验的扬程-流量性能曲线,则可参考相关泵装置模型试验资料提供的鞍底扬程.  相似文献   

13.
凌瀚  张正兴 《排灌机械》2006,24(2):46-49
利用泵站现场管路条件,对镇江市江滨泵站6号泵进行了单泵实际水力特性测试。用数据分析了该泵站的运行状况,指出在单泵和双泵全速运行时。流量会分别偏离设计点近1.4和1.2倍,使实际汽蚀余量低于临界汽蚀余量。水泵运行在遭受汽蚀危害的状态;而且运行时扬程高于泵站需要的装置扬程。造成能源浪费。通过对该泵站水泵运行的分析,提出了4点改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农业常用的离心泵、轴流泵和混流泵均属叶片式泵。叶片式泵的常见损坏形式是汽蚀,主要发生在叶轮的正面、背面及前盖内表面等处。它能使水泵机组在运行中产生刺耳的噪声和剧烈振动,严重时中断供水,威胁机组的安全生产。 一、汽蚀产生的原因 简单地说,汽蚀是由汽泡的产生和破灭引起的。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水开始沸腾时的水面压力称为汽化压力。压力愈低,水愈容易沸腾。水在管路中流动时,由于管道截面积的变  相似文献   

15.
水泵进口预旋及涡流强度测试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设计不良的泵站进水建筑物 ,在不带泵运行的情况下 ,也会引起水泵进口水流预旋和吸水管内涡流 ,改变水泵的进水条件 ,恶化水泵的能量特性和汽蚀特性。提出了观测泵进口水流预旋和测量泵进口涡流强度的新技术。通过丝线流场显示技术 ,观察喇叭口进口水流的预旋 ;采用旋度计测定水泵吸水管内涡角的大小 ,可定性和定量地评判水泵进水设计 ,优化进水设计方案 ,确保水泵有良好的进水条件 ,提高水泵装置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提高大流量低扬程水泵汽蚀性能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香桂 《节水灌溉》2001,1(2):36-37
汽蚀是水泵中液体压力降低到汽化压力以下时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水力现象。随着汽蚀的发生和发展 ,造成水泵工作性能下降 ,对材料产生剥蚀 ,缩短水泵的使用寿命 ,影响泵的安全运行 ,也影响工程的投资和维修使用 ,因此提高泵的汽蚀性能 ,避免汽蚀现象的发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许多文献对提高泵的汽蚀性能作了很多分析论证。笔者在进行一台大流量(Q =5 0 40m3 /h)、低扬程 (H =17.5m)的双吸中开泵的改造中 ,就提高泵的汽蚀性能作了一点尝试。1 减薄叶片进口边的厚度衡量泵汽蚀性能的参数是泵的必需汽蚀余量 (NPSH) R。泵的必需汽…  相似文献   

17.
田山一级泵站技术改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田山泵站前池跃前底部消能、跃后上方消波和轴流泵清水润滑新装置及提高泵站电力功率因数等综合性水泵汽蚀防护和技术改造措施、及其经济效益,对泵站建设和技术改造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箱涵式双向立式泵装置性能与导叶体对泵装置效率的影响。【方法】以江苏省江边枢纽泵站的箱涵式双向立式轴流泵装置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箱涵式双向立式轴流泵装置模型开展了能量性能、汽蚀性能及飞逸性能试验,并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泵装置内部流动特征。【结果】①排水工况设计扬程1.55m时,叶片安放角-6°下箱涵式双向立式轴流泵装置的效率为57.24%。②引水工况设计扬程1.75 m时,叶片安放角-6°下箱涵式双向立式轴流泵装置的效率为60.77%。③在运行扬程1.75~3.95m范围内,轴流泵的临界汽蚀余量均不超过8.0 m,满足最低淹没深度要求。【结论】经导叶体数值比选,在设计流量时采用扩散导叶体的泵装置效率高于采用直导叶体的泵装置。各工况时箱涵式双向进水流道内流场的前部流线平顺,在双向进水流道的盲端处,流速很小,表现为运动缓慢的回流区;出水侧的流态分布整体较为均匀,无不良流态出现。  相似文献   

19.
大型泵站工程改造时,不更新土建结构,只更新水力机械设备,而现有优秀水力模型轮毂比不能保证一致时,需进行不同轮毂比对轴流泵装置性能的影响研究。基于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不同轮毂比的两副水力模型对轴流泵装置水力性能的影响,得到2种方案泵装置的水力性能,分析了不同轮毂比的轴流泵装置内特性和外特性差别。研究结果表明:对单泵而言,轮毂比较大的轴流泵水力模型效率更高,汽蚀性能较差;对于泵装置性能而言,两者设计工况效率差别不大,总体性能相近。轮毂比增大后,高效区向小流量偏移。并得出当大型泵站更新改造时,轮毂比成为不可更改的因素时,改型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柱形轮毂型式循环水泵的水力及结构性能,采用CFD软件对循环水泵装置进行数值模拟和结构计算,将其与传统球形轮毂轴流泵的水力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模型试验验证数据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轮毂型式的改变主要对叶轮的水力性能产生影响,对导叶和进出水流道的影响很小.在设计工况下,柱形循环水泵装置的扬程3.35 m,效率86.29%,最高效率86.69%;而球形轮毂轴流泵装置的扬程3.19 m,效率85.63%,最高效率85.74%.2种型式的泵装置扬程相差约0.16 m,效率相差约0.66%,性能差距较明显.柱形循环水泵的扬程在全工况下均大于球型轴流泵;循环水泵的效率曲线在设计流量和大流量下均显著高于轴流泵,在小流量下二者的效率曲线差别很小.循环水泵叶轮的最大应力出现在叶轮进口轮毂与叶轮连接区域,最大位移出现在叶片进口靠近轮缘的位置;随着流量的增大,叶片的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均逐渐减小.研究结果可以为轴流泵的叶轮设计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