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污泥生产马尼拉无土草皮基质配方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污泥等废弃物生产无土草皮可以使废弃物循环利用,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以马尼拉(Zoysia matrella)为材料,利用不同废弃物筛选出最优的基质配方,为无土草皮的生产提供依据。采用混料设计中的极端顶点设计,以污泥为主要基质,蘑菇渣、稻壳和沙子为配材,对12个不同配方基质的理化性质、无土草皮的坪用性状及综合品质进行评价,建立草皮综合品质与各配方因子之间显著相关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基质草皮的成卷时间、成坪时间、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草皮重量、叶绿素、根系活力、密度等坪用性状差异均显著(P<0.05),通过对回归模型的优化分析,筛选出优化配方方案为:污泥71.75%~72.85%,蘑菇渣9.7%~11.7%,稻壳3.13%~3.67%,沙子12.54%~14.66%。马尼拉草坪草可富集较多的重金属元素,收获草皮后的基质中重金属含量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翼果苔草、白颖苔草、披针叶苔草的无土草皮生产适宜播种量,在温室条件下进行育苗盘草皮生产,研究3种苔草5个播种量(翼果苔草:3.3、6.6、10.0、13.3、16.6 g/m2;白颖苔草:5.0、10.0、15.0、20.0、25.0 g/m2;披针叶苔草6.0、12.0、18.0、24.0、30.0 g/m2)对苔草无土草皮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显著影响草皮质量,随播种量提高3种苔草草皮的密度、质地、盖度、均一度均显著上升(P<0.05),但地下部生物量无显著差异。白颖苔草播种量达20.0 g/m2,披针叶苔草达18.0 g/m2后继续增加播种量,草皮质量除质地外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增加;翼果苔草播种量达13.3 g/m2后继续增加播种量,草皮质量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增加。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等权或加权情况下,3种苔草均以播种量最高的处理草皮质量最好。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及草皮质量,翼果苔草适宜播种量应不低于13...  相似文献   

3.
家畜践踏对环县草原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慧龙  侯扶江  李飞 《草地学报》2008,16(2):186-190
在甘肃环县典型草原6年的轮牧试验表明:不同践踏强度下各样地0~20 cm层地下生物量占0~30 cm层的90%以上,随着放牧践踏强度的增加,0~10 cm土层中的根量先增长后降低,其中以中度践踏(80次羊践踏/m2.期)最高,约为对照(0次羊践踏/m2.期)和轻度践踏(40次羊践踏/m2.期)的1.7倍,10~20 cm土层以轻度践踏(40次羊践踏/m2.期)最高,20~3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与践踏强度相关不显著,相关系数仅为0.12;以地下生物量最大化为准则,对0~10 cm、10~2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与践踏强度的回归模型进行解析和寻优分析,确定出环县典型草原适宜的放牧强度是3.5~5羊单位/hm2。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地下生物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植被以高寒草原、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等类型为主,对这五类天然草地地下生物量及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五类草地的地下生物量除山地草原、山地草甸草原和高寒草原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类草地间差异显著(P<0.05),均呈“T”形分布,且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呈指数形式递减;地下生物量季节变化在高寒草原表现为“W”型变化规律,其他各类草地均呈“N”型变化规律,且随土层深度的加深依次减小;地下净生产量大小依次为山地草甸(546.84 g/m2)>山地草甸草原(410.76 g/m2)>山地草原(358.12 g/m2)>高寒草原(301.33 g/m2)>山地荒漠草原(81.68 g/m2),地下生物量的周转值均在45%以上;五类草地地下生物量与水热因子的关系为负相关关系,但均没有达到显著相关水平(P>0.05)(除山地荒漠草原外), 但在水热条件较好的7-8月份,五类草地地下生物量与水热因子的相关性(正相关或负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而在其他月份,不同类型草地地下生物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北方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借助GIS等工具手段,在草地群落类型实测数据基础上,对内蒙古草甸草原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开展定量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内蒙古草甸草原的生物量碳密度为660.43 g C/m2,其中地榆群落(460.63 g C/m2)具有最高的地上生物量碳密度,地榆群落(787.10 g C/m2)和五花草塘群落(776.22 g C/m2)具有最高的地下生物量碳密度,其他群落间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温带草甸草原以16.60×106 hm2的面积,贡献了111.20 Tg的生物量碳,其中地上生物量碳为27.57 Tg,地下生物量碳为83.63 Tg,根冠比(R∶S)为3.03;3)地下生物量沿土壤深度的分布可分为两种类型:线叶菊、芨芨草、野大麦、地榆、贝加尔针茅、苔草以及五花草塘群落属于“指数型”,其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壤层,且符合指数函数,该类型占据草原群落的主要部分;拂子茅、小叶锦鸡儿以及芦苇群落属于“抛物线”形,其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 cm和20~40 cm土壤层,该类别群落主要为灌木或半灌木,分布曲线不符合指数函数而符合二次函数。  相似文献   

6.
草毡寒冻雏形土有机质补给、分解及大气CO2通量交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调查草毡寒冻雏形土生物量及土壤有机质,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该区域作用层与大气CO2通量。结果表明:地下90%生物量集中于0~10cm的表土层,年总净初级生产量约935.0g/m2;土壤有机质含量在6.401~7.060%之间;净CO2通量呈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 化规律;5月中 旬到9月底为CO2的净吸收(780gCO2/m2),其中以7月最高,净吸收量明显高于非生长季的,10月到翌年5月初CO2的净排放量(383gCO2/m2);全年固定碳高达397g/m2。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探讨了不同种植年限(1,3,4,5和8年)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剖面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碳密度及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1~8年0~100 cm土壤平均SOC含量分别为4.519,4.865,5.120,5.348和3.334 g/kg,各土壤剖面SOC含量主要集中在0~40 cm深度内,分别占0~10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的69.7%,65.8%,73.8%,70.0%和67.2%,SOC含量自40 cm以下急剧下降。2) 1~8年0~100 cm土壤平均SOC密度分别为1.148,1.217,1.231,1.398和0.840 kg/m2,表层0~40 cm约占54.8%~61.8%;0~100 cm SOC含量及其密度均以种植5年苜蓿地最高,依次为8年(19.9 g/kg和5.04 kg/m2)<1年(27.7 g/kg和6.77 kg/m2)<3年(29.7 g/kg和7.26 kg/m2)<4年(30.4 g/kg和7.38 kg/m2)<5年(32.2 g/kg和8.53 kg/m2)。3)3种土壤酶活性都随着土层加深和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土壤表层(0~10 cm)及次表层(10~20 cm)酶活性显著降低,土壤酶活性主要集中在0~20 cm深度内,表现出表聚性。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植被以高寒草原、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等类型为主,对这5种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观测结果显示,地上生物量在5类草地植物群落间差异显著(P<0.05),其季节动态规律均表现为单峰型,在8月下旬达生物量峰值。5种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以山地草甸(100.24 g/m2)最高,其他依次为山地草甸草原(71.24 g/m2)、山地草原(70.20 g/m2)、高寒草原(52.40 g/m2)和山地荒漠草原(20.44 g/m2);用Logistic方程模拟的地上生物量增长曲线表明5类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均未达到其环境最大容纳量。不同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与降水量、土壤平均含水量的累加值均呈正相关关系。在各种类型草地中,不同土层含水量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不同,根系主要分布层内的含水量与地上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9.
天然羊草草地地上生物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探讨天然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草地合理利用途径,对坝上羊草草地2005年和2006年地上生物量动态进行了观测记录。结果表明:草地群落和羊草种群生长前期地上生物量呈由慢到快增长的季节性变化,且均在8月10日左右达到最大值;羊草绝对生长速率和相对生长速率的增长期都集中在生长季初期;群落和羊草地上生物量增长动态均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2005年群落地上生物量保护指标为85.20 g/m2,羊草地上生物量保护指标为75.62 g/m2;2006年群落地上生物量保护指标为126.94 g/m2,羊草地上生物量保护指标为103.56 g/m2。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施尿素量(0,2,5,8 g/m2)下无芒隐子草草坪生长期内色泽、株高、叶宽、叶片相对含水量、植株全氮及绿色期的研究表明,施尿素可显著提高草坪植株和叶片的生长速率,提高植株全氮含量,降低叶片相对含水量的下降速度,改善草坪色泽,并且可显著延长草坪的绿期(P<0.05)。在尿素用量上,5和8 g/m2处理下的草坪质量显著高于0和2 g/m2,主要表现为草坪色泽生长季内都保持在6分左右,并至少使草坪绿期延长18 d。但与0 g/m2相比,8 g/m2处理增加草坪修剪次数6次,提高草坪管理成本1倍以上;而5 g/m2处理只增加草坪修剪次数2次,可减轻草坪管理强度,减少管理成本。因此,5 g/m2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施氮对三倍体狗牙根建坪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烈  吴彦奇  张新全 《草地学报》2001,9(3):198-201
以三倍体狗牙根为材料,研究施氮量和施氮频率对成坪速度、成坪质量及对杂草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施氮量以4g/m2×4次/月成坪快,质量佳,杂草出现率低。施氮频率以4次/月较好。一次施氮量在3周内以4g/m2建坪速度快,质量高。低施氮频率时则以8g/m2为佳。  相似文献   

12.
氮磷对马蹄金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氮磷对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出苗期、成坪期、旺盛期和衰退期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后马蹄金根系活力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增强了避旱能力,其中高磷(1.50kg P2O5/100m2)的效果最好;低氮(0.24kg N/100m2、0.57kg N/100m2)使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增加,通过渗透调节提高其耐旱性,但高氮则使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大量累积,加重了水分胁迫程度;马蹄金受水肥影响最主要的抗旱生理指标为:叶片脯氨酸含量、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西藏自治区班戈县的典型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田间小区控制试验,于2013-2015年施加不同数量氮磷肥(N: 0、7.5、15.0 g N·m-2, P: 0、7.5、15.0、30.0 g P2O5·m-2), 调查各处理不同类群植物生物量、分析土壤理化性质,进而评价氮磷养分添加对高寒草原草地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氮磷配施优于氮磷肥单施,不同氮磷配施处理均能提高草地质量指数(IGQ),以N1P1(7.5 g N·m-2, 7.5 g P2O5·m-2)施肥处理的草地质量指数最大(90.27),相较对照增加了67.16%(P<0.05)。2)选择土壤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有效氮(AN)、有效磷(AP)和pH作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指标,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20~30 cm) 12个施肥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短期施肥主要影响土壤0~10 cm土层环境质量的变化;增施氮肥土壤pH呈下降趋势;高磷添加处理(30.0 g P2O5·m-2)增加了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但植物吸收效率下降。3)结合草地质量指数和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进行草地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氮磷肥配施好于单施,且N1P1(7.5 g N·m-2,7.5 g P2O5·m-2)处理相对得分最高,为本试验条件下的适宜施肥量。  相似文献   

14.
污泥无土草皮基质配方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塑料薄膜为阻隔材料,以污水处理厂污泥为主要基质,煤渣、蘑菇渣和沙等为配材,采用单形格子配方试验设计和灰色关联系数法,对11种不同配方基质的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无土草皮坪用性状及综合品质进行了评定,建立了草皮综合品质与各配方成分间显著相关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除叶绿素含量外,其他7种坪用性状差异显著。通过模拟寻优,得到基质优化配方方案为:污泥含量51.41%~51.83%,煤渣含量18.32%~18.86%,蘑菇渣含量18.19%~18.81%,沙含量10.87%~11.72%。草坪草可富集较多的重金属元素,收获草皮后的基质中重金属含量降低且符合农用基质标准。  相似文献   

15.
李鑫  魏雪  王长庭  任晓  吴鹏飞 《草业学报》2022,31(4):155-164
为了查明外源性养分添加对高寒草甸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2012年5月在川西北的高寒草甸上用随机区组方式设置添加氮(N)、磷(P)和氮磷混加(NP)3种处理试验样地,每种添加处理均设置10、20和30 g·m-2三个处理梯度,以未添加养分的高寒草甸为对照样地(CK)。于2017和2020年的8月先后两次对各样地内的土壤节肢动物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N、P和NP添加均能增加高寒草甸土壤节肢动物的密度和多样性,以梯度为20 g·m-2和NP混加处理效果最明显;2)N、P添加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密度、类群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2020年显著高于2017年(P<0.05),而NP混加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密度和类群数则表现为2020年显著低于2017年(P<0.05),但Shannon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无显著差异(P>0.05);3)N、P添加显著提高长角?目密度(P<0.05),NP混加显著提高甲螨亚目和中气门亚目密度(P<0.05);4)多元回归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影响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土壤全N、全P、土壤有机质、pH、地上生物量和植物群落盖度。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对添加不同的外源性养分及添加量处理存在差异;高寒草甸上连续8年添加外源性氮、磷养分能提高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而氮磷混加则起抑制作用。建议对高寒草甸进行外源性氮磷混加控制在每年20 g·m-2,且连续添加年限不宜超过8年。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草地早熟禾草坪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试验是以不同施肥水平对建植四年的草地早熟禾草坪质量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四种施肥处理中,草地早熟禾的生长速度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施肥改善了草地早熟禾的以不同颜色,但同时降低了草坪的整齐度,加重了病害。综合考虑应采用每次每平米5克氮,3.3克P2O5和3.3克K2O或10克氮,6.7克P2O5和6.7克K2O的施肥水平。其中每次每平米10克氮,6.7克P2O5和6.7克K2O的施肥  相似文献   

17.
张奇  武菊英  杨学军  袁小环 《草地学报》2016,24(5):1139-1145
采用一年生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及匍匐剪股颖(Agrodtis stolonifera)等3种草坪草和青绿苔草(Carex leucochlora)进行混播种植,通过综合评价的方法找到适合与青绿苔草进行混播的草种,辅助其快速成坪并制作草皮卷。控制青绿苔草播量(6 g·m-2,12 g·m-2),按3:1,6:1,10:1的比例加入上述3种草坪草种子混播。结果表明:青绿苔草播量为6 g·m-2时混播可增加青绿苔草株高;与狗牙根6 g·m-2混播时可增加青绿苔草的根长;与黑麦草12 g·m-2混播时草皮卷起卷难度最低且完整度高。通过各处理草皮卷质量的综合评价表明,最优的2个混播组合分别是6 g·m-2播量6:1混播匍匐剪股颖(Tr15)和12 g·m-2播量10:1混播匍匐剪股颖(Tr9)。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灌丛化草地取样位置对评估土壤碳氮贮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过度放牧或不合理放牧使内蒙古草地大面积退化,并出现了以小叶锦鸡儿为主的草地灌丛化现象,显著增加了草地土壤碳氮贮量的空间异质性。如何科学地设置取样点,已成为准确评估该地区灌丛化草地土壤碳氮贮量及其碳汇功能所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在锡林河流域附近选取了3个不同退化程度的灌丛化草地,分析了灌丛化草地不同位置(灌丛内部、灌丛边缘和灌丛外部)的碳氮含量和贮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灌丛化草地碳贮量在不同取样位置具有较大的差异;以轻度退化草地为例,0~100 cm土壤碳贮量为灌丛内部(8831.26 g C/m2)>灌丛边缘(8174.59 g C/m2)>灌丛外部(7716.48 g C/m2)。如果将灌丛内部、灌丛边缘和灌丛外部分别取样后计算的值作为灌丛化草地土壤碳贮量的真实值,则仅从灌丛内部取样会造成5.74%~27.62%的误差,仅在灌丛边缘取样会造成-3.76%~9.81%的误差,仅在灌丛外部取样的误差为-6.06%~-0.70%。虽然内蒙古地区灌丛化草地的碳氮含量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或沃岛效应),但由于灌丛面积与土壤碳氮含量在不同程度退化草地内存在密切的负相关关系,因而,从灌丛外部取样的传统方法能准确评估内蒙古地区灌丛化草地的土壤碳氮贮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