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奶牛蹄疾病大部分是因蹄子变形 ,导致的腐蹄病 ,即蹄叶炎、蹄冠炎。1 病因引起奶牛蹄子变形的原因很多 ,根据云南省种畜场在牛群采取放牧饲养蹄病发生率低改为舍饲而发病率高的情况分析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舍饲后 ,牛体四肢长期站立于坚硬的水泥地面上易导致蹄子变形 ;其次是  相似文献   

2.
1.西林水牛.西林水牛属高原山地类型水牛,主要分布于广西的西林、隆林、田林等县及其周围地区.该牛体躯较高,脸短、鼻镜宽,甲显露,肩强而有力,后躯发育较好,四肢粗壮,为粗糙紧凑型体质.西林水牛的毛色多为灰黑色,少数为白色,白色约占15%~20%.灰黑色的水牛,在咽喉和颈部有1~2条白带,有的在两眼内角及下腭两侧有白斑,四肢及下腹部毛色较浅,蹄与角是灰黑色:白色水牛的皮肤和蹄、角均呈肉色,个别白牛的角尖呈蜡黄色.  相似文献   

3.
1.西林水牛。西林水牛属高原山地类型水牛.主要分布于广西的西林、隆林、田林等县及其周围地区。该牛体躯较高,脸短、鼻镜宽,髻甲显露,肩强而有力,后躯发育较好,四肢粗壮,为粗糙紧凑型体质。西林水牛的毛色多为灰黑色.少数为白色.白色约占15%-20%。灰黑色的水牛.在咽喉和颈部有1-2条白带,有的在两眼内角及下腭两侧有白斑,四肢及下腹部毛色较浅,蹄与角是灰黑色;白色水牛的皮肤和蹄、角均呈肉色,个别白牛的角尖呈蜡黄色。颈肩结合良好,头大小适中,额宽平,鼻镜黑色(白水牛的鼻镜为肉色)。  相似文献   

4.
<正>奶牛腐蹄病是由坏死杆菌或坏疽性放线菌引起的一种蹄部炎症,特征是趾间皮肤坏死、裂开,患病奶牛跛行,严重时,病牛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消瘦、精神不振、产奶量下降或因站立困难而长期卧地不起,引发褥疮。本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会给奶业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需要引起奶牛养殖户及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1病因多因奶牛舍潮湿不清洁,清除牛粪不及时,或将牛粪堆积在牛舍的牛体后躯处,使牛蹄常浸踏于牛粪尿之中,引起牛蹄趾间皮肤弹性降低,使牛蹄发生龟裂、发炎或趾间皮肤外伤感染而化脓,甚至坏死。此外,奶牛削蹄不及时或先天  相似文献   

5.
采用异常牛体碳化物和化学肥料,与缺磷酸性厚层多腐殖质黑土充分混合,进行盆栽玉米试验,研究牛体碳化物的磷肥效率。结果表明:细颗粒(≤1mm)牛体碳化物的磷肥效显著,施用牛体碳化物各处理的玉米植株磷含量高于1.5g·kg~(-1),而施用化肥各处理则低于1.5g·kg~(-1);施用牛体碳化物各处理的Truog-P平均吸收利用率为27.2%,远高于施用化肥各处理的磷吸收利用率。牛体碳化物能提高酸性土壤的pH值,处理5盆栽前后的pH值提高了1.93。  相似文献   

6.
肢蹄是牛的重要支柱器官,具有支持牛体重的作用。在奶牛生产过程中,肢蹄病是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奶牛易发生的肢蹄病有蹄变形、蹄裂和肢蹄跛行病,一旦表现出症状,很难治愈,并严重影响生产性能及使用年限。只有了解肢蹄病发生的原因,才能从源头上防止肢蹄病的发生。对影响奶牛肢蹄健康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并总结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肢蹄是牛的重要支柱器官,具有支持牛体重的作用。在种公牛生产过程中,肢蹄病是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种公牛易发生蹄变形、蹄裂和肢蹄跛行病,一旦表现出症状,很难治愈,并严重影响生产性能及使用年限,因此肢蹄病的防治在种公牛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了解肢蹄病发生的原因,才能从源头上防止肢蹄病的发生。文中对影响种公牛肢蹄健康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并总结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薛勇 《农技服务》2002,(10):31-32
<正> 肉牛在肥育期使用催肥饲料添加剂,可提高牛体合成代谢作用,使饲料中的氮源物质更多地转化为牛体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更多地转化为脂肪;或改变牛体内不同激素的浓度对比,协调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而提高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量;或控制牛体的代谢速度,以降低牛的活动量,从  相似文献   

9.
鲜奶的卫生质量与牛舍卫生、牛体卫生等条件密切相关。对牛舍以及奶牛场进行标准的卫生管理,可以大幅度降低由于牛场环境和牛体卫生等条件导致的鲜奶质量的高不合格率。规范目前奶牛饲养场的全面卫生管理,制定较为统一的奶牛场卫生管理标准,对保证让“中国人喝上放心奶”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我国奶牛场的卫生管理规范进行了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选择60头不同产奶水平德系荷斯坦泌乳牛进行试验,研究全封闭饲养条件下添加复合矿物舔块对奶牛产奶性能、乳品质及牛体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奶产量较对照组平均提高4.85%(P>0.05),其中中产组效果最佳,较对照组提高12.1%(P<0.05);试验组牛奶体细胞数较对照组平均降低50%左右(P<0.01),奶牛异食癖消失,被毛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趾蹄病、乳房炎病例分别较对照组减少了92.8%和54.0%;该复合矿物添块对不同生产水平奶牛的添加效果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牛日常保健     
《中国畜禽种业》2008,4(3):68-68
对牛身体定期刷拭,刷拭能清除牛体的污垢、尘土与粪便,保持牛体清洁,促进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有益于牛的健康,同时还可以防止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12.
正对养殖场来说,牛群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引起牛跛行的蹄部疾病比较复杂,饲养员需要加强对牛群的日常管理,为其营造舒适的饲养环境,避免因牛患病给养殖场带来经济损失。1蹄叉腐烂疾病1.1发病机理牛肢蹄长时间处于污泥或者粪尿中,蹄叉角质会因浸泡发病;在放牧中碰到碎石子也会引发趾间外伤;削蹄不佳或者装蹄不及时也可能因蹄角质过长得病;另外,在遗传方面蹄质和蹄形不良的牛,也容易患病。此病的病原菌有链球菌、  相似文献   

13.
蹄是牛的重要支柱器官,其坚实的角质壳,具有保护知觉部和指出牛体重的作用。蹄病的防治在牛饲养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奶牛养殖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奶牛疾病是阻碍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奶牛腐蹄病是世界范围内奶牛三大疾病之一的肢蹄病中的高发病,主要是由坏死杆菌感染蹄部趾间皮肤和深层软组织引起的以蹄部组织化脓、坏死、  相似文献   

15.
奶牛的蹄是重要的支撑和运动器官,具有运动和支持体重等功能。健康的蹄是实现奶牛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全国推广小区奶牛舍饲,运动场的面积越来越少,同时不断提高奶牛产奶量,导致奶牛蹄病的发生也随之上升。奶牛产奶量越高,蹄病的发生一般越严重。蹄病引起的经济损失主要表现在奶产量下降、繁殖效率低下、饲料报酬低、淘汰早以、治疗费用大等,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临床症状当奶牛发生蹄病时,主要表现为行走和站立姿势不自然,蹄部出现红、肿、热、痛,跛行,运动障碍。急性病例表现为患牛蹄红肿、发热,不愿站立和运动,步态强拘,喜趴卧,卧地时患病蹄外展,严重时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泌乳量减少,叩诊敏感、疼痛。慢性病例全身症状轻微,有的表现为食欲不振,产奶量下降,不愿站立和运动,喜躺卧,行走时出现跛行症状。  相似文献   

16.
李江 《中国畜禽种业》2011,7(4):107-107
随着近几年奶牛规模养殖场的增加,奶牛蹄病成为养殖场的困惑,主要以蹄变形和腐蹄病最为常见,下面简要介绍该病的防治,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奶牛蹄病的主要种类 1.1蹄变形 指蹄的形状发生改变.由于蹄变形发生后所呈现的形状不同,高产奶牛发病率高.根据蹄部变形的特点,将其分为长蹄、宽蹄和翻卷蹄.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元享疗属集”卷五所载的“论马一十六般蹄头痛”一文中,认为蹄头痛(即蹄部患有疼痛性的疾患)可分为一十六种之多,如蹄胎胀痛,蹄甲胪痛,蹄甲薄痛,蹄甲裂痛,蹄甲枯痛,蹄尖肿痛,蹄掌肿痛,外根肿痛,干窍漏痛,穿心漏痛,穿掌漏痛,罗圈漏痛,旋蹄疮痛,瘙蹄疮痛,考究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蹄甲(即蹄角质部)部疾病:有蹄甲胪痛,蹄甲薄痛,蹄甲裂痛,蹄甲枯痛。  相似文献   

18.
木蹄层孔菌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木蹄层孔菌是一种具重要价值的真菌.研究了不同配方的固体培养基,在不同的温度、pH值培养条件下对木蹄层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木蹄层孔菌的营养菌丝生长最适培养温度为28℃,最适培养pH值为7,最适培养C源为蔗糖,最适培养N源为蛋白胨.这些结果为将来木蹄层孔菌的人工培植和工业应用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钙(Ca)、磷(p) 营养失衡对乳牛蹄病的影响, 我们对太原A牧场(蹄病多发场) 与太原B牧场(蹄病少发场) 的健康牛与蹄病牛的血清、日粮及牧场的土壤、水源中Ca、p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Ca、p比例失调, 环境土壤中钙含量偏高, 饮用水水质过硬是乳牛蹄病的诱因。因此合理搭配日粮, 调整日粮中Ca、P比, 改善环境土壤及水源状况对本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或卡他性肺炎,是支气管或细支气管与肺小叶群同时发生的炎症。1病因受寒感冒,牛体受寒冷侵袭,饲养管理或使役不当,牛寒潮湿等牛体抵抗能力降低,导致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化脓杆菌,绿脓杆菌以及其他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发生本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