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固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SPME)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样品分析预处理的新方法,该技术集采样、萃取、浓缩和进样于一体,简便、快速、经济安全、无溶剂、选择性好、且灵敏度高。文章介绍了固相微萃取的装置、原理、操作及萃取方法,着重论述了其工作条件选择,包括不同涂层的萃取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搅拌方法、萃取方式、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固相微萃取的萃取效率的影响,此外文章还指出固相微萃取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医药、环境、食品等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2.
农药残留分析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伟伟  张强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367-11368
综述了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加速溶剂萃取、微滴液相微萃取、基于中空纤维的液相微萃取和分散液相微萃取等前处理技术及其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并比较了不同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固相微萃取技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样品预处理技术。阐述了固相微萃取技术近几年的发展,应用及影响其工作条件的因素;固相微萃取的连用技术及其弊端,展望了固相微萃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河流样品有机物监测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国内外监测河流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物的前处理方法,介绍了液-液萃取、液-液微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微波消解和微波辅助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免疫萃取、气体萃取(顶空技术)及其特点,并对未来的前处理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固相微萃取技术在食品分析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快速发展,食品分析的困难主要是样品基质背景复杂、前处理过程繁琐,耗时、被测成分浓度较低等,而于九十年代兴起并迅速发展固相微萃取新技术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文章对固相微萃取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固相微萃取技术较之传统的萃取技术有很多优势,本文深入研究并最优化了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软饮料中苯的方法。通过旋转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在优化平衡时间、萃取时间和样品体积的基础上得到最大萃取量。在30℃条件下,当固相微萃取的平衡时间为8min,萃取时间为18min,样品体积为8mL时,从软饮料中萃取苯达到最大回收率。SPME方法最低检测限达到0.02μg·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1%,回收率在90.8%~102.3%之间。  相似文献   

7.
杜颖  刘善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99-19401
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是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并得到快速发展的一种灵敏、方便、快速、无溶剂、适用于液体和气体样品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技术。针对强极性、难挥发的有机化合物,衍生化反应利于进一步的色谱分析。重点就固相微萃取的发展历史、衍生化反应类型及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固相微萃取技术在果蔬农残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固相微萃取技术在果蔬农残检测中的应用,建立合适的测定果蔬中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水胺硫磷为模板分子,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萃取头,建立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MISPME)与气相色谱(GC-NPD)联用测定果蔬中5种有机磷的分析方法。[结果]试验得出,制得的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头对果蔬基质中的目标物具有很高的萃取量。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方法的线性范围在μg/kg级别,相关系数大于0.994,检出限在0.01~1.33μg/kg,5次重复加标试验所得RSD在1.77%~9.28%,在真实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88.5%~107.2%。[结论]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联用测定果蔬中有机磷的方法简单、快速,无需溶剂,准确度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分析水产品中的多氯联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产品中多氯联苯的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对萃取涂层、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解析温度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选择PDMS-DVB型萃取头,在80℃下搅拌萃取40 min 、260℃下解析5 min,方法的精密度在12.9%~ 17.5%之间,回收率在82.3%~ 112.4%.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稳定性和重现性较好、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0.
葡萄酒香气成分萃取中固相微萃取纤维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葡萄酒香气成分气相色谱分析的要求,比较了3种固相微萃取纤维萃取葡萄酒香气成分的效果。【方法】选用常用的PA、PDMS/DVB、PDMS 3种固相微萃取纤维进行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富集、浓缩处理,然后用GC-MS检测香气成分。通过对不同固相微萃取纤维萃取香气成分的数量、化学种类以及各类化合物累积峰面积标准化值的比较,评价供试固相微萃取纤维萃取葡萄酒香气成分的效果。【结果】3种固相微萃取纤维萃取出的葡萄酒香气成分中,高级醇、化学酯和有机酸是主要成分,萜烯醇、β-大马酮、挥发性酚和呋喃酮等是微量成分。不同固相微萃取纤维萃取的化合物存在明显差异,PA萃取出化合物49种,PDMS萃取出53种,PDMS/DVB仅萃取出38种。累积峰面积标准化值分析表明,PA萃取高级醇、有机酸、3-甲硫基-1-丙醇、2(3H)-二氢呋喃酮、2,4-二季丁基苯酚的灵敏度高;PDMS萃取化学酯类、萜烯醇和β-大马酮的灵敏度高;PDMS/DVB几乎萃取各类化合物的灵敏度都低。【结论】在供试的3种固相微萃取纤维中,PDMS是萃取富集绝大多数葡萄酒挥发性成分的最佳纤维。  相似文献   

1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的方法分析发酵桂叶渣的挥发性香味成分,固相微萃取的条件为:萃取时间10 min,萃取温度90℃,色谱分离得到106种挥发性成分,66种可被鉴定,其主成分为乙酸乙酯(8.375%)、己酸丁酯(6.337%)、丁酸丁酯(4.866%)、δ荜澄茄烯(4.612%)、r衣兰油烯(4.405%)、α衣兰油烯(3.416%)、古巴烯(3.313%)等。  相似文献   

12.
简介了几种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应用日趋广泛的现代前处理技术(SPE,SPME,MAE,ASE,SFE,GPC,DryVap)的原理及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不同萃取头萃取萝卜风味物质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DMS/DVB和DVB/CAR/PDMS两种萃取头,以固相微萃取(SPME)法提取萝卜风味物质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风味物质成分进行鉴定,分析比较两种萃取头提取的风味物质成分差别,以确定适宜的萃取头。结果表明:两种萃取头的固相微萃取共检测到29种风味成分,PDMS/DVB提取数量为17种,DVB/CAR/PDMS为27种;PDMS/DVB萃取头所萃取的醇类、异硫氰酸酯类的数量比DVB/CAR/PDMS萃取头少2种,烷烃类少3种,杂环类少1种,酯类、酮类均未检测到;DVB/CAR/PDMS萃取异硫氰酸酯类、烷烃类、醛类、杂环类、酮类、醚类及醇类的灵敏度高,PDMS/DVB萃取芳香族类的灵敏度高。因此,根据获得风味物质数量、种类以及灵敏度,供试萃取头中,DVB/CAR/PDMS比PDMS/DVB更适于提取分析萝卜风味物质成分。  相似文献   

14.
硒的形态与其功能和毒性关系密切,基于环境样品的复杂性在形态分析中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是硒形态分析准确性的前提。目前硒形态分析预处理的方法主要有:液相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固相微萃取以及液相微萃取,笔者简单分析了各种预处理方法的原理、特点,综述了各种预处理及形态分析方法的应用条件、优缺点,展望了元素形态分析上的应用情景。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对家榆的挥发物进行了吸附萃取,探讨了不同性质涂层的固相微萃取头对家榆挥发物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DVB/CAR/PDMS涂层的萃取头对家榆挥发物的萃取效果好于CAR/PDMS和PDMS涂层的萃取头;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对家榆挥发物不同组分的萃取量也有影响。萃取的家榆挥发物经气谱质谱联用(GC-MS)共鉴定出16种成分,质量分数最高的组分为3-己烯乙酸酯(50.35%),其它质量分数较高的组分还有3-庚烯丁酸酯(15.59%)、反-β-罗勒烯(14.81%)、4,8-二甲基-1,3,7-壬三烯(11.97%)、石竹烯(2.78%)和3-己烯-α-甲基丁酸酯(1.84%)。  相似文献   

16.
苹果皮中果胶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维 《湖北农业科学》2016,(8):2074-2076
果胶在食品加工行业中运用广泛,提取苹果皮中果胶的传统方法是采用酸萃取法、草酸铵提取法等,而单一的提取法不能使苹果皮中果胶最大量地溶出来,且果胶纯度不高。研究了盐析法提取苹果皮中果胶的主要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法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3(g∶m L),p H 2.0,提取时间1.5 h,提取温度85℃,在此条件下测得苹果皮果胶提取率达13.98%。  相似文献   

17.
使用超声波法提取川楝(Melia toosendan)子中的阿魏酸,采用HPLC法检测阿魏酸的含量。设计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试验条件对阿魏酸提取率的影响,以优化提取条件。优化的超声提取条件为,体积比为95∶5的甲醇-甲酸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30(m∶V,g/mL),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次数2次,最高提取率达0.012 6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