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宁县冬小麦套种越冬菠菜越夏西瓜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冬小麦是正宁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均种植6.00万hm^2左右。为了解决单种冬小麦效益低和粮经争地矛盾,近年来正宁县中巷村、徐家村的农民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在实践中成功摸索出冬小麦套种越冬菠菜、越夏西瓜三种三收的高效种植模式。在该模式中,冬小麦和冬菠菜同时播种,共同生长,而冬小麦和西瓜共生期短,冬小麦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边行优势生长发育,麦收后西瓜生长发育环境优越。一般产冬小麦3750kg/hm^2,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三河地区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的生产适应性,对三河地区1980—2019年冬小麦各发育期的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三河地区冬小麦各个发育期积温年变化普遍呈上升趋势,其中播种—越冬开始期积温变化趋势不太明显;降水量年变化播种—越冬开始、越冬开始—返青期呈上升趋势,其余发育期年变化均呈下降趋势,但总体趋势都不太明显,全发育期降水量年变化呈微弱上升趋势;日照时数年变化各发育期均呈下降趋势。对三河地区而言,气温和降水是影响冬小麦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因子,但由于冬小麦的整个发育期并不是全年降水量最多的集中时段,所以降水多的年份并没造成冬小麦减产,而降水少的年份由于人为的田间管理,及时进行灌溉,对冬小麦的产量影响也较小。冬小麦是大田作物,气温是限制冬小麦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因子,尤其是冬小麦的越冬期,冬季严寒或气温降幅过大,冬小麦易发生冻害,从而造成部分麦苗受冻致死,影响冬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播种的相关配套措施是其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该文介绍了玉米秸秆还田的作用及相关使用技术和冬小麦播种的配套措施,主要包括深耕土壤、施足有机底肥、精选优质种子、精量播种、保墒齐苗等,以期对当前的冬小麦生产提供指导,促进冬小麦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4.
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宁夏彭阳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旱地冬小麦播种面积在作物播种面积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且产量低而不稳,为了提高冬小麦单产水平,总结出了冬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十五”以来,冬小麦以其:高产、优质、抗病虫、省工、省时、避灾等特点,深受农民群众的青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沿黄灌区的优势主导产业。但由于该区冬、春两季气温.相对偏低,对冬小麦苗期、分蘖期生长有较大影响,易造成死苗,致使冬小麦不能安全越冬。本文就沿黄灌区冬小麦越冬死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作一浅析,为生产中预防冬小麦越冬死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1试验目的 为了获得冬小麦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冬小麦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冬小麦施肥模型,为疏勒县冬小麦施肥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施氮方式对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条件下,试验观察了氮肥分期施用对旱作区冬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肥全作基肥的基础上,氮肥的施用时期及比例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基施较多的处理冬小麦产量均较高,追施较多的处理冬小麦产量较低,全部基施处理冬小麦折合平均产量最高,且追肥时间越迟冬小麦产量相对越低。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是庆阳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20万hm^2,其中旱作冬小麦面积占80%以上,在陇东种植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该市干旱少雨、自然降水利用率不高,小麦生育期间土壤含水率低是影响冬小麦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1999~2002年度我们从改善冬小麦生长环境、栽培条件和提高降水利用率入手,进行了旱作冬小麦覆膜沟穴播与膜侧条播、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兵团第六师垦区滴灌冬小麦生产水平,提升经济效益,本文结合多年生产实践,从播前准备、播种质量、田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探讨总结了兵团第六师垦区滴灌冬小麦新冬52号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当地冬小麦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刘云  曹娜  孙南  高萌  王闯 《安徽农业科学》2023,(11):117-119
通过肥料三要素试验,研究聊城市茌平区当前冬小麦施肥水平的肥效和养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生产100 kg冬小麦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分别为N 2.712~2.965 kg、P2O5 1.291~1.304 kg、K2O 2.713~2.806 kg;冬小麦经济系数为48.932%~50.073%;冬小麦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42.38%、27.15%、54.60%。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9  
 试验表明,土壤底墒水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冬小麦的出苗与生长状况。供水量与供水时期对冬小麦生长、产量、NPK养分携出量及产量因素均产生明显影响。冬小麦前期水分供应对根系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在作物整个生长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主导地位。供水量和供水时期直接影响到产量及养分的携出量,供水量与冬小麦地上部N、P、K养分携出量间均呈明显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耗水量高于148.8mm时才有经济产量的形成,耗水量与产量呈非线性关系。供水时期直接影响到水分利用效率,耗水量基本随供水量的增加而呈线性上升,在高产范围内适当减少供水量,可保证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时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上,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在合理施肥的基础上,于冬小麦关键需水期进行50mm的补充灌溉,冬小麦的增产效果是十分可观的。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遥感估产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对冬小麦遥感估产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分析。内容包括应用的信息源类型、冬小麦产量估测模型的建立、冬小麦面积信息的提取等,并不冬小麦估产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对长春地区冬小麦生育期间的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了观测,并结合农业气象资料,分析了长春地区冬小麦期间的土壤水分条件。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冬前生长期至越冬期,返青至拔节期,抽穗灌浆至成熟期的不同生长阶段,土壤含水量变化明显。因此,应根据冬小麦生育期间的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在不同阶段适时进行人工调控土壤水分,以满足冬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为吉林省冬小麦种植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小麦病虫害是小麦生产的大敌,小麦病虫害防治的好坏与小麦的产量、品质关系极大。冬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生长发育和地块类型有着很大关系,提出冬小麦的防治技术,对冬小麦的单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缩二脲对冬小麦的毒害及解毒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尿素中缩二脲含量为25%时,对冬小麦发芽、出苗以及苗期生长无明显影响;含量为5%时,冬小麦的干物重为对照的58%;含量为10%时,冬小麦干物重只有对照的46%。在缩二脲含量为5%的尿素中添加解毒剂3号能基本消除缩二脲对冬小麦的毒害。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是积石山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几年冬小麦锈病在积石山县连年发生,严重阻碍冬小麦质量和产量的提高。因此,冬小麦种植期间锈病的防治非常重要。文章总结了冬小麦锈病特征,分析了积石山县锈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防治措施,以供相关区域参考。  相似文献   

17.
麦喜5.8%悬浮剂是一种防除冬小麦田猪殃殃及其他恶性阔叶杂草的新型除草剂,试验结果表明,冬、春使用麦喜5.8%悬浮剂对冬小麦安全,对冬小麦田猪殃殃及其他恶性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在平安县通过试验、示范和种植表现出如下好处:(1)冬小麦比春小麦提前15—20天成熟,为秋后复种提供了关键时间和热量。(2)冬小麦病虫害很轻,还能避过冰雹袭击。(3)冬小麦产量比春小麦高,而且面筋含量高、品质优,收购价格高。(4)能调节浇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宽垄沟灌下冬小麦不同水氮处理的灌水施肥质量进行评价,通过测定冬小麦全氮含量、产量和生育期内灌水前后不同土层土壤体积和含水率等指标,结合宽垄沟灌冬小麦土壤水氮运移数值模型,研究不同水氮处理对冬小麦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探究宽垄沟灌下冬小麦的最优水氮组合。结果表明,HYDRUS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土壤水分运动;灌水水平对冬小麦灌水均匀度、灌水效率、储水效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70%田间持水率控制下限条件下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最高,分别达到92.24%和85.56%;灌水水平与施氮水平以及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冬小麦的氮肥农艺效率、氮肥生理效率、氮肥回收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综合分析灌水施肥质量评价指标,70%田间持水率控制下限和220 kg·hm-2施氮量处理下冬小麦灌水施肥质量最优;通过Origin拟合分析得出冬小麦适宜的灌水量和施氮量区间分别为208.16~276.73 mm和205.71~234.29 kg·hm-2。研究结果可为冬小麦的农田水氮科学管理和灌溉技术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钼营养对冬小麦无机氮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钼营养对冬小麦无机氮组分的影响,越冬期冬小麦总氮、非蛋白氮及硝态氮含量均随土壤有效钼含量提高而下降,且分别在土壤有效有效钼含量0.096、0.136、0.216mg/kg以后趋于稳定。施钼能提高冬小麦幼苗硝态氮含量,随后体内硝态氮含量均因施钼而下降,缺钼时,冬小麦硝态氮含量在拨节期前不同断提高,而在适宜供钼水平下则相反,;冬小麦叶绿素含量与硝态氮含量及产量成显著的相关,正相关关系,缺钼导致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可能是硝态氮的积累降低铁的活性,进而阻碍叶绿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