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湘玉9号简介陈志辉范连益(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长沙,410125)湘玉9号(478×S865-5)是湖南省作物所育成的紧凑型早熟、高产、抗病、耐旱性好的优质杂交玉米单交种。1997年2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3年测交试...  相似文献   

2.
对辽宁省玉米杂交种选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辽宁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玉米杂交种的不断更新对辽宁省玉米生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1969年起辽宁省开始玉米单交种的选育.第一批推广了丹玉6号、沈单3号、中单2号、铁单4号、辽单2号等.20世纪80年代,上述杂交种逐渐被育成的第二批单交种代替,主要有丹玉13号、沈单7号、铁单8号等.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山东省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进行的分析表明:我省玉米杂交种生产已完全进入单交种时代;生产上使用的杂交种以省内自育的中晚熟、紧凑型杂交种为主;省内自育系×省外育成系组成的杂交种面积较大;杂交种的亲本利用更趋集中,种质基础狭窄;自交系的主要来源是二环系,国外种质在自交系种质中具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4.
玉米单交种正反交F1代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差异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杂交种现已在生产上广为利用,尤以单交种最为广泛,在玉米育种中选哪个自交系作母本、哪个自交系作父母,是否正反交组合都需要进行鉴定,在单交种种子生产过程中,有时母本奇缺而父本又过剩,配制其反交种子是否可行等都涉及到这一问题。钱洪慧(1996)〔1〕报道同一杂交组合正反交两类杂交种在穗部性状上没有显著差异。本文通过对玉米单交种正反交的F1代在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上进行差异分析,并对是否可以相互替代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试图为育种和种子生产提供参考。1 材料和方法试验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试验地进行…  相似文献   

5.
柯永培 《玉米科学》1993,1(4):011-013
玉米姊妹交技术是以遗传方法克服自交衰退的一种技术进步。用具有一定遗传差异的玉米姊妹系杂交,通过姊妹种配制改良单交种能大幅度增加繁育制种产量,显著提高种子生产效益;并可适当增加杂交种的产量及稳产性。选育玉米姊妹系的主要方法有自交分离法、回交转育法和杂交选育法。筛选玉米改良单交种应同时兼顾杂交种的杂种优势及其亲本姊妹种的增产效应,并必须经过多生态比较鉴定后才能使用。种子生产的技术核心是保证姊妹系的遗传纯度和姊妹种的种子质量。该项技术在国内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用RFLPs和有关杂交种资料预测玉米单交种的表现RexBernardo商用玉米杂交种是典型的自交系间杂交种。这些系来自相对互补的杂种优势组。遗憾的是,育种者不能评价来自不同杂种优势组的自交系间所有可能的单交组合,大量可能的杂交组合经常受限制。例如,安...  相似文献   

7.
玉米杂交种丹玉47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1995年冬海南以三团-9为母本,丹3130为父本组配成的单交种。从1997年开始在全国各地进行多点试验、示范和大面积试种。试验结果表明,该杂交种具有生育期适宜、抗病、抗倒伏性强、稳产性好、活秆成熟等特点,是一个优良的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内蒙古玉米品种回顾,把内蒙古玉米品种发展划分四个阶段:农家品种阶段;双交种阶段;单交种开始应用阶段;单交种普及快速发展阶段.通过对杂交种遗传组成、杂优模式分析认为:Mo17亚群、塘四平头群、330亚群是内蒙古玉米应用的主要种质类群;塘四平头群×Mo17亚群、Mo17亚群×其它类群、Mo17亚群×330亚群为内蒙古的主要杂优模式.最后对今后玉米育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不同雄性不育细胞质类型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研究了具T、M、C和N(正常)型细胞质的玉米杂交种,以确定雄性不育细胞质对产量和植株形态性状的影响。着重弄清基因型×细胞质互作的特殊性,以选择杂交种基因型和雄性不育细胞质类型的最佳搭配。方法对T、M、C和N型细胞质玉米单交种的产量及形态性状进行了研究。为组成杂交种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改良玉米种质加强美国的玉米生产和品质WilfredoSalhuana等一个前所未有的公、私合作研究,用改良玉米种质的方法加强美国的玉米杂交种的努力,可增加作物年产值8亿美元。合作计划挂靠拉丁美洲玉米项目(LAMP),这个联合计划是1987年先锋国...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玉米杂交种发展的主要历程、差距和对策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吴景锋 《玉米科学》1995,3(1):001-005
我国从3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玉米杂交种,50年代末期双交种在生产中试用,70年代初期大力推广单交种。随着单交种面积的扩大,玉米单产显著提高,发展速度之快居世界先列.8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玉米杂交种亲本自交系遗传基础较为狭窄,育成的高配合力自交系少,组配出突破性的强化组合难,当杂交种的面积达到一定程度,再扩大受到限制时,玉米单产出现了徘徊,与美国玉米生产相比,以及同国家需求之间的差距都较大.育成高产优质高效益的玉米杂交种,难在选系重在组配,关键是筛选、创造优异的玉米种质乃至核心种质,具有遗传基础广阔、配合力高、符合育种目标多样性、广泛性、优良基因可控性传递力强的基础材料。应采取鉴评筛选、优异性状聚合扩大新基因源的群体改良;温带、亚热带及热带玉米种质互导;野生近缘正属基因导入;诱变创造有益突变体和导入外缘基因等,组建新种质的新方法新途径。组织精悍的攻坚队伍,予以较强的经费支持力度,承认其发明成果,促使玉米优良种质和自交系公开发放,推动全国玉米杂交种的组配和应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丹玉403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D95为母本,自选系DH34为父本组配成的玉米单交种,该杂交种抗病、抗倒、高产、稳产,适宜在辽宁、吉林中南部、华北、西北春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玉米雄性不育胞质姐妹种和恢复系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当前常用的玉米骨干系转育成雄性不育胞质系和恢复系,选配出通用型的不育胞质姐妹种cms-Y18×478,既可代替U8112和478用于玉米制种,显著提高制种产量,又能保持原单交种产量水平.按理想的玉米种子生产方式选配杂交种,不仅杂交种产量高,制种产量也高,而且确保种子质量,为开发长江下游玉米种子生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夏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灰色理论关联度分析法,通过对夏玉米10个单交种的7个数量性状与子粒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的产量与各产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叶数>行粒数>株高>穗长>百粒重>穗行数.目的为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普杜大学玉米育种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致力于选育自交系。这些自交系要能把抗逆性、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直立性和高产潜力传递给杂交种。近年来单交种的商品化,使育种家十分强调自交系本身的性能。向农民发放价格合理的单交种并能使种子公司受益,需要有高  相似文献   

16.
玉米子粒的果皮是全部继承母本遗传信息的F1代组织[1].将玉米F1代种子的果皮分离并从中提取DNA,以160对SSR引物为基础对本单位自育和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5个玉米单交种及双亲进行特异引物的筛选.特异引物的标准是能同时区分双亲及杂交种.用这些特异引物对杂交种、亲本和从杂交种上分离的果皮DNA进行PCR扩增.实验表明,果皮中的DNA利用SSR分析,具有与杂交种母本完全相同的DNA指纹.可通过杂交种种子获得其母本的全套DNA及其DNA指纹图谱.在亲子鉴定、自交系DNA指纹库建立及品种权保护等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在长春夏播6个玉米杂交种,各杂交种均生育期缩短,9月下旬乳熟。秃尖、千粒重和单株粒重在杂交种间表现差异较大。在长春冬小麦套种夏播玉米有可能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丹玉66号玉米杂交种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丹特选-1为母本,自选系丹3640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丹玉66号玉米具有适应性广、抗倒伏、株型紧凑、抗病性强、高产稳产、品质好等特点,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9.
铁单18号玉米杂交种是铁岭市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铁C9324为母本,自选系铁9010为父本组配成的强优势玉米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铁单18号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突出特点,是北方春玉米区重点推广的新品种,在黄淮海地区试验种植。  相似文献   

20.
高淀粉玉米杂交种长单506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单506号是长春市农业科学院1999年以自选系Wm03为母本,自选系春553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长单506为优质高产中熟玉米杂交种,淀粉含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抗性强、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