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刺槐以其成活容易,生长迅速,抗虫害性强等特点颇受群众喜爱。多年来,各林场、乡村农民都非常重视刺槐的造林工作,营造了大面积刺槐人工林,随着时间的推移,七十年代营造的刺槐林逐渐进入近熟,成熟林阶段(刺槐近熟林21 ̄25年,成熟林26 ̄30年,过熟林30年以上),树林老化,生长降低,濒临停止,只有对这些林分进行合理利用和改造,才能加快更新造林步伐。  相似文献   

2.
国有义县林场位于大凌河、细河两岸,多年来造林树种为杨树。从1975年建场开始到现在,一些杨树品种不适合义县林场造林,逐渐形成小老树,严重影响林木生长,降低森林质量,影响林场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查找形成小老树原因,逐渐改造小老树,对提高森林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敖汉旗三义井林场,过去栽植的榆树纯林由于没有做到适地适树,加上造林密度大,抚育管理跟不上等原因,二十多年生的榆树树高仅两米多,且已停止生长,处于濒死状态。一九八二年起,该场针对树木生长慢和死亡的现状,进行了林分改造。利用本场研制的JK45—50型开沟犁,在皆伐的榆树地上进行开沟整地,然后选用当年的优质杨树条进行扦插造林,初植密度为每亩八十三株。造林后每年进行一次抚  相似文献   

4.
正博州三台林场始建于1957年7月,地处天山北麓婆罗克努尔山西段,博乐市以南,地跨博乐市和精河县,境内有湿地赛里木湖和库色木契克河。该场经营面积21.56万公顷(323.41万亩),林种以防护林为主,树种以云杉、桦树和密叶杨为主。2011年,博州三台林场被国家纳入"天保工程二期"。自工程实施以来,林场辖区内所有林地停止商品性采伐,工程实施区内生态和经济状况均发生了重大改善,森林资源实现了恢复性生长,生态状况逐浙好转,工程实施区内全面实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杉木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选择杉木作为快速生长和高产林的树种可以更好地补偿我国对木材的需求。乐业县国营同乐林场百龙分场种植了大量的杉木,还建立了杉木科技示范林示范区。近年来,林场中杉木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林场越来越重视杉木种植的快速高产林业管理技术。在此基础上,对广西百色乐业县国营同乐林场百龙分场的杉木连栽技术与管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湿地松定位观察结果表明:树高除一、十二月,地径除一月停止生长外,其余各月均有生长,生长高峰期都出现在五、六、七月。另外从生长曲线图可以看出:湿地松起初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达到最高速度,随后又减缓,趋于水平,最后完全停止。  相似文献   

7.
在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对毛乌素沙地沙柳人工林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为1 a内沙柳高生长在5-6月,之后枝条高生长逐渐缓慢,枝条地径生长量逐渐增加,9-10月生长逐渐停止;自然生长到一定年限后,其个体生长繁殖能力逐渐下降,自然生长15-20 a后,如不进行人工复壮更新,沙柳将面临死亡的威胁;丘间地、迎风坡、沙丘顶部等不同立地条件下,沙柳衰退速度依次逐渐加快,地下水位低于20 m以下时,沙柳衰退速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国有全州县成水林场创建于1958年,是县林业局主管的国有林场;建场初期主要经营单纯的用材林,由于其生长周期长,管理粗放,效益甚微,一切开支均靠财政拨款。80年代起,国家停止援款,单位性质转化为完全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面对当时基础差、底子薄、资金短缺的困难,林场领导班子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内部管理。尤其是在党的十四、十五大精神指引下,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县委、政府、地县林业局的正确领导下,林场坚持以营林为基础,面向市场,巩固现有的用材林和经济果木林,适当培育高效…  相似文献   

9.
果树秋后管理苏海林进入秋末,果树果实成熟,树叶变黄并逐渐脱落,整个植株完成了全年使命,停止生长,开始进入休眠期。但在此时,由于果树刚刚停止生长,树体各部分的抗性较低,很容易染病、失水变枯或受其他灾害的危害而死亡。因此,为了能使果树安全越冬,并为明年打...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达拉特旗境内白土梁林场人工沙柳林典型样地进行试验设计,采用4种平茬高度于2013—2015年秋季进行了平茬处理,次年秋季沙柳停止生长后调查其生物量及固碳量生长指标,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出平茬高度和平茬年限对沙柳碳汇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1.
开化林场杉木人工林经验收获表编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利用临时标准地资料,根据全林分生长模型、特别是Richards等类的生长方程,应用计算机编制了开化林场杉木人工林10、12、14、16四个地位指数级的经验收获表。并对开化林场杉木人工林的自然生产力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我国林场在长期的发展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阻碍了林场的更好经营。想要更好地促进林场营林的发展,需要加强对林场精细化管理。根据我国林场发展特点,结合林场资源数据、社会信息和经济数据等提出了建立精细化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上坝河林场位于县城东北角,经营管护面积12.4万亩,分布于全县4个乡镇.林场现有职工236人,其中离退休职工1 62人.林场下设行政办公室、天保办公室、5个护林站,1个森林公安派出所.自2000年天保工程实施十年来,林场边学习、边建设、边总结,边整改、边提高,天保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商品材采伐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停止了对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加强了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有效地减少了森林资源消耗.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贵州省国有扎佐林场是省林业厅直属林场,也是贵州省2016年纳入改革的110个国有林场之一。目前国有林场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但改革后的诸多发展问题逐渐显现。分析了贵州省国有扎佐林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国有札佐林场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善树种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在北镇市五峰林场开展了长白松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苗期,当年有41.2%的比例不能正常封顶,2年生封顶率达98.5%;其生长速度低于樟子松,苗高、地径分别比樟子松低19.75%和6.08%;造林成活和保存率与樟子松相当,分别达到77.0%和65.0%,15年生幼树与樟子松相比,高径生长略高于樟子松;长白松的物候期与樟子松相似,只是高生长停止期较樟子松晚5~8d,初现雄花年限较樟子松晚1年。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湿地松具有耐旱能力强、适应性广、生长迅速3个显著特点,我国对湿地松的栽培大多集中在平原、丘陵等低海拔地区。以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亭下林场湿地松的栽培为研究对象,并结合湿地松的生长特点,分析了改林场湿地松速生、丰产的栽培技术,旨在为湿地松合理布局,适地适树情况和生长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胡桃楸种子萌发及幼苗的生长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表明,胡桃楸种子经层积混沙埋藏法处理后,在播种前给种子增温增湿可以提高种子的出苗率(最高达70%),胡桃楸1年生幼苗的地径、苗高主要生长期在6、7月份,苗高在8月下旬停止生长,地径在9月上旬停止生长。应在6、7月份要做好抚育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促进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鸿雁的生长发育规律,试验采用Logistic和Gompertz 2种非线性模型对鸿雁体重变化规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Logistic和Gompertz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鸿雁的生长规律,其拟合度均在99%以上。鸿雁的生长快速区间为30~70日龄,其中52日龄左右生长速度最快,可达95.6 g/d。鸿雁在0~30日龄相对生长率最大,在30~70日龄,体重绝对生长最快,因此,鸿雁在0~70日龄应强化饲养管理、提供充足营养,避免疾病、饲养管理变动等不良因素干扰,确保鸿雁快速的生长发育。而70日龄以后,生长强度和绝对生长均逐渐降低,这时可逐渐降低日粮营养水平,饲养管理相对粗放。  相似文献   

19.
杉木不同良种大田播种育苗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仙游县建林林业专业合作社苗圃,对产自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等10个单位14个1~3代的杉木种子园良种开展苗期生长特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4个良种的生长指标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苗高、地径、生物量均值最大的分别是:尤溪林场第3代、尤溪林场第3代、洋口林场第3代;综合苗高、地径、生物量性状,利用多性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尤溪林场第3代的综合表现最优(多性状综合评价Pi值最小)、其后依次是洋口林场第3代、光泽华侨林场第3代、官庄林场第2.5代、南平市郊林场第1代、尤溪林场第2代、洋口林场第2.5代、政和林场第1代、长汀第2代、建瓯市第1.5代、尤溪林场第1代、浙江省龙泉市第2代、洋口林场第1.5代、官庄林场第1.5代。  相似文献   

20.
包头市土右旗黄河林场,地临黄河右岸,林地大部为河床至防洪堤之间的河头地,近几年来由于水利设施的控制,凌、汛期淹没面积不大,因此有向干旱、盐渍化发展的趋势,但仍然提水灌溉。林场自一九六四年以来,造林保存二万余亩,大部为杨、柳树,幼林年平均高生长为0.5~0.6米,有的0.8~1米,粗生长相应为0.5~0.6厘米至0.8~1厘米。为了实现林木速生丰产,尽快为国家提供木材,从1972年起对现有幼林采取了间伐、灌水、施肥等不同管理措施,并作为科研课题之一进行了林木速生丰产的试验工作,经过三年的试验观察,这些措施对促进幼林生长已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