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孟兆和 《中国蜂业》2002,53(3):19-19
育王分蜂时总要剩余一些王台 ,对于这些剩余王台 ,我是这样处理的 :用尼龙纱做成 1 0厘米长、2厘米宽的小口袋 ,把王台装进口袋里 ,袋口用框线扎住 ,挂在蜂多于脾小群 ,这样即使蜂王出台也不会被咬 ,如果哪群失王 ,马上就可以补一只。补王时把失王小群用治螨药喷湿 ,把处女王也喷湿后就可直接放入。也可把蜂王腹部涂少量蜜放回台基 ,台基外用扎孔的纸包住 ,蘸上蜜放入蜂群中。同时对介入群喂半斤蜜水 ,即可成功。纱笼内处女王只有 6天的利用价值 ,6天以后还没利用的 ,要把它废除掉 ,以防产未受精卵分蜂剩余王台的利用!黑龙江尚志市亮河镇福…  相似文献   

2.
养蜂问答     
养蜂问答问:怎样才能把蜂王安全地介入贮王群内?(黑龙江李学忠)答:在黑龙江省严寒气候条件下,冬季贮王是比较困难的。要安全贮备蜂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贮王群群势要强大;二是蜂巢内饲料要充足。一般一群蜂贮备二三只蜂王,多了容易出现蜂团护不过来而冻死蜂王...  相似文献   

3.
《中国蜂业》2020,(1):34-35
<正>"一只好王,千斤蜜糖",说明优质蜂王的重要性,蜂王是蜂群强盛的基础。在现阶段,养蜂人可定期从种蜂场引进所需要的品种作为种王,自己培育生产用王。按照计划培育蜂王是养蜂人的必备技能。下面以南阳为例探讨如何搞好育王,供蜂友们参考。通常情况下1群蜂只允许1只蜂王存在,蜂群不轻易培育蜂王,只有在蜂王老残、丢失、分蜂热时蜂群才培育蜂王。培育蜂王蜂群必先建王台,自然王台有  相似文献   

4.
范全新 《蜜蜂杂志》2012,32(9):25-25
1 1脾蜂也能越冬秋季流蜜期可多培育一批秋王,老劣王更换后,多余的秋王每个小群3张脾:1张完整的虫卵脾,2张蜜粉脾,约1脾蜂。9月15日蜜源结束后把蜂王用王笼囚起。子脾出净后彻底治螨,治螨结束群内有2张蜜脾,王笼放  相似文献   

5.
育王一法囚王外挂暑天,观察了几个蜂场,他们在芝麻盛花期育王,都是从强群(采蜜群)提出3脾蜂来分群。我认为这样不好。缺点是:一、削弱了采蜜群的采集力;二、小群培育的蜂王质量不好。我采取囚王把王笼挂在巢门口的做法,让群内蜂有失王感,第二天再安成熟王台。这...  相似文献   

6.
单王多箱体要求蜂王既要产卵力强,还要能维持强群,所以,对蜂王的要求更高。在蜂种培育过程中,对蜂种的选择既要考虑生产方向,又要考虑其生产性能。优良蜂种的来源主要是从正规的种蜂场购买、与蜂友之间互换及本场筛选等。蜂种的培育要注意培育的时间、蜂群群势、父母群的选育等问题。单王多箱体育王还要注意育王的数量、温度、雄蜂的数量和质量、移虫的日及蜂王的质量等。  相似文献   

7.
1991年,我地蜂群暴发白垩病,很多蜂场垮场,养蜂人改行。我的蜂群也不例外地染病,尽管用了很多方法,但始终没有治好。在我的所有蜂群中,惟有一群蜂没有感染白垩病。这群蜂采胶能力极强,蜂箱的所有裂缝均被蜂胶糊严,几天检查一次蜂群,覆布就很难扯下。当时我猜想这群蜂具有抗白垩病能力,并设想用它作种蜂群,培育抗病蜂群。第二年春天,没有染病的这群蜂强壮后,我用其雄蜂作种用雄蜂,又用这群蜂的蜂王产的卵培育蜂王,还用这群蜂作哺育群。我把其他蜂群中的雄蜂处死,病重蜂群的蜂王也处死,并安上了王台。到蜂王产卵后,我把病群的蜂王全部换成新王…  相似文献   

8.
张友存 《蜜蜂杂志》2006,26(9):15-15
实践证明,介绍蜂王是养蜂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怎样才能得心应手地获得介王成功,是很多养蜂人梦寐以求的事。为了弄清西蜂的介王法,笔者历经了无数次的失败,得到的结论是:西蜂的介王法应灵活机动、因群而异。下面谈谈本蜂场介绍西蜂蜂王的方法,但愿对那些介王难以成功的蜂友有一点帮助。1直接介王法没有失王感的蜂群更换蜂王和新组蜂群,应采用直接介王法。使用此法,只要操作得当第二天即可见新王正常产卵。做法是:某一群蜂需要更换蜂王时,提出1框蜂带王,用蜜水喷雾;把需换的蜂王弃去或贮备另用,用王笼提来要介入的新产卵王直接介入,用蜜水喷雾,…  相似文献   

9.
<正>饲养中蜂一定要控制"分蜂热",培育强群。只有强群、大蜜源才能夺高产。下面是我培育中蜂强群的一些体会,供蜂友参考。1零星蜜源以繁殖为主中蜂善于采集零星蜜源,若以大群采零星蜜源那是大材小用,不但采不上蜜,而且群势还会下降,原因是采不到蜜,群内还要承受很大的哺育任务,致使中蜂王产卵量下降。为了发挥中蜂的强项,只有在零星蜜源期将蜂群组成2~3框小群,带上新王组成繁  相似文献   

10.
在秋季的最后一个主要蜜源 :芝麻、棉花的中期 ,培育一批新王 ,用来更换老劣蜂王或留作贮备蜂王 ,对当年培育越冬适龄蜂和来年蜂群的繁殖、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培育秋王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供蜂友们参考。1 选择父母群经过 1年以上的观察 ,选择蜂产品产量高 ,抗病力和抗逆性强 ,蜂群发展快 ,分蜂性弱 ,性情温驯的蜂群作父母群。一般来说 ,用繁殖力强 ,能维持大群的蜂群作母群 ,采集力强 ,产量高的蜂群作父群 ,其后代的生命力与生产力比父母群更有优势。根据处女王交尾时“一雌多雄”的特点 ,父群要择优多保留…  相似文献   

11.
今昔养王业     
今天养王业已是养蜂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王的应用增加了蜂蜜产量 ,减少了分蜂 ,保持了蜜蜂的温驯性。当然 ,现在所用的育王方法并不是在一夜之间发展起来的 ,而是通过反复实验、不断实践得出的。最初 ,培育蜂王是利用分蜂王台或自然交替王台 ,或直接用无王群培育。1 852年L .L .郎斯特罗什发明了活框蜂箱 ,为商业养蜂奠定了基础 ,也促进了育王业的发展。 1 853年在《郎氏蜂箱与蜜蜂———一本养蜂者手册》一书中 ,郎氏介绍了一种简单的养王方法 ,用 3群蜂和 1只蜂王 ,先让蜂王在 1群蜂中产卵一星期 ,然后将其移到另一群中 ,在这 3个…  相似文献   

12.
春季培育蜂王不单是为了及早更换产卵异常的蜂王,更主要是根据椒树泌安大小年的规律,适时组织双王群培育大量的采集适龄蜂或进行人工分蜂O为了培育优质、健壮的蜂王,应采取如下措施:1.利用强群育工。4月中下旬,在外界气温不稳定、蜂群并不强壮时,就应着手育王。为了提高王台接受率,培育优质蜂王,要努力克服群内、群外的不利因素。首先在全场内选择最强壮的蜂群,育王前3天进行组织养王群。使用框式隔王栅将蜂箱隔成有王区和无工区(用无工区育工),并用报纸把隔王栅封严,采用模拟无王群进行育王。养王群的样数要稠密,这样就…  相似文献   

13.
在提交尾群时,选择颜色大小与大群一样的蜂箱,放在大群后面。小群的巢门紧挨着大群后箱壁,巢门关小到只能两只蜂进出。从大群提两脾蜂放入后面小群,在邻近的大群里再提一张正出房的子脾和一张蜜脾放在交尾群的另一侧;一天后小群采集蜂全部飞回原群,导入王台,处女王出房后就以将小群搬到新址,让蜂王交尾。如交尾群起盗可用青草挡住巢门,让工蜂只能出不能进,盗蜂自然停止。如果处女王被围可将小群还原,不起盗后再搬回。此方法的依据是原群提的交尾群放在大群后面,  相似文献   

14.
1选用优良蜂王,并常换新王在中蜂生产实践中,我们常见到有分蜂热的强群,其工蜂采集情绪低迷,产蜜量大大低于没有分蜂情绪的较小群势。养蜂有句话:“养蜂就是养王”,可见蜂王对蜂群的发展和产量有决定性的影响,蜂种的品性是蜂群本质的遗传现象所决定的。因此,在饲养管理中要坚决去劣选优,选用优良蜂群进行育王,除掉劣群中产生的雄蜂。蜂王的生理状况受育王时的气候、蜜粉源、群势和育王技术的影响,同样也随着蜂王的老化而降低其生活力,中蜂王的老化要比意蜂王更快些,因此要强调结合春、冬2个分蜂季节更换新王,这样既提高了蜂…  相似文献   

15.
在养王的时候为了用较少的工蜂组成交尾群或在越冬的时候贮备蜂王以供下年提早分蜂和加速蜂群繁殖,我们用10框标准蜂箱将巢脾改制成1/3能养6—8个蜂王的多室交尾贮王箱。经过几年来的试用,效果很好,优点是:1.4 框蜂就能组成6个交尾群(或贮养6只蜂王)。比一般交尾箱少用一半的蜜蜂。2.用小巢脾2—3框组成的交尾群,比用标准箱隔成1—2框的狭长的交尾群适合蜂群生活习性,因此有利于工蜂护卫蜂王,能够维持巢内适宜的温、湿  相似文献   

16.
前年我从该场引进了高加索蜂王,东北黑蜂王,本意蜂王,不仅邮寄及时,而且蜂王极好,产卵力强,子代生产性能优越,其中的高加索蜂王群在我地水稻花期的高温季节,午后2~3时气温达到35~37℃,对比的10群本意蜂只有少量采粉蜂,其余场为采水蜂,而高加索蜂王群却是出勤率高,进粉累累,带粉蜂占70%以上,东北黑蜂繁殖力几乎和意蜂相等,而且能利用零星蜜粉源,本意蜂王引进最晚,是仲秋9月引进的,介绍在1个4框蜂的小群,到11月扣王断子时已繁殖到10框足蜂,有这样的育王场作为生产蜂场的后盾,使我对养蜂业更加充满了…  相似文献   

17.
●秋季育王采用大群组织交尾群好去年秋天 ,因想换王 ,我采用了小群组织交尾群 ,结果处理不当造成全场起盗 ,我组织的交尾群被大群越盗越厉害 ,虽采取了紧急转场措施 ,才幸免没有导致全部失败 ,因盗蜂与中途搬运使交尾群成功少了一半。通过小群 (交尾群 )被盗的经验教训 ,我今年改用大群组织交尾群 ,不仅控制了盗蜂 ,而且蜂王质量好。我的具体做法是 :介绍王台前 2~ 3天将大群蜂王从巢箱带几框蜂提走 ,或将王提前扣在王笼里 ,放在继箱内 ,造成原群巢箱失王状态。然后介入王台即可 ,一个星期后检查新王是否产卵 ,如失王可放回老王。(王志刚 …  相似文献   

18.
下启昌 《中国蜂业》2009,(10):28-28
在蜂群管理过程中,养蜂者都会遇到蜂王被围情况,根据本人的实践经验,总结下面6种情况: 1、没有分蜂意念的蜂群内出现新王,发生这种情况时,蜂王往往被咬死拉出箱外; 2、小群或中等群势的双王群隔王栅安装不严,蜂王串箱,多数会被围死;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们都使用多王取虫群产浆,此法经济实用,效果良好。一、多王取虫群的组织生产群老王产卵力下降,可利用这些老王组织多王群。在流蜜期选幼蜂出房多的小群,提出蜂王,  相似文献   

20.
蜂王是蜂群的遗传载体之一,决定蜂群的生产性能和其它特性、特征。学习和掌握科学的人工培育蜂王的理论和技术,使用优质的蜂王是获得蜂产品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大量的资料证明,国外有些国家建立了大规模的育种场和规定了生产用王单位,不符合条件的蜂场不得培育蜂王。从而保证了蜂种的纯度、提高了蜂王的质量。在我国也有不少的育种场为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保持纯种及良种的繁育和推广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推动了我国养蜂业的发展。据了解,国内大多数蜂农都是在种王场邮购1只普通蜂王(在交尾群中已开始产卵的新王)当种王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