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4月16日,据乌什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反映,在乌什镇农户种植的小麦上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小麦病害,据调查,发病地块种植的小麦品种为9507(石冬8号)。  相似文献   

2.
今年,进行疫情普查时,有农户反映今年收获的小麦发灰黑色,经过确诊是小麦腥黑穗病,而后在全县范围内展开普查,全县发现四户农户,共12亩地,9000多斤产量。小麦腥黑穗病是小麦生产中一种毁灭性病害,一旦发生,几乎绝收。针对小麦腥黑穗病,通过普查和研究,总结出以下防治措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及良种的频繁调运,小麦生产受种传病害和土传病害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这些病害已经成为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在小麦生产中,农户应该加强病害的防治,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保证小麦健康生长发育。一、小麦主要病害症状1、小麦纹枯病。属土传性病害,发病时间可以是整个生育期。染病小麦,苗期芽鞘变褐色,严重时烂芽枯死,叶鞘出现中部灰色、边缘褐色的  相似文献   

4.
小麦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病害是威胁小麦高产、优质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要想实现小麦高产、优质发展,就必须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纹枯病是小麦病害中最常见且最严重的一种病害,尤其是在我国山东地区,为了避免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纹枯病的综合防治十分重要。本文就山东地区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陕两洛南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小麦病害的发生,严重的影响小麦的生产,致使小麦严重减产。笔者近几年对小麦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试验与实践,现总结如后。  相似文献   

6.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昌县元山镇常年种植小麦1.2万余亩,如遇小麦锈病大流行,一般造成30%的面积绝收,严重的达到80%。病害的严重流行,主要是品种抗性较差,气候条件特别适宜病害的流行及部分农户重视不够,防治失误造成的。针对小麦条锈病流行成灾的具体条件,采取对路的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病情流行,减少小麦损失。一、发生特点1.始病期提前,春前发病点多小麦条锈病是通过气流传播的病害,全生  相似文献   

7.
豫北高产灌区小麦生产与肥料施用状况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统计数据,结合农户调查资料,对温县、浚县两个典型区域小麦生产和肥料施用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农户之间小麦产量、小麦播种量、化肥用量和施用方法等差别较大。温县2006年小麦单产平均达7 960 kg/hm2,有27.31%的农户氮肥用量低于120 kg/hm2,有9.23%的农户不施用磷肥,11.81%的农户不施用钾肥,氮肥一次性基施比例占调查农户的32.17%。浚县2006年小麦单产平均为7 210 kg/hm2,小麦每公顷播种量大于200 kg的占调查农户的73.31%,有1/2以上的农户过量施用氮肥;有13.79%的农户不施用磷肥,有35.45%的农户不施用钾肥,氮肥一次性基施占调查农户的11.38%。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小麦土传病害的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土传病害是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根部病害。河北省小麦土传病害的种类主要包括小麦全蚀病、小麦纹枯病和小麦根腐病。详细介绍了3种土传病害的发生特点、病原菌特点及防治方法等,旨为控制小麦土传病害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麦根腐病的流行强度受气象因子的影响很大,小麦扬花期旬平均气温10℃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病害流行起点值高。在小麦生育后期出现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当年根腐叶枯发生严重。小麦扬花期病情指数5%左右,当年病害流行强度1级;叶部病情指数20%左右,当年病害流行强度可达4级。据病害发生程度与小麦扬花期叶部病情以及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研究结果,研制出两种予测根腐叶枯流行强度的方法,置信度90%以上,可用于指导根腐叶枯的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小麦常年连作、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以及小麦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小麦土传病害近年来有不断加重发生的趋势,对小麦生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我省常见的四种土传真菌病害有: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和茎基腐病。现将这四种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小麦土传真菌病害的诊断1、小麦纹枯病。小麦受害后在不同生育阶段  相似文献   

11.
由小麦条锈病菌引起的小麦条锈病变,是小麦生长周期中的重大病害,会导致小麦欠收甚至绝收,危害非常严重。当前对小麦锈病的防控工作是华北地区农户所面临的一大问题。本文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条件、病发症状和发病规律及分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控措施,以期为小麦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小麦黑穗病俗称黑胆、乌麦,包括小麦散黑穗病和小麦腥黑穗病两种病害,均为系统性侵染病害,最终在小麦穗部发生,产生黑粉,发病后不能食用,病穗颗粒无收。该病属于毁灭性病害,随种子带菌传播危害,随着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近几年小麦黑穗病呈现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3.
李秀珍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2):119-120
小麦纹枯病和赤霉病是小麦常见的两种病害,了解其侵染途径、流行趋势及危害性,学会田间科学的观察记载,对病害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小麦生产过程中长较高发的病害较多,如纹枯病、白粉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黑穗病等,及时防治这些病害,是保证植株良好生长、产量稳定的重要措施之一。1纹枯病小麦纹枯病属真菌性病害,是生产中常见高发的病害之一,各小麦产区都有发生,各生育期均可染病,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使农户蒙受损失。主要危害叶鞘和茎秆。1.1症状。发病后会出现烂芽、病苗、死苗、花秆烂茎、枯孕穗和枯白穗等  相似文献   

15.
小麦全蚀病的鉴别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刚  李启干  张波  田常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932-3932,3946
小麦全蚀病是河南近些年新见的一种病害,介绍了小麦全蚀病的鉴别与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小麦赤霉病又叫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也是小麦穗期"三病三虫"中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小麦感染赤霉病后要么没有产量,要么是有了产量但小麦卖不出去,没有收益。近期,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农户对赤霉病的认识仍然不够,防治赤霉病中仍存在诸多误区。误区一:依赖老经验解决新问题小麦赤霉病病害的流行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当春季平均气温为9℃以上,雨天时间达3-5天,越冬菌源便产生子囊孢子。小麦抽穗扬花期,在遇降雨或空气潮湿的情况下,子囊孢子成熟并散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小麦2种常见根腐病——小麦根腐病和小麦蠕孢叶斑根腐病的侵染循环和发生规律,指出各病害的危害症状及识别特征,并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为减轻病害危害,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一、小麦种传土传病害发生概况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一)小麦病害发生呈现加重趋势随着小麦群体的加大,产量水平的提高,小麦种传土传病害已成为驻马店市小麦的主要病害。其发病时间早,面积大,病株率高,危害重。常年发生病害面积在48~53.33万hm~2,占小麦种植面积的80%以上,此类病害每年造成损失0.8亿~1.2亿kg。(二)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小麦种传土传病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小麦主要病害发生的原因,针对恩施州特殊的气候条件,提出了小麦病害防治技术,以为该地小麦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营山县2004年种植小麦1.5万公顷,由于小麦条锈病大流行,造成严重减产和经济损失。一般田块病株率25%~100%,造成300公顷绝收,发生面积约占种植面积的81.3%。病害之所以严重流行,主要是品种抗性丧失,气候条件特别适宜病害的流行及部分农户重视不够,防治失误造成的。针对小麦条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