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农田生态系统的屏障,农田防护林具有降低风沙灾害、调节小气候、提高作物产量等重要功能,对维护农业生态平衡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营造高效、标准的农田防护林体系。从树种选择、配置模式、结构优化、防风效应、气候效应、胁地效应及对作物产量影响等方面论述了宁夏平原农田防护林研究进展,同时提出宁夏平原农田防护林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宁夏平原农田防护林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北方旱区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的升高导致气候越来越干旱。我国北方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干旱,降水量较少,北方的耕地属于旱区农田。由于气候变得更干旱,北方地区的耕地容易受气候的影响被侵蚀为沙漠,受气候影响,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越来越严重,所以设置农田防护林保护农田刻不容缓。三北防护林是我国北方地区重点建设的大型林业生态工程,也是我国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如何有效地提高我国北方旱区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应也是我国目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下文将通过阐述农田防护林以及防护林的防风效应来对北方旱区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属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区,西北部靠近内蒙古高原,干旱多风是该地区的主要气候特点。因此,建立农田防护林体系是该地区林业科技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科学合理,规范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体系,不仅减轻风沙对农作物的危害,而且还是改善农田的水分循环和防止干旱的有效措施,由于农田防护林的营造,调节了农田的湿度、温度、光、热、气自然资源,形成了特殊的农田防护林的小气候。为农业生产的减灾避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应  相似文献   

4.
<正>农田防护林是防护林体系的主要林种之一,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田块四周,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稳产、高产,并能对人民生活提供多种效益的一种人工林。一、防护林体系的防护效益防护林体系的防风、防沙、改善生物气候和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效能,主要决定于防护林体系各组成部分的空  相似文献   

5.
冀北坝上地区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冀北坝上地区农田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风速和输沙量变化,对比分析乔木(杨树)、灌木(沙棘)、乔灌混交(榆树+柠条)3种不同类型防护林的防风固沙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农田防护林水平方向上的防风效应差异显著,最大防风效应位置和防护范围不同;乔木防护林最大防风效应在林后2H(18 m)处,防护范围相对较大;灌木防护林最大防风效应在林后5H(12 m)处,乔灌混交防护林最大防风效应在林后3H(8 m)处,防护范围相对较小;总的来看,30、200 cm高度平均防风效应:灌木防护林(25.0%、20.8%)>乔灌混交防护林(24.2%、20.2%)>乔木防护林(15.9%、12.9%);垂直方向上的防风效应整体上呈现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30 cm高度防风效应优于200 cm高度。不同类型农田防护林能够降低风沙流高度,起到明显的固沙效应且差异显著;近地面0~60 cm高度输沙量随垂直高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大部分集中在近地面0~20 cm内;总的来看,平均输沙通量乔木防护林(0.48 g·cm-2·min-1)>灌木防护林(0.36 g·cm-2·min-1)>乔灌混交防护林(0.35 g·cm-2·min-1);乔灌混交防护林和灌木防护林固沙效果优于乔木防护林。冀北坝上地区应综合考虑防风固沙效应和自然环境条件,积极探索与推广乔灌木混交、灌木为主的农田防护林建设。  相似文献   

6.
农田防护林作为农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止土壤风蚀,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作用,也是保护区域农业安全生产的生态屏障。以黑龙江省克山县为研究区,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应用GIS对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进行空间评价。结果表明:摩擦衰减系数与相对风速具有一致的变化规律,相关系数为0.735(P<0.001),摩擦衰减系数作为相对风速的替代变量可以描述防护林的防风效能;借助于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野外调查数据,直观地反映了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能,以及不同位置关系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的空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农田防护林有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生产,对生态安全与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农田防护林的定义和作用,综述了防护林发展历史,分析了防护林研究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论述了其发展趋势,以期为农田防护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农田防护林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肥力状况、土壤微生物分布、土壤酶的活性、保土效应等方面的改良效益,提出了农田防护林带胁地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克服的措施,以期引起人们对农田防护林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农田防护林的建设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农业生产的经济增长必须依赖于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防护林的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可以有效地保证农业生产丰产、稳产、高产,农田防护林的生态屏障意义尤为重要.因此,要加强对农田防护林的建设与管理,本研究则对此进行分析,提出农田防护林的建设与管理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田防护林是在农田周围营造的防护林,是通过树木的密度、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等调节农田附近的温度、湿度、降雨量、风速、土壤结构、含水量、地表径流、地下水位等因素,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种植环境,促进农业丰产丰收的人工林。该文结合涡阳县建设平原农田综合防护林体系的经验,从农田防护林结构规划、立体经营与抚育管理、农田防护林的生态与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以供广大农林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开封试区农田防护林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田防护林的防风、固沙、土壤水分及作物增产效益分析,为今后沙区农业持续发展中的农田防护林建设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农田防护林网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减害,调节农田小气候,改善土壤结构,使农作物稳产、高产.基于此,本研究介绍辽宁省彰武地区农田防护林网的设置、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其经多年实践证明,防护效果明显,适用性强,值得广泛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防护林(Shelter forest)是为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污染所经营的天然林和人工林(林分指林木的内部结构特征)。是以防御自然灾害、维护基础设施、保护生产、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落。它是中国林种分类中的一个主要林种。防护林体系的防风、防沙、改善生物气候和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效能,主要决定于防护林体系各组成部分的空气动力效应。  相似文献   

14.
单个农田网的防风度为28.2%,而大面积连片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建成,区域性防风效应更加显著。与建设初期相比,张掖,临泽和高台3县的总防风速度为42.8%每天风日数降低68.4%,年沙尘暴日数降低66.1%。  相似文献   

15.
《新农业》2020,(1)
正随着人口不断增长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小,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恢复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是农田防护林的兴起。农田防护林在改善田地气候、保护农作物免受虫害和风的侵害、减少土地流失等方面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其营造出有利于畜牧  相似文献   

16.
高晟 《农业网络信息》2011,(4):15-17,26
农田防护林是防护林体系的主要林种之一,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田块四周,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降低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有力地提高了居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农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正农田防护林是防护林体系的主要林种之一,是农作物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田块四周,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稳产、高产,并能对人民生活提供多种效益的一种人工林。文中介绍了农田防护林的设置方法、栽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1农田防护林的功能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杨兴 《农民致富之友》2014,(16):136-136
防护林建设是林业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农田防护林又是防护林工程中的重要一环节。农田防护林能够改善农田周围的空气质量,不断优化农田的自然环境,也能防止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问题的产生,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了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农田防护林的栽植与管理进行分析,希望为农田防护林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辽西地区处于科尔沁沙地南段较近的地段,农田、果园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而防护林能够减轻、减缓农田果园的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尤其是以乔木为主的杨树防护林,无论是块片林还是条状林网,都有改善农田和果园小气候的功能,实践证明,杨树防护林具有降低风速、提高空气湿度、调节气温等效应,从而起到改善农作物、果树的生长环境,提  相似文献   

20.
苏联的农田防护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防护林是以改善农业生产的环境条件,减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危害为目的的人工营造的林带体系。 成就 苏联是营造农田防护林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营造农田防护林规模最大的国家。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在草原地区营造农田防护林,已有100多年历史。早在十八世纪末期,俄罗斯就开始在侵蚀沟、荒谷和沙地造林,以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农田。在十九世纪末期的30年中,共营造7000多公顷防护林带,有些林带一直保存到现在。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