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研究不同播期对小麦穗数形成的生长指标的影响,可以确定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适宜播种期。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播期为主区、品种为副区,参试小麦品种为衡4399、冀麦585、金禾9123和中麦155,播期设均10月5日、10日、15日、20日4个水平,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冬小麦成穗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至10月10日,对冀麦585和金禾9123冬前分蘖和根系生长无显著影响;可通过推迟播期降低枯叶率,金禾9123和中麦155播期需推迟至10月20日枯叶率才能明显降低;播期推迟至10月15日对多数参试品种5叶以上大蘖形成无明显影响;衡4399和中麦155播期推迟至10日,冀麦585播期推迟至15日,金禾9123播期推迟至20日,单位面积穗数稳定。金禾9123和冀麦585适播期长,晚播时单位面积穗数降低不明显,冀中地区推荐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衡4399和中麦155适播期短,冀中地区推荐适宜播期为10月5~10日。  相似文献   

2.
半岛地区大穗型冬小麦的播期播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大穗型冬小麦品种在半岛地区的适宜播期播量,探明适宜的配套栽培技术,通过选用大穗型冬小麦品种‘洲元9369’,采用5个播期和3个播量的试验方法,研究大穗型冬小麦品种在半岛地区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结果表明:大穗型冬小麦品种‘洲元9369’的适宜播期为9月27日至10月3日,适宜播量为270万~405万/hm2,最佳播期播量为9月27日的405万/hm2。  相似文献   

3.
 以黄淮冬麦区的邯郸、石家庄、衡水和北部冬麦区的保定1997—2006年期间的小麦冬前积温为依据,采用积温指标法对冬小麦的适宜播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邯郸市冬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9日—18日;石家庄市冬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6日—15日;衡水市冬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3日—12日;保定市冬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2日—11日。初步认为,在选择适宜品种的基础上,黄淮冬麦区北部冬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3日—18日,北部冬麦区南部冬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2日—11日。  相似文献   

4.
陕西关中地区不同冬小麦品种晚播高产的适宜播期和密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设置3个冬小麦品种、4个播期和4种密度的大田裂区试验,研究晚播条件下的播期密度对冬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的高产适宜播期和密度。结果表明,各品种的群体总茎蘖数和穗数随着播期推迟和密度降低而下降;不同小麦品种晚播高产的适宜播期和适宜密度并不相同。西农979的适宜晚播期为10月15日,在450万苗/hm2下产量最高达到9.20 t/hm2;小偃22晚播期为10月19日,在密度225万苗/hm2下产量最高达8.29 t/hm2;陕558在10月27日播种,375万苗/hm2下产量最高为8.16 t/hm2。可见不同冬小麦品种在其适期晚播的基础上通过相适应的播种密度予以调控,同样能够达到适宜的群体结构,并实现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冬性小麦品种在鲁东半岛水浇地适宜的播期和播量,探明适宜的配套栽培技术,通过选用冬性小麦品种"烟农23",采用5个播期和3个播量的试验方法,研究冬性小麦品种在鲁东半岛水浇地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结果表明:鲁东地区冬性小麦品种"烟农23"的适宜播期为9月28日至10月4日,适宜播量为90万~270万/hm2。在适宜播期播量范围内,9月28日播种时应选小播量90万/hm2,10月4日播种时应选中播量180万/hm2或大播量270万/hm2,以大播量270万/hm2更能取得较好产量,最佳播期播量为9月28日、90万/hm2。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冬小麦主产区的北疆塔城、昌吉、伊宁和南疆轮台、阿克苏、喀什1995年-2014年的冬小麦的冬前积温为依据,采用积温指标法对冬小麦的适宜播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热量条件分析认为,北疆地区冬小麦适宜播期为9月中下旬;南疆地区冬小麦适宜播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理论计算与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播期对不同感温性小麦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分别以2个弱春性(郑麦9023、04中36)和半冬性(西农979、矮抗58)小麦品种为试验对象,通过5个不同播种期(10月1日、10月7日、10月14日、10月21日、10月28日)的设置,研究播期对小麦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播期推迟,小麦株高呈下降趋势;晚播推迟小麦的出苗期和三叶期,总生育天数缩短;不同播期中,弱春性品种的生育时期均较半冬性品种提前。弱春性品种早播或晚播均影响群体产量形成,籽粒产量下降,适期播种(10月14日)最好;半冬性品种应适时早播,播量一致的前提下以10月1日播种籽粒产量较高。[结论]该研究可为豫北地区不同感温性小麦品种选择适宜播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气候变暖条件下北京地区冬小麦安全越冬的适宜播期。[方法]通过不同品种冬小麦的播期试验(9月25日,10月7日,10月17日),研究正常偏暖气候条件下,冬前积温和小麦叶龄的关系,从苗情角度,为气候变化条件下如何确定播期提供建议。[结果]气候变暖后冬小麦出苗所需积温增加,但随着播期推迟逐渐降低。9月底播种可以实现壮苗,10月中旬播种,冬小麦苗情依然能达到安全越冬的基本要求。[结论]北京地区,冬小麦9月底至10月中旬均可播种。  相似文献   

9.
品种与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品种与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丰地区小麦的适宜播期在10月20日至11月10日;适期及迟播种的品种以春性的扬麦系列、宁麦13及郑麦9023较为适宜;适播期内偏早播种的可种植冬性的烟农19及半冬偏春性的郑麦9023。  相似文献   

10.
沈阳地区分期播种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2个冬小麦品种在沈阳地区进行分期播种试验,探讨冬小麦在沈阳地区的最佳播期及分期播种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9月15日至10月13日的5个播期中,各品种均能顺利结实。后2个播期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前3个播期对产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以改进的小麦决策系统为工具,以山西省太谷县(2017—2018、2018—2019年度)的冬小麦大田试验为基础,对小麦决策系统进行参数校验和验证,利用校验好的决策系统对太谷县冬小麦最佳播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近38 a(1981—2019年)太谷地区播期产量分析,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太谷地区冬小麦的历史最佳播期明显呈现后移趋势,其中,1981—1993年,最佳播期在9月20日前后;1994—2007年,最佳播期由9月20日推后至9月25日;2008—2019年,最佳播期由9月25日推后至9月30日。考虑到气候变暖因素,太谷县最佳播期为9月25—30日。开展冬小麦适宜播期研究可为区域冬小麦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华北平原东南部地区冬小麦的适宜播期,为冬小麦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徐麦33号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9月30日(传统播期)、10月10日、10月20日和10月30日4个播期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干物质累积、产量及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播期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生物生长量、土壤含水率及产量的影响不同。不同时期播种冬小麦均能完成完整的生育进程,随播期推迟,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进程呈加快趋势。分蘖前,冬小麦生长速度依次为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分蘖后,各播期生育进程逐渐趋于一致。迟播会抑制叶面积指数的增长,推迟越久抑制作用越明显,拔节期和乳熟期的叶面积指数均依次为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播期差异对拔节期小麦干物质累积影响最大,10月10日、10月20日和10月30日播种的干物质总量分别较9月30日降低18.6%、37.9%和59.7%;成熟期穗重以10月30日最大,为22.10 g,分别较9月30日、10月10日和10月20日增加2.16 g、1.62 g和1.86...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高产小麦新品种石农086在冀中南地区适宜播期内的最佳播量,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4个播量水平下的产量结构与产量情况。研究表明,石农086在当地适宜播期的末期(10月13日左右)的最适播量为225.0 kg/hm2,适期播期中期(10月8日左右)的最适播量为187.5 kg/hm2,适期播期前期(10月5日左右)的最适播量为165.0 kg/hm2。该品种对播量的适应性广,自身调节能力很强,无论播量大小都能达到7 500 kg/hm2的高产水平。其最佳产量结构应该为:单位面积穗数690万~705万穗/hm2、穗粒数32~33粒,千粒重44 g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不同播期、播量对藁优9415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播种期和播量对强筋小麦藁优9415的产量构成与品质性状有不同的影响。播期对藁优9415产量影响很大,不同播量对藁优9415小麦群体虽有一定的调整作用,但播期处理对藁优9415小麦群体影响较播量处理更大,因此在栽培中一定要做到适期早播。在冀中南地区,藁优9415适宜播期为10月1~15日,最佳播期为10月1~8日;适宜播期内播量以亩基本苗12万~24万为宜,以播期调播量。在品质方面,播期和播量处理对藁优9415品质性状有不同的影响,部分主要指标如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弱化度等品质性状与产量呈正相关,但影响均不是太大,说明藁优9415品种品质稳定性较好,栽培中重点考虑产量性状即可。  相似文献   

15.
小麦新品种济宁16号是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高产优质品种,研究济宁16号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济宁1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鲁西南地区,济宁16适宜播期为10月9~19日,最佳播期为10月9~14日;适宜播期内播种量以每亩基本苗14万~20万为宜,依播期调播量。晚播条件下基本苗在28万~32万产量最佳,可以发挥该品种的最大经济效益和高产潜力,为当地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播种期和密度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选择适宜的播期和播量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本试验以邢麦6号为材料,研究了播种期、播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播量和互作效应对邢麦6号的产量和农艺性状有极显著的影响。邢麦6号在冀中南地区的适宜播期为10月5~10日,适宜播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河北省冬小麦已进入小麦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组织有关专家对冀中南和黑龙港麦区小麦生产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加强冀中南麦区和黑龙港麦区小麦春季管理的关键技术,建议如下:1冀中南麦区小麦生长情况及春季管理关键技术1.1苗情及墒情分析。本区去年小麦播期适宜,播后至越冬前光温充足、有利于冬前壮苗培育,一、二类麦田占主体。但去年11月气温明显偏高,  相似文献   

18.
播期对不同穗型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2个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C1;豫麦34号C2)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4个播期(10月6日,S1;10月16日,S2;10月26日,S3;11月5日,S4)对冬小麦旗叶光合性能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灌浆前期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在不同播期间差异不明显,灌浆后期播期间差异增大,其中S1降幅最大,表明早播条件下小麦后期叶片衰老较快,影响光合产物的运转与积累。2个品种产量均以S1最低,S2最高。播期显著影响成穗数(P≤1%)和千粒重(P≤5%);2个品种相比,播期对兰考矮早八粒重的影响大于豫麦34号。  相似文献   

19.
播期对不同感温性小麦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郑州地区小麦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于2014—2016年以冬春性不同的4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适播期在10月14—21日,半冬性品种小麦适播期时间长于弱春性品种。播期对小麦产量、生育进程和收获指数的影响显著,播期后移,小麦产量和收获指数呈先升后降趋势;早播或者晚播的产量均低于适播期;有效积温显著影响小麦的生育进程和株高,弱春性品种晚播可降低倒伏概率,但对半冬性品种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静宁县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播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静宁10号为指示品种,在静宁县山旱区进行了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播期试验。结果表明,9月29日播种的冬小麦综合性状较好,折合产量最高,为6 344.4 kg/hm^2,较当地传统播期10月13日播种增产1 583.3 kg/hm^2,增产率33.25%;10月8日播种折合产量6 138.9 kg/hm^2,较当地传统播期播种增产28.94%。建议静宁县山旱区种植全膜覆土穴播小麦静宁10号的适宜播期以10月上旬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