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山西地区土壤施用二甲戊灵对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的影响,探究其影响的潜在机制,为科学使用二甲戊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室内盆栽和大田栽培2种方式种植高粱后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浓度二甲戊灵处理对4种土壤酶(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并通过传统平板计数法和PCR‐DGGE相结合方式对细菌和真菌群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盆栽和大田栽培2种方式下,施用二甲戊灵浓度在200~800 g·hm-2范围内对蔗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均呈激活作用,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降低或无显著变化。在400 g·hm-2时,蔗糖酶活性达到顶峰;浓度达到600 g·hm-2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被显著抑制;而浓度达到800 g·hm-2时,脲酶活性达到最大。二甲戊灵对土壤细菌和真菌呈现激活作用,该影响随二甲戊灵施用浓度变化而变化。细菌和真菌群落对二甲戊灵浓度变化较为敏感;施用二甲戊灵会导致土壤生物活性变化。[结论]不同浓度的二甲戊灵对土壤中的蔗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二甲戊灵的安全使用和对农业生态的风险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室内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二甲戊灵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培养期间(0~60 d)高浓度二甲戊灵(2 000 g/hm2)对脲酶表现为激活作用,低浓度二甲戊灵(400、800、1 200 g/hm2)对脲酶表现为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降低,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各处理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没有规律性;各处理对脱氢酶活性与蔗糖酶活性的影响比较一致,浓度越高激活作用越强.[结论]高浓度二甲戊灵(1 600~2 000 g/hm2)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大,大田推荐浓度800~1 200 g/hm2,对土壤影响较小,对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3.
以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计数法分别对不同深度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进行统计,探究二甲戊灵处理后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深度为0~15 cm时,二甲戊灵对细菌、真菌、放线菌多为抑制作用,其中放线菌种群对表现的最为明显,呈持续抑制状态;细菌次之,呈阶段性抑制状态;而真菌对二甲戊灵具有一定抗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抑制和激活均不明显。土壤深度为15~20 cm时,二甲戊灵对3种微生物有不同程度激活作用。二甲戊灵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随微生物种类和二甲戊灵浓度和土壤深度而异。正常使用浓度下,对微生物的影响是暂时的,其稳定系统不易破坏,但长期施用二甲戊灵会引起土壤微生物的失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监测除草剂甲咪唑烟酸对稻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除草剂耐受菌数量及土壤酶活性 的影响,为施用除草剂对农田土壤生态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平板计数法监测水直播和旱直播模 式稻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及除草剂耐受菌数量。土壤脲酶活性采用苯酚钠 - 次氯酸钠比色法测定,土壤磷酸酶 活性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定,过氧化物酶活性采用邻苯三酚 - 乙醚提取法测定,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采用 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结果】在种植一茬水稻后,水直播模式甲咪唑烟酸除草处理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 提升 30%,旱直播模式甲咪唑烟酸除草处理脲酶活性显著提升 136.2%,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升 9.6%。两种直 播模式甲咪唑烟酸除草处理较人工除草处理真菌总数差异不显著。水直播模式甲咪唑烟酸处理细菌总数及除草 剂耐受细菌数量分别下降 28.7%、29.5%,放线菌总数下降 2 4.2%,除草剂耐受放线菌数量下降 40.7%;旱直播 模式甲咪唑烟酸处理对细菌影响不大,放线菌总数下降 26.7%,除草剂耐受放线菌数量下降 45.9%。【结论】水 直播模式施用甲咪唑烟酸能够有效提升稻田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旱直播模式施用甲咪唑烟酸能够有效提升土 壤酸性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水直播模式施用甲咪唑烟酸会抑制土壤细菌的生长;无论是水直播模式还是旱直 播模式,施用甲咪唑烟酸都会抑制土壤放线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种生物炭(竹炭、木炭)及生物炭基硝酸铵肥料对土壤主要酶活性的影响,为土壤培肥以及合理施用生物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糜子、冬小麦连续种植盆栽试验,在砂土和壤土土壤上各设置6种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对照(CK)及施用硝酸铵(AN)、竹炭(BC)、木炭(WC)、竹炭基氮肥(BAN)、木炭基氮肥(CAN),测定糜子、小麦收获后2种土壤中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在砂土土壤中2季作物收获后,各处理蔗糖酶活性从高到低为CANBANANWCBCCK,且CAN、BAN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糜子收获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以CAN处理最高,且与其他各处理均具有显著差异,而小麦收获后,除CAN处理外,其他各处理碱性磷酸酶活性较糜子季均有大幅度增加。在壤土土壤中,收获2季作物后,各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BANANCANWCBCCK;第1季糜子收获后,碱性磷酸酶活性CAN处理最强,BC处理最低;小麦收获后,AN处理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最强,BC处理最低。不论是在糜子季还是小麦季,过氧化氢酶活性在2种土壤中表现基本相同,均以CAN处理最强,BC处理最弱。在2种土壤中,糜子收获后,各处理脲酶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BANCANANCKBCWC;在小麦收获后,各处理脲酶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CANANBANBCCKWC。【结论】与CK相比,施用BAN和CAN仅对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显著影响,而施用BC、WC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较小;除砂土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外,2种土壤中各施肥处理在糜子季的酶活性均较小麦季高。  相似文献   

6.
缓释尿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酶活性及辣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养分释放速率的缓释尿素对辣椒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施氮量.【方法】以辣椒早熟品种‘陇椒2号’为试验材料,分别施加300、350、400、450kg/hm~2的两种缓释尿素,以等量普通尿素为对照,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辣椒产量.【结果】与施用等量CU(普通尿素,含氮量46%)相比,施用缓释尿素SRU90(含氮量41%,氮素释放期为90d)和SRU180(含氮量41%,氮素释放期为180d)显著提高了养分释放中后期(60~90d)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同时施氮量对以上3种菌群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当施氮量为350和400kg/hm~2时刺激微生物繁殖的效果明显;两种缓释尿素处理下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较等量CU低,对于酶的激活作用较弱,并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施用SRU90与SRU180可有效提高辣椒产量,其中,SRU180在350kg/hm~2施氮量下产量最高,但当3种尿素施氮量达到或超过400kg/hm~2时,辣椒减产显著.【结论】缓释尿素促进三大类微生物中后期的生长繁殖并且有效延长了对土壤酶的作用时间,较普通尿素有利于提高辣椒产量,350kg/hm~2SRU180是较佳的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7.
以番茄圣罗兰3689为材料,通过3种土壤熏蒸剂和2种生物菌肥处理,研究了土壤熏蒸剂及生物菌肥对日光温室番茄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威百亩熏蒸抑制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激发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石灰氮熏蒸抑制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激发土壤蔗糖酶活性,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棉隆熏蒸抑制土壤脲酶活性,激发土壤蔗糖酶活性,对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随着2种生物菌肥的施入,土壤酶活性都趋于恢复和提升状态。威百亩熏蒸剂结合金汇生物菌肥处理番茄产量最高,为118 294 kg/hm~2;其次为棉隆熏蒸剂结合ETS生物菌肥处理,番茄产量为110 938kg/hm~2;石灰氮结合生物菌肥处理番茄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8.
不同氮肥处理对桑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桑园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转化酶酶活性的影响,为桑园合理施氮和生产优质桑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按不同氮肥施用水平:N1(120.75kg/ha)、N2(172.50kg/ha)和N3(207.00kg/ha)设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并与桑叶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土壤脲酶和蔗糖转化酶活性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2处理的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较大。土壤蔗糖转化酶与脲酶活性、转化酶与磷酸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活性与桑叶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合理施用氮肥能提高桑园土壤蔗糖转化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可作为评价桑园土壤性质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桑园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转化酶酶活性的影响,为桑园合理施氮和生产优质桑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按不同氮肥施用水平:N1(120.75 kg/ha)、N2(172.50 kg/ha)和N3(207.00 kg/ha)设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并与桑叶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土壤脲酶和蔗糖转化酶活性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2处理的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较大。土壤蔗糖转化酶与脲酶活性、转化酶与磷酸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活性与桑叶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合理施用氮肥能提高桑园土壤蔗糖转化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可作为评价桑园土壤性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固沙林土壤的生物性质,为制订合理可行的保持沙地森林持续经营的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流沙地为对照,对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6种主要人工固沙林(花棒×踏郎混交林、沙柳林、踏郎林、沙棘林、樟子松林、河北杨林)林地0~5,5~20,20~40 cm土层的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及4种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不同固沙林林地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特征和酶活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在0~5 cm土层中,花棒×踏郎混交林林地土壤细菌数量最多,樟子松和沙棘林林地0~20 cm土层放线菌、真菌数量均较多。在0~5 cm土层,花棒×踏郎混交林林地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最强,沙柳林林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强,河北杨林林地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最高。各种人工固沙林林地土壤细菌数量和酶活性总体上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与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结论】人工植被建立后,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酶活性增强,土壤的生物性质得到改善,流沙开始朝着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孙刚  房岩  汪爱武  丛大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75-20276,20279
[目的]研究颤蚓扰动对水田沉积物颗粒垂直运移的作用,探讨底栖环节动物在水层-底栖界面耦合过程中的生物扰动作用和机制。[方法]以化学性质稳定的玻璃珠作为示踪颗粒,对比分析水田沉积物颗粒垂直运移在有/无颤蚓活动时的差异。[结果]颤蚓扰动10 d后,沉积物表层示踪颗粒有41.3%向下迁移,最大迁移深度为9.4 cm,垂直迁移率为1.370×10-3/(g.cm2.d)。6 cm深处的示踪颗粒分别有25.8%和17.3%在扰动后向上和向下迁移,向上和向下最大迁移距离分别为5.2 cm和2.7 cm,垂直向上和向下迁移率分别为8.557×10-4/(g.cm2.d)和5.738×10-4/(g.cm2.d)。[结论]颤蚓通过自身的活动,使水田表层和深层沉积物颗粒在垂直方向上发生运移,改变了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适合南方薯区甘薯移栽后封闭除草方法。[方法]利用不同用量的二甲戊灵和乙草胺对移栽后甘薯田进行喷施处理,对杂草防除效果和甘薯药害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2种除草剂对甘薯田杂草的防除效果随着用药量的增加而提高,33%二甲戊灵5 025 m L/hm~2处理的防除效果最好,50%乙草胺3 750 m L/hm~2处理次之。甘薯田以阔叶杂草为主,2种除草剂对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均较好。2种除草剂只有在高浓度下产生苗期药害,但在甘薯旺长期药害症状全部消失,对甘薯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为秋冬薯区的甘薯田杂草防除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柳根水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637-10639
[目的]研究基于Globe-Logging TDR系统的棉花土壤水分与温度的变化规律.[方法]在棉花土壤中分10、20、30以及40 cm土层深度水平埋装一根Globe-Logging TDR测量探针,通过无线网络在线监测7月棉花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结论]在不降雨或不灌水的情况下,深层土土壤水分要高于浅层土,深层土的土壤含水率与土壤温度呈反比例关系;当土壤温度高于最低气温时,土壤温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升高.[结果]该研究可为Globe-Logging TDR系统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33%二甲戊灵乳油防除棉花田杂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防除棉花田杂草适宜药剂,在田间条件下,对33%二甲戊灵乳油在棉花田的除草效果以及对棉花的安全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3%二甲戊灵乳油在2 700~3 000mL.hm-2剂量下对棉花田单、双子叶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效,并且对棉花安全无害,对环境友好,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野外调查、土壤样品采集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整地深度、保水剂剂量、株行距等造林技术对鲁中砂石山区黑松林、板栗林、刺槐林3种水土保持林型土壤蓄水效益的影响,旨在为筛选鲁中砂石山区蓄水效益良好的造林技术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造林整地可以显著地提高蓄水效益。整地深度为50 cm的刺槐林最大持水量为2 142 t·hm~(-2),分别比整地深度40、30 cm的刺槐林蓄水效益提高29、117 t·hm~(-2);保水剂对蓄水效益也有明显提高,造林时,施用30 g保水剂的刺槐林有效持水量为2 184 t·hm~(-2),分别比施用20、10 g保水剂提高30、45 t·hm~(-2);土壤蓄水量与株行距呈显著正相关,与整地深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34%丙炔氟草胺·二甲戊灵乳油对棉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丙炔氟草胺与二甲戊灵混配剂的除草作用及对棉花的安全性,为新疆棉田杂草防除系统提供新方案。【方法】以二甲戊灵为参比对照,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测定丙炔氟草胺单剂、丙炔氟草胺·二甲戊灵混配剂对棉田杂草的控制作用,评价药剂对棉花的安全性。【结果】34%丙炔氟草胺·二甲戊灵乳油在剂量175~200 mL/667 m2下对3种杂草的效果均较好,与对照药剂42%丙炔氟草胺悬浮剂相比,无显著差异,与对照药剂33%二甲戊灵乳油相比,优于该药剂。【结论】丙炔氟草胺·二甲戊灵混配剂的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优于二甲戊灵,对棉花安全,可在新疆地区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张淑英  鲍明运  张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37-1139,1188
[目的]为控释肥在新疆地区棉花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在棉田随水滴施普通尿素与控释肥,研究施肥后棉田土壤中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氮素移动规律。[结果]施控释肥棉田的氮素垂直移动规律是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碱解氮的含量降低,氮的垂直移动距离基本达20~30 cm;施普通尿素的棉田垂直移动规律是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氮的垂直移动距离达到30 cm以上。施普通尿素与控释肥的棉田不同深度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均随着水平距离的变化很小,氮的水平移动距离均达30 cm以上。[结论]滴灌施肥条件下,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施用控释肥的地块均比施用普通尿素地块的土壤碱解氮含量要高,土壤中氮素垂直移动距离较为接近,水平移动距离均达30 cm以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解决塑料地膜覆盖带来的棉田白色污染,寻找塑料地膜的替代产品。[方法]搜集市场上的3种液体地膜,以裸地和塑料地膜覆盖为对照,测定5cm土壤温度和0~20cm土壤含水量、棉花生长发育性状以及棉花产量。[结果]3种液体地膜均表现出了一定的增温与保水效果,使棉花前期与后期生长发育更加平衡,棉花产量与塑料地膜覆盖处理相当。[结论]液体地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但使用量与使用方法仍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结合玉米生育的关键时期,通过施氮水平的调控探究白浆土微生物学特性的规律变化。【方法】以玉米试验田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施氮水平(0、150、200和250 kg·hm~(-2))的设置,研究中温带典型白浆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脲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对当季玉米生产过程不同施氮水平的动态响应。【结果】尿素的施入能够在玉米苗期激活释放脲酶相关的微生物,使脲酶活性增强,其作为底物,较低用量更易获得玉米拔节期较高的脲酶活性;在玉米苗期,施氮量增加有利于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提升;随玉米的生长,施氮使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下降,不施氮反而会使该酶活性有所提升;尿素添加在起初阶段并不利于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改善,但随玉米的生长,不同施氮水平下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增加趋势;在玉米苗期,随施氮水平增加,蛋白酶活性也增加,但当施氮量增至250 kg·hm~(-2)时,蛋白酶活性有所降低;当玉米成熟后,不施氮和低量施氮更有利于蛋白酶活性的提升。尿素基施能够在玉米苗期降低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水平,但随玉米的生长,施氮有利于MBC的保蓄和稳定;不施氮或过量施氮均有助于白浆土微生物生物量氮(MBN)的提升,而适量供氮则更利于其周转,向植物可利用的方向转化。【结论】集中过量施用尿素不利于土壤生物肥力的保蓄,综合考虑玉米产量及培肥效应,白浆土适宜的氮素用量应为20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