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涛  杨强  于冬雪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1):237-243
为了分析区域气温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利用6个气象站点1959—2011年逐日最高、最低和平均气温数据,分析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变化趋势上,区域内极端气温暖指数(极端最高气温、生长季长度、暖夜日数和暖昼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而极端气温冷指数(霜冻日数、结冰日数、冷夜日数和冷昼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极端气温指数变化趋势与全国趋势一致;(2)空间分布上,榆林和吴起是极端气温指数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布较为集中的2个站点,反映出区域北部和西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3)突变特征上,极端气温冷指数(结冰日数、冷夜日数和冷昼日数)减少突变主要发生在1980s,而暖指数(极端最高气温、生长季长度、暖夜日数和暖昼日数)增加突变主要发生在1990s。  相似文献   

2.
为了科学认识城市化对极端气温的影响,利用南京地区3个城区气象站和3个周边乡村站1961—2005年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对比分析城市站和乡村站17个极端气温指数的平均值和变化趋势,并定量估算极端气温变化趋势的城市化影响及贡献。结果表明:近45年南京地区暖事件均为增加趋势,而冷事件多为减少趋势,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平均值和极值均为上升趋势。城市站与乡村站相比,暖事件更多,冷事件更少,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平均值和极值更大。城市化对极端气温变化趋势的影响有两大特点:城市化加速了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速率,使得暖事件、平均值、极值的上升趋势和冷事件的下降趋势变得更大;基于最低气温的极端气温指数变化趋势比基于最高气温的极端气温指数受城市化影响更显著。城市化贡献表现为:暖事件大于冷事件,最低气温极值和平均值大于相应的最高气温极值和平均值。  相似文献   

3.
1958—2012年郑州市极端气温和极端气温事件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探究郑州市极端气温和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特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根据1958—2012年郑州市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以百分位阀值法确定了逐年的极端气温阀值,并统计出极端高温和低温天气日数,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研究了郑州市过去55年年最低气温、年最高气温、极端高温阀值、极端低温阀值、极端高温天气日数和极端低温天气日数的年际变化特征、突变特征和周期变换特征,并运用了R/S分析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郑州市年最高气温、极端高温阀值和高温天气日数都呈现减少趋势,而年最低气温、极端低温阀值和低温天气日数都呈增加趋势;(2)郑州市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年极端低温阀值及极端低温发生日数都发生了明显的突变,并在突变后达到显著水平,而极端低温阀值及极端低温发生日数并未发生明显的突变;(3)周期变化特征上,4种气象要素都存在明显的变化周期,且都是大周期嵌套在小周期的变化特征;(4)从突变特征和周期变化来看,在未来几年,极端高温天气日数将持续增加,极端低温天气日数将持续减少;(5)R/S指数研究表明,最高气温会从减少趋势转化为增加趋势,年最低气温和极端高温天气日数会从增加趋势转化为减少趋势,极端低温天气日数仍会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冬季暖日频率和冷日频率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分析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冬季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特征,采用经过逐日均一化处理的(排除台站迁移对资料均一性的影响)中国201个台站1960—2009年冬季逐日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对中国冬季暖日频率和冷日频率这2个极端气温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0—2009年2个极端气温指标在全国冬季为一致的异常偏冷或异常偏暖的特征,其中暖日频率为上升趋势,冷日频率为下降趋势;1960—2009年北方冷日频率的均方差普遍大于南方;近50年来,暖日频率趋势系数在全国均为正趋势,冷日频率在全国均为负趋势,总体来讲,北方的趋势系数均略大于南方;近50年来,这2个极端气温指标均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且各分区均呈变暖趋势,但各区突变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庆阳塬区气温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的特点及规律,提供防灾减灾科学依据,利用1965—2015年庆阳塬区西峰站的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降水等观测资料,应用多种方法和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庆阳塬区年平均降水量539 mm,极端降水阈值22.7 mm,极端降水日数4.8天,极端降水强度36.6 mm/d,暴雨32次。(2)年平均气温9.0℃,极端最高气温29.2~36.4℃,极端最低气温-22.6~-11.3℃,夏天日数65.1天,低温日数125.7天,高温31次。(3)年降水量、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日数及强度均呈减少趋势,年最大日降水量呈不显著上升趋势,暴雨变化趋势比较平稳。(4)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夏天日数均呈上升趋势,低温日数减少趋势与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增温相对应。(5)年降水量与极端降水量之间,极端降水量与极端降水日数和强度之间均呈线性正相关,极端最低气温的升高、低温日数的减少对平均气温的升高贡献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柴达木盆地东南部气候变化趋势,笔者利用柴达木盆地东南部都兰县气象局观测的1961—2016年气温资料,使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M-K突变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都兰县1961—2016年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6年都兰县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极显著升高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3 ℃/10a、0.28 ℃/10a、0.24℃/10a。年极端最高气温以0.23℃/10a的气候倾向率呈显著升高趋势,年极端最低气温以0.17℃/10a的气候倾向率呈不显著升高趋势。突变分析表明,年极端最低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高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分别在1966年、1979年、1985年和1990年发生了由低到高的突变。  相似文献   

7.
近52年新疆吉木乃县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及未来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了解吉木乃县自1961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特征,依据吉木乃气象台站月平均气温、降水资料,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变换分析1961—2012年吉木乃县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并结合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气候情景数据,预估SRES A1B情景下2021—2050年吉木乃县气温、降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52年吉木乃县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分别以0.4℃/10 a、10 mm/10 a的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988、1986年分别为两者的升高突变年,且20年和18年是两者变化的主要周期;(2)就四季气温增幅而言,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其中冬季气温升高不明显;就四季降水量变化而言,仅有冬季降水量增加明显;(3)PRECIS能够模拟出1971—2000年吉木乃县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气温模拟值以冷偏差为主,降水模拟值以正偏差为主;(4)SRES A1B情景下,2021—2050年吉木乃县年均温、年降水量预计分别以0.75℃/10 a、5.6%/10 a的速率升高和减少。较气候基准时段,未来30年年均温预计升高2.8℃,年降水量预计减少9.5%。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剖析青海湖南部大风日数的演变特征,笔者利用青海湖南部共和县气象局1961—2017 年的大风日数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分析、滑动平均等方法,对大风日数的年代际、年际和季节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自1961 年以来该地大风日数随年份的延长呈显著减少趋势,每10 年减少2.0 天;(2)共和地区春、夏、秋、冬四季大风日数均呈现出减少趋势,大风日数的减少幅度大小依次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其中春季和夏季大风日数的减少趋势显著;(3)突变分析表明,春、夏、秋、冬四季大风日数未发生突变,年大风日数在1975 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对于防灾减灾,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海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使用海南省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系统1977—2017年海南21站逐日气温、降水数据,基于16个极端气候指数(ECI),计算各测站ECI变化线性趋势,对ECI序列进行趋势、均值突变检验;定义极端气候变异指数 ,并对台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海南暖事件频率和强度均上升,冷事件强度减弱,发生频率整体降低;极端降水事件频率和强度普遍上升;干旱事件区域差异较大,以增强为主;研究时段各测站ECI没有显著的趋势逆转变化;海南暖事件发生均值突变最多,冷事件次之,降水相关的ECI均值突变发生最少;琼海、琼山、三亚均值突变最多,昌江、西沙、定安均值突变发生最少。对 聚类结果显示,可将21站依据 分为2类及4个离散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认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寿阳县气温、降水响应及变化情况,依据寿阳县1961-2015年气温、降水逐月实测资料,运用线性趋势、距平分析、5年滑动平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寿阳县气温、降水量年际和季节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近55年来寿阳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5℃/10 a,并经历了“冷-暖-冷”3个时期;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冬季上升最快,其次是春季,秋季比春季略低,夏季最低;年平均气温、春季、秋季和冬季平均气温分别在1990年、1996年、1993年和1986年发生了暖突变,夏季平均气温在1975年和1993年出现了由高到低和由低到高的转变。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9.85㎜/10a,存在着明显的“多-少-多”3个阶段变化;四季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夏季减幅最大,秋季次之、春、冬季不明显;年和秋季降水量分别在1967年和1968年发生减少突变,春季降水量在1999年和冬季降水量在1979年各出现了由多到少的转变,夏降水量无突变以及跃变特征。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对寿阳玉米生产的影响利弊共存。  相似文献   

11.
曲学斌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6):129-134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内蒙古地区四季变化情况,为当地农牧业产业调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61—2016 年内蒙古地区101 个气象站的监测资料,采用《气候季节划分》(QX/T 152—2012)的四季划分方法,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四季开始日和长短变化。研究表明:内蒙古地区春季、夏季和秋季开始日期的空间分布呈由西南向东北逐渐推迟,冬季开始日期则正好相反。春季长度的空间分布呈中部多、两端少,夏季和秋季长度自西南向东北递减,且呼伦贝尔市中部长年无夏,冬季长度分布与夏季、秋季相反。从年际变化上看,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开始日期均在提前,季节长度也呈增加趋势,而冬季开始日期在延后,冬季长度呈减少趋势。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内蒙古地区的四季开始日期和长度存在明显变化,对农牧业生产和生态平衡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丘陵红枣种植区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为红枣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红枣种植区1971—2010年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法、滑动T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区域年、季平均气温以及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的演变特征。结果显示:近40年红枣种植区年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高气温显著上升,年极端最低气温下降;四季中冬季增温最明显,其次是春季、夏季、秋季。气温在20世纪80—90年代发生突变,冬季气温突变出现最早,其次为年、春季、夏季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气温主要存在31年左右的周期。空间分布上具有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气温升高对红枣物候期、产量、病虫害等方面均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60—2015年内蒙古气候诊断及其与农田覆盖变化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2):124-130
为了摸清1960年以来内蒙古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及其对农田覆盖影响,本研究利用1960—2015年的105个气象站逐旬气象资料从中心趋势检验、年际稳定性检验、变化趋势检验3个方面进行气候统计诊断,利用1982—2006年的GIMMS-NDVI数据进行农田植被覆盖特征及变化分析,结合116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利用GIS空间插值实现站点数据点到面转换,气象要素栅格数据投影方式与像元大小均与GIMMS-NDVI数据相一致。利用GIS空间分析、地统计分析、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农田NDVI与同期温度、降水条件间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内蒙古各季节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线性变化趋势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大部地区年降水量较为稳定,春季增多,夏季减少,秋季变化不明显,冬季中东部增多,西部减少的,但均不显著;(2)农田NDVI年内分布呈现开口向下的单峰型分布曲线,农田NDVI全年均值、夏季均值、峰值上升趋势显著,但通过稳定性检验,2000年来变化不显著;(3)春季墒情好坏影响气温与植被覆盖的利弊关系。  相似文献   

14.
榆社县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掌握榆社县近50 年气温变化规律,为生态农业扶贫开发项目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利用1961—2010 年榆社县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相关系数分析、滑动平均,Mann-Kendall 检验等方法,对气温变化的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年来榆社县年平均气温呈升温趋势,气温倾向率0.08℃/10a。年平均最高气温、冬季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春季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均呈升温趋势,气温倾向率分别为0.30℃/10a、0.28℃/10a、0.21℃/10a 和0.12℃/10a;而年极端最低气温、夏季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秋季平均气温却呈降温趋势,气温倾向率分别为-0.30℃/10a、-0.04℃/10a、-0.03℃/10a 和-0.02℃/10a。升温趋势显著时段主要出现在20 世纪90 年代,而降温最明显时段出现在20 世纪80 年代;年平均日较差变化呈增高趋势,90 年代达到最大值。榆社县气候变暖主要是白天增温明显,尤其体现在冬、春季,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后期有较明显的暖突变。  相似文献   

15.
1961-2014年青海湖上游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研究近54年来青海湖上游天峻地区气温变化的特点及其规律,利用天峻气象站1961—2014年的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R/S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4年来青海湖上游天俊地区年和四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冬季升温最为显著,气温日较差呈显著的下降趋势。最高气温的增温率小于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存在着非对称性变化的特点。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分别在1994年、1995年、2000年发生了突变。年和四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  相似文献   

16.
1961—2011年临沂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为了掌握临沂市的气温变化特征,给今后开展各农业界限温度和积温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便更好地为临沂地区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分析和区划以及农业气象预报、情报服务,利用1961—2011年临沂市的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法(CA)、曼-肯德尔法(Mann-Kendall法,简称M-K法),研究分析了51年临沂市的气温变化特征(包括年及各季度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与最低气温和日平均最高与最低气温)。结果表明:近51年临沂地区气温的增温趋势十分明显,且增幅高出全国水平,年平均气温以0.25℃/10 a的趋势变暖,温度季变化各有不同,冬季增暖趋势最为明显,达0.49℃/10 a,春季次之为0.30℃/10 a,秋季为0.24℃/10 a,夏季增温则最不明显,仅为0.03℃/10 a;最高最低气温方面,年极端最低气温增幅最为显著,达到0.95℃/10 a,其次是日平均最低气温增幅为0.40℃/10 a,日平均最高气温为0.14℃/10 a,而极端最高气温则呈现弱的降温趋势,对年度平均气温增幅贡献最大的是冬季平均气温和日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变暖突变,且90年代之后增暖趋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松嫩平原过去40年农业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1961-2000年的逐月气候资料,分析了松嫩平原农业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与趋势。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过去40年中松嫩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增温速率在0.4℃/10a以上,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更加明显。各个季节及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与时间序列的回归趋势均达到显著水平,冬季增温速率最大。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冬季平均最高气温增加显著。年平均最低气温、四季平均最低气温和作物生长季最低气温增加均较显著,冬季和春季平均最低气温增加速率较大。对降水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除1961-1980年作物生长季降水呈明显减少趋势外,年总降水量和各季节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在过去40年中并无明显的增加或减少趋势。此项研究结果可以为松嫩平原农作物布局、种植结构调整等农业生产管理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