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了差量法和酶解酪蛋白法测定动物在采食正常含氮日粮条件下的内源氨基酸排泄量及饲料氨基酸真消化率的差异,并同时与无氮日粮法作比较。差量法以豆粕为唯一蛋白源,配制成15%和20%2种粗蛋白质水平的试粮;酶解酪蛋白法以酶解酪蛋白作为蛋白质来源,配制成17.5%粗蛋白质水平的试粮;无氮日粮用淀粉和纸纤维进行配制。每种方法选用7周龄、平均体重(2.77±0.16)kg天府肉公鸭64只,分为4组,分别饲喂4种不同日粮,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4只鸭,采用Sibbald的强饲法进行代谢试验,测定各试粮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内源氨基酸排泄量及真消化率。结果显示:差量法、酶解酪蛋白法和无氮日粮法测定的内源氨基酸排泄量分别为0.9946、1.2243和0.9297mg/gDMI;差量法测定的氨基酸真消化率(%)为88.93±4.43,用酶解酪蛋白法和无氮日粮法测定的内源氨基酸排泄量计算的15%和20%2个粗蛋白质水平日粮氨基酸真消化率(%)分别为91.15±4.33和91.97±4.16、88.55±4.29和88.82±4.61。以上结果表明,在15%~20%的日粮蛋白质水平范围,差量法测定的氨基酸真消化率和内源氨基酸排泄量较酶解酪蛋白法准确,酶解酪蛋白法可能高估了内源氨基酸排泄量和氨基酸真消化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平均体重为 65± 1.85 kg的瘘管猪 6头,研究酪蛋白日粮和无氮日粮对猪回肠内源氨基酸排出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酪蛋白组中,除 Met、 Phe、 Pro外,几乎所有的内源氨基酸排出量均高于无氮日粮组。其中, His、 Ile、 Lys、 Thr、 Val、 Asp、 Glu、 Gly、 Ser差异显著 (P< 0.05)。酪蛋白组的内源氮排出量、内源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的排出量均显著高于无氮日粮组 (P< 0.05),提高的百分比分别为 94.1%、 73.0%、 76.4%和 74.8%。由本次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无氮日粮法低估了猪的回肠内源氨基酸损失,而在无氮日粮中添加肽类物质(本试验中添加量为 5%)对内源氨基酸的排出有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3.
日粮中氮的存在形式(游离肽或完整蛋白)可能会影响猪回肠末端中内源性氨基酸的含量,人们认为日粮中蛋白水解后可增加内源性氨基酸。本研究旨在对比日粮中同一蛋白源消化所得的游离肽对回肠内源氮流量和回肠内源性氨基酸流量(ENFL,EAAFL)的影响。选用六头装有后瓣膜T性盲肠套管(PVTC)的猪(平均体重34千克)。半纯合日粮含有同样的15N标记的酪蛋白(C)或水解酪蛋白(HC),每六天饲喂一次标记过的日粮,其余五天饲喂相应无标记日粮。采食后4至10小时收集食糜。利用日粮中标记物TiO 2,以及C和HC中稀释后的同位素含量来计算EAAFL和ENFL值。HC组和C组回肠EAAFL和ENFL(在饲喂HC和C日粮时干物质摄入的平均流量分别是1828和1912μg/g,n=5)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离心和超滤后的HC食糜可作为标记性再循环回到肠道的内源性蛋白的指示物。经过对示踪剂的回收,约有20%的回肠内源性蛋白(日粮HC,超滤后食糜)是15N标记的。与完整的酪蛋白相比,酪蛋白水解物应用对回肠内源蛋白流量没有影响。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酪蛋白水解物日粮会增加回肠内源性蛋白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酪蛋白和无氮日粮对猪回肠内源氨基酸排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平均体重为65±1.85kg的瘘管猪6头,研究酪蛋白日粮、无氮日粮中添加三氧化二铬(PF-Cr)或酸不溶灰分(PF-AIA)对猪回肠内源氨基酸排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酪蛋白组中,除Met、Phe、Pro外,几乎所有的内源氨基酸排出量均高于PF组;PF-Cr组和PF-AIA组之间内源氨基酸排出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无氮日粮法低估了回肠内源氨基酸排出量,而日粮中添加肽类物质对内源氨基酸的排出有刺激作用;用酸不溶灰分代替三氧化二铬研究回肠内源氨基酸的排泄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5.
无氮日粮和酷蛋白对猪回肠内源氨基酸排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平均体重为65±1.85kg的瘘管猪6头,研究酪蛋白日粮和无氮日粮对猪回肠内源氨基酸排出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酪蛋白组中,除Met、Phe、Pro外,几乎所有的内源氨基酸排出量均高于无氮日粮组。其中,His、Ile、Lys、Thr、Val、Asp、Glu、Gly、Ser差异显著(P<0.05)。酪蛋白组的内源氮排出量、内源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的排出量均显著高于无氮日粮组(P<0.05),提高的百分比分别为941%、730%、764%和748%。由本次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无氮日粮法低估了猪的回肠内源氨基酸损失,而在无氮日粮中添加肽类物质(本试验中添加量为5%)对内源氨基酸的排出有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6.
小麦戊聚糖对肉仔鸡内源氮及氨基酸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采用酶解酪蛋白和超滤的方法研究小麦麸皮水提取戊聚糖(WEP)和碱提取戊聚糖A(EP)对肉仔鸡内源氮及氨基酸分泌的影响。60只35日龄肉仔鸡随机分成3组,对应3种日粮处理,分别是纯合日粮对照组,纯合日粮添加4%WEP或4%AEP试验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纯合日粮相比,添加W EP和AEP肉仔鸡内源氮的分泌量分别增加8%和13%P(>0.05),同时,显著增加了肉仔鸡内源氨基酸的分泌(P<0.05),其中AEP对促进内源氮和氨基酸分泌的作用更大。添加AEP比添加WEP肉仔鸡内源氨基酸分泌量提高26%(P>0.05),是对照组纯合日粮分泌量的3.42倍(P<0.05),添加W EP的氨基酸分泌量是对照组的2.71倍(P<0.05)。说明小麦戊聚糖能够作用于肉仔鸡肠壁从而增加其内源氮和氨基酸分泌。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无氮饲粮对14日龄和35日龄肉鸡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内源氨基酸基础损失量的影响。分别选用10日龄和31日龄罗斯(Ross)308雄性肉鸡,随机分为2个组:常规饲粮组和无氮饲粮组,每组5个重复,其中10日龄时每个重复12只鸡,31日龄时每个重复6只鸡,试验期均为4 d。结果表明:肉鸡14日龄和35日龄时,收粪法所得大多数氨基酸内源基础损失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回肠食糜法(P<0.05或P<0.01)。相对常规饲粮,无氮饲粮改变了14日龄和35日龄肉鸡盲肠微生物16S rDNA V3高变区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图谱的优势条带,其中14日龄和35日龄发生变化的优势条带灰度值占其整个优势条带总灰度值的比例分别为72%、39%。与常规饲粮相比,无氮饲粮对14日龄肉鸡盲肠食糜重、氨态氮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极显著降低了盲肠食糜中丁酸浓度(P<0.01),显著降低了异丁酸和戊酸浓度(P<0.05),极显著增加了丙酸浓度(P<0.01)。无氮饲粮组35日龄肉鸡盲肠食糜重极显著高于常规饲粮组(P<0.01),盲肠食糜氨态氮、乙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浓度则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所述,采用无氮饲粮测定内源氨基酸基础损失量时,收粪法所得大多数氨基酸内源基础损失量显著高于回肠食糜法。饲喂无氮饲粮4 d后,肉鸡盲肠食糜原有微生物优势菌群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用80只初始体重(200±0.9)g的Sprague-Dawley雄性生长大鼠分成4个处理,用无氮日粮法研究小麦水溶性非淀粉多糖和醋酸纤维素对大鼠内源氨基酸排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甘氨酸外,在无氮日粮中添加5%的醋酸纤维素日粮可显著提高大鼠回肠内源氨基酸排出(量P<0.05)。在无氮日粮中添加5%的水溶性NSP可极显著地提高大鼠回肠内源氨基酸排出量(P<0.01)。  相似文献   

9.
泰和鸡内源氨基酸排泄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选用4只去盲肠泰和公鸡 ,以无氮日粮法和绝食法测定了泰和鸡的内源氨基酸排泄量。结果表明 :除赖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外 ,无氮日粮法其它氨基酸测值极显著(P<0.01)或显著地(P<0.05)高于绝食法 ,无氮日粮法氨基酸总量极显著高于绝食法(P<0.01)。综合前人及本试验结果 ,建议采用无氮日粮法测定鸡内源氨基酸排泄量  相似文献   

10.
3种内源氨基酸测定方法的准确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无氮口粮法(PF法)、回归法(REG法)、高精氨酸法(HA法)测定生长猪回肠内源氨基酸流量,并以3种方法测定的内源氨基酸值对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AID)进行校正,通过校正后消化率值随日粮蛋白质水平变化的平稳性来判断内源氨基酸测定值的准确性.选用体质量28 kg的阉公猪6头,回肠末端安装简单"T"形瘘管.饲喂6种试验H粮.日粮粗蛋白水平分别为0、5%、10%、15%、20%和25%.采用6×6拉丁方试验设计.每期持续时间8 d.其中前5 d为H粮适应期,第6天连续采集食糜24 h,以测定AID和采用PF法测定的内源氨基酸值计算回肠标准消化率(STID).第8天每头猪日喂1次高精氨酸饲粮,然后连续24 h采集回肠食糜,以便用HA法测定内源氨基酸值并计算回肠真消化率(RID).试验结果表明,采用REG法测定的内源氨基酸流量,除廿氨酸、脯氨酸外,都比PF法的测定的值低(P<0.1);PF法与HA法比较,在10%~25%日粮蛋白质浓度范围内,低估了内源氨基酸的损失(P<0.01).除苯丙氨酸、缬氨酸外,必需氨基酸AID随蛋白质水平增加呈二次性提高(P<0.05).必需氨基酸STID随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和二次性降低(P<0.05).而RID在20%的饲粮粗蛋白水平内呈恒定平稳状态,完全不依赖于饲粮蛋白质水平(P>0.05).本试验可得出以下结论:REG法和PF法低估了饲粮内源氨基酸损失,HA法是估计内源氨基酸损失的较准确方法.  相似文献   

11.
总结与评价估计猪回肠末端基本内源粗蛋白质(CP)含量与氨基酸(从)组成的研究数据,这些数据来自33个有关猪(33kg~100kg体重)回肠消化率的研究。不同的方法用于获得这些研究数据:A)无氮日粮法(16个);B)基于含高可消化蛋白源(酪蛋白或小麦面筋蛋白)日粮的回肠消化率的计算值(11个);C)回归法(3个);D)酶解酪蛋白(EHC)法(2个);E)无氮日粮结合静脉灌注从法(1个)。这五种方法估计的回肠基本内源CP流量的平均值分别是10.5、12.6、12.0、17.1与12.7g/kgDM摄入量,其总平均值为11.8g/kgDM摄入量。基本内源蛋白质中AA的平均组成(g/16gN)为:异亮氨酸3.2、亮氨酸4.2、赖氨酸3.4、蛋氨酸1.0、胱氨酸1.8、苯丙氨酸2.9、酪氨酸2.6、苏氨酸5.1、色氨酸1.2、缬氨酸4.5、精氨酸3.4、组氨酸1.6。猪回肠基本内源CP和AAs被认为是一项不可避免的损失。回肠基本内源蛋白与AAs流量(flow)可用于计算猪饲料组分的回肠真实的(true)或标准化的消化率、或校正的回肠表观消化率。应用饲料组分中比较精确的和具有可加性的AAs回肠消化率值,并借助于补充合成从,可提高猪日粮配方水平。  相似文献   

12.
无氮日粮法与绝食法测定肉仔鸡内源氨基酸损失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分别用无氮日粮法和绝食法测定肉仔鸡内源氨基酸损失量,并比较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之间的差异.选用49日龄健康的AA肉仔鸡公鸡2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采用48 h空腹+48 h全收粪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无氮日粮法和绝食法测定的肉仔鸡内源氨基酸中,精氨酸、苏氨酸、胱氨酸、酪氨酸内源损失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氮日粮法测定的其他氨基酸内源损失量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高于绝食法;无氮日粮法测定的总氨基酸内源损失量极显著(P<0.01)高于绝食法.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取28周龄健康的罗曼公母鸡各16只,分别分为2个处理,每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分别饲喂2种试验日粮,即无氮日粮(NFD)和NFD+5%酪蛋白,比较分析2种方法测得的公母鸡内源氨基酸排泄量(EAAL)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NFD法和NFD+5%酪蛋白所得的公母鸡内源氨基酸和总蛋白质的排泄量有所不同。酪蛋白组能够增加内源氮和内源氨基酸的排泄量,NFD+5%酪蛋白法所测得的内源氮和内源氨基酸排泄量更接近试鸡的真实情况。2种测定方法公鸡内源氮和内源氨基酸的排泄量均高于母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对肉仔鸡内源氨基酸基础损失量(BAAL)进行估测。选用28日龄爱拔益加商品代肉仔鸡48只,随机分为8组(公、母各4组),每组6只鸡。收集其自由采食无氮日粮后的回肠食糜,测定35日龄肉仔鸡回肠末端内源氨基酸基础损失量。结果表明:BAAL和内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在公、母鸡间差异不显著(P>0.05),母鸡BAAL值均高于公鸡(P>0.05)。谷氨酸是回肠末端损失最多的氨基酸,天冬氨酸次之,组氨酸损失最少。内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中,谷氨酸值最高,天冬氨酸次之,组氨酸值最低。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研究免疫应激对肉仔鸡内源氨基酸损失的影响。选取体重(390±20)g的16日龄AA肉公雏1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免疫应激组分别于16、18和20日龄按500μg/kg BW向腹腔注射细菌脂多糖,对照组和采食量配对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1日龄屠宰,取日粮和食糜测定氨基酸和Cr2O3含量,计算回肠末端内源氨基酸流量。结果显示,与配对组相比,免疫应激增加了肉仔鸡除甘氨酸外其余16种氨基酸的回肠末端内源流量(mg/24 h),其中6种氨基酸增幅显著(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免疫应激减少除半胱氨酸和组氨酸外的其余氨基酸的内源流量,其中8种氨基酸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采食量是影响肉仔鸡内源氨基酸损失的主要因素,谷氨酸是回肠末端内源损失(mg/kg DMI)最大的氨基酸,其次是天冬氨酸、苏氨酸、脯氨酸和丝氨酸,含硫氨基酸内源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16.
试验比较了不同热处理时间大豆片、普通豆粕和去皮豆粕在生长猪回肠表观和真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采用12头回肠末端安装简单T型瘘管的生长猪,6×6有重复拉丁方设计。采用玉米淀粉-豆粕半纯合型日粮,配制酪蛋白日粮用以测定内源氮和氨基酸的损失量。结果表明:随着大豆片热处理时间的延长(0~18min),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回肠表观和真消化率均显著提高(线性效应,P<0.01)。生大豆片的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显著低于普通豆粕和去皮豆粕(P<0.01),但普通豆粕与去皮豆粕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猪内源氨基酸的估测方法,本试验研究了饲喂粗纤维含量分别为:2.0%、5.0%和8.0%的3种纯合无氮日粮时,荷术猪每天回肠末端干物质排泄量和排泄物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指出:(1)饲喂不同纯合无氮日粮时,荷术猪各天回肠末端干物质排泄量变异系数(C.V%)随日粮粗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减小:(2)从各组荷术猪回肠末端干物质排泄量变化规律看,至少需3头试验猪,经预饲3天后,再收集3天食糜才能保证排泄物样品的代表性;(3)回肠末端排泄物中氨基酸含量随着无氮日粮饲喂期的延长呈稳定到锐减的趋势型,因此用无氮日粮法进行内源氨基酸校正时,排泄物采样时间不宜过长。  相似文献   

18.
选用8头平均体重为(35.5±1.5)kg去势公猪(约克夏×长白×北京黑),分别在回肠末端安装简单T型瘘管,待恢复10d后,挑选其中恢复良好的5头猪,根据5×5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5种以玉米淀粉为基础配制成的半纯合日粮。其中4种玉米淀粉—豆粕型日粮分别包括39.0%,37.1%,35.1%和31.2%的豆粕及0,5%,10%和20%的鲁梅克斯K-1草粉。第5种日粮为酪蛋白日粮,用于测定内源氨基酸的排出量。分别采用差减法和回归法比较测定了鲁梅克斯K-1草粉氨基酸回肠真消化率。结果表明,随着日粮中鲁梅克斯K-1草粉含量的增加,除组氨酸、缬氨酸和丙氨酸外,其它氨基酸及粗蛋白质的回肠真消化率均显著降低(P<0.05)。当利用差减法测定鲁梅克斯K-1草粉的氨基酸消化率时,其可靠性随着鲁梅克斯K-1草粉在日粮中比例的提高而提高,当鲁梅克斯K-1草粉在日粮中的含量较高时(20%的鲁梅克斯K-1草粉),利用差减法和回归法测得鲁梅克斯K-1草粉粗蛋白质或氨基酸的回肠真消化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肽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其生理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1日龄爱维因公肉仔鸡150只,随机分为3处理,每处理5重复,每重复10只鸡,3处理肉鸡分别采食按IICP(1994)理想蛋白模式配制的肽、酪蛋白和游离氨基酸日粮,试验期3周。结果表明:肽组和酪蛋白组肉鸡分别比氨基酸组增重提高44.14%和37.35%,酪蛋白组料肉比分别比肽组和氨基酸组降低12.484%和11.294%。肽组和酪蛋白组肉鸡体内干物质含量分别比氨基酸组提高9.88%和10.32%(P<0.05);干物质中氮含量,肽组和酪蛋白组肉鸡分别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氨基酸组;干物质中脂肪含量,肽组和酪蛋白组极显著高于氨基酸组(P<0.01)。肽组日粮氮和能量沉积率分别比氨基酸组高5.22%和11.40%,酪蛋白组日粮氮和能量沉积率比肽组高7.19%和19.91%,酪蛋白组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分别比肽组高17.82%和28.21%,比氨基酸组高13.78%和73.88%,肽组甘油三酯含量比氨基酸组高35.62%。酪蛋白组肉鸡血清中高、低密度脂蛋白显著(P<0.01)大于肽组和氨基酸组,肽组和氨基酸组血清尿酸含量显著(P<0.05)大于酪蛋白组。酪蛋白组的丙氨酸转氨酶活性极显著大于氨基酸组(P<0.01);肽组和酪蛋白组肉鸡生长激素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大于氨基酸组。  相似文献   

20.
准确评估内源氨基酸损失是建立家禽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或回肠真可消化氨基酸模式的基础。在现有方法中,无氮饲粮法(NFD)测定家禽基础内源氨基酸损失的一致性或可重复性最高。先前很多研究所采用的无氮饲粮配方不同,为减小结果变异,无氮饲粮的配制需要建立统一标准。此外,家禽内源氨基酸损失测定还需考虑品种和日龄等因素以及饲粮特异性内源氨基酸损失。本文讨论了家禽内源氨基酸损失测定的可重复性问题,并推荐了标准无氮饲粮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