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计算了巩义市森林植被碳储量。结果表明,巩义市森林碳储量为51.53万t,乔木用材林贡献79.8%,灌木林贡献17.2%。乔木用材林碳储量以泡桐和栎类为主,这两个树种分别贡献36.4%和28.8%。灌木林碳储量主要来源于荆条,贡献58.0%。巩义森林平均碳密度为22 t/hm2,油松林碳密度最高为24.7 t/hm2。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巩义森林的碳密度是比较低的。  相似文献   

2.
以滇西北香格里拉县这一生态敏感地区为研究区,利用2006~2009年野外实测样方数据,对其云冷杉林、高山松林、栎类林、云南松林4个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其总生物量为13 745.23万t,总碳储量为6 762.13万t,平均碳密度为88.9 t/hm2.其中云冷杉林生物量最大,占全县总生物量的50.3%,其碳密度也最高,为113.31 t/hm2.  相似文献   

3.
利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依据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对兴隆山国家级保护区主要森林类型的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保护区主要森林总碳储量为217 839.48 t,总经济价值为9 326.14万元;不同森林类型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别在128.60~73 440.45 t、5.12~37.42 MgC/hm2之间,平均碳密度为22.67 MgC/hm2;不同龄级碳密度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幼龄林.  相似文献   

4.
油松人工林碳汇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木兰林管局油松人工林19块标准地分林木层、灌木层、草本植物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进行了生物现存量的实测与碳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林木层和土壤层的碳储量构成了林分碳储量的主体.分配次序为土壤层>林木层>地表枯落物层>草本层>根桩>灌木层,林木层碳储量分配次序为干>枝>根>叶.建立了林木蓄积与生物量、碳储量的回归模型,认为幂函数形式有较好的适用性.以林龄(A)和3株优势木平均高(H)建立了土壤有机碳密度(Soc)拟合方程,可用于具体小班土壤碳密度的估测.木兰林管局油松人工林林分碳密度为76.586 2~284.417 8t/hm2,平均值为143.1 t/hm2,其中林木平均碳密度为30.454 5t/hm2,土壤平均碳密度为110.773 5t/hm2;现有油松人工林碳储量估测结果为983 314.0 t,其中林木碳储量为208 923.0 t,占总碳储量的21.25%,土壤碳储量为760 881.0 t,占总碳储量的77.38%.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3年深圳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更新数据,在样地调查和平均木生物量、含碳率、土壤有机碳含量测定基础上,对深圳市经济林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13年深圳市经济林生物量103.66×104t,其中植被生物量94.74×104t,枯落物生物量8.92×104t;总碳储量232.31×104t,其中土壤碳储量、植被碳储量和枯落物碳储量分别占总碳储量的78.25%、19.79%和1.96%;荔枝林碳储量占经济林总碳储量的92.26%。在空间分布上,宝安区的经济林生物量和碳储量最高,分别为41.54×104t和94.07×104t,其余依次为龙岗区(41.14×104t,91.68×104t)、南山区(16.49×104t,36.70×104t)、罗湖区(1.95×104t,4.34×104t)、福田区(1.59×104t,3.54×104t)和盐田区(0.94×104t,1.99×104t)。经济林生态系统碳密度104.17 t/hm2,其中植被碳密度20.62 t/hm2,枯落物碳密度2.03 t/hm2,土壤碳密度81.52 t/hm2。深圳市经济林生态系统碳密度较低,固碳潜力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不同优势树种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模型,以树种含碳率作为生物量转换为碳储量的系数,利用2007年河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对南阳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乔木林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推算。结果表明:水源区总生物量为2 212.25万t,总碳储量为1 103.35万t;阔叶林碳储量占乔木林碳储量的96.5%,其中栎类最多占82.1%;幼龄林碳储量占用材树种的90.9%;研究区乔木林平均碳密度为22.08t/hm2。研究可为当地生态环境改造提供借鉴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广东省德庆林场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生物量扩展因子方程,对广东省德庆林场乔木林的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广东省德庆林场乔木林的总碳储量为23.68万t,平均碳密度为(38.83±0.83)t/hm2;就不同树种而言,碳储量大小顺序为桉树>马尾松>杉木>其它>阔叶混交林,而碳密度大小顺序为其它>杉木>桉树>...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灌木林资源碳储量估算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回归分析、马尔可夫过程模拟预测、抽样统计等方法,对甘肃灌木林发展空间、林种面积、生产力及碳汇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到2050年灌木林发展可望达到571.5万hm2,未来灌木林发展的潜力在非林区;灌木林生产力较低,且差异较大;灌木林碳储量较丰富,2011年和2050年分别为1 140和2 310万t,平均碳密度由3.160 9 t/hm2增加到4.042 1t/hm2,碳密度的提高得益于新造生产力较高灌木林面积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1 245、1 620、2 070株/hm2 3种密度的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分别为41.301、46.377和52.018 t/hm2,林下层碳储量差异不明显,分别为0.935、0.936和0.956 t/hm2,土壤层有机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分别为107.895、98.472和87.040 t/hm2;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也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分别为150.131、145.785、140.014 t/hm2,碳储量空间分布序列均为土壤层>乔木层>林下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密云县冯家峪镇9种典型森林类型,设置典型样地,开展乔木、灌木、草本、土壤和枯落物碳储量调查,并对增汇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冯家峪镇现有森林面积12 823.55hm2,总碳储量为692 141.73t;油松林的碳储量最高(195 806.52t),柞树林以144 831.77t次之,再次为落叶松人工林(74 597.60t)。2)冯家峪镇不同林分中,落叶松人工林的碳密度(72.02t/hm2)为最高,其次为油松人工林和刺槐人工林,分别为64.42t/hm2和62.87t/hm2,侧柏人工林的碳密度最低,为42.79t/hm2。在对总的碳密度的贡献中,乔木碳库和土壤碳库起着主要的作用。3)与全国森林植被碳储量平均水平(40.06t/hm2)相比,冯家峪镇森林通过合理经营其碳储量可增加潜力为166 400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