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前,猪病的频繁发生和日益复杂化给养猪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在养殖过程中,疫苗对于疾病的防控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不少养殖场接种疫苗后常常失败。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笔者认为导致疫苗接种失败的原因有三类:一是疫苗质量、二是猪自身、三是免疫实施者。1疫苗质量的影响1.1认真检查所用疫苗是否为正规厂家的产品,是否有批准文号以及是否在有效期内。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3B蛋白表位缺失灭活疫苗不同首免时间对免疫效果的影响,选择二组不同日龄试验猪只进行免疫接种,接种疫苗当天采集试验猪血样测定母源抗体水平,并分别在首免和二免后不同间隔时间采集血样,分别用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和非结构蛋白抗体ELISA方法检测猪O型、A型口蹄疫抗体和非结构蛋白抗体水平。结果显示:40日龄首免的猪只,一免后31 d, A型和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12%和100%,二免后60 d,分别为31.58%和36.84%;70日龄首免的猪只,一免后30 d, A型和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均为100%,二免后54 d,均为97.96%。表位缺失疫苗免疫后,两个试验猪群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均为阴性。结果表明:70日龄首免的猪群,其口蹄疫O型和A型抗体阳性率较同期40日龄首免的猪群高,说明母源抗体水平低的仔猪对该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3.
1发病情况商丘市开发区某猪场于2008年4月2日从外地购人45。55日龄断奶仔猪400头,并且该批猪在原产地21—25日龄时进行过猪瘟疫苗首免。至2008年4月17日,除死亡21头,被迫淘汰7头外,尚存留的372头。猪只临床症状有所减轻,食欲逐渐增加,基本恢复正常。为了预防猪瘟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经检测首免猪瘟抗体已下降或消失),随后进行猪瘟疫苗二免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首免。2种疫苗免疫后10天,猪只的采食量、体温、精神状态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4.
仔猪猪瘟超前免疫(乳前免疫),简称超免,可以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提高疫苗的免疫保护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猪瘟措施。为确保效果,应注意如下事项:1选择好的疫苗很多猪场反映,在进行猪瘟超免后,部分仔猪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导致死亡,所以选择好的疫苗是确保超免成功  相似文献   

5.
如何有效预防与控制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成了养猪业迫在眉睫的问题。其中疫苗的免疫接种是控制猪传染性疾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在病毒性疾病的防制中,由于没有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或预防,因而免疫预防显得更为重要。然而,疫苗的免疫接种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比如免疫过猪瘟疫苗的猪只仍然可能表现猪瘟临床症状或剖检后可见到明显的猪瘟病变;免疫过蓝耳病疫苗的猪只还会患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呢?专家就此从专业角度进行了认真的剖析并给出了答案,希望能对读者走出误区并及时发现、排除干扰免疫接种疫苗效果的环节、因素有切实的帮助。专家提醒,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苗只用于健康猪,不应用于发病和感染猪群,对妊娠母猪应慎用,避免引起机械性流产,屠宰前21日不得进行接种;疫苗预防能力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待免猪本身是健康的,同时还应保证良好清洁的饲养环境、安全的饲料和科学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6.
仔猪猪瘟超前免疫(乳前免疫),简称超免,可以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提高疫苗的免疫保护率,尤其在目前猪瘟又有抬头趋势的形式下,通过仔猪猪瘟超免来控制猪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为确保效果,应注重如下操作和事项。1 选择好的疫苗很多猪场反映,在进行猪瘟超免后,部分仔猪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导致死亡,所以选择好的疫苗是确保超免成功的前提条件。根据目前国内有关猪瘟疫苗的使用情况,组织苗效果较  相似文献   

7.
正猪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国家强制免疫的生猪病种,衢州市衢江区是生猪养殖大区,尤以散养户较多,分布较广。一般情况下,采用的免疫程序为首免注射猪蓝耳病疫苗,7~10 d后注射猪瘟、猪口蹄疫疫苗,2个月后进行二免,这种程序较  相似文献   

8.
仔猪在出生后立即进行免疫(乳前免疫),简称超免。超前免疫可以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提高疫苗的免疫保护率,尤其在目前猪瘟又有抬头的趋势下,通过仔猪猪瘟超免来控制猪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为确保效果,必须注意以下操作事项。  相似文献   

9.
要扑灭猪瘟必须注意疫苗质量、免疫程序和操作规程。一、疫苗质量我国目前生产的免化猪瘟疫苗是最好的疫苗之一。药厂在生产过程中遵循国家的标准规格,并经过严格的检验和恒温冷藏保存,免疫效价在10~(-4)以上,使用这种疫苗对猪只进行预防注射,每头1ml(150个猪最小免疫量)是完全能够达到免疫效果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疫苗以药厂冷库发出直至注射到猪体,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运输过程。有的  相似文献   

10.
<正>仔猪猪瘟超前免疫(乳前免疫),简称超免,可以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提高疫苗的免疫保护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猪瘟措施。为确保效果,操作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影响猪用疫苗的质量、使用效果,甚至免疫失败的诸多因素,阐述了其在运输、储存、使用过程等环节应注意的有关事项,为猪用疫苗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疫苗免疫是目前防止动物疫病发生的最有效手段,是动物防疫各项工作的基础。细节决定成败,疫苗的安全使用涉及了许多环节,任何环节的小小疏忽和遗漏,将直接造成免疫失败,从而导致疫病发生。1疫苗的检查免疫前认真检查所用疫苗是否为正规厂家的产品,是否有批准文号以及是否在有效期内。所用疫苗瓶体有无裂痕,真空度是否良好,瓶内无异物。疫苗抗原含量应该达到国家标准。四是疫苗在贮藏运输和使用途中应  相似文献   

13.
一、发病情况 广西贺州市某猪场2005年4月2日从外地购入45-55日龄断奶仔猪328头,(该批猪在原产地21-25日龄时进行过猪瘟疫苗首免),畜主将猪只饲养在同幢猪舍的28个圈内。进栏后3天发现部分仔猪皮肤苍白,被毛粗乱、厌食、咳嗽、消瘦、呼吸急促、淋巴结肿大,拉黄色稀粪,贫血、黄疸,一星期后蔓延至整幢猪舍,几乎每圈都有发病猪只,有的全圈猪只发病,当地兽医诊断为猪圆环病毒2型,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至2005年4月17日,除死亡24头,被迫淘汰8头外,尚存留的296头猪只临床症状有所减轻,食欲逐渐增加,基本恢复正常。为了预防猪瘟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经检测首免猪瘟抗体已下降或消失),随后进行猪瘟疫苗二免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首免。两种疫苗免疫后10天,猪只的采食量、体温、精神状态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增强猪群抵抗猪瘟病毒感染能力,采用ELISA方法对某猪场仔猪母源抗体消长情况进行监测,根据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对猪瘟疫苗首免日龄由原来的20日龄调整为35日龄,二免日龄由60日龄调整为65日龄。连续两批商品猪的猪瘟抗体监测数据表明,免疫程序调整后猪群的猪瘟抗体合格率上升,变异系数下降,疫苗免疫效果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15.
在漯河市某养殖场随机选取2栋(保育13和保育17)健康状况良好的保育猪进行猪蓝耳病(PRRS)疫苗不同免疫剂量的效果试验,每栋舍中猪只随机分为四组(A、B、C、D组),分别免疫不同剂量的蓝耳病疫苗。每组猪群均随机选取15头仔猪标记,分别在免疫前、免疫后7、14、21、28 d进行采血,采用酶联免疫(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PRRSV抗体水平。结果显示,猪群首次免疫蓝耳病疫苗后第2周抗体水平达到高峰,之后有所下降;不同剂量的疫苗免疫,猪群整体抗体变化趋势一致,说明低剂量的蓝耳病毒即可引起猪群的感染。  相似文献   

16.
猪只的免疫是养猪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并不是经过免疫注射的猪只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实践中常常因各种因素与操作方法不当而使免疫失败,从而暴发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母源抗体,疫苗质量,某些疾病发生时造成免疫功能不全,怀孕母猪早期感染某些疾病、胎盘带毒等。还有疫苗保存与使用方法的不当、注射剂量过大、过小、应激等因素造成免疫过相应疫苗的猪只不能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反应或应答反应减弱,注射后仍发生相应的疾病,甚至有的免疫后虽未发生疾病但造成猪只生产性能降低等,同时也造成猪群得病后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17.
猪瘟免疫抗体监测及防制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 ,笔者发现 80多起猪群每头猪注射一头份猪瘟细胞培养活疫苗 (以下简称猪瘟细胞苗 )或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 (以下简称猪瘟三联苗 )后 1 5-1 2 0天发生典型或者非典型猪瘟的疫情。采其中 3起的病料送长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研究所用RT -PCR扩增检查猪瘟病毒 ,结果全部为阳性。为了调查猪瘟免疫抗体水平 ,2 0 0 1 -2 0 0 2年我们对北海市一些猪场和养猪户的猪进行猪瘟免疫抗体监测。1 材料与方法1 .1 监测对象北海市 7个规模猪场 ,1 0个养猪户 ,一个种公猪饲养户 ,猪 2 81头 ,其中超免仔猪 70头、经超免后进行二免的断奶仔…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猪O型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效果,将试验猪分为5组,在免疫口蹄疫疫苗前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添加了0.5%粉碎白术、1.0%粉碎白术、0.5%煎煮白术、1.0%煎煮白术的试验日粮,然后对各组猪进行口蹄疫的常规免疫,首免前和二免后3周后分别采血测定口蹄疫抗体水平。结果表明,首免前各试验组猪与对照组相比,除饲喂1.0%粉碎白术组外,口蹄疫抗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 0.05),且低于试剂盒0.4的阳性标准,二免后3周的测定结果表明,0.5%水平的粉碎白术和0.5%煎煮白术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口蹄疫的抗体水平(P 0.05),试验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试验猪体增重的影响也不大;此外,首免前饲喂1.0%粉碎白术组的抗体水平均值为0.409,高于试剂盒0.4的阳性标准,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免后3周该组的均值为0.384,低于试剂盒0.4的阳性标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总之,0.5%的煎煮或粉碎白术添加到基础日粮饲喂10 d,可显著提高O型口蹄疫疫苗二免后3周的口蹄疫抗体水平,生产中母源抗体对口蹄疫疫苗免疫失败的影响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
Cpg DNA佐剂对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Cpg DNA佐剂对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影响,为有效防控猪伪狂犬病提供依据,试验在猪伪狂犬野毒阴性育肥场进行,随机选择90头猪,分为3组,每组30头,分别设为猪伪狂犬病疫苗+Cpg DNA佐剂组(A)、猪伪狂犬疫苗组(B)、间隔30天两次免疫猪伪狂犬疫苗组(C),比对A、B、C组猪只首免前、二免前、二免后30天、出栏前猪伪狂犬苗免疫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在合格率方面:Cpg佐剂参与的免疫与间隔30天二次免疫猪伪狂犬病疫苗组相当,且均优于一次免疫伪狂犬疫苗组。在抗体平均值方面:Cpg佐剂参与组能够更快的刺激机体对猪伪狂犬病毒的免疫反应,产生保护性抗体。此次试验证明:Cpg DNA佐剂对猪伪狂犬病疫苗有增效作用,免疫抗体上升快,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CpG DNA佐剂对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试验在猪伪狂犬病野毒阴性场随机选择了90头育肥猪(分为3组,每组30头),分别设为猪伪狂犬病疫苗+CpG DNA佐剂组(A),猪伪狂犬病疫苗组(B),间隔30 d二次免疫猪伪狂犬病疫苗组(C),比对A、B、C组猪只在首免前、二免前、二免后30 d、出栏前的猪伪狂犬病免疫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在合格率方面,A组与C组相当,且均优于B组;在抗体平均值方面,A组能够更快地刺激机体对猪伪狂犬病毒的免疫反应,产生保护性抗体。结论:CpG DNA佐剂对猪伪狂犬病疫苗有增效作用,且免疫抗体上升快,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