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揭示江苏“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稻田杂草群落结构和农户杂草防控措施现状,对灌南、盐都、盱眙、高邮、广陵、溧阳、常熟等7个地方12个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开展田间调查和农户访谈。结果表明,在120块稻虾田内共记录到25种杂草;稻虾轮作田禾本科杂草和千金子的优势度显著高于稻虾共生田。稻虾轮作稻田杂草以稗属杂草、杂草稻、千金子、李氏禾、异型莎草、水苋菜属杂草、鸭舌草为主;稻虾共生稻田杂草以杂草稻、稗属杂草、千金子、异型莎草为主。除有机栽培模式外,稻虾轮作稻田控草方式为“土壤处理+茎叶处理+人工拔除”,稻田杂草防控总用药和人工成本平均1 863.75元/hm2。稻虾共生稻田控草技术主要为“水层控草+龙虾控草+人工拔除”,部分稻田使用丙草胺、苄嘧磺隆等土壤处理除草剂,稻田杂草防控总成本平均907.50元/hm2。  相似文献   

2.
稻小潜叶蝇在辽宁省各地稻田均见发生。田块低洼,周围为荒地、沼泽,禾本科杂草丰度较大的稻田发生较重;弯穗型品种较直立穗品种受害重。稻小潜叶蝇年发生4~5代,以第2代于水稻返青分蘖期发生为害水稻为主。登记药剂匮乏,以潜叶蝇、斑潜蝇登记药和防治返青分蘖期其他害虫的稻田常用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采用育秧播种前拌种、移栽前苗床施药带药移栽和本田返青期全田施药3种处理方式施药,其中,苗床施药带药移栽方式最为经济有效。考虑到兼治其他害虫,农药品种以呋虫胺和氯虫苯甲酰胺为最优,防治效果为87.12%~91.76%,对稻水象甲等害虫的兼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盘锦稻区稻蟹共养对优势杂草的防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盘锦稻区主要杂草种类进行调查,并对稻蟹共养田、常规稻田和对照田中4种优势杂草密度变化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稻田养蟹能够显著抑制稻田4种优势杂草密度,即河蟹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取食与活动,间接地抑制了杂草的生长,从而起到对优势杂草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直播稻区稻水象甲种群动态及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浙江省象山县山谷小平原直播稻区的稻水象甲种群动态和田间分布进行了系统调查。稻水象甲成虫在山坡地和直播稻田埂等越冬场所出蛰后取食杂草,并于5月初同期出现成虫高峰。这些成虫约7 d后直接迁入直播稻田,形成直播稻田稻水象甲的迁入高峰。稻水象甲在直播稻田的取食、产卵和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喜水习性。在同一丘直播稻田内,离田边越近,越冬代成虫和一代卵、幼虫、茧蛹的数量越大;在同一畦内,畦边多于畦中。稻水象甲在直播稻田完成一个世代约需50 d,增殖倍数(一代成虫峰值/越冬代成虫峰值)为7.23,明显低于移栽稻田,主要原因是稻水象甲在直播稻上的产卵量较低。7月底一代成虫向山坡地和直播稻田埂等越夏越冬场所回迁。根据直播稻区稻水象甲种群动态和分布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虫情调查和测报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杂草稻的概念、发生情况、形态特征、对膜下滴灌栽培稻的影响以及杂草稻的综合防治技术。明确了杂草稻是稻田的一种主要杂草,形态与水稻极为相似,防治比较困难。只有采用种源控制、加强栽培管理和开发相应的除草剂等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杂草稻的蔓延和危害。  相似文献   

6.
杂草稻是水稻生产上的恶性杂草之一。由于轻型栽培模式的推广,近年来,杂草稻在临沂市的发生面积有较大扩展,不仅对旱直播稻造成危害,且对移栽稻也产生一定影响。为了切实有效地控制杂草稻发生危害,通过系统调查和研究,明确了临沂市水稻田杂草稻的形态特征与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并总结出了以"切断种源、合理耕作、及早拔除、巧用药剂"为核心的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7.
直播稻田杂草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灰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大发生,直播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栽培技术的不断革新,田间杂草的草相也发生一定的变化。直播稻田杂草危害已成为阻碍直播稻优质高产的主要障碍。为了搞清直播稻田杂草发生的特点,科学制定防除策略,安全、有效、经济地将杂草危害损失控制在  相似文献   

8.
杂草稻生物学特性、危害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杂草稻作为一种特殊的稻田杂草,给水稻生产造成较大危害,它的控制已成为农业领域关注的热点。本文概述了杂革稻的形态、开花、落粒和种子休眠和出苗等生物学特性,从而了解杂草稻的危害原因,对栽培稻产量和米质影响,及潜在基因漂移的风险。并探讨了从栽培、化学、遗传和预防等措施综合控制杂草稻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麦套稻田"杂稻"发生特点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本文总结了麦套稻田“杂稻”的形态特征,指出麦套稻田“杂稻”发生具有多年套稻重于1-2年套稻,沙壤土田重于粘土田,免耕田重于移栽田,重病田重于轻病田等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技术,以期减少“杂稻”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里下河稻区直播稻田杂草的发生特点为:种类多、发生期早、与水稻共生期长、密度高且危害重;3年的试验示范效果表明:30%苄嘧磺隆.丙草胺、100 g/L氰氟草酯、30%草杀特(主成份丙苯胺)和25%稻杰等化除药剂对直播稻田多种杂草均具有较好的防效;对直播稻田杂草主要有播后喷药进行土壤封闭、秧苗前期进行喷药杀草、水稻生长的中后期辅以人工除草等技术;笔者还就用药后直播稻田的安全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石桥稻区稻田杂草发生程度日趋严重,已对水稻生产的质量和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影响。探索杂草防治策略,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多种综合技术彻底防治以野慈姑、水绵、雨久花、莎草等为主的杂草,是推动大石桥稻区水稻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水稻田在长期的耕作中 ,形成了一个伴随水稻生长的杂草群落 ,在人为措施的影响下 ,杂草群落在不断的变化 ,只有了解这些变化 ,才能正确指导灭草工作。1 稻田杂草群落的组成我们垦区稻田的杂草种类很多 ,对水稻危害较重。分布较普遍的有 8科 10多种 ,它们是 :稻稗、野稗、芦苇、草、三棱草、萤蔺、异型莎草、聚穗莎草、牛毛毡、眼子菜、鸭舌草、泽泻、野慈姑、蒲草、水绵、金鱼藻等。这些杂草在稻田中 ,以一种或数种同时混生组成群落 ,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2 垦区稻田杂草群落类型通过近年的调查分析 ,杂草群落的变化与水稻的种植年…  相似文献   

13.
桃江县有稻田53.19万亩,农业人口平均占有0.79亩。稻田耕作制由单季稻—冬闲、冬泡制逐步演变为稻—稻—肥,稻—稻—油、稻—稻—麦等耕作制。但稻—稻—肥连作出现了土壤理化性状变差,杂草增多,病虫加重和早稻僵苗等弊病;而稻—稻—油则有利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稻谷增产、收入增加;稻—稻—麦有利粮食增产和为饲料工业、食品工业提供原  相似文献   

14.
浅谈稻鸭共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稻鸭共作模式,鸭不仅能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还能刺激水稻生长,对稻田土壤起到中耕的作用,同时鸭排出的粪便可作为肥料供给养分。稻鸭共作利用了鸭的杂食性以及活动性,在稻田里生产出安全优质的大米和鸭肉。从稻田的选择及田间工程,水稻育秧、插秧、田间施肥及病虫害防治,鸭苗准备、放鸭时间、放鸭前后的水层管理、放鸭后的饲料管理、收鸭等方面总结了适合当地的稻鸭共作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找适宜当地生产需要的除草剂,开展了苗前与苗后使用不同类型除草剂来防治稻田杂草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移栽前用秋之宝1 200 mL/hm2对水150 kg均匀喷雾,对杂草有良好的封闭化除效果,且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稻板田油菜铡口点肥移栽,是澧县近几年在稻板田移栽基础上试验示范成功的一项新技术,源自大坪乡东岳村稻田油菜示范点.2001年,该县农业局开展了正式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此技术能起到抗旱保湿、省工省肥、增产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稻田种养模式对水稻生长特性、二化螟及杂草防控效果的影响,设置稻田养牛蛙(DNW)、稻田养黑斑蛙(DW)、稻田养鱼(DY)和水稻单作(CK)4个处理,调查各处理水稻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二化螟虫口密度和杂草密度。结果表明,在齐穗期,DW处理的叶面积指数较CK显著增加15.23%;在水稻生长期DW处理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为49.60%,杂草密度防治效果为73.78%,杂草干物质防治效果为76.44%,DW处理的杂草干物质量较CK显著下降。DW、DNW处理成熟期的穗干物质量较CK分别高3.21%和12.10%,但差异不显著。DW处理的有效穗数、穗粒数较CK显著增加19.45%和18.50%。水稻实际产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DW与CK一致,DNW比CK增产9.89%,稻蛙共作具有较好的稳产效果。综上所述,“稻-黑斑蛙”共生能提高水稻光合作用,减少二化螟危害和稻田杂草发生,达到稳定水稻产量、减少农药使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稻板田油菜铡口点肥移栽,是澧县近几年在稻板田移栽基础上试验示范成功的一项新技术,源自大坪乡东岳村稻田油菜示范点。2001年,该县农业局开展了正式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此技术能起到抗旱保湿、省工省肥、增产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稻蟹共作模式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从土壤、水环境和杂草防控三个方面,对目前我国稻蟹共作模式下田间生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提出了几种目前比较常见的稻蟹共作模式,即有机稻蟹和常规稻蟹两种普遍模式.分析了稻蟹共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和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养蟹稻田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容重,而总孔隙度及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都显著增加;显著提高0~10 cm土壤脲酶、蛋白酶、脱氢酶以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土壤根际微生物以细菌为主要菌群,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亚硝酸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单作水稻;与常规稻蟹相比,有机稻蟹的土壤性状表现更好.稻蟹模式下浮游动植物的多样性和生物量显著低于单作水稻,而水体中溶解氧(DO)明显偏低,硝酸盐、磷酸盐含量显著高于不养蟹稻田.稻田养蟹能够显著抑制稻田4种优势杂草的密度,对于稻田杂草的防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2002年~2003年进行了克草胺防治稻田稗草的效果及对水稻安全性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47%克草胺EC可有效地防除移栽稻田稗草,对水稻较为安全。适宜的施药剂量为75~100m l/667m 2。施药适期为水稻移栽后5~7d稗草1.5叶期。如需防除阔叶杂草,克草胺可与农得时等阔叶除草剂混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