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托起“绿色银行”的人张连忠,蒲健元在地处川西南的凉山州,有一位名扬四方的造林大户,他就是共产党员、省绿化奖章获得者胡孝怡。从1985年起步,他已承包荒山造林4万多亩,每年发挥的生态效益在200万元以上。他的造林已定为西昌市的林农果试验场,胡孝怡还被推...  相似文献   

2.
《绿色中国(A版)》2004,(17):32-32
刘金钟虽年岁已高,已随妻子迁居安新县城,不再是一个渔民。然而,每天驾驶着木船的他,爱情的回忆已成为他幸福的一部分。这已经成为他“马不停蹄”的最大理由。  相似文献   

3.
绥江县良姜大队柯家湾生产队,有一个坚持义务植树二十年的社员,名叫柯禹生。二十年来,柯禹生为集体义务植树一百五十多亩。他最早种下的树木已陆续成材,有的已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两会上,陈经纬不是最受记者关注的委员,但他的确是和记者互动最好的一位。不管是行色匆匆的路途中,还是驻地房间、大厅,只要记者有需要他总是知无不言,而且始终面带微笑。
  自陈经纬来内地拓展事业已近三十年。三十年的风雨、三十年的拼搏,使他成为行业中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每次在内地的大动作,均能引发一连串的轰动效应。管理企业对他而言已是驾轻就熟之事,当前,他最大的热情已转向了“如何做一个利于两地交流的港区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5.
正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原保护区,有一位林业助理工程师陈庆,他和海南长臂猿已经有了37年的交情。对于陈庆来说,海南省中部巍峨的群山就是他的家,那里生活着他的"家人"——海南长臂猿,这些精灵是他最深的挂念。在陈庆的眼里,长臂猿就像自家的孩子一样。常年穿梭于霸王岭山区,陈庆黝黑的皮肤尤显粗糙,一头短发银丝已渗透近半,平时话不多,不过一聊起海南长臂猿,他总能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6.
七年前的昨天,他放弃收入高的固定工作,放弃家庭固定的住所,带着妻儿,倾其所有的积蓄投进了不见底的荒坡,为了表明心迹,他在荒坡上建造了一个土窝窝当作了临时的家。七年之后的今天,50亩荒坡已变成了一个高产枣园,每年有了纯利上万元的稳定收入,他又在山坡上建了四间新瓦房。他没有拆掉那两间土窝窝,可能是为了对比,这样他在今日已变迁了的穷山坡上就有了前后两个家。这个农民叫薛建春,土生土长的河北省临城县前都丰村人。他的创业之路既没有大的资金投入,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只是靠自己的奋斗闯出了一条致富之路,这条路最符合中国国情,最…  相似文献   

7.
丁绍光对东西方现代艺术的未来充满希望,他说东方艺术家在山的这一面往上爬,西方艺术家在另一面往上爬,在山顶上他们终会见面,那时因为有共同人性,他们会有空前的交流和收获,他希望他已开了一条道路,也会一直为后来者摇旗呐喊。其实,他自己已经在山顶上看到交流的成果,不管是在麦积山或沙漠中的敦煌,或者是在浓烈的西方现代主义的线条和颜色中……  相似文献   

8.
当儿子在院子四周翻松泥土的时候,我就很明白他想要做什么了。我虽然正在埋头工作,但还是把他的一举一动览在了眼底。望着累得满头大汗的儿子,我保持着缄默,对他的这种莽撞行为我没有横加阻拦,尽管已预见到会有个怎样的结局。十岁,正是满怀憧憬和梦想的年龄,就让他尝试一把吧,哪怕失败了也是一次有益的实践。 其实在我的心底,也曾有过  相似文献   

9.
刘金钟虽年岁已高,已随妻子迁居安新县城,不再是一个渔民。然而,每天驾驶着木船的他。爱情的回忆已成为他幸福的一部分。这已经成为他“马不停蹄”的最大理由。  相似文献   

10.
在地处川西南的凉山州,有一位名扬四方的造林大户——胡孝怡。他从1985年起,已承包荒山造林4万多亩,每年发挥的生态效益在200万元以上。 胡孝怡家住安宁河畔,是西昌市樟木乡村民。过去,他受林业部门委托,曾带领群众伐木,每年为村上增收10多万元。在“万元产”还是凤毛麟角的时候,他家的年收入已超过万元。可  相似文献   

11.
<正>在岳阳临湘市羊楼司镇梅池村,提起钟广,无人不知。他在那里有一个响当当的称号:"石蛙王子"。大学毕业后,钟广选择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小村庄自己打拼,经过几年的辛苦创业,如今他的林下石蛙养殖合作社年产值已近百万元。  相似文献   

12.
在杜鹃花开的季节 ,他带着些许的遗憾淡出人生 ,融进了一片绿色。80年代 ,一篇关于《立体开发森林资源》的论文在林区 ,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他提出“要建立起大森林资源体系的概念 ,对林下食用、药用动植物资源要合理开发利用”的观点。当时作者参加了德国国际学术交流会。论文是有时效性的 ,而他的这部著述到十几年后的今天仍有实用价值。他曾是东北林学院50年代的毕业生 ,他毕业后 ,预定为留苏预科生 ,后期没有成行 ,就来到了林区 ,四十年风雨 ,四十年耕耘 ,他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着林业的发展之路。我觅踪找到他时 ,他已…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路     
父亲有一句口头禅“想到没有用,走到才算数。”他善走,喜欢安步当车,现在年已古稀,这习惯依然如故。  相似文献   

14.
在距湖北省郧西县城关2公里的石梯子村五组,有一位农民,他倾注6年心血,以山为家,以林为业,辛勤耕耘,终于使500亩弃耕地和废弃果园重新披上绿装。如今已初见成效,每年可提供经济收入10余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兴起了承包山场,大兴林果的热潮。他就是被称为“农庄庄主”的朱承弟。  相似文献   

15.
等待     
有个年轻的小伙子要与情人约会,因为性子急,来得太早,又不乐于等待。他无心观赏那明媚的阳光、迷人的春色和娇艳的花朵,焦躁不安,倒在大树下长吁短叹起来。忽然,在他面前出现了一个精灵,对他说:"我知道你为什么闷闷不乐,你拿着这颗纽扣,把它缝在衣服上。当你遇到不得不等待的时候,只要把纽扣向右转一转,你就能跳过时间,要多久就有多久。"小伙子一听,感觉很奇妙。他握着纽扣试着一转:啊!情人已出现在眼前,正对着他微笑呢!他心里想,要是现在就举行婚礼,那就更美了。于是,他又转了一下:隆重的婚礼,  相似文献   

16.
丁绍光对东西方现代艺术的未来充满希望,他说东方艺术家在山的这一面往上爬,西方艺术家在另一面往上爬,在山顶上他们终会见面,那时因为有共同人性,他们会有空前的交流和收获,他希望他已开了一条道路,也会一直为后来者摇旗呐喊。其实,他自己已经在山顶上看到交流的成果,不管是在麦积山或是沙漠中的敦煌,或者是在浓烈的西方现代主义的线条和颜色中……  相似文献   

17.
斯坦哈特的头衔可以列出一大堆,"投资天才"、"全球避险基金之父"、"世界短线杀手"等等,说起他,就有一组经常被人提及、也令他本人引以为豪的数字:1967年投给他的1美元,到了我1995年公司关闭时已变成481美元;而如果投资标准普尔指数基金,这个数字只有19美元。  相似文献   

18.
他,已年近古稀,依然一股年轻人赛不过的朝气和充满探索、永不知足的劲头,令每个了解他的人都称奇不止。他,就是绩溪县临溪镇临溪村造林专业户、优秀护林员何冬云。 18年前,何冬云同志毅然挑起了村林场护林员这副重担。打那以后,他就和林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盛复酷暑,还是寒冬腊月,始终坚持巡山护林。晚上,他就住在林场的工棚里,逢年过节也很少回家,村里的干部群众说:老何真是个热心人,有他护林,谁也别想从林场偷走一棵树。  相似文献   

19.
深情的怀念     
深情的怀念高凤超我的挚友葛玉忱与我们永别已两年多了。他英年早逝,走得太匆忙。我有好多话未来得及向他述说,至今依然如骨梗在喉,不吐不快。看了他的遗作《哦,白桦树,白桦林》,更使我的思绪骤然泛起汹涌的波澜,引起我对往事的追忆。我们曾多少次在他的陋室促膝谈...  相似文献   

20.
江苏东台市新农镇联边村农民叶正开,今年67岁,他靠科学勤劳致富,栽植银杏树,培植银杏盆景,被称之为“银杏状元”。 叶老是个有树苗栽植经验的老农。他通过市场调研,发现银杏树是个宝,栽植银杏是一条致富的好路子。1983年,他在承包的3亩地上开发银杏生产。到目前有350棵银杏树都已挂果,去年就收果子1000多公斤。累计出售银杏苗10万株以上,加上叶、果.总收入近5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