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歙县陈霞乡注重加快生态工程混交林的营建,本乡从2003年起至今,共营建生态工程混交林547.7亩。其中黄檗与雷竹混交林136.1亩,经过近九年的栽培与管理,已郁闭成林且长势喜人。现将黄檗与雷竹混交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混交优势黄檗是深根性树种,雷竹是浅根性树种,利用根系分布层次的深浅差异性,可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充分有效地利用环境资  相似文献   

2.
以牡丹江市青梅林场3种近自然化程度不同的黄檗林分(分别是黄檗人工纯林、黄檗落叶松混交林和天然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比较了3种林分的黄檗林木和林分生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黄檗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过程有所不同,但28年时均表现为天然林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均显著高于黄檗人工纯林(P<0.05),黄檗人工纯林显著高于黄檗落叶松混交林(P<0.05);3种林分蓄积的研究表明,天然林的蓄积>黄檗落叶松混交林>黄檗人工纯林,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黄山市休宁县林业局近年来注重加快生态工程林营建的步伐,造林大户从2000年至今,共营建生态工程林187.4公顷,其中2001年在休宁县西田乡、西田村、鸭子坞山场,造光皮桦与毛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新疆温宿柯柯牙百万亩高效景观防护林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况,分析了工程的建设背景及必要性,总结了柯柯牙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新改造模式、营建方法和抚育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杉木的生态学、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详细地阐述了杉木做为优质阔叶树种的伴生树种营建针阔混交林的营建技术,以期为杉阔混交林的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地类杉木连栽地营建福建柏、杉木等树种块状混交林7处,面积67.8 hm2。经5~6年生幼林期调查,福建柏材积年平生长量在山区与杉木基本持平,在半山区和丘陵区大于杉木。福建柏材积年平生长量在山区杉木连栽地存在海拔高差异,其材积年平均生长量600 m>700 m>800 m。在海拔600 m杉木连栽地营建福建柏与杉木混交林,两个树种生产力均较高。  相似文献   

7.
7.栾川老君山林场 栾川老君山林场日本落叶松良种基地始建于1991年,1996年11月通过验收。基地规模1690亩,其中种子园500亩,母树林1000亩,繁殖圃10亩,采穗圃30亩,实验林150亩。利用24个优良无性系营建第二代种子园145亩;52个无性系营建第一代改良种子园250亩;32个无性系营建纸浆材专营种子园105亩。通过该场领导、职工的努力,已顺利完成生产建设、土建工程等工作。通过生产与科研结合,完成的《日本落叶松高级种子园营建及优良无性系利用研究》课题于1998年12月通过省  相似文献   

8.
慈溪县密家埭乡解家村有185户农户,种雷竹的户数达111户,占总农户数的60%,共有雷竹园230亩。去冬今春种植雷竹160亩,1986年春产鲜笋2.25万公斤,为前几年产笋1.25万公斤的1.8倍。平均亩产鲜笋322公斤,  相似文献   

9.
一、概况:1976年开始试建杉木初级种子园,1984年重新调整,现经营面积1924亩,分为两个生产点,大坪种子生产区和种子园育种试验区,两个区相距3公里,这样有效的防止了不良花粉的侵入,其中种子生产区1000亩,生产初级良种近400kg,育种区200亩,试验区400亩,母树林478亩,生产种子500多kg.二、种子园的建设:①杉木:宜宾地区在80年代初收集了约500个全国各省区优良无性系,通过表型选择约100个特别优良的无性系已移植到富顺种子园.通过10年表型选择和子代测定,初步选出11个表现优良的无性系.马尾松:1984年收集了全省优树400个,并且进行了部分子代测定.选择了大头茶作为营建混交林的主要伴生树种,拟在种子园建设后期,营建  相似文献   

10.
为进行红花香椿与杉木不同比例混交造林试验,对红花香椿与杉木混交林进行了平均单株材积分析,探索了红花香椿与杉木混交林营建合适混交比例,调查分析了三种不同混交比例。结果表明:以红花香椿×红花香椿1∶1混交造林模式生长最好,与红花香椿×杉木1∶2混交和红花香椿×杉木2∶1混交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该试验为营建红花香椿杉木混交林分,改善单一树种造林弊端,产生具有互利双赢的良好的生态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竹业已成为闽北支柱产业,在毛竹经营管理过程中,许多竹农片面追求毛竹纯林,但由于经营管理水平跟不上,造成许多毛竹纯林地力衰退,病虫害加剧,毛竹产量质量下降.通过对房道镇营建竹木混交林做法进行分析,认为该镇立足当地资源实际,从农村林业发展长远考虑,大力提倡营建竹木混交林,这种做法值得推广.营建竹木混交林,既可防止毛竹林衰败现象,提高毛竹林经济效益,还可逐步解决广大林农生产、生活用材,而且对提高竹林生态质量,保护和发展阔叶林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林文锋 《绿色科技》2013,(11):56-59
在闽南山地开展了西南桦分别与杉木、木荷及建柏单行混交造林的试验研究,以西南桦纯林为对照,探索了西南桦在闽南山区造林模式。研究发现;10年生混交林中西南桦的保存率、生长量和蓄积量均高于西南桦纯林并有显著差异,西南桦混交林蓄积量大大超过了西南桦纯林;西南桦混交林植物多样性指数大于西南桦纯林;西南桦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较西南桦纯林为佳。在西南桦3种混交林中,西南桦杉木混交林蓄积量和植物多样性指数最大,西南桦木荷混交林其次,土壤理化性质以西南桦木荷混交林最好,西南桦杉木混交林其次。结果表明:闽南山区西南桦造林以营建西南桦杉木混交林或西南桦木荷混交林为宜。  相似文献   

13.
建设稳定的林分是历代务林人所追求之目标,该文根据太行山区植被演替现存的稳定群落结构及近年来混交林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在太行山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混交林的营造模式及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人工混交林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并受到各级林业部门的重视并置于重要地位。本文在概述我国人工混交林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人工混交林培育和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培育和营建人工混交林提出自己的观点、原则和方法,对今后我国发展人工混交林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退化柞蚕场栽植红松成为辽东山区一种被林农广泛接受的生态恢复模式;但是,目前对这种恢复模式的适用范围、具体技术和实施效果还不甚了解。通过对辽东山区典型退化柞蚕场营建的柞树-红松混交林林分生长规律、红松结实规律的调查分析,初步揭示了该区域退化柞蚕场营建柞树-红松混交林的生长情况,确定了退化柞蚕场生态恢复柞树-红松混交林的最适造林密度。研究结果可为辽东山区退化柞蚕场生态恢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杨树育种研究紧紧围绕工业用材林、生态工程林两大体系建设开展,使我国杨树人工林的定向培育研究得以低成本高效实现。2009年,伊犁州平原林场采伐了2002年营建的林纸一体化原料林进行杨树伐根萌蘖造林试验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分析干旱地区蒙古栎混交林在水土保持方面的效果,在辽西沙区选择营建5 a的蒙古栎+大扁杏混交林进行了调查,以植被盖度、植物种类、地表径流量、土壤流失量作为指标开展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栎混交林营建5 a后其林间植被的盖度(100%)、种类多样性(19种)均大于对照处理;林间的地表径流量、地表流失量均为0,极显著低于对照处理。辽西地区的蒙古栎+大扁杏的混交林对提高地表植被盖度、恢复植被多样性、降低地表径流及土壤流失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积极探索较优的生态油茶园营建模式是促进油茶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提出了生态油茶园的定义和内涵,分析发展生态油茶园的现实意义,并以生态工程技术为指导,对生态油茶园的营建模式、关键环节和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林业局区划面积、树种组成上分析黑龙江省森林资源与森林火灾的相关性,提出林业局面积大于40万hm<'2>,应提高林网密度,以及在营林过程中,应减少天然次生林的采伐,增加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的营建,相对缩减针叶林的面积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峰林场现有各种混交林面积16749亩,其中松、杉混交林9486亩,针、阔混交6258亩,其他1005亩。(一)已成林的混交林单位面积蓄积量比纯林高。如:1.六里分场4林班100亩的13龄松、荷混交林的标准地调查,平均每亩有松树57株,倚木71株;每亩立木蓄积量为8.3851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