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孔鳐(R.porosa)隶属鳐目、鳐亚目。山东、辽宁俗称老板、劳子,江苏、浙江称老板甫、甫鱼等,是一种传统性地方经济鱼类。近几年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资源严重衰竭。该鱼肉多刺少,无硬骨,其肉可鲜食,也可腌制加工成淡干鱼,深受消费者青睐,特别是北方地区把孔鳐作为婚宴或餐桌上一道名菜(俗称老伴、老板),表示如意和吉祥。为此,我们2002年4月,在沿海诱捕孔鳐幼鱼500尾进行试养,初步掌握了其生物学特性,形成了配套养殖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继风 《中国水产》2017,(1):114-115
<正>确切地说老板鱼又名劳板鱼、甫鱼、劳子、铧子鱼、锅盖鱼、虎色、夫鱼、鲂鱼、水尺、油虎、孔鳐!英文名称:skate!这种鱼的背部节刺多行,雌鱼为5纵行,雄鱼3纵行!体长300mm~500mm左右。栖息在浅海沙质低海域,常常潜伏于沙中,昼伏夜出!非常容易和美鳐相混淆!老板鱼肉多刺少,无硬骨。其肉可鲜食,但更多的是腌制加工成淡干鱼。劳子鱼干是辽宁、山东等省沿海居民习惯而喜食的水  相似文献   

3.
孔鳐(劳板鱼、劳子)是我国黄海、东海经济鱼类之一。由于近岸水域禁止底拖网捕捞,使得该资源没有更好的利用,因此,有必要对该资源和捕捞渔具进行研究。一、孔鳐主要生物学特点孔鳐体盘平扁而薄,呈亚圆形,体背、腹光滑,成鱼体长约500mm,主体直径300mm左右,体重一般在400g~800g之间。孔鳐是常见的底层杂食性鱼类,多栖息于较寒性海区的沙质海底,常隐埋于沙中,只露出眼和喷水孔,白天潜伏,夜间游动觅食。二、网具的设计依据和捕鱼原理孔鳐以往只适于底拖网的捕捞,而在近岸禁用拖网捕捞。扫海面大的单层流刺网对其捕捞的效果又不理想。根据孔鳐主…  相似文献   

4.
黄(鱼桑)鱼(Pelteobagrus fulvdraco),俗称嘎鱼、黄姑、黄腊丁等,是我国江河湖泊常见的经济鱼类.该鱼具有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肌间刺少而颇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价格较高,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天然水域黄(鱼桑)鱼资源锐减,鉴于此,我们对黄(鱼桑)鱼生物学及人工养殖技术作了研究,以为其资源增殖和养殖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华乌塘鳢(俗称鳁鱼、泥鱼、乌鱼),属乎暇虎鱼亚目塘鳢科,大多数栖息在近海沿岸、河口或淡水内,其肉美味,是一种名贵的食用鱼类。  相似文献   

6.
长丝鲈学名:osphronemas goramyJ,属丝足鱼科(Osphronemidae)长丝鲈鱼属(Osphronemas)。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后来被广泛引进到东南亚一带,俗称固拉密、淡水巨鲷,当地华人也称其为舢舨鱼或三板鱼,又叫巨型丝足鱼,在越南俗称“财神鱼”。是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鱼类,兼具食用和观赏价值。我国引进长丝鲈已有8年时间,长丝鲈不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极具食用价值,还有很高的观赏性。下面我主要介绍一下长丝鲈作为观赏鱼类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和优点。  相似文献   

7.
孟加拉近海渔业资源丰富,已记载鳍鱼475种,包括鲨鱼(sharks)、鳐(skates and rays)等软骨鱼类(Mazid,2005),其中经济鱼类仅90种,包括云鲥(hilsa)、乌鲂(pomfret)、海鲶(marine catfish)、金  相似文献   

8.
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Nichols),俗称宽鱼,隶属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其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淡水水域中,曾是福建省闽江等水系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该鱼体形美观,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并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也是传统的滋补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  相似文献   

9.
潘宪章 《内陆水产》1994,(11):24-24
乌鳢,俗称才鱼、黑鱼,也有地方称它乌鱼或生鱼,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长期以来,在养殖业上当作敌害鱼类清除。  相似文献   

10.
斑鱯(俗称鲋鱼)是西江四大名贵鱼类“鲈、嘉、桂、han”(鲈指白花鲈鱼,嘉系卷口鱼,桂是鳜鱼,鲋是斑鱯、芝麻yan)之一,以其肉优味佳,经济价值高而闻名遐迩,备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1.
驼背鲈人工繁育与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活 《齐鲁渔业》2007,24(10):16-18
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俗称老鼠斑,鳘鱼等,隶属脂科,石斑鱼亚科,驼背鲈属,为暖水性鱼类。我国见于台湾澎湖、绿岛、香港、南海,但资源量极少,为高级名贵海产经济鱼类。其肉味绝佳,货稀价昂,不单为高贵海鲜,亦为观赏水族,素被视为珍品之冠。2005  相似文献   

12.
杂交太阳鱼(Hybrid sunfish),又称美国太阳鱼、杂交太阳鲈,是以蓝鳃太阳鱼(Lepomis marochirus)为母本和绿色太阳鱼(Lepomis cganellus)为父本的杂交子一代,外形似父本,是一种体型较小的温水性鱼类。其优点是:①形似鲈鱼,肉多鲜嫩、体侧肌肉无小刺、鱼肉中粗蛋白含量高、煮汤汤白而鲜;②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食性广杂,可喂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13.
小型鱼类的加工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发明是关于小型鱼类及沙丁鱼、竹(竹夹)鱼、鲐鱼、鲑鱼、鳟鱼等红色肉鱼连骨头都能吃,同时也适合于制作各种食品的小型低值鱼类的加工方法。以往,作为这类骨可食性鱼的只有橄榄油沙丁鱼罐头。一般说来,鱼体经过高温高压蒸煮,骨头柔软可食,但肉质发生变化,不能保持原形,容易溃散,难以加工,尤其是小型鱼类处理更加困难,风味、食感也差。本发明能有效克服上述的缺陷,同时补充人体天然钙的不足,充分开拓利用低值小型鱼类和水产资源。  相似文献   

14.
沟鲹(Atropus atrops)隶属鲹科(Carangiade),沟鲹属(Atropus)。俗称铜罗盘(福建)。系近海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其经济价值较高。分布于印度洋、印度尼西亚、朝鲜、日本和中国沿海。台湾海峡的沟鲹常与蓝圆鲹、鲐鱼、乌鲳等中上层鱼类混栖,成为机帆船大围缯和灯光围网的兼捕对象、研究它的生物学特性、无论对科研、教学和生产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杂交条纹鲈是雌性条纹鲈与雄性白鲈杂交的子一代,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因其体侧有沿身体纵向排列的7~8道条纹而得名.该鱼生长快,个体大,抗病力强,广温广盐,可自然越冬,海、淡水均可养殖,是一种肉味鲜美的食用鱼类和理想的垂钓对象.近年来,对其生物学特性和池塘鱼种培育及成鱼养殖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并通过了验收.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生物学特性 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Gunther),俗称江团、鮰鱼、肥头鱼。属鲇形(目危)鱼科。 分布 长吻鮠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支流和大型通江湖泊,是一种底层鱼类。长江上游四川亦产此鱼,但一般长江下游多产于上游。而唯独中游的湖北石首产鮠鱼较著称。  相似文献   

17.
渤海鱼类的食性和营养级研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对渤海52种鱼类包括了优势种和常见的研究表明,这些鱼类分属于4种食性类型:腐屑(有机碎屑)食性,有斑ji和梭鱼两种,其营养级各为2.4级,平均亦为2.4级;浮游动物食性,有青鳞鱼、鱼ti、赤鼻标棱ti、黄鲫、刀鲚、凤鲚、细条天竺鱼、沟seng、黑鳃梅童鱼、方氏云wei和银鲳11种,其营养级波动在3.2--3.7级之间,平均为3.5级;底栖生物食性,有孔鳐、多磷xi、棘头梅童鱼、小黄鱼、白姑鱼、黄姑鱼、皮氏叫姑鱼、真鲷、长绵wei、短鳍xiang、矛尾复jia虎鱼、矛尾jia虎鱼、六丝矛尾jia虎鱼,绿鳍鱼、大泷六线鱼、yong、高眼鲽、星鲽、钝吻黄盖鲽、石鲽、半滑舌鳎、焦氏舌鳎、短吻三刺tun、绿鳍马面tun、虫纹东方tun和菊黄东方tun27种,其营养级波动在3.4-4.6级之间,平均为4:1;游泳生物食性,有美鳐、lie、长蛇鲻、海鳗、尖嘴扁颚针鱼、油su、鲈鱼、miang、蓝点马鲛、黑jun、牙鲆和黄angkang12种,其营养级波动在4.4--4.8级之间,平均为4.6级。  相似文献   

18.
鳓鱼的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前言鳓鱼(Ilisha elongata(Bennett))是我国海洋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它具有生长迅速、肉味鲜美、含脂量高等特点,深受广大人民喜爱。根据报道,鳓鱼可分为4种。即普通鳓鱼、印度鳓鱼、短体鳓鱼和梯形鳓鱼。普通鳓鱼又称为鳓鱼,是我国沿海分布最广的一种,自黄、渤、东海而至南海各处都  相似文献   

19.
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俗称横鲇或横鱼,隶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鳡属,生活于江河、湖泊、水库等大水体的中上层。鳡鱼行动敏捷,游泳快速,是自幼鱼至成鱼专门捕食其他鱼类的江河洄游性凶猛鱼类。鳡鱼是大型的淡水经济鱼类,生长快速,肉味鲜美,深受群众喜爱。在我国湖北、云南等省,商品鳡鱼的售价在40元/千克以上,在江浙一带,将鳡鱼腌制,做成“鳡鱼干”,其品质和价格均高于“青鱼干”。  相似文献   

20.
一、梭鱼生物学梭鱼(mugisoiuy),又名肉棍子、红眼鱼,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鲻科、梭鱼属。该鱼适盐、适温范围广,海水、咸淡水和纯淡水均能生活生长,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生长适温1~30℃,最适温度为12~25℃。该鱼不仅能在海水和咸淡水中养殖,还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