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鲟龙又称鲟鱼是大中型经济鱼类,也是珍贵的鱼种。目前全世界共有20多种,其中我国有8种,俄罗斯鲟鱼主要分布于俄罗斯的里海、亚速海、黑海及与这些流域相通的河流。除部分是洄游性种类外,还有部分为定栖种类。春季开始洄游,结束于秋季,春季洄游型当年产卵,秋季洄游型第二年产卵。初次性成熟年龄:雄性11~9龄,雌性11~13龄,产卵周期4~6年。俄罗斯鲟鱼的成鱼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1.俄罗斯鲟 主要分布在俄罗斯的伏尔加河、库拉河流域。属洄游性鱼类,性成熟年龄8 ~ 15 年,成鱼体长比史氏鲟中华鲟小,约 1 米左右,体重约30 公斤。由于其体色较其他鲟鱼鲜艳,所以除具有食用价值外,还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我国的养殖区域分布较广。 2.西伯利亚鲟 主要分布在俄罗斯的鄂毕河和科累马河水系。我国也有少量分布,主要 栖 息 于 新 疆 的 额 尔 齐 斯 河 、 布 伦 拖 海、博斯腾湖 水域。 西 伯 利 亚 鲟 适 应 性 强,人工养殖 容易,性成熟 年龄较长,一 般 10~19 年不…  相似文献   

3.
采用德国Partec Pas Ⅲ型流式细胞仪,以鸡红细胞为标准DNA(含量为2.3pg/N),测定了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 Brandt)、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t)、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 Ceorgi)的体细胞DNA含量。结果表明,在上述五种鲟鱼类的DNA含量中,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和史氏鲟的DNA含量非常接近,分别为12.24pg/N,11.60ps/N,11.59pg/N,三种鲟鱼相比较差异并不显著。小体鲟和达氏鳇的DNA含量是6.06pg/N和4.77pg/N,两种鱼相比较差异也不显著。但与上述三种鲟鱼相比较DNA含量几乎相差1倍。从测定的结果并结合已发表的有关鲟鱼类资料可以确定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和史氏鲟属于八倍体类型,而小体鲟和达氏鳇则属于四倍体类型。  相似文献   

4.
五种养殖鲟、鳇鱼DNA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德国Partec Pas Ⅲ型流式细胞仪,以鸡红细胞为标准DNA(含量为2.3pg/N),测定了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 Brandt)、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t)、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 Ceorgi)的体细胞DNA含量。结果表明,在上述五种鲟鱼类的DNA含量中,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和史氏鲟的DNA含量非常接近,分别为12.24pg/N,11.60ps/N,11.59pg/N,三种鲟鱼相比较差异并不显著。小体鲟和达氏鳇的DNA含量是6.06pg/N和4.77pg/N,两种鱼相比较差异也不显著。但与上述三种鲟鱼相比较DNA含量几乎相差1倍。从测定的结果并结合已发表的有关鲟鱼类资料可以确定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和史氏鲟属于八倍体类型,而小体鲟和达氏鳇则属于四倍体类型。  相似文献   

5.
美洲鲥形态结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洲鲥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美洲鲥侧扁,呈纺锤形,被圆鳞;脂眼睑发达,遮住眼的一半.鳃后具4~9个黑斑;鳃耙长而细密,第一鳃弓鳃耙数27 44;侧线不发达,侧线鳞50~55枚;胃呈"Y"形,盲囊部膨大,幽门盲囊63~67条,肠不盘曲,短于体长.  相似文献   

6.
为杂交鲟的产业化开发和加工利用提供参考,测定了0.5~1.5公斤、1.5~2.5公斤、2.5~3.5公斤不同生长阶段杂交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各部位的质量比。结果表明:不同生长阶段杂交鲟各部位的质量比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含肉率以2.5~3.5公斤杂交鲟最高,达54.78%。  相似文献   

7.
针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西伯利亚鲟(A.baeri)及其杂交种施杂(史氏鲟♀×西伯利亚鲟♂)、西杂(西伯利亚鲟♀×史氏鲟♂)等4种鲟鱼的繁殖性能、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份及抗病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施氏鲟的绝对怀卵量为8~28万粒,西伯利亚鲟的绝对怀卵量为5~16万粒,4种鲟鱼的平均受精率为70%~90%,孵化率为60%~80%,其中施氏鲟平均受精率、孵化率最高;西杂的平均受精率和孵化率高于施杂。4种鲟鱼之间的平均开口率为85%~95%,其中西杂开口率最高,其次是施杂。4种鲟鱼之间的主要肌肉营养成份差异不明显(P0.05)。2月龄时,西杂的成活率最高,4种鲟鱼生长速度基本一致,至12月龄时,2种杂交种的平均体长和体质量高于纯种施氏鲟和西伯利亚鲟(P0.05)。2~12月龄,4种鲟鱼的a值约等于3,均属于等速生长,4种鲟鱼的肥满度为0.33~0.44。施杂、西杂在5个免疫组织的ACP、AKP、SOD活性高于2个纯种,而NO、MDA活性低于2个纯种。研究认为:施氏鲟和西伯利亚鲟的杂交后代是比较好的优势杂交组合,尤其是西杂。  相似文献   

8.
摄食水平对杂交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静水条件下,对两类杂交鲟(Hybrid Sturgeon)--W类(野生施氏鲟与野生西伯利亚鲟的杂交品种)和D类(人工驯养的施氏鲟与野生西伯利亚鲟的杂交品种)的幼鲟进行了生长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在18~26 ℃条件下,摄食水平(LR)对杂交鲟特定生长率(RSG)有显著影响(P<0.01).二者的函数关系分别为:y=77.476x-0.202 9(W类),y=100.05x-0.895 6(D类).两类杂交鲟饵料转化效率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W类摄食水平为3%时,转化效率最大;而D类随摄食水平的增加,饵料转化效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北京农业》2013,(22):30-31
小贴士:中华鲟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目前,主要食用的品种为西伯利亚鲟和杂交鲟,还包括史氏鲟、俄罗斯鲟和匙吻鲟等品种。天是昨夜雨洗过的,山岗照着太阳又留一片阴影;从没有人说过八月什么话,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我望着田垄,土墙上的瓜,还有水塘里游着的鱼,突然明白,八月里的生活同梦是怎么样的相连。炎炎夏日,来到京郊的怀柔区,寻访京郊的冷水鱼是一件乐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达氏鲟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基因(MAP1LC3B)的表达模式,为后续研究MAP1LC3B基因功能及揭示达氏鲟的抗病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ACE技术从达氏鲟组织中克隆MAP1LC3B基因,通过ProtParam、TMpred、Phyre2及Singal 4.1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借助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AP1LC3B基因在达氏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达氏鲟MAP1LC3B基因cDNA序列全长2208 bp,包含378 bp的开放阅读框(ORF)、202 bp的5'端非编码区(5'-UTR)和1628 bp的3'端非编码区(3'-UTR),编码125个氨基酸.MAP1LC3B氨基酸序列含有GABARAP泛素结构域、Agt7结合位点、脂化位点和维管束蛋白结合位点.达氏鲟MAP1LC3B蛋白由18种氨基酸组成,其中谷氨酸(Glu)含量最高(占9.6%)、丙氨酸(Ala)含量最低(占1.6%);蛋白分子量为14743.01 Da,理论等电点(pI)为8.92,不稳定系数为65.12,总平均亲水性为-0.484,是一种不稳定的疏水性蛋白,且不存在跨膜结构,也无信号肽序列.MAP1LC3B基因在达氏鲟鳃、脑、皮肤、头肾、前肾、脾脏、中肾、心脏和肠道等组织中均有表达,以在鳃和肠道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显著高于在其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结论]达氏鲟MAP1LC3B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在鳃和肠道黏膜免疫组织中高表达,表明自噬参与达氏鲟黏膜免疫过程,调节机体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