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农药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月霞 《植物保护》2017,43(5):27-34
稻瘟病是一种世界性稻作病害,是影响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目前利用抗病品种和化学农药是防治稻瘟病的主要措施,但是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易变异,抗病品种选育时间较长,化学农药的残留污染环境,寻找有效的生物防治途径对于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生物农药具有低残留、高效、对环境无污染、病原菌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是防治稻瘟病的重要杀菌剂。在稻瘟病防治中常用的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植保素。本文主要综述了生物农药在稻瘟病防治中的生防机制与应用研究现状,分析生物农药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研制新型绿色高效稻瘟病防控药剂,分别测定黄芩苷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附着胞形成、菌落生长、菌丝侵染和致病力的影响以及对稻瘟病的防效。结果显示,黄芩苷抑制稻瘟病菌附着胞形成和菌落生长的最低浓度分别为100 μmol/L和500 μmol/L,在100 μmol/L浓度下黄芩苷能抑制稻瘟病菌侵染菌丝在水稻叶鞘细胞中的扩展及叶片病斑的形成;在盆栽接种试验中,对照组的水稻苗表现为感病和中抗,所占比例分别为38%和62%,而黄芩苷处理组的水稻苗表现为抗病和中抗,其中表现为抗病的水稻苗比例超过70%;黄芩苷处理后,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细胞死亡率比对照组极显著降低。表明黄芩苷通过抑制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干扰了稻瘟病菌附着胞的形成,从而能有效防控稻瘟病,具有开发为新型绿色高效稻瘟病防控药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怀化市贺家田公社是山区老稻瘟病区。82年全社单早因稻瘟病危害亩产只有200来斤,56.5%的中稻发病,其中严重的420亩,产量损失80%以上;全社稻谷平均亩产仅309斤。83年我们在公社推广了稻瘟病防治技术,在全区稻瘟病流行的情况下,经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是对稻瘟病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根据稻瘟病和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稻瘟病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是对稻瘟病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根据稻瘟病和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稻瘟病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是因地制宜地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技术,对稻瘟病进行控制和治理.根据综合防治的要求,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措施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臧惠林 《植物保护》1985,11(4):30-30
稻瘟病的危害日益严重,除抗病品种选育和施药控制,合理施肥增强水稻对病害的抵抗性同样是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近两年我们在江苏、浙江、江西和湖南等省的稻瘟病流行区,进行了施肥与稻瘟病危害关系的田间试验,主要结果总结如下: 一、氮肥用量与稻瘟病危害的关系 我国稻瘟病危害面积近年来所以扩大,氮肥用量的增加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稻瘟病是我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1986年全区稻瘟病发生面积478.7万亩次,损失稻谷3754.35万公斤.实践证明,以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是防治稻瘟病的经济有效措施.本组已报道过稻瘟病菌类型和分布影响水稻品种的抗性,品种的布局.也影响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异及类型的组成.因此,有必要不间断地研究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布、变化和消长规律,为防治稻瘟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菌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DNA修复对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析DNA修复基因在稻瘟病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本试验对稻瘟病菌DNA损伤检控点蛋白MoRad26进行了功能分析。首先我们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获得了MoRAD26基因的稻瘟病菌敲除突变体。表型观察发现MoRAD26缺失突变体的致病力下降,对DNA损伤胁迫和H2O2胁迫更加敏感,但是对稻瘟病菌的生长、产孢以及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的形成没有明显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敲除MoRAD26基因降低了稻瘟病菌侵染菌丝的扩展能力进而影响稻瘟病菌的致病力,但其具体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稻瘟病在我省部分地区、部分品种持续重发,调查发现很多地方对稻瘟病病症识别、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掌握不透彻,轻预防重防治,未进行合理综合防治。本文对稻瘟病五种发病类型特征及其转换关系、稻瘟病发生病原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综合介绍了种前、种中、种后综合防控技术,以供稻瘟病防治实践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0.
许云峰 《植物医生》2011,24(3):37-38
通过对15个不同杂交中稻组合(品种)2年抗稻瘟病田间鉴定试验结果表明:特优627组合(品种)抗稻瘟病居首,其次是宜优673。特优627适合在德化县稻瘟病老病区推广种植。两优航2号已丧失抗瘟性,应淘汰,其他参试品种宜在历年稻瘟病轻发病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