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试验以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作为供试药剂,以25%咪鲜胺乳油为对照药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不同剂量的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为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在20-40克/亩剂量下没有药害发生,未造成水稻减产,对水稻安全.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在40克/亩剂量下对水稻叶瘟病的防效达88%,对穗颈瘟防效为90.1%,具有良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及室内抗药性风险,采用叶碟保湿法测定了52株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52个菌株的EC50(抑制中浓度)差异较小,平均EC50为(0.010 1±0.003 1)μg/mL。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接近正态分布,没有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群体,这些病菌均为烯肟菌酯野生敏感菌株,因此可以采用其平均EC50作为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基线。室内药剂驯化和紫外线诱变试验,获得了10株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不同抗性水平的突变体,其EC50为1~5μg/mL,抗性指数为80~500倍,抗药性稳定,致病力、适合度、竞争力与亲本菌株相比没有明显差异,或优于亲本菌株。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表明,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具有较高的抗药性风险,预示田间自然情况下抗药性菌株可能形成优势菌群而导致药剂防治失败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3.
杨金波  赵媛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118-119
通过对小麦喷施2O%烯肟菌胺·戊唑醇sc和75%肟菌·戊唑醇wG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的研究表明,20%烯肟菌胺·戊唑醇SC和75%肟菌·戊唑醇WG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分别是89.85%和87.22%。且2O%烯肟菌胺·戊唑醇SC具有较好的壮苗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马铃薯、番茄、黄瓜保健增产效应,探索4种杀菌剂无病害压力下保健增产的有效起始剂量或饱和剂量存在范围及保健增产的幅度。[方法]供试药剂共4种,每种药剂设2个浓度。通过田间试验,调查了每个处理马铃薯、番茄及黄瓜的产量或优质率。[结果]烯肟菌胺、烯肟菌酯、唑菌酯与唑胺菌酯对马铃薯、番茄、黄瓜保健增产有效起始剂量应低于133 mg/L;对马铃薯、黄瓜保健增产的饱和剂量应低于666.7 mg/L。烯肟菌胺与唑菌酯使番茄保健增产的饱和剂量应低于667 mg/L。[结论]烯肟菌胺、烯肟菌酯、唑菌酯及唑胺菌酯3种杀菌剂对马铃薯、番茄及黄瓜均具有明显的保健增产效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马铃薯、番茄、黄瓜保健增产效应,探索4种杀菌剂无病害压力下保健增产的有效起始剂量或饱和剂量存在范围及保健增产的幅度。[方法]供试药剂共4种,每种药剂设2个浓度。通过田间试验,调查了每个处理马铃薯、番茄及黄瓜的产量或优质率。[结果]烯肟菌胺、烯肟菌酯、唑菌酯与唑胺菌酯对马铃薯、番茄、黄瓜保健增产有效起始剂量应低于133 mg/L;对马铃薯、黄瓜保健增产的饱和剂量应低于666.7 mg/L。烯肟菌胺与唑菌酯使番茄保健增产的饱和剂量应低于667 mg/L。[结论]烯肟菌胺、烯肟菌酯、唑菌酯及唑胺菌酯3种杀菌剂对马铃薯、番茄及黄瓜均具有明显的保健增产效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黄瓜霜霉病菌不同发育阶段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摘 要:本研究以专性寄生菌黄瓜霜霉病菌为靶标菌,测定了该病原菌不同发育阶段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烯肟菌酯对黄瓜霜霉病菌休止孢的萌发没有影响,对黄瓜霜霉病菌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孢子游动、芽管伸长、菌丝扩展、孢囊梗形成及孢子囊产生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对黄瓜霜霉病菌的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和芽管伸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黄瓜霜霉病菌的孢子囊释放和芽管伸长EC50值分别为0.0239μg/ml和0.0037μg/ml;并且当烯肟菌酯浓度为0.05µg/ml时能使游动孢子消解,抑制休止孢的形成;当药剂浓度为5μg/ml时,对病斑的扩展和孢子囊产生抑制率分别达到60.41%和92.10%,且对孢子梗的产生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剂量的 280 g·L-1 异噻菌胺·肟菌酯悬浮种子处理剂拌种组合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用药2次防治稻瘟病小区试验结果显示,280 g·L-1异噻菌胺·肟菌酯悬浮种子处理剂20 mL·kg-1 拌种组合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用药2次对稻瘟病防治效果最佳,叶瘟防效894%,穗颈瘟防效615%,方差分析显示,该处理穗颈瘟防效与其他处理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试验结果还表明,异噻菌胺·肟菌酯悬浮种子处理剂拌种对叶瘟具有预防效果,防效随着拌种浓度的递增而增大,但对叶瘟后期的防治效果不佳,且对穗颈瘟无防效。建议稻瘟病重发地区以280 g·L-1 异噻菌胺·肟菌酯悬浮种子处理剂20 mL·kg-1 拌种,并在分蘖末至拔节期、破口前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用药2次,用药量分别为150和225 g·hm-2。  相似文献   

8.
爱可(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主成分烯肟菌胺为沈阳化工研究院最新创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打破了国外公司对这类杀菌剂的垄断。该产品有杀菌谱广、活性高、药效快等特点。试验证实,爱可对果树、水稻、蔬菜、草莓上的主要真菌病害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9.
烯肟菌胺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保护地黄瓜白粉病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一般减产30%,严重者绝产绝收。烯肟菌胺是沈阳化工研究院最新开发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高效农用杀菌剂,瓦房店市植物保护站2007年用其防治黄瓜白粉病,取得较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20%烯肟菌胺·戊唑醇(爱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检验它对稻瘟病、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烯肟菌胺·戊唑醇(爱可)对稻瘟病、纹枯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当使用剂量为50ml/亩,在破口前3~5天和齐穗期施用后,叶瘟发病率仅为0.13%,防治效果达87.65%;纹枯病发病率为1.2%,防治效果90.63%。增产率为4.76%,增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
根据江苏省抗性监测结果,研究几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及籽粒中真菌毒素积累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防效均较高,达78.19%~98.47%。其中,氰烯·戊唑醇、氰烯菌酯、戊唑·咪鲜胺病指防效最好,分别为98.47%、97.45%和96.82%;其次为烯肟·氟环唑单用、烯肟·氟环唑+咪鲜胺、烯肟·戊唑醇,为89.93%~94.61%;烯肟·戊唑醇+咪鲜胺、啶菌恶唑+咪鲜胺、啶菌恶唑防效偏低,为78.19%~87.46%。检出DON为主要毒素。防治后,48%氰烯·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20%烯肟·戊唑醇SC对麦粒中DON毒素积累降低效果最好,分别达92.95%、89.36%、74.53%,其他药剂或处理为34.70%~67.32%。综合上述2个因素,推荐25%氰烯菌酯SC、48%氰烯·戊唑醇SC为小麦赤霉病防治的首选药剂品种,其次,推荐20%烯肟·戊唑醇SC、400 g/L戊唑·咪鲜胺SC。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叶菌唑与肟菌酯的复配增效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以葡萄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和白腐病菌(Coniothyrium diplodiella)为供试病原菌,采取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叶菌唑、肟菌酯以及二者混用对葡萄炭疽病菌和白腐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采用SR值法筛选得到叶菌唑与肟菌酯(复配组合3∶1、1∶1、1∶2、1∶3、1∶5)的最佳配比为1∶3,对葡萄炭疽病菌和白腐病菌的EC_(50)值分别为0.614 7、0.939 8μg/mL;田间防效调查结果表明,40%肟菌酯·叶菌唑4 500倍液、3 000倍液、1 500倍液、10%叶菌唑1 500倍液和30%肟菌酯1 500倍液施药后50 d对葡萄炭疽病防效依次为53.00%、64.35%、73.85%、68.87、55.12%,对白腐病的防效依次为74.29%、82.29%、90.94%、83.52和59.45%,40%肟菌酯·叶菌唑1 500倍液对葡萄炭疽病和白腐病的防效显著高于30%肟菌酯1 500倍液,对炭疽病的防效高于10%叶菌唑1 500倍液,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对白腐病的防效显著高于10%叶菌唑1 500倍液。因此,肟菌酯和叶菌唑复配防治葡萄炭疽病和白腐病增效明显,其中以质量比1∶3混合后对葡萄炭疽病菌和白腐病菌防治增效作用最为显著,果穗套袋前可采用40%肟菌酯·叶菌唑1 500倍液浸果防治葡萄炭疽病和白腐病。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比较1 500倍液浓度的咪鲜胺、嘧菌酯和氟菌·肟菌酯及不同浓度的咪鲜胺和嘧菌酯对田间防治山药炭疽病的效果。结果表明,浓度为1 500倍液时,防治效果排序为咪鲜胺>氟菌·肟菌酯>嘧菌酯;低浓度(2 000倍液)嘧菌酯喷雾山药植株,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尤其在早期的防治效果较好;1 100~1 900液倍的咪鲜胺以低浓度用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75% 肟菌酯窑戊唑醇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炭疽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黄瓜植株的安全性,采用浸种及茎叶喷雾处理的方法测定其对不同生长时期黄瓜植株的影响,并在田间进行防治炭疽病的药效试验,综合评价肟菌酯·戊唑醇对黄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肟菌酯·戊唑醇浸种对炭疽病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对黄瓜株高和根长的抑制率、茎周增长率与已唑醇相比均较低;肟菌酯·戊唑醇60 mg/L处理在幼苗期和开花期施药对黄瓜株高的抑制率分别为16.24%和4.66%,显著低于已唑醇;肟菌酯·戊唑醇对黄瓜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72.93%~84.97%,与己唑醇防效相当,明显高于阿米西达.说明肟菌酯·戊唑醇对黄瓜生长安全且对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是防治炭疽病的较好轮换药剂.  相似文献   

15.
<正>评价禾技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摸索禾技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最佳使用剂量,观察禾技防治水稻病害的综合防效及调节生长、增产作用,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1试验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试验药剂:75%禾技(嘧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由美国世科姆公司生产。参考药剂:75%拿敌稳(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由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20%爱可(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由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1.2试验地情况试验地点在黑龙江省八五六农场现代农业研发中心的水稻试验田,该水田为多年老稻田,河水灌溉,水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45%肟菌酯•己唑醇水分散粒剂在水稻病害上的防治效果,开展45%肟菌酯•己唑醇防治水稻病害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5%肟菌酯•己唑醇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有较好的防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新型杀菌剂——氰烯菌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新农业》2008,(2):46-47
氰烯菌酯由江苏省农药研究所1998年合成,属2-氰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结构新颖,作用方式独特,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2001年进入田间试验。制剂属微毒农药品种,常用剂型为25%氰烯菌酯悬浮剂,2007年获得农业部农药产品临时登记证。  相似文献   

18.
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氰烯菌酯与己唑醇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6种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1:1、1:3、1:5、1:7、1:9、1:11等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分别是0.393、0.643、0.571、0.338、0.369、0.513、0.577、0.726mg/L;6种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0.85、1.64、1.58、1.16、1.05、0.84。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高于己唑醇,氰烯菌酯与己唑醇1:3和1:5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咪鲜胺等药剂浸种对水稻恶苗病的预防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浓度咪鲜胺和氰烯菌酯对种子浸种,进行预防水稻恶苗病的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氰烯菌酯浸种对水稻恶苗病都有很好的控制效果,氰烯菌酯防效优于咪鲜胺,其安全性好,对稻种发芽率基本没有影响,对发芽势均有一定的影响,氰烯菌酯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烯肟菌胺与苯醚甲环唑不同比例混配对西瓜蔓枯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含毒介质法测定了烯肟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及其5 种配比对西瓜蔓枯病菌的毒力;并在田间测定了24%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西瓜蔓枯病防效。结果表明:烯肟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及5:1、3:1、1:1、1:3 及1:5 混配对西瓜蔓枯病菌的EC50值分别是17.6、0.22、0.68、0.63、0.35、0.28、0.26 mg/L;共毒系数分别是182.70、134.63、124.16、104.33 和101.29。在西瓜蔓枯病发病初期连续喷施24%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有较好防效,推荐剂量为200~400 mg/L。烯肟菌胺与苯醚甲环唑5:1、3:1 及1:1 配比对西瓜蔓枯病具有增效作用,1:3和1:5配比具有相加作用。24%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可用于防治西瓜蔓枯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