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揭示出汉沽管理区地理位置和自然旱灾引起的海水倒灌,地上水盐分超标,以及地下水开采超量等原因所造成的水少、水暴、水脏三大问题,启示人们应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高认识,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并总结了近年来管理区农田水利发展的经验,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用国营福建省永春北硿华侨茶果场北硿管理区和山城管理区的闽南水仙为供试材料,探讨立成微生物营养菌剂对机采茶园茶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立成微生物营养菌剂可明显提高鲜叶产量、鲜叶质量、毛茶品质和增加茶农收入,其中以1000倍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高度集聚是峰丛洼地区乡村聚落最明显的空间格局特征,其空间形态集聚分布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为乡村聚落分区管理提供基础依据。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观测其聚落空间分布的关联性,分析聚落的空间集聚格局及其演变特征,结合乡村聚落相关整治规划原则,对宗地乡的乡村聚落采取适宜的分区管理方案。主要结论如下:(1)乡村聚落点规模、形状、分布均呈显著空间相关,正、负相关类型多以组团式分布;(2)不同的自然与社会经济特点区域表现出不同的集聚格局,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控制下的乡村聚落规模、形状和分布的集聚区域空间一致性较强,而城镇化、工业化等人为过程则降低了其空间的一致性。据此可将乡村聚落分为3个管理区域,研究区东部低山丘陵区应发展特色农业管理区,适时调整优化乡村聚落用地结构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研究区的南部地区应发展特色村庄发展管理区;研究区的西部地势相对较高区域应发展驱动产业用地管理区,道路通达性好,应因地制宜推行区域统筹的综合管理模式,实现乡村聚落的整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现阶段农业发展及农业技术应用上看,多数农业生产区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资金投入逐步增加,在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成效的同时,也为区域间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质助力。目前,农业生产中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水资源浪费问题,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有着较大差距。主要探讨推进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意义,影响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成效的因素,提高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效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青山 《中国棉花》2017,44(2):45-46
正汉沽管理区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西南部,土壤类型包括盐化潮土和盐化湿潮土2个亚类,耕层土壤以黏壤为主。棉花产业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几年来当地棉田增产乏力,经济效益不高,传统落后的耕作方式成为制约棉花产业发展的关键。1传统耕作方式的弊端1.1土壤盐渍化日趋严重汉沽管理区规模化经营程度较高,管理粗放。农民常年单一使用化肥,很少使用或几乎不使用有机肥,土壤板结严重,田间沟渠淤塞,灌排水不畅,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侯马市史村公社吉许管理区,1959年棉田1,310亩,在严重的伏早威胁下,平均亩产皮棉仍达201.4斤(其中水地985亩,平均产皮棉223.3斤;旱地134亩,平均产皮棉135斤),比1958年亩产皮棉163斤增产23.5%,创造了全市棉花大面积增产的新纪录。这是党的领导,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胜利,也是农业科学在生产战线上的胜利。吉许管理区亩产皮棉达200斤以上,在技术上的措施及经验如下:(一)抓苗全苗密植是吉许管理区保证棉花大面积增产的基本措施。每亩密度,水地是4,000-5,000株,平均4,500株左右。旱地5,000—6,000株,平均5,500株左  相似文献   

7.
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抓住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机遇,立足传统农业优势,着眼于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棉种管理区制度,并以在陕西省推广斯字棉和在河南和四川推广德字棉531的实例总结了该制度的具体实施措施,分析了其成效.  相似文献   

9.
朱方明 《江西棉花》2008,30(2):29-31
以湖南省安乡县为对象,系统调查总结了洞庭湖区影响棉花产业健康发展的4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棉花品种多乱杂问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问题、枯萎病暴发流行问题、棉花技术推广体系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汉寿县水稻生产现状,分析了其水稻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发挥惠农政策的激励作用、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机化综合水平、调优农业生产结构"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张尚 《北方水稻》2003,(1):43-44
着重介绍了汉沽农场农田灌溉的现状,由于海水倒灌,河水含盐量高,农田不能使用。指出水资源严重不足及缺少节水措施是制约汉沽农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造现有水利设施、节水控灌、微咸水灌溉、地表水与地下水混灌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鄱阳湖棉区棉花单产不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农业统计、棉情监测数据的分析,指出近几年鄱阳湖棉区棉花生产的不稳定,分析了粮棉比价低、植棉密度下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差、灾害性天气频繁是造成鄱阳湖棉区棉花单产不稳或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强组织领导、稳定棉价、合理密植、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新技术的推广与人员培训等稳定鄱阳湖棉区棉花生产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常秀红  王赛波  常荣国 《北方水稻》2011,41(3):77-78,80
介绍了盘山灌区节水灌溉的发展现状,面对水资源的逐渐匮乏和耕地的日益减少的现状,应及时推行科学合理的使用有限水资源和耕地的新模式,因地制宜地采用灌排农渠有筋U型槽衬砌的灌溉技术,探讨水田水利发展的具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玉米抽雄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以7个玉米杂交种(农单5号、沈单10、农大108、沈单16、郑单958、登海9号、鲁单98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玉米抽雄期轻度干旱对玉米产量、叶片相对电导率、气孔阻力、蒸腾速率、脯氨酸含量和散粉至吐丝间隔天数等的影响。分析表明,轻度干旱胁迫下玉米各杂交种抗旱系数与叶片脯氨酸含量、气孔阻力、蒸腾速率呈正相关,与叶片相对电导率、玉米散粉至吐丝间隔天数呈显著负相关,上述指标和抗旱系数的相关性都达到显著水平。鉴定玉米抽雄期抗旱性应以抗旱指数为主,结合其他5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辽河三角洲盐渍土是在三角洲沉积与滨海沉积的母质上发育而成的。区内盐渍土的主要类型有潮滩盐土等六类。在开田筑渠、引淡排咸的条件下,以种植水稻为主体,形成了水土资源综合利用的模式;同时构建了田间工程纵向布置、暗管排水等完善的综合技术体系。在新的历史阶段及资源条件下,发展盐土经济与加强次生盐渍化防治是区域内生产与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旱地小麦最佳补充灌溉时期和灌溉量,2001~2002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对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春小麦关键需水时期和严重干旱时段不同灌溉量下的产量和水分利用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干旱年份(2002年)还是平水年份(2001年),关键生长期(拔节~抽穗期)补灌比严重干旱时段补灌产量平均提高了2.4%,最高8.07%,水分利用效率(WUE)平均提高8.18%,最高20.69%;产量和土壤耗水量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处理间差异显著;不同年份WUE随补灌量的变化趋势不同,干旱年份WUE随补灌量的增加变化幅度小于平水年;小麦产量因子随补灌量增加而增加,关键生长期补灌同时促进穗的发育和籽粒灌浆,而严重干旱时段补灌对籽粒灌浆有显著影响。由于关键生长期补灌对生殖生长和产量因子的建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促进了“源”的建成和“库”容增加,因此产量和WUE较高。  相似文献   

17.
浅谈水田灌溉示范区节水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五三农场选择水库、泵站、井灌三种不同类型灌区作为水田节水示范区,在控水灌溉、运行管理、优化配置、渠系配套、农业综合、水情自动化等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降低了灌水定额,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刚果12号桉叶片水抽提物对4种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刚果12号桉叶片水抽提物在水分胁迫(水渍与干旱)和养分缺乏与丰足的环境条件下对4种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种类与盆栽基质的肥力是影响植物幼苗生长的关键因素,而桉叶水抽提物与土壤水分对植物幼苗的生长虽有影响,但与前二相比作用较小。因此,在退化的桉树人工林地重建林下植被,首先应选择耐瘠薄、耐旱性强和对化感作用不敏感的植物,如柱花草等豆科植物,既能自身固氮,又能通过循环增加土壤养分,当然应该注意豆科与禾本科搭配。结果还表明,在逆境条件下,桉树的化感作用会增强,并与其它因素互相作用,抑制林下植被生长。  相似文献   

19.
季节性干旱是限制菠萝增产提质增效的重要原因,发展“以水促肥,以肥促产,水肥高效耦合”的现代灌溉施肥技术,是应对季节性干旱,促进菠萝增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华南地区季节性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干旱胁迫对菠萝生长发育的影响、我国菠萝水肥管理现状、灌溉施肥技术对菠萝生长发育的影响等4个方面简要阐述了我国菠萝灌溉施肥技术发展的必要性,重点从现代灌溉施肥方式、耗水规律和养分吸收规律等3方面总结了菠萝灌溉施肥技术研究进展,并结合研究进展提出我国菠萝灌溉施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可能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为菠萝灌溉施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