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常规土质鱼池中进行了吉富“88”、“78”和埃及等四品系尼罗罗非鱼的起捕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吉富品系的三网累计起捕率显著地高于其他品系(P〈0.01)。1995年的试验中,吉富的三网累计起捕率为67%、“88”为38%,“78”为23%,埃及为22%。1996年的试验中,吉富的三网累计起捕率为81.5%,“88”为62%,试验结果表明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的起捕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现代渔业信息》2010,25(7):35-36
江苏省农垦临海农场渔场螃蟹养殖户于利忠在多年的螃蟹养殖中,总结出一套高效螃蟹雌雄立体分养经验技术。2009年他养殖的螃蟹平均亩产量达到82kg,回捕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3.
蟹趣     
以蟹示身份相传清朝同治年间,两江总督张之洞微服出访。一日,松江知府寿辰,张之洞带人前往。席间,宾主让座,张却毫不客气地坐上首席。知府不悦,指着席上的松江名菜鲈鱼说:“鲈鱼四鳃,独占松江一府。”张之洞听了,亦指着席上的螃蟹说:“螃蟹八足,横行天下九州。”知府闻言知此人定有来历,忙向席间缙绅打听,当被告之是两江总督张之洞时,大惊失色,急忙叩头谢罪。螃蟹也讲义气《松江府志》记载:發山人沈宗正,每逢深秋设簖(一种竹编的捕蟹工具)于水捕蟹。有一天,沈宗正见到两只肢体健全的螃蟹,抬着一只八足皆脱不能行的螃蟹…  相似文献   

4.
丁汉明 《内陆水产》1996,(11):20-20
提高池塘养蟹回捕率的几个技术要点螃蟹养殖业的开发越来越普及,如何提高螃蟹养殖的回捕率,则成为广大养殖户迫切需要解块的问题。笔者通过实践,总结了几条生产经验,谨供大家参考。一、充分作好放种前的塘口准备工作。放养之前,塘口必须清整好。第一,岸边杂草要全部...  相似文献   

5.
“赶拦刺张”联合渔法,是我国大、中、小型水库、湖泊中、上层鱼类捕捞的最主要的渔法。但渔获物集中,一次起捕,大量上市,会造成鱼价下跌。如果改“张”为“围”即将渔获物围在一个区域里暂养,根据市场情况要多少捕多少,不但能保证向市场不断供应活鲜鱼,而且可以合理使用劳动力,减轻渔场运输压力,减少冷贮,获得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快到丰收起捕螃蟹的时令,张师傅E1日夜夜目不转睛地守候着他那百十亩蟹塘,就是担心有偷盗高手光顾。有一天,他担心的事儿还是发生了。蟹塘一角被盗贼偷走几十公斤大闸蟹。老张第二天晚上再次巡塘时,小偷终于被他逮住。经过蟹池现场盘问,偷盗者指着简单的作案工具与诱饵,“竹筒子倒豆”般说出了作案的手段,居然是以鳝血为饵,诱惑螃蟹,趁机偷盗,  相似文献   

7.
湖泊河蟹捕捞规律与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又名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 ) ,肉质鲜美 ,营养丰富 ,是我国传统的水产珍品之一。随着河蟹人工育苗的成功与推广 ,加上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河蟹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河蟹养殖主要有池塘精养和湖泊粗养。然而湖泊养蟹过程中 ,成蟹回捕率低是当前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放养扣蟹 ,一般回捕率不会超过 2 0 % ,而影响成蟹回捕率的因素较多 ,如蟹苗种质差、成活率低等。但据作者的调查 ,起捕时间规律和起捕方法的选择是提高成蟹回捕率的关键因素。对湖泊采用“迷魂阵”捕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围拦养鱼的捕捞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由于围拦养鱼是在天然水域中进行,不可能象池塘一样“竭泽而渔”,而且养殖的鱼类中,绝大多数为中下层鱼类,这些鱼起捕困难,特别是鲤、鲫鱼,一般起捕率仅10—30%。严重地影响了当年的经济效益,投资的回收,在一些严重的地方,直接影响了围拦养鱼的再经营。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利用陆浑水库的天然饵料资源,提高常规鱼类的产量,我们从1991年起把水库捕捞方法由“群捕”改为“国捕”,减小鲢、鳙鱼种的投放规格,同时加大清野力度,采取捕大留小的措施,显著地提高了鱼产量,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1水库条件陆浑水库建于1959年1...  相似文献   

10.
不少地方在起捕热水鱼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引起鱼类急性生理缺氧症,从而导致大批量的鱼陆续死亡,其损失不亚于泛池。渔民群众称这种现象为“炸网”。为了避免发生“炸网”事故,掌握科学的热水鱼起捕方法,现将造成“炸网”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一是水温的影响。一般水温低于20℃时很少出现“炸网”;水温23℃以上时即可发生“炸网”现象;当水温高于25℃时,“炸网”频率明显增高。二是缺乏适应性锻炼。一般初次起捕热水鱼的养殖水体易发生“炸网”。连续作业和经常性起捕热水鱼的养殖水体发生“炸网”现象则较少;也有的连续捕捞一段时间后,停止作…  相似文献   

11.
1鳜鱼的捕捞1.1网捕鳜鱼1.1.1刺网捕鳜刺网可用单层,也可用多层,但在实际生产中多用单层,以降低成本。用刺网捕鳜,要根据不同的季节,以及不同的水域环境来下网,比如在水库中,应在山崖水较深的库边下网;在湖泊中,应在水草茂盛的区域下网;在春季,应在浅水区下网;在冬季,应在深水区下网,这样起捕率较高。1.1.2拉网捕鳜一般是在收获的时候采用,拉网操作方法与常规鱼操作方法相同,不过,应注意拉第一网后,再隔一段时间待池水平静鳜鱼“出窝”后再拉第二网,以提高起捕率。拉捕鳜鱼时动作要迅速,先挑选未达标要回塘的鳜鱼,以免受伤。此外,起捕鳜鱼的…  相似文献   

12.
在池塘中对柏氏鲤F1进行抗寒性和起捕率试验 ,1~ 3龄鱼越冬成活率达到 70 %以上 ,1~ 4龄鱼两网起捕率达到 80 %以上  相似文献   

13.
易捕鲤是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利用柏氏鲤(大头鲤,Cyprinuspel-legrini Tchang原产于云南,属中上层鱼类,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味美,易捕捞,但抗寒能力差,不能在北方越冬)与双交种杂交(柏氏鲤×双交种),再经过近5年的反复筛选而选育出一个抗寒、起捕率高的鲤鱼新品系。虽然易捕鲤具有了一定的抗寒能力,但是其抗寒能力仍不及其它北方鱼类,如果越冬管理不当及入越冬池前的预防措施做的不好,也会造成其越冬成活率低下,为了使易捕鲤安全地度过长达5  相似文献   

14.
柏氏鲤F1抗寒性及起捕率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池塘中对柏氏鲤F1进行抗寒性和起捕率试验,1-3龄鱼越冬成活率达到70%以上,1-4龄鱼两网起捕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正基于工业自动化和物联网技术的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使用寿命长,正常使用可以运行15年以上。养殖产量高,单槽120m~2的水面,养殖产量可达4万斤以上。人工成本低,可实现一人管多槽,甚至可以无人值守。饲料利用率高,精准投喂,投喂量可计可控。起捕率高,可以实现100%起捕。生态环保,零抗  相似文献   

16.
怎样多捕底层鱼,提高捕获率,是几年来在养捕事业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较大水面的养鱼,由于底层鱼的不易起捕,往往对鲤、鲫焦的饲养,信心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场在昆承湖曾作了多次试验,初步获得一些经验,整理介绍,供作参考。一、网具革新,改进装法:过去外荡养鱼的扞捕常使用绍  相似文献   

17.
每当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的鲜美肥壮的螃蟹便大量上市了。螃蟹,学名“中华绒螯蟹”,生在河中,叫“河蟹”,长在湖中,称“湖蟹”,由于它的螯、脚有毛,故又称“毛蟹”。总之,螃蟹的称谓,纷说纷云,正如,蟹的脚多,称谓也多。宋代傅肱撰写的《蟹谱》,对于螃蟹的称谓,真是离谱出奇,现特择录之:“…以其横行,则曰螃蟹;以其行声,则曰郭索;以其外骨,则曰介士;以其内空,则曰无肠”。“以其横行,则曰螃蟹”。“横行”实为螃蟹的代名词。唐代诗人皮日休诗曰:“未游沧海已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适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这“横行”是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县内塘养鱼较普遍地实行多品种、高密度、不同规格的鱼混合精养,每年在七、八、九三个月起捕热水鱼——双季鱼供应上海市场。由于大中小鱼“三代同堂”,捕大鱼时把中小鱼也同时打入网内,每一网次少则几十斤,多则几百斤,夏秋天气炎热,每次起捕造成大量鱼种损伤和死亡,生产上和经济上都受到不少的损失。去年三号桥养殖场渔民王大  相似文献   

19.
鲤鱼起捕率低是多年来淡养的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我所为了搞清抗寒和高起捕率的遗传规律,先后进行了柏氏鲤与黑龙江鲤、德国镜鲤、荷包红鲤等的正反杂交。从中选出一组双杂交种 [(柏氏鲤×镜鲤 )F1× (黑龙江鲤×红镜鲤 )F1],此组种系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起捕率却不很高,其起捕率高者为两网 40%左右,为提高起捕率,又以此组鲤鱼与柏氏鲤原种进行回交,得到一组抗寒能力强且高起捕率鲤鱼新品系。   1983年我所从云南引进 58尾柏氏鲤亲鱼,采用杂交技术分别与黑龙江野鲤、江鲤和散鳞镜鲤进行正反交,并对其亲和力及后代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20.
▲洪泽湖去年秋汛螃蟹大丰收,产量达300万斤,是30年来少有的高产年分。螃蟹大丰收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外,主要是洪泽县水产部门和广大渔民认真保护资源,实行捕养结合。近两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