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正>毛嘉峰是宁远县湾井镇和城村农民,曾当过兵,在国有企业当过工人。1993年南下广东打工,2003年成为东莞市一家台资企业的行政总经理,年薪30万元。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生态循环农业。毛嘉峰认识到,生态循环农业一定是"朝阳产业",前景看好。2012年3月,在一片质疑声中,他毅然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流转67公顷山地,建设生态农场,发展"种植玉米-玉米  相似文献   

2.
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阴山下的四子王旗,举世瞩目的"神舟"载人飞船在四子王旗的成功着陆,使这片美丽的草原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内蒙古的怀抱!如今,在这里传颂着一位新型职业农牧民的华丽转身的故事,由一位种植大户蜕变成农场主,转型为经营者,华丽转变为鄂中生态经销商,后又转型为作物服务商,建立起马铃薯种植协会,聚集金融资源打通产销两端,完成全产业链布局。他,就是四子王  相似文献   

3.
<正>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林地内单一的种植和培育林木并不能满足人们对林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而林下种植则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发展种植业,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也是国家大力推广的生态种植模式。林下生态种植模式生产的产品绿色、无公害,符合现代人的消费要求,保证了"舌尖上的安全",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正>5月15日,在"2015中国蔬菜产业大会暨创新发布大会"召开之际,双赢集团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河北石家庄同期召开"双赢生态果蔬专用肥产品发布会",双赢生态果蔬新型生态专用肥隆重问世。这是双赢集团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赢生态)自成立以来,以"发展生态肥料、促进生态农业、共享生态食品"为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潜心绿色生态肥料领域科研攻关的又一新成果。果蔬用肥问题严峻迫切需求生态专用肥发布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树清,详细介绍了我国蔬菜用肥现状与发展趋势。他表示,目前我国蔬菜种植面积大于3亿亩,蔬菜总产量突破7亿吨/年,  相似文献   

5.
<正>农场积极调整种植布局,实行麦稻连片规模化种植;稳步发展大棚西瓜,年种植一万亩左右;引导职工在路边、渠边及零星隙地栽植油菜等经济作物。每年4月,农场拾边油菜一片黄、大棚西瓜一片白、田间麦子一片绿的"三色生态农业"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观光游览。农场还充分挖掘1.2万亩林地资源效益。加快到期林木的砍伐更新,将完成更新的林地统一收归国有,采取按比例分成的管护模式。加强林带内温光空间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在新栽植林带内开展作物套种,在成熟林带内科学布局林下草鸡养殖小区,  相似文献   

6.
陈蕾 《中国农资》2021,(3):15-15
滔滔绰尔河流淌,巍巍兴安岭绵延,位于内蒙古东北部,有一个名为"兴安盟"的地方,在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的地带,依托这里的肥沃土质和良好的生态,内蒙古兴安盟的绿色农业、科技农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玉米是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宋福杰作为有30年种植经验的"老庄稼人",在这片热土上撒下了自己辛勤的汗水。在这些年的种植过程中,他用过的化肥品牌数不胜数,而去年他选择使用了"富岛"增值复合肥以后,觉得再也离不开它了。  相似文献   

7.
正见到赵汉,是11月17日的早晨。在洱源县邓川镇旧州村的千亩大蒜生态种植示范区,他蹲在田间,手里轻托着蒜叶,正在和大蒜种植户杨锡丽细细地说着什么,"你看这片蒜叶已经有点苗黄、苗弱的现象了,这几天要赶快追施一定量的复合肥……"赵汉是洱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一名高级农艺师,自今年洱源县邓川镇推进千亩大蒜生态种植示范工作以  相似文献   

8.
正从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城出发,约20多分钟的路程就到了太平镇邓村,沿着林荫小路拐几个弯就是神仙坑生态茶园。这"茶叶庄园"主人是谁?答案就是新兴县六祖乡人李国勋。10多年前,李国勋受雇于一间茶叶公司管理茶园。由于对茶叶种植的无限热爱,他辞职与拍档一起承包这片山地发展生态环保旅游观光茶园,创业初期资金不足,李国勋还向  相似文献   

9.
<正>开启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湖南生安赛特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创建于2012年4月,总投资6500万元。公司是以湖南农业大学为技术平台,依托张家界享誉世界的生态资源,从事生态种养和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等生产运营,集种养循环、良禽繁育、生态养殖、有机种植、农产品深加工及运营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企业。公司于2012年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3年5月完成"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申报认定,"慈利县天然富硒产业大米"实施单位;在产业化基础建设方面,公司成立了慈利生  相似文献   

10.
做为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莘县,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是重要的蔬菜大县、食用菌大县。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创新了"蘑菇-香瓜-草菇"轮作栽培技术,实现了"三种三收生态高效益种植"。笔者广泛深入田间地头,总结整理了草菇的种植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在铁东区山门镇大洼村二社,有一位普通的葡萄种植能手崔伟,12年前,开始种植葡萄,随着种植规模逐渐扩大,往日的荒地如今成为一片"绿色长廊"。他也从当初不懂葡萄种植技术的"门外汉",成为今日地地道道的葡萄种植行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大户和致富带头人。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略显腼腆的崔伟打开了话匣子:我家原来住在铁东区黄土坑街,1993年一次意  相似文献   

12.
<正>提起河南焦作的温县,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温县闻名天下的铁棍山药。其实温县还大量种植了一种极富品质、有"长寿果"之称的核桃。温县温泉镇有一片核桃种植密集区,这片核桃园的主人叫高兴旺,是位"高人"。老高干了几年干果批发的生意后,回到老家温泉镇包了几亩地种植核桃。开始时没有核桃种植技术,他通过上网、请教他人等方式,不断琢磨着怎么把核桃种好。后来,高师傅的核桃园逐渐做大,也带动了不少村民一起种植核桃。这时候爱折腾的老高又另辟蹊径,搞起来核桃采摘园。  相似文献   

13.
<正>湖南生安赛特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创建于2012年4月,总投资6500万元。公司是以湖南农业大学为技术平台,依托张家界享誉世界的生态资源,从事生态种养和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等生产运营,集种养循环、良禽繁育、生态养殖、有机种植、农产品深加工及运营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企业。公司于2012年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3年5月完成"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申报认定,"慈利县天然富硒产业大米"实施单位;在产业化基础建设方面,公司成立了慈利生  相似文献   

14.
<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持农业生态平衡是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是集种植、养殖、太阳能开发和生物资源循环利用于一体的一种生产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满足了了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目的,达到了能源、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最佳生态模式。"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已经成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区河下镇赤谷山村,有一大片绿油油的杨梅林,不仅风景如画,还是当地村民的"摇钱树"。当记者踏入这样一片杨梅林时,最直观的感受是杨梅林呈现林海般的色彩,让人流连忘返。本期采访的主人公严祎华先生有着多年种植与经营杨梅的经验,他于2017年成立了新余市仙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当地村民规模化种植杨梅,并帮助当地贫困户脱贫增收。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是如何通过种植杨梅致富的吧!  相似文献   

16.
<正>连日来,安宁市温泉镇金色螳川景区的百亩余向日葵竞相绽放,一片金黄,美不胜收,让慕名前来赏花休闲的游人流连忘返。"金色螳川"已成为安宁市围绕打造昆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发展生态种植、助推生态旅游的一个品牌景点。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笔者来到平邑县武台镇南武沟村的"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该村种植户董现忠面对最后一茬成熟的葡萄,脸上堆满了丰收的喜悦。对于他来说,葡萄就是他创业致富的"金蛋蛋"。董现忠告诉笔者,南武沟村高效生态葡萄园建于2012年,总投资200多万元,目前园内种植用来酿酒的葡萄6.7公顷,供游客采摘观光的葡萄6.7公顷,同时栽植培育了葡萄盆景0.7公顷。经过不断考察,引进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安徽省岳西县中药种植存在问题:大规模种植的品种单一、种植面积分散、缺乏专业技术指导、种植方式不科学造成资源浪费及环境破坏等。进而提出岳西县中药种植业发展策略:政府提供惠民服务,推广"企业承保+农户种植"模式,加强专业技术培训、致力资源共享,推广生态有机种植理念。  相似文献   

19.
蓝莓种植中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实践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生态循环农业在蓝莓种植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农牧结合,达到节约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介绍了"羊粪、秸秆、木屑—肥料—果蔬"绿色环保生态循环型农业模式,以期为蓝莓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吉林农业》2014,(18):6
<正>林茂胜是辉南县辉发城镇兴隆村兴隆屯的农民,也是乡亲们眼中的能人。提起他,乡亲们都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有"正事儿"。林茂胜今年45岁,12年前一家四口人离开家乡去松江河打工。在松江河打工期间,"人参之乡"规模种参、生态种参致富的做法给了他很大启示,他毅然回到家乡开始种植人参,从此走上了林特产业发展之路。与参农打交道,了解人参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