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泥鳅苗种培育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为鱼苗培育,是将全长约5.3毫米鱼苗培育到1厘米左右;第2阶段为鱼种培育,是将全长1厘米左右的稚鱼培育至3厘米或更大规格的鱼种。一、鱼苗培育孵化3天左右的鳅苗,便开始摄食外界食物,这时即可移放鱼苗培育池进行饲养,放养密度为2000~4000尾/平方米。如果培育池兼作孵化池,那么孵化后的鱼苗留原池继续培育。鱼苗开始摄食后,适口的天然饵料  相似文献   

2.
《农村实用技术》2009,(12):56-56
黄颡鱼大规格鱼种培育,是指将3cm左右的鱼苗培育成5~8cm的鱼种。在培育过程中必须根据黄颡鱼的特点,抓住几个主要技术要点,才可获得成活率高、体质健壮的优质鱼种。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大规格鱼种培育,是指将3cm左右的鱼苗培育成5~8cm的鱼种.在培育过程中必须根据黄颡鱼的特点,抓住几个主要技术要点,才可获得成活率高、体质健壮的优质鱼种.  相似文献   

4.
黄尾密鲴又名黄姑子,是鲤科鱼类中的一种中小型鱼类.在江河、湖泊、水库中该鱼可以自然繁殖,群体生殖能力强.由于该鱼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强、肉味鲜美、经济价值高等优点,是池塘和大水面增养殖的好品种.现就其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一、人工繁殖   1.亲鱼选择及雌雄鉴别:黄尾密鲴2冬龄即可达性成熟,一般体重在0.3公斤以上,可于每年的捕捞季节在江河湖泊内捕获繁殖用亲鱼.   黄尾密鲴在生殖季节,雌雄鱼都可出现追星,但分布不同.雌鱼主要分布在头部,而雄鱼周身都有,尤其头部、背鳍以前的背部、腹鳍基以前的腹部以及胸鳍上更为显著.   2.亲鱼培育:黄尾密鲴是以高等植物碎屑、硅藻和丝状藻为主食,也食少量的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亲鱼可单养、混养,单养以每667平方米(1亩)放养0.5公斤个体300尾左右,混养以每667平方米放养100尾左右为宜.   亲鱼培育池在开春后每天每667平方米平均施放发酵粪肥50公斤,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之间.每天喂豆浆、豆渣或糠麸之类.每半月冲水1次.到繁殖季节都可达性成熟.黄尾密鲴比较急躁,为适应人工繁殖操作,减少死亡,每年秋、春应定期拉网几次.经过锻炼的亲鱼,在催产时遇到拉网,不会造成受惊跳跃受伤.   3.催产:催产季节,要求水温稳定在18℃以上,最适宜水温20~26℃.常用催产药物中以鲤鱼脑垂体PG和促黄体素释放素类似物LRH-A的效果最好.雌鱼每尾剂量为PG2~3毫克;或LRH-A50~100微克.每尾注射液控制在0.5毫克.以进行腹腔注射为宜.采用一次注射法. 注射催产药物后,将亲鱼放在产卵池中自然产卵.一次注射效应时间:水温18~20℃时为12小时,20~23℃时为9~10小时,23~29℃时为6~8小时.用LRH-A时效应时间相应推迟4~5小时.   4.孵化:黄尾密鲴为漂浮性卵,其孵化管理方法与四大家鱼相同.孵化缸放卵密度以每百公斤水10~20万粒卵,孵化环道每立方米水80~100万粒为宜.   黄尾密鲴鱼苗体质娇嫩,需氧量高.在出苗过数时需要带水操作.   二、苗种培育   1.鱼苗培育:方法同家鱼,每667平方米放养20万尾左右.经一个月培育一般可达3.3厘米左右,成活率60%左右.   黄尾密鲴鱼苗个体比家鱼苗小,易受大型水蚤的危害.因此,鱼苗下塘前不能过早施肥,以减少水蚤繁殖.水色嫩,小型浮游生物多,有适口饵料,有利于鱼苗生长.在鱼苗下塘前发现大型水蚤较多时,每立方米水用敌百虫(90%含量)0.05克全池泼洒杀灭.   黄尾密鲴鱼苗娇嫩,鳞片较松散,容易脱落,易被擦伤,出塘前要经过拉网锻炼.夏花出塘规格以在3.3厘米以上为好.   2.鱼种培育:采取单养或混养均可.方法同家鱼.单养每667平方米放养8000~10000尾,出塘规格达10厘米以上.与家鱼种混养时每667平方米放养500~1000尾,出塘规格达13~16.5厘米;每667平方米放2000尾,出塘规格10厘米左右.   ……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圆吻鲴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苗种培育等技术。结果表明:野生圆吻鲴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培育可达性成熟;注射混合催产剂在水温21.24℃时效应时间8.11h;采用人工授精、石膏粉脱粘、流水孵化可规模繁殖;鱼苗培育采用江浙传统的“豆浆法”;“夏花”鱼种经5个月左右的培育可养成32.2—36.4g尾规格的鱼种。  相似文献   

6.
采用活性氨基酸肥水法,细鳞鲴鱼苗每667 m~2放养密度控制在25万尾,经30-40 d培育,可获得全长3.5-4.0 cm的细鳞鲴夏花鱼种,成活率在70%左右;夏花鱼种经分稀后转入冬片鱼种培育,每667 m~2放养密度控制在3 000-5 000尾,并每667 m~2混养夏花鱼种白鲢4 000-6 000尾、鲫鱼4 000-6 000尾、草鱼1 500-2 500尾、团头鲂1 000-2 000尾。经5个月养殖,可获得平均规格达全长15 cm左右、体重80尾/kg的细鳞鲴冬片鱼种,成活率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7.
一、鱼种的培育当孵出的鱼苗的卵黄膜基本消失,体色变黑时,即可转入专门的培育池饲养。饲料以水蚤为主,辅之以蛋黄浆等。育15~20天,鱼苗长到3厘米规格时,就应及时过筛,分级分池饲养,进入鱼种培育阶段。鱼种培育阶段的主要饲料是水蚯蚓,鱼苗达5厘米后就可以开始用添加剂引诱的配合饲料进行食性转化,日投量为鱼体总量的3%~10%。这一阶段应特别注意防止自相残食,控制措施除供足饵料外,还必须经常地、严格地将全池鱼苗过筛,分级分池饲养。当鱼苗长至10厘米左右时,就可放入大池或池塘进行成鱼养殖。二、成鱼养殖大口鲶的适应能力较强,既可在池塘…  相似文献   

8.
一、苗种来源与鱼种培育德宏州水产站于2003年11月底从梁河勐养镇购进本地胡子鲶亲鱼在州鱼种站鱼种培育基地进行塑料大棚越冬养殖,采取人工繁殖方法培育鱼种,将催产后的雌雄亲鱼按1:1的比例,每平方米放5对左右,水深在30cm左右,池中放置鱼巢供卵粒附着用,亲鱼在池中自然发情、产卵、排精、受精。人工授精时雌雄按3 ̄5:1进行群体催产,待雌鱼发情能挤出卵子时,即可采卵、受精。孵化时水深20 ̄30cm,放卵密度为2 ̄3万粒/L,孵化过程中关键是控制好水质,保持水位20cm左右,保持水温23 ̄33℃。孵化后经过鱼苗和鱼种培育两个阶段于5月初培育出大规格…  相似文献   

9.
北方鲤鱼养殖与常见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鲤鱼养殖技术1、鱼苗培养鱼种必须选取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行动活泼、规格整齐者。鱼种培育一般采取2~3个品种的鱼混养,但以一个品种为主。以鲤鱼为主养鱼的池塘,667平方米放夏花6000~每8000尾,搭配20%的鲢鱼和草鱼或20%的鳙鱼和草鱼,出塘规格可达15~18厘米;如每667平方米放夏花8000~10000尾,出塘规格可达13~16厘米。日常管理是每天巡塘一次,观察水色和鱼种的活动情况。要经常清洗饵料台,清除池边杂草。每10~15天用漂白粉消毒食场。  相似文献   

10.
鱼种培育是一项基础工作,是夺取成鱼养殖丰产丰收的重要保证。一龄鱼种培育是指将3厘米左右的夏花培育至年底,育成规格达8~20厘米的优质鱼种。现将相关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鱼种培育者参考。一、培育池条件鱼种培育池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不怕旱涝、环境安静、无污染源的地方。池形  相似文献   

11.
<正>许多地方驯养育成的鱼种规格大小不一、相差悬殊,这会影响养殖成品的规格整齐和市场销售,也会带来经济效益不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放养的鱼苗规格不齐放养鱼苗本身的规格不齐是造成鱼种规格不齐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大小不一的鱼苗群体往往强弱较明显,强的不但适应快、开食早,挑食能力也强。而且这种现象会随着养殖时间延长日趋明显,最后育成的鱼种规格必然不齐。2放养时间不统一虽然放养鱼苗的规格都很整齐,但如果不是同批苗同时放养,也会造成鱼种的规格不齐。这是因为鱼类在鱼苗阶段生长速度最快,特别是驯化的鱼,几乎是一天一个样,放养晚的自然跟不上放  相似文献   

12.
鱼苗在池塘中进行培育主要是将鱼体长在三厘米左右的小鱼在池塘中进行培育,培育所选择的水体也都为淡水,以这种方式所培育出来的鱼称之为夏花鱼种。在池塘中培育的过程中,因为鱼苗的自身较小,所以鱼苗在池塘中自主活动力较弱,自主的摄食能力也不强,同时相应的新陈代谢能力比较强,这就需要在进行池塘鱼苗培育过程中极为小心。本文重点就对池塘培育淡水鱼苗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湘云鲫、湘云鲤鱼苗培育是指水花下池经过20天左右饲养成体长3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由于鱼苗小,游动力弱,撮食能力低.对外界环境和敌害生物的抵抗能力差.新陈代谢水平高。因此.鱼苗培育必须精细管理.小心操作,鱼苗阶段的病害防治也必须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2015,(4)
<正>1.鱼种池混养鱼种池混养沙塘鳢不仅培育了大规模鱼种,更重要的还可获得一定产量的商品沙塘鳢,进一步提高鱼种池的养殖效益。(1)夏花鱼种池混养以鲫鱼、草鱼种为主的鱼种池,主养鱼苗(体长2厘米左右)每亩(1亩=667平方米)放养160万尾左右,混养夏花沙塘鳢600~700尾;以鲢、鳙鱼种为主的鱼种池,主养鱼苗每亩放养150万尾左右,混养夏花沙塘鳢2O0~400尾。一般年终每亩可获大规格草、青、鲢、鳙鱼种250~400千克,获商品规格(30~50克)沙塘鳢10~20千克。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2020,(8)
正鳜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极具营养价值及药用功效,是一种名贵淡水食用鱼,养殖前景看好。1.鱼种池套养鱼种池套养鳜鱼不仅可培育大规格鱼种,还能获得一定产量的商品鱼,进一步提高鱼种池的养殖效益。(1)鳜鱼夏花鱼种套养以饲养草鱼种为主的鱼种池,可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放主养鱼苗(体长2厘米  相似文献   

16.
刘勃 《农家致富》2006,(9):39-39
饲料与驯化 驯食在夏花放养后第2天即开始.用于培育冬片鱼种的人工饲料主要有鱼粉、蚕蛹粉、豆饼粉,常规鱼类颗粒粉碎料亦可.要求蛋白质含量较高(38%以上)。日投量:体长3厘米的鱼苗250~300克,万尾:体长5厘米的鱼苗500~600克,万尾:体长6厘米的鱼苗1—1.2公斤,万尾:体长7.8厘米的鱼苗1-5公斤/万尾。一般日投饲料2次(上午、下午各1次),可在池塘周边泼洒投喂(上风处多投),也可在池塘边搭多个食台投喂。开始驯化的前10~15天.采用较细的粉状饲料(30目左右),随着鱼种个体的生长,粉状饲料的颗粒逐渐加粗。日投喂量根据天气变化、鱼吃食及生长情况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7.
<正>鲴鱼是细鳞斜颌鲴、黄尾密鲴、圆吻鲴、银鲴等四种鲴鱼统称,是湖南省洞庭湖水系的名产。此鱼鳍与鱼尾分别呈青黄色与橘黄色,规格为500克左右,别名黄板刁、黄姑子、板黄鱼等。鲴鱼有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特殊功能,又称生态鱼。鲴鱼适合规模养殖且营养丰富,深受群众喜爱,是有重要经济价值和发展前途的自然增值优良鱼类,是全国重点推广的四大优质鱼之一。一、鲴鱼的养殖前景鲴鱼生长快、易捕捞、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8.
<正>一、鱼苗培育概述鱼苗培育是指从鱼苗下塘后养至夏花鱼种的生产过程。因为鱼苗(又称水花、鱼花等)专指刚孵化出来至卵黄囊消失、腰点明显的仔鱼,其身体纤弱,摄食能力差,所以在进行鱼苗培育时应该认真细致,并采取以下3个步骤对鱼苗进行培育:(1)经10—15天饲养,将鱼苗养成长为1.5—2.0厘米的稚鱼,称为乌仔;(2)再经过10—15天饲养,将乌仔养成长3.0—5.0厘米的夏花;  相似文献   

19.
<正>一、网箱规格网箱一般采用2×3或3×3聚乙烯线编织而成,为便于操作,其设计规格为4米×5米×2米或4米×7米×2米,入水深1.5米。网目大小视鱼种放养规格而定,以不逃鱼为准。一般放养8厘米左右的鱼种,网目为1厘米;放养每尾50克以上的鱼种,网目为2.5厘米,网箱以木桩固定,下方四角以卵石等作沉子,上方以铁油桶作浮架,随水位升降而浮动。  相似文献   

20.
兰天 《新农村》2008,(3):24-24
1.彻底消除敌害 放养鱼种前,利用枯水季节,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进行全水库除害。 2.完善拦鱼设施 拦鱼网一般要求网目4~5厘米,应能拦截16厘米以上大规格鱼种。 3.降低放养规格 新建水库拦鱼设施齐全,可适当降低放养鱼种规格,草鱼、青鱼鱼种体长可降至不小于16厘米,鲢、鳙鱼鱼种应在13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