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南丹凤县移民搬迁绩效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陕南移民搬迁的目的出发,选择了陕南丹凤县作为实地调查研究的对象,设计了评估陕南移民搬迁的指标体系,并运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测算了各个指标的得分与评估水平。研究表明:2年来丹凤县移民搬迁取得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综合效益评估结果均为"良好",经济效益的评估结果为"一般"。鉴于此,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综合效益方面,结合最基层指标的评估结果,对丹凤县移民搬迁效益、内在机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陕南移民是新中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迁移,对地区扶贫减灾工作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从移民主观视角出发,选取商洛市丹凤县为样本,设计了移民搬迁满意度指标体系,结合实地调研,运用问卷和访谈法,测算各指标得分和满意度水平,以期从侧面反映陕南移民搬迁现状。研究表明:移民在综合效益、社会适宜性和环境效益方面满意度评估结果均为"满意",经济效益评估结果为"一般"。说明移民对居住条件、教育医疗、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改善给予充分肯定,但同时也存在收入渠道狭窄、土地耕种困难、生活用水不便等问题。需要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创新搬迁安置土地随迁政策,加大饮水工程建设力度,真正实现"搬的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陕南汉中地区的实地考察和调研,以汉中市南郑县为例,对该县的移民搬迁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对搬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具体从南郑县区域特征入手,通过对移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同时以大量数据进行辅助研究,将南郑县移民搬迁现状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同时就移民搬迁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并具体分析了该县的发展前景,对于南郑县乃至陕南地区的移民搬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郝高建  邹婷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4,15(12):2264-2270
通过对陕南汉中地区的实地考察和调研,以汉中市南郑县1为例,对该县的移民搬迁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对搬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具体从南郑县区域特征入手,通过对移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同时以大量数据进行辅助研究,将南郑县移民搬迁现状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同时就移民搬迁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并具体分析了该县的发展前景,对于南郑县乃至陕南地区的移民搬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冯明放  彭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482-15484
在分析陕南移民搬迁具有搬迁规模宏大、移民类型多样、搬迁周期长和所需投资大等特点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视角对陕南移民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解决的思路,即提供搬迁资金援助、完善搬迁用地供求、多种模式的就业带动等。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204-206
2010年陕西省政府决定用十年时间完成对陕南山区约240万人,约60万住户的搬迁。山区长期被泥石流、洪涝灾害等终年困扰的农民进行搬迁,现阶段搬迁工作已接近尾声,移民"迁得出"的问题初步完成,在政府强力推动之下山区移民搬迁的安置房主体上都已就绪,根据山区移民的不同层面陆续被安置。"迁得出"已基本实现,那么怎样能够"稳得住并最终致富"是山区移民最为关心与渴求实现的长期目标,其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山区移民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心理等维度的社会融入之路。基于对陕南山区调研,着力考察山区移民社会融入特征、问题与影响机制以及思考探索山区移民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社会融入的创新性路径。  相似文献   

7.
采用定性、归纳演绎等方法,分析洋县实施生态移民搬迁的模式,根据全县移民搬迁实施情况,归纳总结经验,并对当前洋县实施移民搬迁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做好洋县及整个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陕南移民搬迁后形成的新农村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结合商洛市移民搬迁的政策,分别从移民搬迁后的集中安置、搬迁成本、政府补贴、相关制度以及居住环境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落实移民搬迁政策、调整农业结构、建立特色农业、利用商洛市矿产资源带动就业、搞好移民搬迁户的信息服务工作等方法,这对商洛市新农村的健康发展起到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陕南移民搬迁存在的搬迁资金紧缺、土地资源紧缺、产业落后、就业增收渠道狭窄、社会公平等问题,提出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完善政策体系;着力破解移民搬迁中的资金制约因素;有效化解移民搬迁中的土地制约瓶颈;抓好产业培育和进镇农民就业;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扎实有序推进移民搬迁,促进陕南农村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陕南移民搬迁政策的大背景下,将陕南移民搬迁同后续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是稳得住、能致富的关键所在和必然选择。茶叶是商洛市的主导主业之一,其种类较多、产量和产值不断增加。但存在政府部门宏观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茶叶企业整体实力普遍偏低、茶农思想落后、受教育程度不高等问题,提出通过强化政府的组织和引导、发展茶叶的产业化经营、加强对移民茶农的培训和教育等对策,大力发展商洛市移民后续茶叶产业。  相似文献   

11.
陕南地区大规模避灾移民搬迁工程有助于改善灾区民众生活状况,提高其生活水平。通过实地调研,对274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影响农户避灾搬迁意愿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户主身体健康状况、搬迁前道路类型、灾害年损失程度及搬迁后家庭收入变化情况对农户搬迁意愿的影响较大;户主文化程度、原住地离集镇距离、搬迁前家里通电状况等因素对农户搬迁意愿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生态移民作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反贫困的重要对策,被广泛采用于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开发中。陕西省南部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已见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农户居住环境显著提高、农业产业结构得以调整,促进了当地的城镇化建设。然而,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政府对移民搬迁资金投入不足、缺乏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移民农户后续产业发展能力不足、移民安置点住房空置与空巢老人现象突显等问题。笔者在对陕南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现阶段陕南大移民的背景下,采用实地调查法和个别深度访谈法对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的金丝峡镇、丹凤县的竹林关镇和镇安县云盖寺镇共三个样本点202户移民搬迁户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商洛市移民户对移民政策的响应情况并对移民户移民前后的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进行了纵向比较,进而提出了相关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陕南移民搬迁效益评价研究——基于对山阳县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评价陕南移民搬迁效益的指标体系,以山阳县为例,通过调查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山阳县两年来移民搬迁的成效,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综合效益以及27个最基层指标方面作了测算。进而,结合测算结果对其内在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杨冰  王渝凤 《农家科技》2011,(10):92-93
今年上半年,地处西北黄土高原的陕西省传出一则消息:该省将用大约10年时间,在陕北、陕南完成总计279万余人的大规模移民搬迁。其人口搬迁量总和,是号称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移民——三峡库区百万移民总量的两倍多。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安康市汉阴县移民搬迁138个样本户的2017年数据,对汉阴县移民搬迁过程中存在的土地利用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表明,移民搬迁对农户土地利用的影响较为多样,主要是受安置点种植面积、建新不拆旧、农户家庭劳动力、土地流转等因素的影响。并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水库移民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相当一部分水库移民十分贫困,经济与社会生活缺乏保障,存在一系列社会问题。以阆中市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搬迁为例,从剖析移民生存的基本特征入手,制定移民避险解困搬迁方案,阐释移民搬迁所带来的效应,并提出提高移民搬迁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作为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脆弱是农民贫困的主要成因,因此,移民成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农村脱贫的主要途径,而解决贫困地区农村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改变其贫困现状的根本问题和最终目标。通过对扎拉村扶贫搬迁后农户生计问题进行调研发现,搬迁后,移民的生计模式发生了一定变化,开始向多样化发展,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生态移民如何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移民所面临的社会适应困境就是问题之一。本文将阐述靖安安置点移民面临的经济、生活和心理3方面的转变,来分析移民面临的社会适应困境,并为增强移民的社会适应性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古浪县下山入川生态移民搬迁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浪县移民搬迁工程是南部山区人民的福利,也是古浪县精神风貌转变的重大路径,"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为中国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做出了重大贡献。古浪县南部山区,11个乡镇,6万多人搬迁至美丽富饶的移民新区。对移民搬迁主要政策解读和其落实情况进行概述,对移民搬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