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刊上期发表了《宋僧吴理真〈行状〉考述——神化"西汉茶祖"和中国植茶始祖不可取》后,近日笔者又有一些新发现,再作补充。到目前发现为止,《宋甘露祖师像并行状》(以下简称《行状》)是吴理真事迹的最早出典。《行状》之所以成为"西汉茶祖"的出典,是由于有人用的是移花接木之术。他们以《行状》为骨,罗列大量或与吴理真无关,或是《行状》之后被后人误读、东拼西凑、牵强附会、经不起推敲的史料  相似文献   

2.
(4)清头目:共12家,附4方。从功效言者仅“清头目”一项,有《汤液本草》、《本草图解》、《本经逢原》、《中国医学大辞典》、《中药大辞典》5条。比较具体的内容,见于从主治言的部分。称“头目不清”者,仅有《本草求真》;其余均与头痛有关。例如:“合芎(艹穷)、葱白煎饮,止头痛”,见于《日用本草》,此方在《中国医学大辞典》中也有引用,特称可治“热毒头痛”,恐未当。称“治头痛”者,有《茶谱》(毛氏);称“理头痛”者,有《古今合璧事类外集》;称治“脑疼”者,有《茶经》,称“愈头风”  相似文献   

3.
《茶经》引本草“苦茶”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经》分别引述了本草木部和菜部的苦茶条文,但本草这两部类中的。“苦茶”关系究竟如何,陆羽未作说明,试考证如下。一、《茶经》引文的出处经查证,《茶经》所引本草条文,分别节录自《新修本草》第13、18两卷,但陆氏引文颇有讹误,以《新修本草》残卷校正如下:(有·者为《茶经》脱误)  相似文献   

4.
原文: 一、种茶宜择山高向阳之地,有黑土砂砾者种之,其味清远兼有岩骨花香之胜。 诠释: 俗话:“高山出好茶,平地产好茶。”明·熊明遇《岕茶记》也述:“茶产平地,受土所多,故其质浊。”宋子安北苑《东溪试茶录》:“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唐·陆羽《茶经》记载:“上者生烂石(有光彩的砂砾土),中者生砂壤,下者生黄土”。这些都说明  相似文献   

5.
正膏方,又称煎膏;膏滋,是中国最古老的方剂剂型之一。《神农本草经》言:"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1膏滋和膏滋的功用"膏"之一字,辞义颇丰,以物言,则油脂为膏;以形态言,则凝而不固者谓之膏;以口味言,则甘美滑腴者为膏,如《山海经》注"言味好皆滑如膏",以所含内容言,则为物之精粹;以功用言,则有滋养膏润之作用,所谓"芃芃黍苗,阴雨膏之"(《诗·曹风》)等等。  相似文献   

6.
读《茶经》的一点新解薛德炳(四川万源市茶果站万源·636350)陆羽著《茶经》实地考察过山川、河谷的野生茶树或园地(农地)中生长的茶树。亦亲自动手采制、烹品茶叶。对茶的知识有直观和理性的感受。《茶经·一之源》中,(茶树生长)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  相似文献   

7.
(二)苎麻 1.苎麻的繁殖苎麻在古代就有有性和无性繁殖两种方法,这在《农桑辑要》中就有明确记载,但这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农政全书》就指出“无种子者,亦如压条栽桑,趣易成速效而已,然无根处取远致为难,即宜用种子之法”,说明用种子繁殖的,可以扩大推广面,但费工而收割晚,分根繁殖的足省工而收刈早,但不能致远。下面就介绍有性和无性繁殖的有关经验。 (1)有性繁殖古代有精选种子、培育壮苗、做好假植和移栽等多项经验。关于选种,《士农必用》就提出“种时以水试之,取沉者用”,这是用水洗法选取饱满肥实  相似文献   

8.
陆羽《茶经》六之饮,有“饮有觕茶、散茶、末茶、饼茶者”。在唐代已出现多种茶类,根据茶类的演变史,当时虽以团饼茶为主,但也有散茶炒青绿茶。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中的“自傍芳丛摘鹰咀,斯须炒成满室香”一句,被认为是中唐  相似文献   

9.
黔茶赋     
神州出好茶,黔茶独芬芳。黔地产茶,历史悠久,汉《华阳国志》"平夷山出茶"有证。唐朝陆羽《茶经》载文,"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在"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宋黄庭坚《阮郎归》描述,"…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清史稿?茶法》冠以"最"之荣。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富锌硒,此乃黔地茶树之特点:原生  相似文献   

10.
吴甲选 《茶报》2004,(2):6-6
今天是先父107周年诞辰的日子,在这里召开《茶者圣》上海首发式,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苏颂字子容,福建同安人,后徙居江苏丹徒;宋天禧四年(1020)生,庆历间进士,历官至宰相,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封魏国公;是宋代的一位相业彪炳的政治家,著名的天文学家、机械制造家、药学家、作家、藏书家。他校、编、著作甚多,其中易见者有《苏魏公集》七十二卷,《新仪象法要》三卷。苏象先编的《丞相魏公谭训》十卷亦流行。  相似文献   

12.
(一) 榷,本义为独木桥,引申为专利、专卖、垄断。《史记·王宗世家》:“韦昭曰……榷者,禁他家,独王家得为之。”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垄断”一词最早是亚圣孟轲(约前372~前289年)在《孟子》中提出来的(《孟子·公孙丑下》凡十四章)。在第十章中,孟子对垄断的解释:“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夫马,必求龙(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贱夫始矣,”这里孟子所指的垄断,是指小商贩在市场  相似文献   

13.
1 制定《种子法》的意义1989年 3月 13日 ,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 ,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条例》已无法适应种子产业发展的需要。《种子法》是为了更好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规范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使用行为、维护品种选育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种子质量水平、推动种子产业化 ,促进种植业和林业的发展。其颁布、实施对我国种子产业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 种子法的内容《种子法》是我国第一部依法治种的专门法律 ,总共有十一个章节 78条。在种子管…  相似文献   

14.
声明     
正本刊已加入"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本刊所付稿酬已含上述电子媒体稿酬,不再另付。凡向本刊投稿者,均视为已同意本条款。特此通知。本刊有少量文章来自有关媒体,请作者与本刊联系,以便寄样刊和稿酬。  相似文献   

15.
陆羽茶道三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曰:"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淮县馆。或言伯熊善茶者,李公请为之。伯熊著黄被衫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茶熟,李公为啜两杯而止。既到江外,又言鸿渐能茶者,李公复请为之。鸿渐身衣野服,随茶具而入。  相似文献   

16.
泉州清源茶     
泉州清源山传说宋朝就有种茶,然而见诸文献,则以明代记述较多。许次纾《茶疏》(1599)“武夷之外,有泉州之清源,倘以好手制之,亦武夷亚匹”。谢肇制《五杂俎》“今茶品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龙井也,阳羡也,天池也,而吾闽武夷、清源、鼓山三种可与角胜”。此后在其所著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余颇关心有关茶叶的文献,曾陆续查阅过不下五百种的有关资料(绝大多数是古代的),将其中有医疗效用者摘出,共有61种。现尽三日之功,将之排比、分类,总结出茶叶的医疗效用廿项。今不自揣肤浅,且作引玉之砖,敬以求教于茶、医两界同道。所引61种文献,约可分为以下四类: 1.本草类:共27种。《神农食经》、《桐君录》,均托名古人,均佚。前者引自《茶经》,后者引自《太平御览》第867卷。唐代本草3种:《新修本草》,苏恭等  相似文献   

18.
郑明道 《中国茶叶》2011,33(2):34-35
人们一谈起紫砂壶,就会想到发祥地宜兴,如古人李渔在《杂说》中赞美"茗壶莫妙于砂,壶之精者莫过于阳羡"。阳羡为古宜兴。周容(宁波鄞州人)在《宜兴瓷壶记》中说:"今吴中较茶者,壶必宜兴瓷云"。  相似文献   

19.
正茶文化忽悠的是我们自己,坑的是生存艰难的茶农。必须弘扬科学的茶文化,回归正本的茶道——精行俭德。陆羽在《茶经》中将茶道的原则概括为:"精行俭德。"茶乃草中英,草本俭物,山中自长,随意可采之。《茶经》卷下《六茶之饮》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者,荼也。《尔雅》有"苦荼"之句。《茶经》云:"茶茗久服,有力悦志。"这是对茶功效的概括,也说明茶初期似乎是常用药的一种。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西汉王褒《僮约》有"烹荼尽具""武阳(四川属地)买荼"。唐白居易《长恨歌》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所谓陆羽“更著《毁茶论》”一说提出剖析意见。《陆羽传》撰写者误引《封氏闻见记》这条不实的孤证,显系排茶者造作之辞,是个莫须有冤案。应为陆羽昭雪千年不白之冤,恢复陆羽一生始终爱茶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