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桐庐茶史话     
卢心寄 《茶叶》2010,36(3):183-184,180
1渊远的茶史 桐庐产茶,历史渊远。查《浙江茶叶》等史料:浙江产茶,最早见于汉朝,东汉时(公元25—220年)睦州已产茶,至今已近2000年的历史。在唐朝时,浙江已有十州五十五县产茶,睦州的桐庐、分水名列其中^[1]。  相似文献   

2.
谢钦颐 《茶叶》2003,29(2):94-95
临海产茶历史悠久,据<临海县志>载,早在汉代"盖竹山有仙翁茶园,旧传葛玄植茗于此".明朝,茶叶广为栽种,品质特佳;明洪武(公元1368~1398)初年,芽茶已列为贡品.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茶产业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产茶源于汉、兴于唐,而盛于宋。新石器时代,福建宁德就有彩釉陶茶具。有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市丰州古镇的莲花镇石上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太元丙子”(376),这比世界最早的茶书陆羽《茶经》(780)间世要早404年。陆羽《茶经》记载:“福州、建州(今建瓯)所产之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宋代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4.
富阳市茶叶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富阳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在明代富阳茶叶已成为朝廷贡品。清《杭州府志》有"杭州之特产,良者富阳茶"的记载,说明富阳茶叶在历史上品质优异。上世纪80年代,富阳成为全国五万担以上重点产茶县之一。茶业是目前富阳市农业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富阳现有茶  相似文献   

5.
茶叶传播史程,虽云主源自西南渐及东南,然于唐朝茶产始盛时期(618—907年),东南产茶已超西南。宋代(960—1279年)产茶集中于江(江苏、浙江))淮(安徽)一带,《宋史》载东南茶兴起快于川蜀。《宋史》(吕陶传)载:“川蜀产茶,视东南不及十一”。唐朝时,浙江产茶已及七州: 湖州,越州,杭州,睦州,婺州,台州,明州。  相似文献   

6.
富阳岩顶     
富阳岩顶茶,产于富春江南岸富阳县岩顶山区,为浙江著名的绿茶之一。富阳产茶历史悠久,所产茶叶,素以汤浓、味醇、色翠著称。富阳山芽茶,自明代始列为皇室贡品,清《光绪富阳县志》说,富春江南北高山上产的茶皆佳,而南不及北之多,北不及南之美。  相似文献   

7.
季小明 《中国茶叶》2010,32(12):51-53
洞庭山碧螺春茶产自历史悠久的碧螺春原产地江苏苏州太湖洞庭东、西山。据地方史记载,苏州种茶始于两晋南北朝,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就有茶叶出自"长洲县(今苏州市)洞庭山"的记述。宋朝时,此茶已作为贡茶,据朱长文的《吴郡图经续记》(1084年)记载:"洞庭出美茶,旧入为贡……"。清初,洞庭茶俗称"吓煞人香",据清代王应奎《柳南续笔》(1757年)记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每岁土人持竹筐采归,以供日用……康熙某年,按候采者  相似文献   

8.
<正>蕉城区产茶历史悠久,可上溯到商周时期。由于产茶环境良好,茶叶品质优越,为历代产制贡茶之地。唐朝产团饼茶贡品"腊面贡茶",宋至清贡废团饼贡茶,遂以"芽茶"(绿茶散茶)为贡品。《宁德县制.赋役志》有(旧志,明万历辛年编,清乾隆四十六年重修)载:"常贡:……芽茶、茶叶。"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随着三都澳"福海关"的开关,海上运输更加便捷,天山绿茶远销北方市场,并漂洋过海出口到世  相似文献   

9.
1华安产茶历史回顾 华安茶叶栽培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据《华安县志》记载:“唐朝开始,仙都、华丰已有产茶,县城华丰称为‘茶烘”’。华安县宋卿(今送坑)张睿轩于朝中侍俸茶道,张氏族谱中的《张睿轩制茶歌》:“茶宜子午山,赤土化石,阳风雾绕,二叶开蕊日中采,晒软阴回阳,竹撬轻觉手勤快,半炷香,停一炷,复三遍,梗红三分二叶红丝边,架上竹编凉,天变天,雨雾盖,不消水,火炉增温湿气排,炎夏青干洞中藏,初黄半炷香,顺走麻涩苦甘……”、“斤茶可换斤金”记载华安悠久的制茶史和当时华安人制茶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10.
寿宁县产茶历史悠久,早在500多年前的明景泰年间,茶叶就已成为该县大宗农业土特产对外通商的产品。明代著名文学家、《三言二拍》作者冯梦龙曾任寿宁县知县,著有《寿宁待志》一书。其《寿宁待志》这样记载:“三甲住初垄,出细茶,十甲住葡萄洋村,出细茶,茶出田七都。”  相似文献   

11.
过婉珍 《中国茶叶》2008,30(1):40-40
浙江省临安市在解放前分临安、於潜、昌化3个独立县,解放后才合并成一个临安县。临安生态条件优越,产茶历史悠久,历史上贡茶品种有昌化大方茶、黄岭山茶、於潜王茶等。上世纪70年代后期起为了集中力量统一打品牌,在大力宣传“天目青顶”茶的同时,将历史贡茶“大方茶”淹没了。据清代陆廷灿《续茶经》引“旧五代史”记载:“乾化五年(915)十二月,两浙进大方茶二万斤。”因此,昌化大方茶生产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道光《昌化县志》载:“茶有雨前、雀舌、龙团诸品,出龙塘山者最佳。”龙塘山是临安第二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今昌化清凉峰,主峰1787.4米,是临安市最高的山峰,茶树就生长在此处700~800米的山坞间。  相似文献   

12.
一、我省茶叶科学的发展我省产茶历史悠久,茶区分布广泛,早在一千二百年前,陆羽《茶经》就有关于“岭南茶产于韶州”(今韶关)的记载,许多地方府志如《粤东笔记》、《潮州府志》、《惠州府志》都有不少关于种茶、制茶的记载,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全省种茶面积已达到三十多万亩,产量十六万多担,为历史最盛时期。潮安的“凤凰单丛”和“一线红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最早生产和饮用红茶的国家。福建是红茶的发源地。中国红茶之起源,早在明代初期(1368~1375)就有生产红茶的记载(刘基《多能鄙事》中有:“兰膏茶”、“酥签茶”均以红茶调制);17世纪初,福建省武夷山已盛产小种红茶。161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将中国小种红茶(souchong)--“武夷(Bohea)”运往荷兰,1618年和1650年又相继将中国红茶运往英国、西欧和北美等国家,  相似文献   

14.
天尊贡芽     
天尊贡芽是浙江历史名茶之一,早在南宋时期,就已作为贡品上贡朝廷,该茶产于浙江省桐庐县歌舞乡,桐庐素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产茶历史悠久,宋朝范仲淹的《鸠坑茶》诗中有“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轻雷何好事,惊起雨前茅”之名句,曾生动地描述了桐庐当时的产茶盛况和茶叶的品质。据《分水县志》和《桐庐县志》载:“…六研斋笔记载;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1988年编写《闽清县农业志》时,曾对全县的茶业发展历史做了一番考查,以后在从事茶业工作中,进一步调查取证、核对,得出了一些出乎意料的结果,闽清的产茶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十九世纪曾是一个时历百年的烟小种茶区。现将收集到的资料概述如下。一、闽清的产茶史闽清产茶最早有确实的文字记载是两部《闽清县志》。第一部乾隆志,编撰于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物产篇”记载四部白岩山产茶,170多年后第二部民国志,编撰于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物产篇”记载十二都(今池园镇)、十四都(今金沙乡)、十七都(今雄江乡)产…  相似文献   

16.
诸暨茶业概况及"十一五"发展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光鑫 《中国茶叶》2006,28(6):30-31
诸暨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产茶历史悠久。唐时,即被列入全国八大茶区的浙东茶区,所产茶称越州茶。南宋《剡录》称诸暨石笕岭茶为“越产之擅名者”。明时,东白山茶充作贡品,“岁进新芽肆筋”(明隆庆《诸暨志》)。清代光绪年间《诸暨县志》载:“邑茶之著者石笕岭茶、东白山茶(即太白山,当地称东白山),宜家山茶、日入柱山茶、梓乌山茶”。民国期间,茶以“太白山产者最上,质味皆佳,坑坞山次之,鸡冠山,扁担山又次之。”(《诸暨民报五周年纪念册》)。  相似文献   

17.
福建发展茶业的九大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是红茶与特种茶——乌龙茶、茉莉花茶、自茶的发祥地。福建产茶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早在东晋(公元376年)南安市丰州古镇的莲花峰就有“莲花荼襟太元丙子”摩崖石刻,是福建茶事最早的文字记载。这比睦羽《茶经》(公元780年)问世要早404年,距今已有1632年的历史。从唐代开始,福建就是贡茶的产地——福州长乐郡(福建福州),福州的方山露芽、“蜡面茶”,“福州柏岩极佳”。宋代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与世。  相似文献   

18.
余姚仙茗,也称余姚瀑布茶,是浙江茶叶史上最古老的名茶,在全国来说也是属于为数不多的古名茶之一。瀑布岭产茶历史非常久远,在古籍汉朝永嘉中(公元145年)《神异记》中,有一段关于瀑布茶的记载,说有一个余姚人,名叫虞洪,进山去采茗(茶)、遇到一个道士,牵了三头青羊,引领虞洪到了瀑布岭上,自称就是仙人丹丘子。并对虞洪说,听说你嗜好饮茶,山中有  相似文献   

19.
贵州苦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姚雍静 《茶叶》2005,31(3):185-186
苦丁茶又称苦簦茶,湖南农业大学陈兴琰教授考证,古代文献所指的皋芦(或瓜芦)就是现今的苦丁茶。成书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的《桐君录》记载:“南方有瓜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通宵不眠”,说明我国民间习惯饮用苦丁茶至少有1800年的历史。《中药大辞典》记载:“苦丁茶为冬青科植物枸骨和大叶冬青的叶。  相似文献   

20.
王家斌 《茶叶》2001,27(2):12-13
绍兴县是我国重点产茶县。绍兴茶业在我国茶业发展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其种茶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古越人称为“大茗”。唐代,陆羽《茶经》就有“浙东以越州上”的文字记载。宋代,会稽山日铸(日注)茶已“名扬天下”,与城内卧龙山的“瑞龙茶”相提并论。北宋欧阳修《归田录》:“草茶盛于两浙(浙东、浙西),两浙之品,日铸第一。”日铸在绍兴县平水镇镜内,有日铸岭,是日铸茶的原产区。 陆游,爱国诗人,山阴人(今绍兴县)。在他的诗集中有一百多首诗提到“茶事”,例如《安国院*试日铸茶》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