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王文杰 《茶叶科学》2003,23(2):151-158
对名优茶杀青叶进行冷冻存贮,研究其贮藏中主要生化成份、香气等的变化。结果表明:杀青叶在冻贮期间,其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含量的变化均达显著、极显著水平,与存贮的成品茶生化成份的变化基本一致,但其主要生化成份特别是茶多酚含量的变化滞后于成品茶,这说明杀青叶冻贮期间,其内部生化反应速度低于成品茶存贮。杀青叶冻贮6个月后,其香气成份的保留量高于成品茶26.86%,特别有利于香气成份的保存,这可能与杀青叶存贮中保存了大量的香气前体物有关。冷冻杀青叶的解冻等后加工过程对茶叶生化成份、香气等有较大影响,以微波方式快速解冻对茶叶品质最有利。  相似文献   

2.
以机采鲜叶为原料加工成名优绿茶,降低生产成本是名优茶发展的瓶颈。本研究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和加工技术参数,对初步成形后的在制品进行分级和杀青叶分级两种工艺流程进行比较,以提高机采机制绿茶的品质和经济效益。实验表明:改进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能够使机采鲜叶原料利用率达86.0%;初成形后分级的工艺流程制得产品感官评价总分均在90分左右,优于杀青叶分级制得产品;初成形后分级的经济效益高出杀青叶分级的经济效益24.1%。综合加工成本、产品品质、原料利用率、经济效益以及生产实际等综合分析,初成形后分级的工艺流程较优。  相似文献   

3.
明前茶应是清明前的采制绿茶,现在本省市场上常把清明后半个月内所制的优质绿茶也包括在内,统称明前茶,也称名优茶,本文仍依早春茶市习惯,沿用明前茶这一称谓。 近年来,我省名绿茶产区,引进工艺生产碧螺春、亳、龙井、毛峰等,同时又创新产制各种高质量绿茶,这些名优茶均成  相似文献   

4.
何莲  何萍 《茶叶通讯》2004,(3):30-32
本文从贵州茶区的生态特点,主要名优茶的类型及品质特征,名优茶品质主要存在问题及贵州名优茶的发展等几方面对贵州名优茶的品质形成及未来发展作了阐述,旨在对贵州名优茶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热水浸泡法提高夏季绿茶品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季绿茶由于鲜叶中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高,氨基酸含量较低,因而滋味较苦涩,品质不高.为此,笔者结合前人对杀青叶用水进行适当浸泡的方法,然后进行后续加工制作夏季绿茶,并对热水浸泡工艺进行不同浸泡水温、浸泡时间、杀青叶与浸泡水的比例和浸泡液pH值对夏季绿茶咖啡碱含量和感官品质影响的试验,以期达到改善夏季绿茶品质的最佳浸泡工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惠明茶原料的杀青叶与炒二青叶的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冷藏试验,提出了惠明茶半成品延时加工技术。即用二青叶零下5度可长期保存,品质基本不变。对于研学等体验模型,杀青叶零下5度保存可合适。  相似文献   

7.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乌龙茶做青叶品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乌龙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做青叶品质多因子协同综合作用,并具模糊性的特点,建立一种基于模糊数学原理的乌龙茶做青叶品质化学因子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构建乌龙茶做青叶品质化学因子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品质化学因子权重为多酚类0.134 1、氨基酸0.162 8、黄酮类...  相似文献   

8.
普洱茶贮藏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将成品普洱茶在不同条件下贮藏,分析其茶多酚、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和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时茶叶含水量和周围环境温度升高,最佳品质出现时间提前,55℃/12%的处理最佳品质出现在贮藏45天左右,37℃/9%的处理最佳品质出现在贮藏135天左右,处理后感官品质明显优于对照。茶多酚、可溶性糖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贮藏温度提高而下降,且茶叶含水量高者下降幅度大。氨基酸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贮藏温度提高而下降,但与茶叶含水量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9.
江华苦茶叶色类型与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龙翔 《茶叶通讯》1991,(2):13-16
本文通过对江华苦茶中的青叶苦茶、白叶苦茶、金叶苦茶、紫芽苦茶等四种类型芽叶色泽、叶绿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及生化成分特性的研究,阐明了它们具有不同的代谢状况和特点,并提出从青叶苦茶中选育绿茶品种,在白叶苦茶、金叶苦茶中选育红茶品种,品质选育的把握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
做形温度对针形名优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形是名优茶加工的关键工序之一,而温度又是做形工序的重要工艺参数,左右着茶叶水分的散失速度,从而对外形和内质产生影响.有关名优茶做形温度的研究较少,生产上往往凭经验进行,品质难以稳定.笔者以本校研制的一种针形茶—一绿针茶为例,研究了做形温度对针形茶内含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探讨出最佳的做形温度,以期为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1.
胡增旬 《中国茶叶》1994,16(2):36-37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名优绿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发展名优茶不仅调节和满足了市场需求,而且社会效益和生产经营者的经济效益也十分明显。现在,全国各地茶区,尤其是贫困山区都把发展名优茶视为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门路,竞相恢复和创制名优绿茶,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名优茶热。名优茶要形成商品,进入市场,必然会经受消费者品评选择的考验,品质好而且稳定的名优茶就拥有消费者,就能占领市场,也就能发展;品质低劣的就会遭到淘汰。因此,名优茶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产品质量的竞争。笔者现就名优绿茶的品质要求及与制作工艺的关系问题谈一点浅识,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苦丁茶不同制作工艺与感官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苦丁茶不同制作工艺对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杀青、水漂、揉捻、烘干是保证苦丁茶外形条索细秀、色泽翠绿的技术关键,是提高苦丁茶感官品质及商品价值的重要措施。其中,水漂是苦丁茶制作工艺所特有,是去除因杀青叶溢出的大量水溶性果胶汁,有利于苦丁茶揉捻成形,提高产品外观品质,同时也有利于苦丁茶滋味更适合人的口感。  相似文献   

13.
气流对做青环境及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模拟正压全面送风空调做青环境和密闭空调做青环境,对做青过程两种环境的气温、气湿、气质等参数以及青叶呼吸速率进行在线测定,探明气流对做青环境、青叶生理变化及毛茶品质的影响。实验表明,两种气流条件下的叶层空气湿度、CO2含量和青叶呼吸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气流控制的空调做青环境的毛茶品质优于密闭空调做青环境的毛茶品质。  相似文献   

14.
机制名优茶的发展前景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根生 《茶叶》1995,21(1):12-14
名优茶商品化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机制名优茶工效高,成本低,工艺规范,品质稳定,经济效益丰厚,发展前景广阔。当前开发机制名优茶的主要对策是:建设名优茶生产基地,抓好名优茶机械的合理选型与配套;坚持名优茶品质特色,规范机制工艺;制订名优茶品质标准,注册商标。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对茶叶加工工艺认识和名优茶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鲜叶摊放已成为名优茶生产中的一个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工艺。据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尹军峰研究员的研究表明,随着摊放时间的增加,茶叶鲜叶中茶多酚和儿茶  相似文献   

16.
以桂龙1号红龙果为试材,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红龙果果实品质的影响,探寻红龙果的最适贮藏温度,为延长红龙果的贮藏保鲜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0~5℃低温可显著抑制红龙果果实的呼吸强度,减少果实的重量损失,有效延缓可溶性糖的分解消耗,保持红龙果果实的风味和品质;3℃以下低温会引起红龙果冻害的发生,使果实失去商品价值。红龙果最适宜贮藏温度为3~5℃。  相似文献   

17.
收获后贮藏时间对鲜食玉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个糯玉米品种和6个甜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采收后室温下(28℃)放置0、8、16、24、32 h后对子粒中糖含量、淀粉含量、蛋白含量蔗糖代谢酶活性等的影响,探讨鲜食玉米采摘后贮藏时间对鲜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食玉米随着采收后时间的延长,子粒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果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蔗糖代谢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常温下糯玉米品质变化大于甜玉米。因此,为保证鲜食玉米的子粒品质,生产上糯玉米采收后8 h内进行冷冻贮藏。甜玉米中,先正达OVERLAND于采收后16 h内进行冷冻贮藏,京科甜183、和甜一号、和甜糯一号、先正达米哥、郑甜66于采收后8 h内进行冷冻贮藏。  相似文献   

18.
古丈毛尖茶主要生化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和对比分析了古丈毛尖茶和湖南省其它25只具代表性的特种绿茶的主要生化成分。结果表明,古丈毛尖茶的主要生化成分丰富,与其它名优茶无显著差异,表现为高氨基酸含量的情况下,酚/氨比值和儿/氨比值也相应较高,具有高山茶的特征。古丈毛尖茶的生化品质可与我省著名的山地名优茶相媲美。  相似文献   

19.
滚筒杀青机是一种以炒杀为主,兼有蒸杀作用的高效连续杀青机。我国最早研制的70、8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主要用于大中型茶厂(场)中低档茶的杀青。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名优茶发展迅速,由于手工加工名茶工效低、品质不稳定,机制名优茶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小型滚筒连续杀青机已成为我国名优绿茶杀青的主要机型,具有杀青叶芽叶完整、叶色绿、汤色清澈明亮的特点。目前开发的用于名优绿茶杀青的滚筒连续杀青机有30、40、50型,其中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适用于小规模生产,大量生产则采用40、5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  相似文献   

20.
雨天采的雨水叶,其特点是鲜叶含水量高达78%左右。社队茶场厂房设备简陋,房屋面积少,条件差,摊放时间短,给初制绿茶带来一定的困难。初制中常出现的问题:<一>杀青时间延长,易产生红梗红叶;<二>鲜叶含水量高,叶片容易泛黄,缺乏光泽,香气低闷;(三>杀青叶容易产生胶结的现象而影响杀青叶的均匀度。以上弊病,都会降低炒青绿茶的品质和经济价值。为解决这些问题,根据我们多年来在社队茶场中的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杀青叶质量的好坏是决定绿茶品质的关键,我们的做法是: (1)提高杀青锅温度:84型锅式杀青时,晴天采的茶叶锅温约220—230℃左右,雨天叶要高10—20℃。在生产上凭经验掌握,如在白天看到锅底呈灰白色,夜里看到锅底泛红时,鲜叶可下锅,并在下锅可闻到辟辟拍拍的响声为度。并且在掌握烧火时还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