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箱式变中常规电容器构成的无功补偿系统存在缺点,采用智能电容器可优化无功补偿系统。智能电容器在箱式变中存在优势,其优势在于过零投切与低能耗,解决了投切涌流问题;接线简单,扩容方便,解决了箱式变无功补偿容量不足问题;混合补偿,解决了三相不平衡状态下的无功补偿问题;智能网络通信,解决了常规功率因数控制器易损坏的问题;温度保护,解决了电容器"涨肚"问题;维护方便。  相似文献   

2.
吴建红 《农村电气化》2007,(5):44-44,53
1无功补偿装置的选择无功补偿按工作特性可分为静态补偿和动态补偿。静态补偿一般采用机械式接触器投切电容器组,适用于负载变化比较小的场合。动态补偿是以晶闸管作为执行元件,用工业PC机进行控制,通过跟踪检测负荷的无功电流或无功功率,对多级电容器组进行分组投切。晶闸管作为无触点开关能快速通断,不产生电弧及噪声。  相似文献   

3.
农网10 kV线路的无功补偿就是通过检测线路的功率因数和电压,自动或手动投切电容器,从而改善功率因数、减少线路损耗、提高电压质量.可见,电容器组起到了线路中间“加油站”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网中.在一定的有功功率下,当用户功率因数较小时.为了满足用电的需要,便增大供电线路和变压器的容量。这样小仅增加投资.降低设街利用率.也将增加线路的电能损失。为此.在提高用电单位自然功率因数的基础上.装置无功补偿电容器组,对无功功率进行补偿。为此,运用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并采用8051单片机控制系统.根据“先投先切”的原则,实现了对农网投切补偿电容器组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5.
1跟踪自动补偿技术国内90年代初开发了以单片机作为单元核心元件的控制系统,以晶闸管器件构成交流电子开关的执行系统,通过跟踪监测负荷的无功电流,可以多级电容器组进行分相投切一的自动控制,补偿效果更为准确、快速、安全、且洁静、低耗、易于控制,可实现安全无人值班运行。消除了过去电容器无功补偿的弊病。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可以使目前停运或半停运状态的电容器能正常投入运行,给电网补偿无功功率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和生产效益。1.1控制系统事实上无功补偿的根本目的在于补偿负荷中的无功电流分量。因此新型电容器投切控制装置正…  相似文献   

6.
一般无功功率自动补偿的主要缺点是 :(1) 在自动投切过程中不能控制电容器回路的合闸角和开断角 ,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合闸过电流、开断过电压 ,使断路器触头烧损严重、检修频繁 ,电容器使用寿命缩短。(2 ) 对波动负荷和冲击负荷 ,不能抑制电压波动和电压闪变。(3) 达不到最理想的高效节能效果。无功动态补偿则克服了前述缺点 :无功动态补偿装置由微机调节器控制可控硅无触点容性开关 ,跟踪负载无功电流变化 ,对多级电力电容器组采用过零快速投切 ,切除过程中无操作过电压、电弧重燃现象 ,响应时间快 ,可频繁投切、无噪音 ,整机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农网线路中并联动态补偿电容器不仅可以减少线路上的有功损耗、提高功率因数,而且可以改善线路上各节点的电压水平.无功补偿的降损效果与电容器的投切方式密切相关.目前国内两种主要投切方式是按功率因数和按电压,它们对应着不同的布点方法.比较两种布点方法的无功潮流,并对线路的降损效果做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配电线路中采用按电压投切方式,更有利于降低线损和提高线路末端电压.  相似文献   

8.
农网线路中并联动态补偿电容器不仅可以减少线路上的有功损耗、提高功率因数,而且可以改善线路上各节点的电压水平。无功补偿的降损效果与电容器的投切方式密切相关。目前国内两种主要投切方式是按功率因数和按电压,它们对应着不同的布点方法。比较两种布点方法的无功潮流,并对线路的降损效果做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配电线路中采用按电压投切方式,更有利于降低线损和提高线路末端电压。  相似文献   

9.
秦随来 《农村电工》2005,13(6):35-35
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功能主要是减少线损、稳定电压质量、提高变电设备的负载能力。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主要元件包括控制器、电容器投切开关、电容器等。在这3个元件中,都相应地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目前低压无功补偿装置损坏率高,运行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1控制器的选型控制器是无功补偿装置的核心元件,已经历了十几代产品,目前几乎每一代产品在市场上都有销售。早期的产品只采集一相电流,以功率因数为判据,在负荷较轻时,会造成电容器投切开关的振荡和频繁投切,致使电容器投切开关在短期内损坏。当三相负荷不平衡时,又会造…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的变电站无功补偿设备主要采用并联电容器组,控制方式采用手动投切和自动投切方式。采用手动投切电容器组,一般电容器容量配置较大,一段母线装一组电容器,容易出现过补偿和欠补偿情况。而且,电容器的容量都较大。当电容器的补偿容量大于变电站的无功缺额时,投入电容器就会出现过补,而不投又会欠补。为了克服上述弊端,部分变电站虽然采用了自动装置来投切电容器,  相似文献   

11.
农网10kV线路的无功补偿就是通过检测线路的功率因数和电压,自动或手动投切电容器,从而改善功率因数、减少线路损耗、提高电压质量。可见,电容器组起到了线路中间“加油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传统的电容器投切开关存在的主要问题,设计了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复合开关,并对其硬件、软件进行了详细介绍。介绍了复合开关在低压无功补偿中的应用,指出使用复合开关不仅可以增加投切电容器组数,而且提高功率因数,提高电网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克服在农耕期间农网水泵站电机满载长时间运行而导致功率因数偏低的缺陷,设计了一种适合于水泵站特点的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该装置采用就地补偿的方式接入水泵站电机回路进行无功补偿。装置结构采用电容器三角形接线并控制电容器投切的无触点开关采用反并联的晶闸管,当向主回路施加正向电压且晶闸管的控制极有触发脉冲时,晶闸管导通,把电容器投入电网。在实际工程中证明了该装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该文总结了传统的电容器投切开关存在的主要问题,设计了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复合开关,并对其硬件设计、软件实现进行了详细介绍。还介绍了复合开关在低压电容器无功补偿中的应用,指出使用复合开关不仅可以增加投切电容器组数,而且提高功率因数,提高电网质量。  相似文献   

15.
<正>中高压电网通过在线路杆塔上安装电容器实现线路无功补偿。线路补偿方式主要提供线路和公用变压器需要的无功,根据系统电压和无功缺额等因素,通过综合测算,自动投切电容器组,以达到提高电压质量、改善功率因数及减少线损的目的。该种方式具有投资小、便于管理和维护等优点,适用于10 kV城市配网、  相似文献   

16.
无功补偿是提高电力变压器的利用效率,减少线损,改善供电的电压质量的重要方式。针对目前无功补偿投切容量不精确的问题,研制一种便携式可插拔低压无功精细化补偿应急装置,可以精确测量功率因数、精准计算投切电容容量,补偿精度高,有效提高功率因数。  相似文献   

17.
陈伟劭 《农村电工》2003,11(7):36-36
1电力电容器补偿、控制及安装方式的选择1.1采用并联电力电容器作为人工无功补偿装置时,为了尽量减少线损和电压损失,宜就地平衡补偿,即低压部分的无功功率宜由低压电容器补偿,高压部分的无功功率宜由高压电容器补偿。对于容量较大,负荷平稳且经常使用的用电设备的无功功率,宜单独就地补偿。1.2补偿电容器组的投切方式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对于补偿低压基本无功功率的电容器组,以及常年稳定的无功功率和投切次数少的高压电容器组,宜采用手动投切;为避免过补偿或在轻载时电压过高,造成某些用电设备损坏等,宜采用自动投切。在采用高、低压自动…  相似文献   

18.
浅析电动机无功补偿冯闯黑龙江省鹤岗农电局(154101)1补偿原理在配电网中,对可变动的无功负荷可采用无功补偿自动投切装置,分多处安装在分支设备上,或无功消耗较大的用户处,作为动态补偿,自动投切装置的控制器根据检测到的功率因数,分组投切电容器,以使功...  相似文献   

19.
一级补偿是随机补偿,在电动机处安装电容器,达到电动机无功回路最小化,基本不吸收电网的无功,功率因数达到0.80以上;二级补偿是集中补偿,在有条件的配电变压器配电盘上安装自动补偿控制器,使低压无功达到就地补偿;三级补偿是10kV线路补偿,由于配电变压器也要吸收无功,而且又分散。因此在10kV线路上安装10kV电力电容器。分两组补偿随季节变化按无功潮流分别投切;四级补偿是变电站补偿,它是最后一道无功防线,是三级补偿不到位的无功负荷和零散无功负荷,在变电站必须补偿完毕,使本县不吸收电网无功.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电容器投切实现无功就地平衡是提高电能质量、降低线损的主要手段,用户35kV变电站位于系统的末端,承担着直接向用户提供电压稳定、无功平衡、高质量电能的任务,无功补偿装置显得更为重要。目前大多数35kV变电站的无功补偿均采用断路器投切固定容量的电容器组,它不能适应负荷的变化,达不到理想的补偿效果,因此在用户35kV变电站装设能自动跟踪负荷变化进行补偿,同时又能自动调整电压的新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