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天津的农村城镇化、工业化与都市农业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主要经历了自主自发分散发展和有组织示范带动集约化发展两个阶段。本文从农业发展的约束条件、农业发展目标、农业增长方式、社会对农业的需求等方面,分析了天津都市农业建设的特点。采用灰色系统模型,对天津的都市农业与城镇化、工业化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天津市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子系统处于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其优良顺序是:工业化>城镇化>总体经济发展>都市农业。从现代公共服务制度、社会保障体系、都市农业投入、人才引进,创业创新等,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比较、分析北京、上海、天津三地农业在经济实力、发展后劲、竞争力等方面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北京地区发展现代化都市型农业,从传统农业向农业产业化,国际化转变,从传统农村向城市化发展的战略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天津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从都市休闲农业的内涵出发,对天津都市休闲农业内外部环境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适合天津发展的六大都市休闲农业模式及其发展的空间布局,最后提出促进天津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结构转变与中国都市农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深刻地改变了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这种改变又全方位的影响农业的发展,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处在城市化最前沿的都市农业.城市化快速推进改变了社会食物需求数量和结构;城市化对传统生产要素的竞争提升了都市农业经营成本;城市化形成的先进生产要素又为都市农业现代化改造提供条件.有效应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充分利用大城市的特殊区位优势和良好发展机遇,使都市农业服务好城市居民,保护好农民利益,并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扮演好先行者和领导者角色,是我国未来10到20年中的重要战略任务.本文在分析都市农业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对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与保障措施进行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5.
“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都市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部分,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实现农村产业振兴、促进农业增收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沈阳市沈北新区为例,分析了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都市农业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刘会想  孙国兴  李瑾  贾凤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678-15680
分析了天津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土地和水资源的刚性约束、农业生产环境污染、人力资本流失等问题,针对天津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形势与需求,提出了都市农业科技发展方向在于立体种养技术、农业生态修复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等10个方面,并提出其相关关键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都市农业与休闲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培 《农学学报》2018,8(1):223-228
针对中国城市发展的特殊需求和都市农业发展的特殊形态,中国学者提出的都市农业兼具区域性和功能性:一方面对都市农业的范围进行界定,另一方面对都市农业的功能提出要求。休闲农业是都市农业区别于农村农业最有特色的部分,都市农业的新业态和创新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休闲农业。从区域角度讲,都市农业紧邻城市,具有服务城市的先天优势;从功能角度讲,都市农业的生产、生态和生活功能,是城市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需求。根据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价值和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提出了围绕都市农业发展的六个关注。  相似文献   

8.
都市农业风情园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形态,在分析农业风情园策划依据和城市化与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都市农业风情园的发展模式与方向及发展思路,并展望都市农业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9.
都市农业脆弱性的形成原因和健康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人力资源、土地资源、资金流动、生态环境方面,概述了都市农业脆弱性的表现,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机会成本的驱使,都市农业赖以发展的人财物生产要素存在不合理的流动,是都市农业脆弱性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推进都市农业健康发展,必须提高认识,增强保护意识;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健康流动;改善投资环境,促进资金流入;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市场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促进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当前都市农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总结了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并为推动都市农业发展提出了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都市农业研究概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系统整理国内都市农业研究文献,认为我国对于都市农业的研究仍停留在都市农业的起源、定义、内涵及与各地相结合的实证研究等方面,对都市农业理论的深化、都市农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对都市农业的研究主要包括都市农业的兴起,都市农业的概念,都市农业的内涵、功能与特征,都市农业的实证,都市农业与城市发展、生态建设的关系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姚芹  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787-1788
针对苏州农业标准化推进都市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了农业标准化在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研究了苏州农业标准化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北京蟹岛生态农业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对北京蟹岛生态度假村生态农业的经营模式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物质内部循环情况和循环经济的运营状况。分析表明:蟹岛的循环经济模式在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是一种新型生态型都市农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4.
选用S型曲线划分日本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总结日本当代城市化发展的特点;鉴于城市化的基本规律具有普适性,基于我国当前城市化高速发展的现状和基本国情,论述其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启示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问题被愈发地重视起来,在综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内涵进行梳理分类,探究了影响其发展的经济理论以及相互作用机理,从实证研究中了解到当前国内外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现状以及时空差异,对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未来方向和实现路径进行总结,发现当前对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研究集中于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耦合协调模型,由于分析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国内外研究有一定差异,当前国内研究还存在一定缺陷,如无法突破数据限制,忽略生态环境对城镇化的反馈作用,很难深入问题根源。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城镇化实质内容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人口、社会进步、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五方面出发,共选取19个指标构建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地域研究单元,对辽宁省的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聚类分析将辽宁省的城镇化水平分为4种类型,同时分析了各类城市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指导今后的城镇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雷春芳  张志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910-911,925
分析了茂名市人口城镇化的历史演进和现状,提出了应当从制定人口城镇化发展战略,强化中小城市中心功能,加快建制镇建设等方面来推动人口城镇化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中小城市吸收为主,建制镇吸收为辅"的人口城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研究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提出建议以期对新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所帮助.基于2008—2017年长江经济带相关数据,计算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指数,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度,以此来综合评价城镇...  相似文献   

19.
严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57-15859,15876
运用BP神经网络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2008年陕西省83个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显著,评价结果与专家的判断基本一致;根据评价结果,结合ARC-GIS9.2中的自然断点法(natural breaks)将BP测度得出的得分值分为5个等级,发现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主要集中在陕北地区,关中地区次之,陕南地区最低。BP神经网络用于评价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简单、实用,且避免了人工确定指标权重的主观性,具有很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王亚奇  陈学刚  关丽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52-6353,6389
在研究新疆旅游业与城镇化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Eviews软件对2002~2011年新疆旅游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趋势分析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疆地区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