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建立集对分析法数学模型,并对三都澳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养殖区表层水的水质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2002~2007年的水质符合海水水质Ⅰ类标准,2008年、2012~2013年水质波动于海水水质Ⅰ、Ⅲ类标准之间;集对分析法评价模型客观、合理、严谨,准确度可靠,信息利用率高,是一种有效的海水水质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东洞庭湖水生态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坪罗  易敏 《内陆水产》2009,(11):44-45
一、东洞庭湖水生态健康状况 1.水质状况:根据洞庭湖多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洞庭湖水体主要污染因子为TP、TN,参照GB3838-2002五类水质标准,采用水质单因子评价,洞庭湖水质类别取决于TP、TN含量。表1为2003-2008年东洞庭湖水质TP、TN含量及水质评价类别。由表1知,近几年TN浓度基本维持在1.40mg/L左右,  相似文献   

3.
2010年我们在绍兴市越城区方圆观光农业园进行了混养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池塘鳜鱼、中华鳖、中华绒螯蟹生态高效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试验材料和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共9口、64.5亩,水深1.8米,进排水系统齐全,水源为鉴湖水,水质无污染,符合渔业水质用水标准。每口塘配备1.2~3千  相似文献   

4.
黑鱼生态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鱼,俗称乌鳢,又名乌鱼。1997年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开始进行池塘养殖,2008年开始大面积养殖,2012年全镇黑鱼养殖面积15062亩,产值33738.88万元,经济效益明显。但随着黑鱼养殖规模化发展,水质恶化,病害日趋严重,并且养殖尾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周围河道,造成水域富营养化严重,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为有效净化黑鱼池塘养殖水质,减少病害发生和渔药使用量,降低养殖风险和环境污染,积极配合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水环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7~2012年苏州河沿程5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时间序列法、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了6年间苏州河水质的变化,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苏州河水质等级,以期为评价苏州河当前的水环境质量提供参考数据,为进一步采取水环境保护措施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2007~2011年,苏州河水质污染程度降低,北新泾断面NH3-N和CODMn浓度显著下降,2012年各断面水质指标浓度比2011有所上升;5个断面中,以北新泾断面水质最差;6年间,苏州河水质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Ⅴ类水标准,2011年水质最佳,达到Ⅳ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军山湖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江西省军山湖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利用2013年5月—2014年3月军山湖15个位点水质周年实际监测数据,确定5个指标(DO、CODMn、NH3-N、TN、TP)作为评价因子,建立评价矩阵,计算出影响因子的权重,最后对军山湖水质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军山湖水质总体状况良好,各监测月份的水质状况达到Ⅰ类水或Ⅱ类水,其水生态环境适合长江江豚的栖息。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池塘养殖业规模生产的发展,池塘水质的富营养化现象日趋明显,严重制约了池塘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国内各地采用池塘浮床种植水生植物的方法,有效地调控了养殖池塘的水质,改善了池塘生态环境。根据食用菌在出菇期需要大量氨氮和有机磷的生物学特性,我们先后进行了平菇类水上浮床栽培试验、食用菌鱼塘浮床栽培对水质的调控试验(对氨氮降解试验)以及平菇类菌包的浸泡对比试  相似文献   

8.
2006~2008年,对黄浦江上游横潦泾和斜塘水域水质的监测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值维持在6.0以下,氨氮指标逐年下降,均符合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总氮指标虽严重超出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但2008年的指标值均明显低于2006年和2007年;两个监测点的总磷指标逐年下降,已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该水域水质状况的改变可能与近年来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等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
城河系人力挖掘的人工湖,环绕县城四周。水源大部分来自城内生活污水及烟厂、酒厂、化工厂、印刷等厂的工业废水。水质外观呈黑褐色,混浊,悬浮物多,时常发生异味.水中有机质含量高,鱼类生长所需要的各种无机盐类丰富,但含氧量低,鱼类致病因素多。为了探索城河污水用于养殖的新途径,提高经济效益,1989年7月至10月中间,我们用此水进行了以鲢、鳙为主的鱼种培育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试验鱼种塘条件污水养殖的试验鱼种塘1只,面积1.5亩,池深  相似文献   

10.
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以叶绿素a、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等为主要水质指标,选用营养状态指数生物指示法对上海市7个周边区的16条农村河道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所有被调查的河道均已经达到富营养化,按4项主要水质指标评价,16条农村河道已无I类水。秋冬季15条河道总氮含量处于劣Ⅴ类水质,夏季也有10条处在这个水平;总磷含量呈现劣Ⅴ类水的河道在冬季明显较多,达到13条,夏季次之为7条,而秋季大约有9条河的总磷含量处在Ⅲ类水;氨氮含量在春冬季分别有9条和10条河道处在劣Ⅴ类,但夏季  相似文献   

11.
3种水草搭配模式对河蟹生长及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水草搭配模式对河蟹的生长性能及水体环境的影响,以河蟹池塘养殖最常用的3种水草为基础,设计了伊乐藻、伊乐藻+轮叶黑藻、伊乐藻+黄丝草3种水草搭配种植模式,进行了河蟹养殖对比试验。试验结果:从养殖河蟹的产量和规格来看,3种模式下河蟹的体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伊乐藻+黄丝草模式可以获得较高的河蟹产量;从肝胰腺和性腺发育情况来看,单独种植伊乐藻组河蟹的肝胰腺和性腺发育最好,其次为伊乐藻+黄丝草组,伊乐藻+轮叶黑藻组较差;从养殖水质净化效果来看,伊乐藻+黄丝草组效果最好,其次为伊乐藻+轮叶黑藻组,最差的是伊乐藻单独种植模式。结果表明,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3种水草搭配模式中,伊乐藻+黄丝草的搭配模式最佳,其次为伊乐藻+轮叶黑藻,单独种植伊乐藻最差。  相似文献   

12.
2004-2009年5-8月对伊洛河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erus)天然产卵场水体中的TN、TP等营养盐和WT、pH、DO、CODMn、挥发酚、Cu、Zn、Pb、Cd和Hg等理化指标进行了为期6年的连续监测,对该水域水质的年代变化趋势和质量状况进行了研究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黄河鲤天然产卵场水质处于变动状态,2004、2005和2009年水质相对较好,2006、2007和2008年水质污染较重,监测年份水质污染随年份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水中主要污染物为TN、TP和CODMn。  相似文献   

13.
河蟹人工育苗池水循环净化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在养殖池内投放和接触氧化水循环处理装置内接种挂膜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和放线菌等环境有益微生物 ,并与微藻、光合细菌等活饵料应用技术相结合的池水净化循环处理技术 ,通过基础试验和生产性试验进行了研究考察 ,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使育苗池水循环利用 ,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对周边水环境的污染。试验苗池溶解氧 (DO)高于 7 5mg/L ,氨氮低于 0 5mg/L ,水质明显优于对照苗池 ,符合河蟹育苗要求。试验苗池蟹苗总成活率 19 4 % ,产量 175 8g/m3 ,蟹苗成活率、产量和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苗池  相似文献   

14.
2004-2009年5-8月对伊洛河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erus)天然产卵场水体中的TN、TP等营养盐和WT、pH、DO、CODMn、挥发酚、Cu、Zn、Pb、Cd和Hg等理化指标进行了为期6年的连续监测,对该水域水质的年代变化趋势和质量状况进行了研究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黄河鲤天然...  相似文献   

15.
河蟹青虾混养池塘循环水净化效能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河蟹青虾混养池塘构建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并对其净化效果和养殖效益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水体TN、TP、NH4+-N和CODMn的平均净化效率分别为27.33%、56.14%、43.91%和39.59%。经湿地净化后的水质能够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Ⅲ类排放标准,平均纯收益达53769元/hm2。  相似文献   

16.
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病害频发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生物絮团技术(BFT)具有净化水质、提高饵料利用率及病害防控等优点,被认为是有望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已在国内外得到一定规模的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本文重点介绍了生物絮团的形成与培养、生物絮团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认为,BFT能够改良水质、节约养殖用水、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对象存活率、增加养殖产量和效益;将BFT与生物膜技术相结合,能够更有效地维持养殖水体中适宜的生物絮团含量,避免生物絮团的过量沉积,并能提高水质改良及增产增收的应用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依据2004~2008年灌河和射阳河水质和径流量监测资料,采用内梅罗(Nemerow)指数法对两条河流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通过对水质和径流量资料的统计分析,估算了灌河和射阳河主要污染物的年入海量,并据此分析了污染物入海对海域水环境的影响以及与近年黄海中南部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暴发的关系。结果显示,(1)2004~2008年灌河水质状况良好,但水质污染指数呈逐年升高趋势;2005和2007年射阳河水质为轻污染,其余年份水质为清洁。(2)不同年份灌河和射阳河年入海径流量差异较大,其变化范围:灌河在15.72×108~41.93×108m3,射阳河在28.74×108~59.96×108m3。(3)2004~2008年灌河和射阳河主要污染物(CODMn、BOD5、氨氮和挥发酚)年入海量均值分别为18794.87t和43919.24t,其中CODMn和BOD5的入海量起主导作用,占主要污染物年入海量的89%以上。(4)灌河和射阳河污染物入海对海域水环境产生了明显影响,并与近年黄海中南部浒苔暴发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葠窝水库流域综合管理提高了水库水质状况,为了给下一步的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在2008-2009年对葠窝水库6个代表性断面进行了4次采样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并采用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对葠窝水库水质进行评价。检测结果表明水质状况总体有所好转,主要污染物为非离子氨和重金属铜,其他指标正常。采用流域综合水质指数法对水库总体...  相似文献   

19.
池塘养殖增氧方式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微孔增氧对池塘水体能量流动、水质及养殖效益的影响,对2种不同增氧方式下3个河蟹养殖池塘的养殖周期(4—9月份)进行了水质测定,获得了池塘不同水层的水温、溶氧、氨氮、亚硝酸盐及高锰酸钾盐指数数据。结果表明,夏季高温时采用微孔管道增氧能有效降低表层、底层的温差,一定程度上降低底层水温。微孔管道增氧能有效增加水体溶氧,开机90min水体底层溶氧增加速率是普通增氧机的5倍;6—9月份采用微孔增氧的池塘水体较普通增氧,NO2-N低70﹪以上,NH3-N低22.9﹪以上,高锰酸钾盐指数低20﹪以上,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该文采用生态学试验方法,对鳜池塘和大棚养殖模式的水质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采用不同微生态制剂商品(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对鳜养殖水体水质调节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整个鳜养殖周期(苗种至商品鱼),大棚养殖模式水体温度、溶氧、pH值与池塘养殖模式无明显区别;大棚养殖模式三氮(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变化规律与池塘养殖模式大致相同,但大部分时间前者水体含量较高;大棚养殖模式水体总磷含量高于池塘养殖模式,且总磷最高值出现时间较池塘养殖模式推迟了近1个月。光合细菌对鳜养殖水体氨氮、亚硝态氮以及总氮整体调控效果最佳;枯草芽孢杆菌对降低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有良好的效果;乳酸菌对养殖后期降低水体pH值有一定的作用。结论:相对于鳜池塘养殖模式,大棚养殖模式氮磷物质循环转化效率较低,合理搭配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养殖效果更佳,同时需注意不良天气对微生态制剂使用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