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严克伍 《绿色科技》2013,(11):211-212
指出了浅层滑坡的诱发因素主要是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其主要治理方法为削坡,挖去滑动的土体,然后采用浆砌片石或挂网喷浆等方法进行护坡,但是这已经不能与人们的环保要求相适应,因此,采用生态护坡和削坡的综合治理方法是浅层滑坡治理的发展方向。以某高速公路连接线K0滑坡为例,探讨了生态护坡和削坡的综合治理方法,为今后浅层滑坡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水土保持理念的生态公路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延良 《森林工程》2011,27(3):80-82,91
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带来全国公路里程数的持续飙升,公路建设过程中会不同程度的导致水土流失,使公路沿线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变大。本文探究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把握水土保持理念,构建生态公路可有效防止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分析公路绿化的必要性及其构建要点。  相似文献   

3.
楚雄市三街镇总积20503hm^3,而水土流失面积为13429hm^2,占65.5%,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地形,地质,土壤,植被,降雨等自然因素,也有森林植物遭到破坏,陡坡开垦,过度放牧,采煤挖路等人为因素,由于水土流失造成低土壤肥力,淤积河道,泥沙覆盖农田,以及山体塌方,滑坡等灾害,提出了今后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楚雄市三街镇总面积20503hm2,而水土流失面积为1342hm2,占65.5%,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地形、地质、土壤、植被、降雨筹自然因素,也有森林植被遭破坏、陡坡开垦、过度放牧、采煤挖路筹人为因素。由于水土流失造成降低土壤肥力、淤积河道、泥沙覆盖农田,以及山体塌方、滑坡筹灾害。提出了今后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水土资源、森林植被资源是立国之本,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基础。河流水域地区加强林木资源管理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辽东大部分流域地区养蚕面积过大,在经济利益趋动下,掠夺性经营时间过长,造成森林植被不能恢复、植物种类丧失,蚕场沙化、水土流失随处可见,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如洪、旱、风沙、水库泥沙淤积、崩岗、滑坡和泥石流日趋严重,对流域山区民生已造成了严重损害。水土流失已成为流域地区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客观环境强烈要求加快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6.
乌蒙山自然保护区土壤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滇东北的乌蒙山自然保护区,境内地形地貌比较平缓,降水较充沛,蒸发量小,湿度大,植被丰富。保护区地带性土壤有:黄棕壤和黄壤;非地带性土壤有紫色土和沼泽土。四个土类均呈强酸性反应。黄棕壤、黄壤、紫色土的全量养分和水解氮、速效钾都十分丰富,但速效磷含量低;沼泽土的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含量较高,而全磷、速效钾含量低。保护区植被盖度大,土层深厚,区内水土流失不严重,但在外围区域,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或地质危害,滑坡、水土流失较严重。总之,各相关部门应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前水土流失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问题。面蚀、沟蚀、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各种形式的水土流失,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联合国环境署国际发展研究组织联盟提出:“拯救我们的土地。”英文为Save Our Soils,取其字首构成“SOS”,恰是无线电呼救信号,这是环境署有意向各国政府和人民发出的呼吁。  相似文献   

8.
恢复生态环境是公路边坡生态恢复的主要目的,边坡生态恢复可分为土质边坡和石质边坡生态恢复,其环保意义是明显的。边坡生态恢复可美化环境,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净化空气。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高次团粒SF绿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西北地区多为干旱、半干旱荒漠带,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生态条件恶劣;西南地区山高坡陡、基质疏松、河流下切强烈,水土流失和泥石流滑坡严重。因此生态环境恢复工作异常艰巨,如果依靠传统的植苗造林,很难在这些地区快速实现绿化。 日本彩光株式会社“土地和绿化研究所”研制的“高次团粒SF绿化技术”是在“恢复  相似文献   

10.
在西部大开发中要确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条件十分脆弱,这是我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时面临的最大挑战。 一是水土流失和土壤荒漠化问题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 178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 1/5,其中又以西南和西北地区最为严重,分别占全国的 24.85%和 22.39%。我国土壤荒漠化面积约 262万平方公里,"三化"草场 135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地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 40%的耕地仍在不同程度地退化。 二是自然灾害多发。西部是泥石流、滑坡、山洪、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三是生物多样性减少…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侵蚀分布范围广,面积大,危害严重。据水利部2002年 1月《全国水土流失公告》,20世纪 90年代末全国风蚀面积是191万平方公里,水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侵蚀强度呈上升趋势。侵蚀造成水土流失,蚕食和吞没农田,使土地荒漠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针对这一问题,人们已经采取了一些减少侵蚀的办法,如公路砌石护坡,抗滑片石垛,边坡防护网等。但效果却不尽人意,生态恶化的趋势仍未遏止。如高速公路两边的混泥土护坡,虽然初期护坡效果较好,但结构不稳定,景观、生态效果差。由于没有植物的覆盖,经过日晒雨淋,混凝土开裂脱落,滑坡和水土流失将更加严重。植物材料在治理水土侵蚀方面具有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独特优点,是水土治理比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岷县境内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易发多发。实施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程十分紧迫。本文选取岷县山地灾害易发多发小流域为典型项目区,通过分析典型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现状,提出了治理任务和目标,并探讨了措施布设。  相似文献   

13.
山体边坡的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的、综合的过程。山区公路与平原地区的公路相比,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公路穿越山谷河川之间,施工时产生了大量的土石方;在自然状态下,由于有植被的防护,在出现大的降雨时,一般不会造成水土流失,但在筑路过程中,机械的扰动,开山放炮,使山体产生不稳定,不仅对沿线的原生植被造成很大的破坏,还易诱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危及公路司乘人员和沿线居民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孟永庆 《世界林业动态》2006,(12):F0004-F0004
1998年飓风米奇横扫中美洲,人们蜂拥进入山区避难,由于不适当的农耕方式引起的毁林和水土流失导致环境受到极大破坏。在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和尼加拉瓜,冲突和战争长期不断。在飓风发生期间,江水和滑坡给人类带来的破坏超过了以往,飓风使1万人死亡。  相似文献   

15.
高峰 《国土绿化》2011,(6):46-46
去年夏天我国洪涝频发,有些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也发生了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造成人亡屋毁的严重损失.不是说栽树就能防止水土流失吗?怎么栽了树土壤还是经不住雨水的冲刷呢?专家解释说,这首先取决于雨量的大小,同时也和树种和植被有关.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公路边坡开挖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易在坡度较大或构造不良的地方造成崩塌、滑坡等,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危害。阐述了公路边坡几种常用的生态恢复技术及公路边坡植物的选择,探讨了通过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达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粟仕奎 《中国林业》2009,(24):40-41
1997年以前,黎平和全省各地一样,森林资源青黄不接,森工企业走向危困,林业走向最低谷,森林生态严重受损,山体滑坡、洪涝灾害、水土流失等现象十分突出。1998年以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通过工程实施与带动,贵州东部边陲黎平这颗绿色明珠如今再次焕发了生机。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呼和浩特盆地浅层地下水砷含量的分布规律,对研究区380个浅层地下水砷样品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指示克里格法研究了浅层地下水砷含量超过饮用水标准限值10μg/L的概率分布。结果表明:砷含量由盆地边缘向盆地中西部逐渐升高,大黑河冲湖积平原中心的大黑河两侧是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砷含量最高的地区。地下水砷含量超过10μg/L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西部。在土默特左旗的中南部以及托克托县的北部和西南部,地下水砷含量高于10μg/L的概率在0.75以上,面临着较大的砷超标风险。晚更新世—全新世时期古沉积环境格局是影响浅层地下水砷含量分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田新程 《中国林业》2012,(17):29-29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5%。严重的水土流失,直接威胁着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长汀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水土流失历史之长、面积之广、程度之重、危害之大,  相似文献   

20.
林区公路滑坡路害的成因与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是山区(包括林区)公路常见的病害之一。不仅危及道路路基和桥涵,有时还破坏厂矿,埋没村庄。滑坡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川藏等西南地区,不仅规模大、类型多,而且发生频繁,危害严重。据调查,在云南省的公路上常有大小不同的滑坡产生;贵州省近二十年来发生的规模较大的滑坡就有13处;四川年年都有滑坡产生,而且绝大多数都发生在雨季。各地滑坡发生的密集程度往往随着各地降雨量及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加剧。1981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