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果桑的几种栽培形式,探讨了果桑露地栽培温室栽培和观光园栽培的主要生产技术,分析了城市郊区种植果桑的前罱和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近几年来,为适应当前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消费市场的需求,果桑生产发展较快,永康市2000年开始规模种植果桑,当年芝英镇继绪塘村就连片种植了6.87 hm~2,通过几年自发种植,永康市现有果桑面积62.4 hm~2,芝英镇继绪塘村已规模发展到247亩,成为果桑生产专业村;永康市丽星农庄连片种植42亩,其中连栋大棚栽培果桑0.77 hm~2,成为新品种引种、设施栽培、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3.
永康市发展果桑产业已有二十多年,为了进一步提升果桑产业技术,促进产业稳定发展,在分析了永康市果桑产业面临的种植品种单一影响产业发展、分散种植造成无序竞争、桑椹菌核病对果桑生产的危害日益严重、种植密度与快速发展的采摘游不相适应、基础设施尚待完善、桑椹加工滞后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果桑优良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加强果桑基地和品牌建设、加强桑椹菌核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并规范用药、调整果桑种植密度推广果桑避雨栽培、完善果桑休闲采摘配套设施、发展桑椹加工业、挖掘蚕桑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等提升果桑产业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黄兰彬 《广西蚕业》2019,56(2):62-64
通过分析百色地区栽植果桑的优势和品种选择,总结出在该地区种植果桑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以种植鲜食果桑和酿酒用果桑为重点,总结了果桑的树型养成、水肥管理以及桑椹菌核病和桑天牛等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建议在栽培好果桑的同时,可以通过桑果采摘园、桑果酒以及桑果汁等的开发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5.
<正>果桑栽培管理是以收获桑果为主要目的,种植技术、管护措施有其自身的规律特点。笔者通过近十多年来对果桑品种的引进、对比试验,管护措施、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下面就果桑栽培管理技术谈点肤浅认识,仅供参考。1选择适宜的果桑品种栽植果桑,一定要选择适宜当地自然环境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前果桑种植主要以露天与大棚种植为主,前者因雨水多而病虫害严重,特别是菌核病严重,而且雨后采摘果实味道寡淡,品质下降;后者大棚建造资金投入大,种植成本增加。为了探索低成本设施种植果桑技术,笔者设计简易小联棚避雨设施种植粤大十、72c002等果桑,采用树盘覆盖或生草法栽培,既减轻了病害,又能适当提早上市,单果重增加,同时能保持果桑的优良风味,经济效益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浅谈果桑养形及修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和平  任杰群  张明海 《蚕学通讯》2019,39(1):31-32,36
果桑已成为农业观光采摘园中深受游客喜爱的水果之一,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生产上普遍存在栽培技术缺乏、病虫害严重等问题。万州区具有多年栽培果桑经验,从果桑养形、树形维护及注意问题总结了技术要求,供广大果桑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果桑是以产果为主、果叶兼用的桑树统称.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种植.目前推广的果桑系列新品种有红果1、2号和大十、白玉王等.种植果桑是广大蚕农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另一条好门路.但由于果桑生长特性及生产用途与其他桑略有不同,因此在栽培方法上也有所区别.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果桑栽植与管理技术要点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桑椹逐渐成为人们青睐的果品,果桑的推广发展已成为蚕桑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果桑的种植也成为广大蚕农增收致富的新亮点。但果桑的栽培与管理技术与传统的栽桑养蚕模式有一定的差别,为了达到果桑稳产、高产、质优的目的,发挥其最佳经济效益,笔者以多年的实践经验谈谈果桑的栽植与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将水果生产中的避雨栽培技术引入果桑生产,对大10进行露地栽培与避雨棚栽培方式的品质性状比较。试验结果发现:大10品种综合性状最佳;避雨棚栽培方式可采用;果桑采摘种植密度宜稍稀。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杂交组合的杂交优势,在提高小尾寒羊生长性能、屠宰率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以推动杂交优种普及,促进肉羊产业发展。选用优秀杜泊、萨福克公羊作为父本,以小尾寒羊为母本,进行杂交,测定杂交一代肉羊的体尺、体重、屠宰性能等指标,并与小尾寒羊自繁进行比较,以评定杂交改良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杂交肉羊在成活率、体重、体长、胸围、日增重、屠宰性能等指标上,与小尾寒羊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且具有体长,胸围宽阔等肉用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山羊毛虱形态结构和分子标志,用电子显微镜和三维立体显微镜观察了采自山羊的山羊毛虱形态结构,测定了其18SrDNA和cox1基因序列,并基于比对,揭示其序列特点。形态观察发现,触角3节,第1节短粗,第2、3节细长;中胸气门1对,位于前胸两侧;腹部有气门6对;跗节3节。序列分析显示,本样虱、山羊毛虱、具边毛虱和牛毛虱四者的18SrDNA基因序列高度相似,不适于做种间鉴定。cox1序列极不保守。  相似文献   

13.
湖羊原产于江苏、浙江,是我国珍贵的地方品种之一,也是肉羊品种改良的理想品种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引入到临夏干旱山区的湖羊进行适应性观测,对纯繁羔羊在初生、一月龄、三月龄及六月龄时的生产性能进行测定发现,湖羊能较好适应临夏干旱山区自然、气候和饲草料条件,可作为改良当地肉羊的备选品种。  相似文献   

14.
牦牛血发酵的最佳菌种组合及最优发酵条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牦牛血发酵的最佳菌种及最优发酵条件,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的发酵菌种组合,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磷酸二氢钾添加量、麦麸添加量、菌种比例等条件为对象,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通过响应面法构建复合菌发酵牦牛血模型。结果表明:最适发酵组合为黑曲霉与酵母菌组合,在发酵时间为50h、温度为30℃、酵母与黑曲霉之比为0.4、接种量为0.3%的条件下,发酵后牦牛血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最大预测值提高8.25%,实测值提高8.40%,且粗蛋白质含量增加,粗纤维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5.
犬细小病毒2型变异株对高母源抗体犬的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CPV-2变异株的致病性,用CPV-2a和CPV-2b野毒株,分别攻击犬细小病毒(CPV-2)高母源抗体(MDA)幼犬,根据犬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粪便排毒和血清抗体应答等指标,评价高母源抗体(HI滴度≥1∶160)对不同CPV病毒变异株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 CPV-2a和CPV-2b攻毒后引起明显临床症状,攻毒后3~6 d粪便中CPV排毒。感染犬的组织样品经PCR检测表明,CPV-2a/2b病毒广泛分布。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CPV-2a/2b感染引起肠道黏膜出血。研究表明,CPV-2高母源抗体对CPV-2a/2b变异株攻击不能提供有效保护,有必要开发CPV变异株的新型疫苗。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探究ZjNAC2在胁迫响应中的作用机制,本试验运用酵母双杂技术筛选与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中的ZjNAC2转录因子相互作用的蛋白。通过克隆获得了日本结缕草ZjNAC2的基因序列并成功构建了诱饵载体pGBKT7-ZjNAC2,同时构建高质量的日本结缕草的均一化酵母杂交全长文库。通过酵母双杂筛库的实验筛选到30个阳性菌落,其测序表明获得了20个与ZjNAC2互作的蛋白。NR(Non-redundant protein sequences)注释分析结果显示,20个注释基因NR同源物种比对到9个物种,其中比对到高粱(Sorghum bicolor)中的注释基因最多。GO(Gene Ontology)注释结果表明这些基因可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化过程3大类。本研究初步筛选到4个与抗病、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相关的候选互作蛋白,为进一步探究ZjNAC2在日本结缕草中的下游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鸡恒定链(invariant chain,Ii)的胞质区/跨膜区[Ii(Cyt/Tra)]作为载体是否可携带抗原肽在细胞内结合MHCⅡ类分子和进入转运途径的细胞器(内吞体),构建4个基因目的片段[Ii、Ii(Cyt/Tra)、F2(新城疫病毒F蛋白片段)和Ii(Cyt/Tra)/F2],分别将它们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和真核表达载体pmCherry-C1/N1中,构建8个重组质粒,再转入工程菌(E.coli)和人肾细胞系(293T),并应用拉下法(pull-down)检测目的蛋白与MHCⅡβ的结合,应用激光共聚焦确定它们在真核细胞与MHCⅡβ的共定位以及在内吞体的定位。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质粒均能相应地原核或真核表达相应目的蛋白;Ii、Ii(Cyt/Tra)和Ii(Cyt/Tra)/F2不仅能够与MHCⅡβ结合,还能进入细胞内吞体;但是F2既不能与MHCⅡβ结合,也不能进入内吞体。Ii活性片段Cyt/Tra不仅本身具有结合MHCⅡβ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携带抗原肽与之结合并一起转入细胞内吞体而进入抗原递呈途径。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Ii载体转运抗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微量元素添加量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及组织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选用1 800只黄羽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5只。其中:第1组为大生产使用微量元素添加量,第2组为目前研究推荐的微量元素添加量,第3组为科宝公司推荐微量元素添加量,第4组为哈伯德公司推荐的微量元素添加量。结果:在第1组(大生产)的基础上下调铜、铁、锰、锌的添加量(第2、3、4组)对肉鸡生长性能和组织微量元素沉积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黄羽肉鸡饲料中铁、锌的适宜添加量低于《鸡饲养标准》的推荐量。  相似文献   

19.
对3个紫花苜蓿品系GNKH-1,GNKH-2和GNKH-3在高寒湿润气候区进行了连续两年的品系比较试验,研究其生产性能和遗传基础差异,以俄罗斯杂花,金皇后和阿尔冈金紫花苜蓿为对照。结果表明:GNKH-3的年平均越冬率最高(85.55%);干草产量最高(5.74t/hm2);株高、生长速度、分枝数、叶茎比均比对照表现良好,分别为62.03cm、0.80cm/d、15.3个/株、1.02。ISSR分子标记结果为,引物的多态位点百分率62.07%,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2676和0.3842。3个抗寒苜蓿品系与对照的遗传相似性都比较小,介于0.4828~0.6667。聚类分析表明:8条ISSR引物在遗传距离0.78处将供试苜蓿材料分为2类,第1类包含3个抗寒苜蓿品系材料,在高寒湿润气候区具有高产、生产性能强的特点;第2类包含3个对照材料,其产量、生产性能相对第1类材料较低。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综合排序为:GNKH-3>GNKH-2>GNKH-1>阿尔冈金>俄罗斯杂花>金皇后。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价6个抗寒紫花苜蓿种质(GNKH-1、2和3、俄罗斯西伯利亚杂花苜蓿、金皇后紫花苜蓿和阿尔冈金紫花苜蓿)的种质,在青藏高原高寒阴湿区进行了播种当年的评比试验,并对地上部分叶和茎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氨基酸总量(T)在GNKH-2叶最高(23.86%),在俄罗斯西伯利亚杂花茎中最高(12.13%);必需氨基酸(E)在金皇后叶(8.55%)和茎(4.27%)中最高。供试苜蓿叶蛋白种质从高到低排序为:金皇后>GNKH-1>GNKH-3>GNKH-2>阿尔冈金>俄罗斯西伯利亚杂花;苜蓿茎蛋白品质从高到低排序为:金皇后>GNKH-1>GNKH-2>GNKH-3>俄罗斯西伯利亚杂花>阿尔冈金。综合分析表明,抗寒苜蓿材料中GNKH-1叶和茎蛋白质价值均最高;GNKH-3是抗寒苜蓿材料中氨基酸评分相对最高的,叶部氨基酸评分(AAS)为32.74,茎部为15.94,均高于其他供试苜蓿品系;阿尔冈金和GNKH-1叶部EAAI值最高,分别为1.2860和1.2847;GNKH-2(1.2872)仅次于俄罗斯西伯利亚杂花和阿尔冈金茎部的EAAI值(1.2881,1.28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