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通过室内接种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接种密度对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番茄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8~30 ℃是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番茄的最适温度。随着温度的下降,其侵染能力明显降低。当象耳豆根结线虫2龄幼虫接种密度大于10条/100 cm3土壤时,番茄的生长会受到显著的抑制,随着线虫接种密度的增加,根结指数显著增加、线虫对番茄的危害也逐渐加重。研究结果将为广东省蔬菜产区制定象耳豆根结线虫防治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2014年-2018年, 对海南省蔬菜根结线虫病害进行了田间随机采样调查和病原种类分子鉴定?结果显示, 蔬菜根结线虫病在海南18市县均有发生, 且大部分旱田连作地块病株率达到80%以上?进一步对采集的295份根结线虫样本种类进行了分子鉴定, 共鉴定出象耳豆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和爪哇根结线虫3种病原种?其中, 象耳豆根结线虫单一检出率达到62.37%, 南方根结线虫单一检出率为23.39%, 爪哇根结线虫的检出率仅为5.76%, 象耳豆根结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复合侵染检出率为8.47%?除五指山市样本以外, 海南其余17市县样本均检测到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为害?本研究显示象耳豆根结线虫为海南省蔬菜上的优势病原根结线虫种类, 该结果对指导品种布局?制定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象耳豆根结线虫中首次克隆了果胶酸裂解酶基因Me-pel-1,该基因cDNA 的开放阅读框(ORF)长813 bp,编码270 个氨基酸,具有果胶酸裂解酶第3 家族的4 个保守域特征。ME-PEL-1 与南方根结线虫的果胶酸裂解酶MI-PEL-1 和爪哇根结线虫的果胶酸裂解酶MJ-PEL-1 相似性最高,且系统进化树显示ME-PEL-1 也与它们最为接近。利用RNAi 技术对象耳豆根结线虫2 龄幼虫的Me-pel-1 进行沉默,结果发现Me-pel-1 基因被干扰后,象耳豆根结线虫2 龄幼虫对番茄的侵染率显著降低。该结果表明Me-pel-1 基因在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寄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根结线虫在中国南方稻区的分布和种类, 从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采集1 181份土样, 经生物测定发现312份土样中种植的水稻或番茄幼苗根系会产生根结, 阳性总检出率为26.42%。利用线虫特异性引物从171份阳性样品中鉴定出6种根结线虫:拟禾本科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和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 分别占鉴定总样品数的88.89%、41.52%、29.82%、10.53%、4.09%和3.51%。被1、2、3、4、5、6种根结线虫混合侵染的土样比例分别为42.11%、41.52%、12.87%、2.92%、0.58%和0, 其中最常见的为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单独侵染(34.50%)、拟禾本科根结线虫与北方根结线虫(22.81%)或花生根结线虫(13.45%)混合侵染。本研究结果将为制定相应的传播阻断策略和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象耳豆根结线虫的PCR鉴定和检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象耳豆根结线虫是一种在中国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农作物病原物。为提供有助于控制象耳豆根结线虫传播扩散的方法,研制了该线虫的快速PCR鉴定和检测法。该方法PCR引物的扩增目标为rDNA-IGS2区域,其设计依据象耳豆根结线虫与南方、爪哇、花生和北方根结线虫在该区域核酸序列的差异。通过对6种近似根结线虫的不同地理群体及自然土壤线虫群体的测试,验证了设计的PCR引物针对象耳豆根结线虫的特异性和可靠性。本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的特点,可用于象耳豆根结线虫单条线虫的直接鉴定以及混合土壤线虫群体中象耳豆根结线虫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根结线虫病严重威胁各类蔬菜作物的生产,是世界上最难防治的土传病害之一。利用生防细菌能够有效地控制蔬菜根结线虫种群数量并降低危害。荧光假单胞菌Sneb825是本实验室筛选出的对南方根结线虫病具有较高防效的生防细菌。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裂根试验和温室试验验证了荧光假单胞菌Sneb825诱导番茄抗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的防治效果;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番茄根系内活性氧与木质素含量及其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研究发现,Sneb825菌株发酵液不但能够有效降低南方根结线虫对番茄的侵染,而且对番茄植株有显著的促生作用。Sneb825菌株发酵液灌根处理并接种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后,番茄根系内活性氧(10 dpi)和木质素含量(5 dpi)显著高于空白对照;活性氧合成相关基因RBOH1(10 dpi)和过氧化物酶基因Ep5C(10 dpi)以及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Tpx1(5 dpi)的表达量均达到最高值。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氧和木质素的大量积累是荧光假单胞菌Sneb825诱导番茄抑制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的防御对策之一。荧光假单胞菌可以有效的防治根结线虫病,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南方根结线虫中国分离群体种内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寄主上的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种类分布以及群体变异情况,基于酯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图谱及SCAR分子标记技术对2017—2019年从6省19种植物根部组织分离到的40个根结线虫群体进行鉴定,针对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群体分别通过寄主鉴别法进行生理小种鉴别,利用携带Mi抗性基因的番茄进行毒力测试,对2龄幼虫的口针长度和体长进行测量,并对核糖体ITS和线粒体Nad5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根结线虫分离群体经鉴定包括38个南方根结线虫群体和2个象耳豆根结线虫M.erterolobii群体;38个南方根结线虫群体中有35个群体被鉴别为1号生理小种,其余3个群体被鉴别为2号生理小种;发现1个南方根结线虫群体CN19可在携带Mi抗性基因的番茄上侵染繁殖,为毒性群体,其余群体无法进行侵染和繁殖,为无毒群体。南方根结线虫群体2龄幼虫的口针长度和体长均差异较大,而不同寄主来源分离群体的ITS和Nad5基因序列也存在一定变异。基于ITS和Nad5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所有根结线虫群体归为南方根结线虫和象耳豆根结线虫组成的2个独立分支,但不能确定南方根结线虫不同群体的分子进化与其寄主来源和地理分布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十五种根结线虫病害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全国的不同地区采集的15种植物根结线虫病的病原,按照国际根结线虫协作组综合鉴定方法,对每种病原进行了分类鉴定。其中,花生、葡萄、唐松草(均采自北京)根结线虫病的病原都属于北方根结线虫;月季根结线虫病的病原(北京)有一种是北方根结线虫,另一种是花生根结线虫2号小种;泡桐根结线虫病的病原(河南禹县)也属于花生根结线虫2号小种;烟草(河南郑州)、番茄(湖南长沙)、西瓜(湖南长沙)、白菜(江西南昌)、萝芙木(广西南宁)和栀子(广西南宁)根结线虫病的病原都属于南方根结线虫1号小种;在广西南宁采集的美登木根结线虫病病原有一种是南方根结线虫1号小种,另一种是爪哇根结线虫;黄瓜(北京)和柳树(广西桂林)根结线虫病的病原都属于爪哇根线虫;在广东海南岛采集的青皮象耳豆根结线虫病的病原是国际上没有报道过的新种,定名为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首次发现象耳豆根结线虫危害洛南白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形态学鉴定、特异性引物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对采自陕西省洛南县白菜的根结线虫进行了种类鉴定,并结合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了感染洛南县白菜的根结线虫为象耳豆根结线虫。切片观察发现,其会阴花纹整体呈圆形至卵圆形,线纹较密且平滑,背弓较高,为方形或近圆形,无明显侧线。利用象耳豆根结线虫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大小约236 bp的目的条带,说明所鉴定线虫为象耳豆根结线虫。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所鉴定根结线虫与已知的不同地区象耳豆根结线虫聚为同一进化分支,进一步确定陕西省洛南县采集的根结线虫为象耳豆根结线虫。本文首次发现并报道了陕西省有象耳豆根结线虫为害,为该线虫的扩散及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对霜霉病具有不同抗性的3个葡萄品种Fredonia、西拉和赤霞珠为材料,研究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氢(H2O2)在调控葡萄抵御霜霉病菌感染过程中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接种葡萄霜霉病菌后3个葡萄品种叶片中NO和H2O2含量均有猝发现象,H2O2猝发早于NO,抗性强的品种Fredonia的变化快而显著;外施一定浓度的NO供体硝普钠(SNP)和H2O2均可减缓霜霉病菌侵染过程,降低感病率和平均病情指数,并且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抗性弱的葡萄品种赤霞珠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Glu)和几丁质酶(Cht)活性,增强葡萄过敏性坏死反应;而NO和H2O2的清除剂2-4,4,5,5-苯-四甲基咪唑-1-氧-3-氧化物(cPTIO)和抗坏血酸(AsA)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感病率和平均病情指数。推测NO和H2O2可以通过提高POD、PAL、Glu和Cht病程相关蛋白活性,进而增强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
 探究南方根结线虫Me3毒性与非毒性群体对抗感寄主趋向性和侵染能力,为揭示毒性群体致病机理及防治根结线虫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使用以水琼脂为介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辣椒抗病品种HDA149和感病品种茄门根尖附近聚集的2龄幼虫(J2)数量,来揭示南方根结线虫对抗感辣椒品种根尖的趋向性效应,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侵入到辣椒根系的毒性与非毒性线虫数量,对其侵染能力进行比较。J2 趋向性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时间点,HDA149 和茄门辣椒根尖处附近聚集的毒性群体 J2 数量总是显著多于非毒性群体的 J2数量;J2 对抗感辣椒的选择性结果表明,不论是毒性群体还是非毒性群体的 J2,在相同的时间点,茄门根尖附近聚集的线虫数量显著多于HDA149根尖附近的线虫数量;荧光定量 PCR 检测线虫侵染结果显示,毒性群体 J2侵入到辣椒根系的数量相对非毒性群体的 J2 更多。总之,相比南方根结线虫Me3非毒性群体,毒性群体的 J2 对寄主根系有较强的趋向性,并且侵染效率更高;相比于抗性寄主,Me3毒性群体和非毒性群体的 J2 对感病寄主有更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HarpinXoo诱发烟草过敏反应早期H2O2变化及有关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arpinXoo是水稻黄单胞细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产生的蛋白类激发子,用harpinXoo注射烟草最早在处理后20h出现肉眼可见的细胞死亡(macro-HR),分别经埃文斯蓝(Evans blue)和台盼兰(Trypan blue)染色观察,发现诱导后4-8h即开始有少量细胞死亡,表明在macro-HR发生前烟草细胞已陆续发生微细胞死亡(micro-HR);对二氨基联苯胺(diamino benzidine,DAB)染色显示,在烟草细胞死亡早期,伴有H2O2的明显积累;定量RT-PCR法对H2O2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分析,发现harpinXoo诱导后1h编码NADPH氧化酶的基因rboh即开始表达,3~7h表达较强,10h开始减弱,表达趋势与H2O2积累趋势一致;编码交替氧化酶的基因aoxl表达较迟,sodA基因则在诱导后表达减弱。这些基因的不同表达模式说明,它们在harpinXoo诱导的H2O2代谢过程中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筛选高效寄生线虫真菌和阐明其寄生线虫卵的机理,本研究从湖北省烟草南方根结线虫雌虫分离到1株具高效生防潜力的菌株HBF1。形态学、rDNA-ITS和翻译延长因子tef1-α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长梗木霉菌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其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第10 d寄生率为80.45%。通过简并引物设计和RACE技术克隆其几丁质酶基因,分析该基因序列及与其他几丁质酶的同源性。该菌是1株可以产生几丁质酶的南方根结线虫卵寄生真菌,第10 d几丁质酶的活性达到高峰,为24.88μmol/h/mL。本研究首次从长梗木霉HBF1菌株中克隆到1个几丁质酶基因TlChi46,该基因DNA全长1 793 bp,含3个内含子和1个1 27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23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45.9 kDa,等电点5.23。同源性比对表明和昆虫寄生菌几丁质酶的亲缘关系较远。从长梗木霉HBF1中克隆得到的几丁质酶基因编码的几丁质酶的功能域可供进一步研究,高效产几丁质酶并有效寄生南方根结线虫卵的长梗木霉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经KMnO4、H2O2刺激掘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卵孢子萌发建立的单卵孢株群体应用于掘氏疫霉遗传研究的可行性做了研究。2个掘氏疫霉菌株(A1、A2交配型各1株)经聚碳膜间隔配对产生的卵孢子用KMnO4、H2O2以及不用上述氧化剂处理分别建立K、H、C 3个单卵孢株群体(卵孢子萌发率8-16%)。在群体水平上对来自同一亲本的上述3个群体生物学性状比较结果表明,H2O2处理刺激卵孢子萌发不影响生长速度、菌落形态、耐35℃高温生长、致病力及交配型的遗传稳定性,所建立的单卵孢株群体可用于上述性状的遗传研究;KMnO4处理导致掘氏疫霉A1和A2交配型在自交后代各自分离为A1、A2、A1A2和A2、A1A2,但不影响其他生物学性状的遗传稳定性,所建立的单卵孢株群体可用于除交配型性状以外的其他生物学性状的遗传研究,不宜用于交配型正常遗传规律的研究。用KMnO4处理掘氏疫霉A1或A2交配型菌株单株自交产生的卵孢子,从A1菌株自交后代获得A2和A1A2以及从A2菌株自交后代获得A1A2交配型单卵孢株的结果说明,掘氏疫霉异宗配合菌株体内可能同时包含控制A1和A2交配型的遗传因子,在正常条件下有1种交配型遗传因子不表达。KMnO4处理可望作为揭示交配型遗传本质的有用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15.
根结线虫种群的线粒体DNA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同工酶和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利用引物#C2F3和#1108对42个根结线虫种群线粒体DNA (mtDNA)中的COⅡLrRNA间区域进行特异性PCR扩增,35个种群的扩增产物约为1.7kb,其中29个是南方根结线虫,6个是爪哇根结线虫;3个花生根结线虫种群的扩增产物约为1.1kb;1个种群的扩增产物约为0.7kb,为根结线虫属在中国的新记录种;3个北方根结线虫种群的扩增产物约为0.5kb。用单条2龄幼虫提取物作模板得到的结果与大量提取DNA作模板的结果相同。为了区分产生相同大小片段的南方根结线虫和爪哇根结线虫,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结果表明:所有供试的南方根结线虫都可以被HinfⅠ酶切,且产生约1.3和0.4kb的2个限制性片段;但供试的爪哇根结线虫种群不能被酶切。由此表明,利用mtDNA PCR及酶切实验可以作为快速而准确地鉴定常见根结线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稻瘟病菌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DNA修复对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析DNA修复基因在稻瘟病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本试验对稻瘟病菌DNA损伤检控点蛋白MoRad26进行了功能分析。首先我们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获得了MoRAD26基因的稻瘟病菌敲除突变体。表型观察发现MoRAD26缺失突变体的致病力下降,对DNA损伤胁迫和H2O2胁迫更加敏感,但是对稻瘟病菌的生长、产孢以及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的形成没有明显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敲除MoRAD26基因降低了稻瘟病菌侵染菌丝的扩展能力进而影响稻瘟病菌的致病力,但其具体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红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rubrogriseus HDZ-9-47分离自根结线虫的卵,它既可寄生南方根结线虫,又可产生具杀线虫活性的代谢产物。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HDZ-9-47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测定了施用HDZ-9-47对番茄根部几种防御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番茄移栽90 d后,穴施HDZ-9-47发酵液处理的防效达61.5%,并且促进番茄增产17.9%,增加了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的含量,但对番茄茎粗无显著影响。此外,施用HDZ-9-47发酵液可提高番茄根部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进而诱导番茄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18.
本氏烟NbWRKY40亚家族转录因子抗病相关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WRKY类转录因子的IIa亚类广泛参与调控植物的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过程。本研究根据拟南芥和普通烟中具有抗病和抗胁迫功能的IIa亚类WRKY40转录因子的序列,利用基因同源克隆法,获得本氏烟中NbWRKY4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在本氏烟中有5个属于IIa亚类的基因,其序列之间具有高度相似性。qRT-PCR检测发现NbWRKY40基因是受寄生疫霉侵染诱导上调表达的基因,通过VIGS技术研究该类基因在本氏烟中的抗病相关功能,用半活体营养型寄生疫霉进行抗病性试验,结果表明NbWRKY40基因的沉默降低了本氏烟对寄生疫霉的抗性,且在侵染点的细胞坏死程度增强,过氧化氢积累和胼胝质沉积都明显减少。NbWRKY40基因沉默同样降低了本氏烟对死体营养型灰霉菌的抗性。检测NbWRKY40基因沉默后4个不同抗病信号通路下游基因的表达,发现基因沉默导致参与抗病和SA途径的PR1b、PR2b基因受疫霉侵染诱导表达的水平明显下降。综上,推测NbWRKY40基因可能依靠SA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调控本氏烟抗病性。  相似文献   

19.
 茶苗根结线虫病主要发生于一、二年生实生苗上,重病地发病率可达100%,死苗率在50%以上。据在浙江省的不完全调查,已知有18个县(市)发现此病。病原线虫经初步鉴定,主要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与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而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与泰晤士根结线虫(M.thamesi)均少见。试验表明,杭州茶区病原线虫一年发生不完整8代,大约20~30天完成一代,世代重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