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水稻是湖北第一大粮食作物,发展"水稻+"绿色高效模式是稳定湖北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遵循。本文论述了湖北省"水稻+"协同推广模式工作机制,指出了产业发展不够平衡、技术模式不够精准、"一主多元"机制不够顺畅等问题,提出了促进湖北省"水稻+"协同推广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2018年济宁市水稻种植面积、栽培管理方式、品种结构与产量、栽培技术发展情况、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绿色稻米发展战略和品牌建设实施情况,农业经营主体、稻谷加工企业及生产经营模式变化情况等开展了调查,进行了2018年济宁水稻种植成本与收益的分析。总结济宁水稻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动农民种稻积极性,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加强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提高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稻作技术转型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稻作技术创新及其对水稻生产发展的贡献,当前水稻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情况及其对稻作技术创新的需求。我国水稻品种更新换代及稻作技术进步推进了水稻生产能力的提升和产量的提高。当前,水稻生产受到了自然资源、劳动力、生产成本、稻谷价格、生产效益等因素的制约,消费者需求优质安全稻米,社会各界要求水稻绿色生产。为实现水稻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需加强优质高产、肥水高效利用、机械化与信息化、气候变化影响与灾害防控、新型稻作制度等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东宁县绿色稻米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东宁县发展绿色稻米的优势,指出了东宁县水稻生产存在生产成本增加,种稻效益下降;优质品种和栽培技术与时代生产不配套;水稻产业化开发程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优化品种和提高品质、优化布局、强化加工转化延长水稻产业链条、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制、强化信息服务等发展对策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双季稻北缘区水稻“一种两收”绿色增效技术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一种两收"是我国转型时期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新型稻作模式。本文分析了双季稻北缘地区水稻"一种两收"绿色增效技术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生产实际,提出了以"产业化、机械化、优质化、组织化"推动水稻"一种两收"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水稻生产现状及绿色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是农业大省,水稻是云南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针对水稻生产中存在的“生产成本快速增长、成本利润率快速下降、种稻效益低下、稻米自给率较低、品牌影响力不够、优质多抗高产品种供给不足、水稻机械化程度较低、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和施肥技术欠缺”等一系列制约水稻绿色发展的瓶颈,从“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提高种稻比较效益,加大绿色高效的优质多抗高产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研究与应用全程机械化技术、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和稻田种养结合技术”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确保云南稻米安全,打造云南高原特色的绿色稻米产业,促进云南水稻产业的绿色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建设兵团和伊犁垦区统计年鉴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与生产实践,剖析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伊犁垦区)水稻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如品种单一、品种衰退、品质亟待提高、缺乏核心竞争力等。水资源限制、农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产业提质增效均要求伊犁垦区水稻产业走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为促进伊犁垦区优质水稻产业发展,我们提出了以下对策:选育和推广优质水稻品种,应用安全、高效、绿色生产技术,开发更多的稻米深加工产品,打造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8.
稻田套养小龙虾生态养殖技术模式是近年来六十八团发展水稻生态养殖、探索"一水两用、一地双收"高效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的重要成果。该技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质的环境条件,选用适应性强、商品性好的淡水鳌虾,通过改造稻田,创造适合水稻与龙虾互生互利、共同生长的环境,科学投放小龙虾,持续保持水稻田里的生态平衡,即可生产出绿色优质水稻和高品质的小龙虾。  相似文献   

9.
万克江 《中国稻米》2021,27(4):50-52
水稻生产技术在推进稻作技术进步、提高水稻单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水稻生产技术发展要以高产稳产、绿色优质、效益提升为方向,加快选育优良品种、集成绿色高效模式、强化生产指导服务、着力全产业链开发。  相似文献   

10.
加快优质稻产业化开发 促进水稻新技术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内蒙古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建设优质水稻基地,实现绿色品牌战略,促进水稻产业化发展,进而加快水稻抛秧、节水灌溉、无纺布育苗等新技术的推广。逐步扩大全区水稻面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使内蒙古水稻产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山东水稻生产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山东省自然生态条件独特,水稻生产具有产量高、米质优等优势,但目前存在着水稻品种选育水平不高、环境气候不断恶化、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推广不力、政府重视扶持不够等诸多问题,制约了山东水稻生产发展.因此,需加快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大力推行优质无公害高产高效稻作技术,加强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实现企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以推动山东水稻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接上期) 3.3 超大稻米绿色有机栽培范例 福建水稻常年种植面积133.3万hm2左右,长期以来化肥、农药用量居全国前列,致使农药残毒含量高,影响品质,恶化生态环境;优质稻米比率尚低,常出现品质差的米滞销,优质米脱销,稻米生产比较效益偏低;水稻机械耕作水平低,机耕率约占40%,机插(抛)秧和机械收割率仅占5%.为了推动福建省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福建超大现代农业科技研究所承担省科技厅"无公害两系杂交稻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以超大连江(军垦)基地133.3hm2稻田作试验示范基地,经努力,初步形成一套水稻产业的"六化"模式,即耕制优化、栽培无公害化、品种优质化、抛秧化、栽培全程机械化、产业化,使稻米生产达到无公害,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  相似文献   

13.
江苏是我国稻米生产与消费大省,推行绿色、有机健康水稻栽培,加快发展中高端优质稻米,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关注的议题。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有机水稻生产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江苏省有机水稻种植模式、肥料施用、病虫草害防治等情况,梳理了有机水稻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技术需求,并提出生产建议,以期对江苏省有机水稻生产起到一定的启示和推动作用,为加快有机水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苏州市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州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导致耕地面积急剧减少,为了守住耕地数量和质量两条红线,传承"鱼米之乡"的江南水乡特色文化,苏州于2012年底制定实施了"四个百万亩"工程,其中要求稳定优质水稻种植面积7.33万hm2。近年来,随着南粳46等香软米水稻品种的推广应用,苏州市优质稻米出现了产业化发展的特征,但存在稻米品牌散乱、稻米产品标准低、产业链不完整、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扶持力度不足等问题。本文分析了苏州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和现状,提出了产业发展的定位和对策,以为政府部门制定优质米产业化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浙江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最主要的口粮,在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浙江省水稻生产基本保持稳定,但水稻生产中依然存在比较效益偏低、规模经营比例偏小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浙江省水稻生产需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本文通过分析浙江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当前的工作措施,探讨了下一步水稻绿色生产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黑龙江省勃利县的自然资源优势,提出依托科技,优化水稻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大优质米水稻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力度、依靠品牌战略,推动优质米水稻产业化生产,发展订单农业,走产、加、销一体化之路等寒地优质米水稻产业化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绿色、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成为水稻栽培的重要目标。水稻覆膜能有效控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剂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是一项具有增产增效、资源高效利用、绿色生态环保效果的优良技术。综述了覆膜对稻田环境和水稻生产的影响,探讨了水稻覆膜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覆膜方式、膜的材质以及需求等方面的变化,进行了水稻覆膜机插的效益比较,展望了水稻覆膜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水稻生产及其产业化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健 《中国稻米》2003,9(5):30-33
水稻是辽宁省重要的粮食作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粮食购销形势和稻米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 ,辽宁省优质稻米生产迅速兴起 ,水稻产业化有了新的发展 ,无公害生产面积逐年扩大 ,绿色稻米、有机稻米开发方兴未艾。一、近几年辽宁省水稻生产现状1.水稻生产消费情况“九五”期间  相似文献   

19.
大理州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在分析大理州水稻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水稻生产条件;坚持开展优质高产高效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打牢基础;狠抓新良种繁育推广,突出主要当家品种,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增效作用;重视科技培训,强化科技成果推广,依靠科技振兴水稻生产;培育和壮大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加快优质米产业化开发步伐等促进大理州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水稻品种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7—2018年期间浙江省的水稻品种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浙江省水稻品种结构存在以下特点:品种类型丰富,主导品种面积集中,通过审定的优质稻品种数逐年上升,但优质性状不够稳定、真正食味佳品质优的水稻品种占比不高。当前制约优质稻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优质稻产业发展思路有待理清,优质稻品种评价标准有待完善,优质稻品种选育攻关进展不快,优质稻品种推广与产业化发展有待深化。为进一步深化浙江省优质稻品种推广与产业化发展,下一步浙江省需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注重优质稻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继续完善品种审定和评价标准,加快优质稻品种选育攻关和深化优质稻品种的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