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对12个地点天然林中核桃楸果实超过100个的单株种实形态性状(包括种子质量、种仁质量、种壳厚、出仁率、三径均值等)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种子质量和种仁质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9.9%和20.4%)较大,种壳厚和出仁率变异系数(分别为13.58%和14.42%)中等,三径均值变异系数(8.42%)稍小。对各种源内的种仁质量与种子形态性状拟合,多数种源结果较理想。同时对种仁质量和出仁率分别与环境因子拟合,结果较理想(R2分别为90.71%和76.61%)。通过聚类分析和综合坐标法选出优良种源为三岔子、铁力、金山屯、亚布力,并通过综合坐标法选出各种源优良单株为BX1、BX3、BX13、BX30、BX25,DFH2、DFH9、DFH13、DFH26,DJC2、DJC5、DJC8、DJC13,JY7、JY9、JY14、JY21,LJ2、LJ7、LJ30、LJ8,WC2、WC3、WC4、WC7,HC1、HC7、HC16,HL1、HL10、HL15、HL26、HL14,JST1、JST4、JST24、JST27,YBL1、YBL5、YBL14、YBL16、YBL9,TL5、TL7、TL20、TL30、TL10,SC16、SC17、SC23、SC3、SC18。选择主要提高了出仁率、种仁质量和种壳厚这三个直接影响核桃楸品质的指标,各种源入选率在15%~25%,出仁率增益在5.81%~24.28%,种仁质量增益在5.19%~25.77%,种壳厚除东京城、临江、金山屯和亚布力外,其他种源增益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福建32个种源地的苦楝种子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其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32个种源的种子表型性状中长、宽、平均单粒质量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种子表型较为丰富;不同种源间种子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均值的大小顺序是:种宽>种长>平均单粒质量,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仙游种源,最小的为莆田种源;苦楝种子表型性状与11个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种子表型性状中种长和种宽累计贡献率达98.14%;32个种源可以聚为4类,第Ⅰ大类为仙游种源,其变异系数最大,第Ⅱ大类为德化、屏南、莆田、松溪种源,这些地区种子较小,但种子质量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3.
攀西地区膏桐不同群体种子性状与出仁率变异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揭示中国攀西地区膏桐不同群体种子的质量性状与出仁率变异规律,对天然分布的12个膏桐群体的种子性状进行测定与分析统计.结果表明:膏桐种子质量、种壳质量、种仁质量、出仁率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普龙群体果质量、仁质量和出仁率均高;在4个表型性状中种仁质量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为27.79%;其次为种子质量(22.13%)和种壳质量(19.46%);出仁率变异系数最小,为11.58%;表明出仁率性状最稳定,种仁质量最不稳定;种子各部分的质量性状变异没有地理规律性,种子性状和出仁率主要受遗传控制;膏桐种仁质量与种子质量和出仁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种子质量与种壳质量呈负相关,通过种子质量可预测种仁质量,其模型为:Y=0.127+1.248x.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苗期油松生长性状和生物量性状的测定与分析,初步评选出陕西省的油松优良种源和家系。【方法】采集陕西洛南、黄龙、太白、宁陕、黄陵和富县6个种源地的82株油松自由授粉优树种子,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容器育苗试验,测定各家系2年生油松实生苗的株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和干质量及侧根数,对测定性状进行方差分析、遗传变异分析、遗传相关分析,并采用综合选择指数评选优良种源和家系。【结果】所测定的油松实生苗性状在种源内家系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时除主根长外,其余7个性状在种源间的遗传差异也均达极显著水平;家系间油松实生苗的株高、地径、地上部干质量和鲜质量及地下部鲜质量和干质量两两间遗传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地上部和下部干质量、鲜质量4者间遗传相关系数≥0.813;家系间油松实生苗主根长和侧根数的遗传变异系数均较小,分别为7.976%和11.275%;家系间油松实生苗的地上部鲜质量与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与地下部干质量的相关遗传力均较大,分别为0.754和0.750,但是均小于其对应的家系遗传力,所以不适宜进行间接选择;运用综合指数选择法评选出17个油松优良家系,所选家系各性状值均明显优于82个家系各性状的平均值。【结论】洛南种源为陕西油松种子园建设的优选种源;选出了17个油松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同种源文冠果种子和苗期性状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选择适宜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育苗的优良种源,测定了文冠果24个地理种源种子性状,并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进行不同种源苗期试验。结果表明:文冠果种源间种子及苗期性状差异极显著,各性状的重复力为60.1%~98.2%,其中,种宽、种厚和种长的重复力较高,均达到95%以上;种宽与地径呈显著正相关,苗期各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海拔与种长、种宽、单粒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年均日照时间与种厚、苗高呈显著负相关,年均气温、年降水量、无霜期均与种子、苗期性状无显著相关性;利用多性状综合评定方法,初步选出阜新王府、辽宁海城、内蒙古扎鲁特以及内蒙古奈曼4个适宜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育苗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6.
对加州扁鸟蛤的体尺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所测量的加州扁鸟蛤的11个数量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壳顶至壳前、壳顶到壳后、壳前到壳缘、壳后至壳缘、体质量、壳质量、软体部质量及软体部干重)间的相关性均为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显示,直接影响体质量、壳质量及软体部质量的主要体尺性状是壳宽,其直接作用分别为0.383、0.540、0.419;从间接作用看,壳高对体质量的间接作用最大,为0.580;b对壳质量的间接作用最大,为0.583;a对软体部质量的间接作用最大,为0.639。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利用体尺性状估计质量性状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BW=-28.816+0.714Sw+0.213SH+0.245SL+0.321b,SW=-13.453+0.152SH+0.486Sw+0.148b,MW=-7.629+0.085SH+0.237Sw+0.068a+0.083d。该研究结果为加州扁鸟蛤的人工养殖和种质资源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日本落叶松不同种源及家系生长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日本落叶松不同种源及家系生长性状变异,为日本落叶松遗传改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本文以4个种源的169个日本落叶松半同胞家系为材料,对不同树龄日本落叶松的树高和胸径进行方差分析、遗传参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家系选择。结果各指标在种源和家系间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各家系间的树高和胸径的表型变异系数(4.00%~37.37%和24.89%~26.48%)和遗传变异系数(1.94%~20.93%和8.93%~13.68%)均随树龄的增加而上升。树高和胸径的家系遗传力变化范围分别为0.881~0.972和0.877~0.879,单株遗传力变化范围分别为0.406~0.664和0.301~0.410。各性状变异系数及遗传力均属于较高水平,有利于优良家系的评价选择。相关分析表明种源内不同树龄树高和胸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利用多性状综合评价法,以10%的入选率进行优良家系选择,17个入选家系的树高和胸径平均值分别为11.10 m和13.82 cm,现实增益分别为11.68%和17.98%,遗传增益分别为11.35%和15.80%。以5%的入选率进行优良家系内优良单株的选择,25个入选单株的树高和胸径平均值分别为12.58 m和17.72 cm,遗传增益分别为8.54%和12.50%。结论在本研究中,种源和家系间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可以进行优良种源、家系和单株的选择,为建立改良种子园和二代种子园提供育种材料,也为日本落叶松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枫香优良种源及家系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24个种源310个家系的枫香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6年生枫香林进行调查,选取材积,胸径、树高等生长指标进行优良家系和单株选择。结果表明,种源间的生长各性状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最佳种源为重庆丰都、云南富宁、广东翁源、广西岑溪、福建建瓯、江西湖城、河南南阳、甘肃康县、浙江开化、江西婺源、广西凭祥、江西铜鼓、河南商城、湖北松滋、湖北大悟等,其材积、胸径及树高生长量较总体平均值分别提高了6.26%、9.76%、27.45%;不同枫香家系间的材积、胸径和树高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均属于中等遗传控制;树高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最大,分别为0.469 4和0.519 2,胸径(0.401 4)家系遗传力大于材积(0.385 7),但材积(0.390 9)单株遗传力高于胸径(0.377 8);通过初选和优选,共选出优良家系49个,入选率为15.81%,入选的优良家系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平均值分别为5.55 cm、4.57 m和0.006 004 85 m3,分别高于总体平均值的25%、17%和69%,材积(0.060 7~0.624 4)的遗传增益明显大于胸径(0.036 6~0.185 8)和树高(0.031 4~0.145 3);选出优良单株38株,入选率为1.02%,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材积分别为7.65 cm,5.49 m和0.012 314 776 m3,分别高于总体平均值72.08%、41.25%和246.33%。  相似文献   

9.
选取有肋型、无肋型平濑掌扇贝,测定其壳长、壳高、壳厚、外韧带长、扇角、体质量等性状,采用通径分析法,计算以壳性状为自变量对活体质量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比较相关参数。结果表明,2个类型平濑掌扇贝活体质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8.32%、16.72%,均高于壳性状的变异系数。壳长、壳宽以及壳厚均与活体质量极显著相关。2个类型平濑掌扇贝表型参数也明显不同,有肋型的壳长小于无肋型,壳高、壳厚、外韧带长、扇角以及活体质量都大于无肋型,且壳厚、扇角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对海南岛东北部海岸海口、文昌和琼海3个不同种源地的红厚壳种子表型性状和种子萌发特性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红厚壳种子和果核的长、宽、厚和果核的风干重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海口文昌琼海;文昌红厚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2月龄幼苗株高均最大;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与果核的风干重、长、宽、厚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00 mg/LGA3处理的红厚壳种子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最大。可见,不同种源红厚壳种子的表型性状和萌发特性有显著差异,且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当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利于红厚壳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皱纹盘鲍各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不同性状对体质量、软体部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161只同一批次3-4龄的皱纹盘鲍,测量其壳长(SL)、壳宽(Sw)、壳厚(SH)、壳质量(SW)、足质量(FW)、软体部质量(MW)和体质量(BW)。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法计算不同性状对体质量、软体部质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分析这些性状分别对体质量、软体部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所测各性状与体质量和软体部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lt;0.01);在6个数量性状(壳长、壳宽、壳厚、壳质量、软体部质量、足质量)中软体部质量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体尺性状(壳长、壳宽、壳厚)中壳长对体质量影响最大;在体尺性状和体质量对软体部质量的影响中,体质量起主要作用。去除通径系数检验不显著的性状,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6个数量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BWq=-10.343+0.255SL+0.696SW+0.951MW;体尺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BWb=-69.930+1.427SL+0.728SH;体尺性状和体质量对软体部质量的回归方程:MB=4.430+0.798BW-0.174Sw。研究结果为皱纹盘鲍的种质资源保护和选育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岑软油茶不同品种无性系和家系变异与优株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岑软油茶系列品种是油茶优良种质,在其种子繁殖植株中存在较大变异,可以进一步选择改良。以广西省三江县4个岑软品种的10年生嫁接无性系和实生自由授粉家系对比试验林为对象,分析了不同品种的无性系和家系主要经济性状变异。结果显示:果高、果径、果型指数、鲜果质量、果皮厚、单果籽数、果籽质量在无性系间有极显著差异,无性系重复力在0.14~0.95之间。果高、果径、鲜果质量、果皮厚、果籽质量、出籽率、种仁含油率、种子含油率在家系间有极显著差异,家系遗传率在0.1~0.91之间,相同品种无性系内与家系内的单株间也有较大变幅,家系内单株间变异幅度的上限明显超过无性系,为岑软品种的优株选择奠定了基础。研究发现在15项种实指标中,有14项的家系平均值超过无性系平均值,其中家系果油量平均值超过无性系达83.64%,4个种实质量指标(鲜果质量、果籽质量、干籽质量和干仁质量)均值超过45%,3项种实含油量指标(果实含油率、种子含油率和种仁含油率)均值超过20%。与嫁接繁殖相比,实生繁殖植株在种实质量与含油率指标方面的优势明显,虽然该发现有待更大规模调查证实,但应该引起对油茶优良种质繁殖利用策略的思考。对主要经济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按照5%入选率,从4个岑软品种家系内共选出6株综合评价值高的优株,优株果油量均值与无性系和家系均值的优势比分别为4.1和2.2,可作为当地的优良种质进行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水曲柳优树子代测定与家系选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生长性状和生物量性状,对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试验点的53个家系9年生水曲柳表型优树进行子代变异分析,深入探讨了水曲柳家系选育技术。结果表明:水曲柳家系间的树高、胸径、地径和材积的差异均极显著;家系间的树高、胸径、地径和材积的变异幅度均比较大;材积的家系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增益均高于其他生长性状,材积的家系遗传力为69.24%,遗传变异系数为38.98%,遗传增益为23.45%。从54个家系(包括当地对照种源)中按生长量高中低选取10个家系30个单株(包括当地水曲柳对照株)用于生物量分析和建立生物量与生长量的回归方程,进而得到其他参试家系的生物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家系间生物量差异极显著;生物量性状的家系遗传力(71.65%)、遗传变异系数(38.51%)、遗传增益(21.06%)均比较大。以生长量、生物量为指标对参试家系进行选择的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本试验分别选出了10个生长性状优良和10个生物量性状优良的家系,并进一步选出9个生长性状和生物量性状均优的家系,其树高生长量高于对照31.05%~59.82%,其材积生长量高于对照75.22%~246.08%,生物量超过当地对照的17.76%~176.24%。  相似文献   

14.
贝类养殖和育种实践中,贝壳生长纹宽窄是衡量贝类生长速度的重要观测指标,臀角放射肋为呈现生长纹最宽的部位,为了探究臀角放射肋长作为典型生长性状的可行性,本研究分析了1~3龄三角帆蚌臀角放射肋长(X1)与壳长(X2)、壳高(X3)、全高(X4)、壳宽(X5)、活体质量(Y1)、软体质量(Y2)、壳质量(Y3)的相关性,并进行体尺性状对体质量性状(活体质量、软体质量和壳质量)的通径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3龄的三角帆蚌臀角放射肋长与体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1龄、2龄三角帆蚌壳长与活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高,而3龄三角帆蚌的臀角放射肋长与活体质量的相关性最高,且臀角放射肋长与体质量性状的相关系数均随年龄的增加呈增长趋势。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影响1~3龄的三角帆蚌活体质量的主要因子为臀角放射肋长、壳长、壳宽,影响3龄的三角帆蚌软体质量的主要因子为壳长、壳宽,影响1龄、2龄的三角帆蚌壳质量的主要因子为壳长、壳宽,影响3龄的三角帆蚌壳质量的主要因子为臀角放射肋长、壳长、壳宽。综上所述,臀角放射肋长可与壳长、壳宽性状一起作为三角帆蚌新的典型生长性状,用以表示三角帆蚌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5.
薄片镜蛤野生群体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适于薄片镜蛤Dosinia corrugate人工选育的理想测度指标,随机选取大连庄河地区的125个野生薄片镜蛤作为试验材料,分别测量壳高、壳长、壳宽、韧带长、壳顶至壳前、壳顶至壳后6个形态性状和软体质量、总质量、壳质量3个质量性状,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薄片镜蛤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薄片镜蛤的各性状间相关系数均呈极显著水平(P0.01),壳长和壳高是决定薄片镜蛤软体质量、壳质量、总质量的最主要形态性状。本研究结果可为薄片镜蛤的人工选育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香椿Toona sinensis种源间种子性状地理变异及其规律.【方法】对11省35县(市、区)的香椿种子8个表型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和结论】种子全长、种翅长、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种子长宽比、种子宽厚比、百粒质量8个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种子长宽比变异系数最大,种子宽厚比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11.16%和5.60%.各性状的重复力以百粒质量最高,种子宽厚比最低,分别为98.1%和75.5%.种子长与采种点经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长、种子长宽比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种子大小有从西南往东北方向减小的趋势.种子厚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种子长宽比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种子厚、百粒质量与年均温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年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种子长、种子长宽比与年均日照时间呈显著正相关,而种子厚与年均日照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百粒质量与种子宽厚比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种子长宽比相关不显著.种子宽与种子厚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种子全长、种翅长、种子长相关不显著.根据8个性状的聚类分析,可以把35个种源分为5类.  相似文献   

17.
缢蛏体形性状对活体重和肉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机选取丹东东港市黄土坎镇沿海滩涂的缢蛏150只,测定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活体重(Y)和肉重(Z),共5项性状。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计算了以体形性状为自变量,重量性状为因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定量分析缢蛏体形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3个体形性状对活体重和肉重(熟)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个性状对活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高和壳宽对肉重(熟)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壳长、壳高和壳宽是影响活体重的主要因素;壳高和壳宽是影响肉重(熟)的主要因素。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剔除不显著性状,分别建立了体形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回归方程:Y=-18.763+0.151 X1+0.698 X2+0.432 X3;Z=-7.997+0.293 X2+0.251 X3。以上体形性状对重量性状影响效果的分析结果为缢蛏遗传与育种提供了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8.
桤木不同种源球果及种子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桤木自然分布区内的5个种源的球果长度、宽度、长宽比、果柄长和每粒质量等共7个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和模式。结果表明:球果宽、果长/果宽、果长×果宽种源间和种源内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果柄长、果长、果柄长/果长种源间差异不显著,种源内家系间差异显著;每粒质量种源间差异极显著。果柄长、果长、果宽、果长/果宽、果柄长/果长、果长×果宽和种子每粒质量的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3278、0.3404、0.9411、0.8981、0.2637、0.8984和0.8071。种源间和种源内变异幅度较大的是果长×果宽和果柄长/果长,变异幅度最小的均是果柄长。除每粒质量外,金堂种源果实其它6个性状的变异幅度均较高,其次是珙县和泸定种源。果宽与种子每粒质量等性状遗传力最高,果柄长/果长、果长×果宽等性状变异幅度大。  相似文献   

19.
随机测量115个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 Philipi 2龄个体的性状指标,以壳形态性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为自变量,以体质量性状(活体质量WL、软体质量WM)为因变量计算了通径系数(P)、相关指数(R2)和决定系数(di),研究了中国蛤蜊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5个数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P<0.01);壳宽对活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319),是影响活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壳高对活体质量的间接作用最大(0.513),是影响活体质量的次要因素;壳长对软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398),是影响软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壳宽对软体质量的间接作用最大(0.544),是影响软体质量的次要因素;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壳长、壳高和壳宽与活体质量、软体质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剔除通径系数检验不显著的自变量,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活体质量和软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WL=-37.816+0.675X1+1.015X3和WM=-15.206+0.228X1+0.290X2。  相似文献   

20.
油松单亲子代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陕西省3个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种子园和1个优良种源区的优树单亲子代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油松林分、家系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家系方差分量大于林分;不同种子园和同一种子园的不同家系苗期生长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生长最好的家系比生长最差的家系苗高生长大1倍以上;油松家系种子千粒质量之间变异较大,变异幅度为20.04~65.10 g,种子千粒质量与地径相关紧密而与苗高相关一般;油松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力较高,运用生长量指数,评选46个优良家系,可获得苗高和地径16.32%~27.86%和6.39%~23.08%的遗传增益,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表7参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