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菌性烂鳃病是鱼类常见的疾病,如果不及时防治将会影响鱼类的质量和产量。为此,本文介绍了鱼类细菌性烂鳃病的概念,又从防治措施及其原则、鱼类养殖地的管理原则、治疗细菌性烂鳃病的药物等方面简述了治疗鱼细菌性烂鳃病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第八讲:细菌性烂鳃病与鳃寄生虫病的区别和防治技术 鳃病是养殖鱼类常见的疾病,烂鳃病的病原体有可能是细菌直接感染,也有可能为寄生虫侵蚀鱼鳃,造成鱼鳃组织的破坏,继发性感染细菌,造成细菌性烂鳃病的假象。两者尽管外部特征相似,但治疗方案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3.
养貂小经验     
林晨 《山东饲料》2009,(8):24-24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高度集约化发展,养殖鱼类面临越来越多的应激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在水产养殖上发生了一种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鱼类应激性疾病,给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主要表现为:当养殖鱼类受到应激因子(如拉网捕捞、天气突变和长途运输等)刺激时即可突然、快速地发生全身陆体表和鳃出血而大批死亡。鱼类应激性出血症的病因比较复杂,防治困难,经病理研究分析,该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粘孢子虫病是鱼类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严重危害鱼类养殖产业发展,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预防和控制鱼类粘孢子虫病,提高鱼类养殖水平,笔者介绍了该病的病原、症状和诊断方法,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以期为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鱼类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发展,鱼类所面临的应激因素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高温期易发的应激性出血病。当鱼类受到应激因子刺激时,鱼类可迅速地发生体表和鳃出血而死亡。由于应激因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目前尚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该病只有采用提前预防、综合防治、生态预防的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该病  相似文献   

6.
卫岗  丰培 《江西饲料》2005,(4):39-40
鳃是鱼类的重要呼吸器官,鱼体与外环境的气体交换主要由鳃来完成。鳃发生病变鱼类呼吸不畅,必然影响鱼类的正常代谢和生长。当鱼的鳃患病影响了鱼类正常呼吸,鱼体肢通过自身调节提高呼吸运动节律来弥补病鳃气体交换不足,当鳃的气体交换量降低到不能维持最低生命活动的需要时,鱼类就会发生窒息死亡。因此,防治鱼类鳃器官的常见病、多发病十分重要。下面将引起鳃病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鳃是鱼类主要的呼吸器官,对维持鱼类正常生命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鳃的病变直接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对鱼类的生长乃至存活均会造成严重影响。鳃霉病是鱼类常见鳃病类型之一,具有发病急、病死率高的特点,一旦发生往往造成极大损失,已引起广大养殖户和鱼病防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尽管如此,笔者在辽宁地区进行鱼病诊治与病例采集工作时发现,许多养殖户和鱼病防治工作者对鳃霉病的认识存在误区,有些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和看法。经常有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是气温、水温最低的季节,预测水生动物病害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小瓜虫病将会大幅上升,甚至可能会在局部地区出现流行和暴发,某些低温期易发的病毒性病也有发生的可能,养殖户朋友们不得不防。淡水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多子小瓜虫,它们引起致死性体外寄生虫病,因为病鱼体表或鳃上呈现白色小点病变,故又称"白点病"。该病对淡水养殖鱼类危害很大,虫体能快速致死病鱼,所以要控制该病,必须进行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才能收到理想效果。当然,对该病的最好预防措施是防止鱼体感染和发病。  相似文献   

9.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高度集约化发展,养殖鱼类面临越来越多的应激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在水产养殖上发生了一种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鱼类应激性疾病,给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主要表现为:当养殖鱼类受到应激因子(如拉网捕捞、天气突变和长途运输等)刺激时即可突然、快速地发生全身性体表和鳃出血而大批死亡。鱼类应激性出血症的病因比较复杂,防治困难,经病理研究分析,该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1发病特点⑴发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高峰期为710月份,以盛夏酷暑发病最严重;水温在25℃以上多发生28℃~32℃发病最严重,20℃以下…  相似文献   

10.
鱼鳃霉病是由霉菌感染引起的鱼的一种流行病。对渔业养殖造成不小威胁,本文就该病的防治做一论述,仅供参考。1病原体病原体为鳃霉。我国鱼类上寄生的鳃霉,从菌丝的形态和寄生情况来看.表现两种不同类型。1.1寄生草鱼的鳃霉其菌丝体较粗直而少弯曲.通常是单枝延长生长。分枝很少,仅在鳃小片的组织上生长.不进人血管和软骨。菌丝体直径为20微米。25微米,孢子体直径为7.4微米~9.6微米,略似血鳃霉。  相似文献   

11.
防治草鱼"四病"的几种常用中草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俗称草鱼“四病”,是草鱼养殖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而严重制约草鱼的生产,直接影响草鱼养殖的经济效益。目前防治该“四病”主要是采用化学药物,这就引发了对环境的污染以及药物的残留对人体造成的严重危害,且易导致该病的病原体(尤其是病原细菌)产生抗药性而难以达到理想的疗效等恶性循环的现象。中草药毒副作用小,药性残留最低、残留期短而不会污染养殖水体等环境,能抗菌、抗病毒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甚至还能促进鱼类生长,因而具有化学药物无以比拟的优点。所以,中草药在今后的无公害水产养殖中将成为预防鱼病主要考虑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高度集约化发展,养殖鱼类面临越来越多的应激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在水产养殖上发生了一种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鱼类应激性疾病,给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主要表现为:当养殖鱼类受到应激因子(如拉网捕捞、天气突变和长途运输等)刺激时即可突然、快速地发生全身性体表和鳃出血而大批死亡,鱼类应激  相似文献   

13.
细菌性烂鳃病是草鱼养殖过程中发生最频繁,危害严重,较难治愈的疾病。该病的死亡率较高,呈现发病快、死亡迅速、继发性感染能力强等特点。本文介绍了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现状、病原以及发病条件,并通过分析感染鱼体的组织病理变化以及药物敏感性,对该病提出治疗和预防思路。  相似文献   

14.
《山东饲料》2006,(2):31-31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高度集约化发展,养殖鱼类面临越来越多的应激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在水产养殖上发生了一种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鱼类应激性疾病,给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主要表现为:当养殖鱼类受到应激因子(如拉网捕捞、天气突变和长途运输等)刺激时即可突然、快速地发生全身性体表和鳃出血而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5.
九、十月份是全年气温、水温较高时期,也是养殖鱼类和虾、蟹、鳖等水生动物的生长旺季,同时,又是病害滋生蔓延的时期,是一年之中水产养殖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历年水产养殖经验及当前病害测报数据分析,今年九、十月份鱼类的细菌性烂鳃病和出血病发病率较高,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爆发性疾病;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的黑鳃病发病率达到50%以上;鳗鱼不明病因的大肚腹水病和肠炎病较严重;美国青蛙出血病和白内障病甚为流行,出血病发病率达到70以上,肝病还可能会发生较重;长吻和加州鲈将以出血病为主。  相似文献   

16.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内陆水域资源丰富,可养殖面积达万余公顷。近几年,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高密度的集约化养殖事业的兴起,望病的危害日趋严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为此我们于1992年和1993年对威海地区荣城市呼龙河水库养殖场,文登市坤龙水库养殖场和米山水库养殖场三处网箱养鱼(主要为鲤鱼)的血病种类,流行情况及防治方法进行调查研究。采用定期检查和发病时临时检查相结合,重点检查网箱养殖鱼类的体表、鳃和内脏。现场取样,观察国体表、鳃.记录病症和发病期,并将样品编号进行实验室检查、解剖鱼体,观察…  相似文献   

17.
草鱼是四大家鱼之一,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养殖品种。草鱼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草鱼生长速度快、饲料来源广、产量高,但是草鱼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赤皮病、肠炎病和烂鳃病等疾病,极大地降低了养殖效益。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出了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防治技术要点,以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放养草鱼成本低、增重快、效益高,但由于草鱼较其它鱼类易患细菌性烂鳃病和细菌性肠炎,倘不及时进行防治和治疗就有可能发生群体大量死亡,死亡率可高达80~90%。 草鱼烂鳃病:俗称“开天窗”。多发生在气温高热的8~9月,即鱼类生长发育较快的时期。病变部位在鱼的头部和鳃部,病鱼鳃瓣颜色发白,呈粘稠状,并开始局部腐烂,鳃丝尖端有时可发现软骨外露。鱼体发黑,鳃盖处可蚀成一个小洞。病鱼离群独游,停止摄食,明显消瘦,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19.
鱼类迟钝爱德华菌病诊断与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是目前水产养殖中危害极大的病原菌,它可引起鱼类产生迟钝爱德华菌病,使鱼类腹部积水肿胀、体表出血、肠内出现黏液,造成鱼类的大量死亡,严重危害了鱼类的养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迟钝爱德华菌能够侵染鱼类宿主细胞,抵抗宿主免疫机制,并能分泌毒素使正常细胞发生病变.防治鱼类爱德华菌病的方法主要为化学治疗法、疫苗防治法和微生态制剂防治法.论文对国内外有关迟钝爱德华菌病的发病情况、致病性研究、诊断方法及防治等诸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20.
鱼的鳃病种类很多,在治疗鱼类鳃病时,应查颜观鳃治鱼病。以便准确诊断,及时治疗。(一)细菌性鳃病(1)常见症状:病鱼鳃丝粘液增多发黑、挂满污垢,严重的鳃丝腐烂露出骨条。(2)防治方法:鱼类发生细菌性病害后,应立即采取调节水质、消除病菌等措施。方法是:及时加注新水,也可用超菌净A处理老水,杀灭病菌,并用增氧机搅水来增加上下水层的水体交换量;或用(0.3~0.4)×10-6的超菌净A型全池泼洒;还可用漂白粉或其他含氯制剂全池泼洒来防治。此外,采用投喂杀菌药饵或用三黄粉加抗生素类药物拌料投喂的方法也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二)霉菌性鳃病(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